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精彩人物

[网友互动] 为什么国庆阅兵过后,朱镕基的名声却起来了?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本来就民营企业很发展的东部地区的人,我是没有感觉得到国企改革在我们这里有什么影响的!但是改革之后,中西部地区发展很快,渐渐的让我们东部地区的人才和劳动力流失的很快!现在做为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好象在渐渐失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6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马 于 2009-10-6 14:45 编辑

朱鎔基反腐败得罪高官无数,实行迫切的必要的改革有得罪无数百姓。罪过由他自己承担啦,他有怨言吗?看看这些改革得益者,你啃骨头总要费些力吧?难道骨头硌了你的牙你就要骂送骨头的人?
如果真心反对这些改革,那你就回到改革前的时代,你愿意不?单位分的筒子楼住得好舒服哟,上班混一天是一天。


“医疗改革,我看不叫改革,应该叫做“丢包袱”,把大多数人都丢出去,让你们无依无靠,自生自灭。”---医改当然是丢包袱,但是它又建立社会保障,你说那些人被丢到哪里去了?他们现在没有依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6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房改!医改!教改!企改!杀贫济富,刀刀见血!罔顾民生,冷血无情!
gao187 发表于 2009-10-5 23:52


请问:你现在住的是什么房子?你现在看病是什么医疗条件?你孩子上的是什么质量的学校?你现在是什么工作?最后,你想想自己银行还有多少存款?你是否愿意回到这些改革以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东欧巨变的阴霾还没从中国退去。人们惊惶地找出最后一个硬币,买米,买油、买盐,买任何一种可以过日子的日用品。物价指数高达24%。企业人心涣散,银行成了国企的提款机。行政机构不务正业经商,炒汇。贪污腐败成风。
  
  西方政客喝着香槟,中国变成下一个波兰、俄罗斯。指日可待。
  一九九一年,朱镕基任国务院副总理。央行行长不听话,不要当了,一边站着。收缩银根,停建一切楼堂馆所。声明银行不是go-vern-ment和官商的提款机。
  
  食品价格高居不下,国家储备粮库开仓放粮,四百亿斤储备粮平下的不只是老百姓恐慌的心里,更重要的是人民对go-vern-ment的信心。
  
  国企员工不做事,宁肯每月领一两百元工资,不愿下去当清洁工,还蚂蚁搬家一样偷卖企业家产。那要么改革要么破产倒闭。社会主义不养闲人和懒人。顶住了聚众闹事,卧轨shi威等巨大压力。
  
  强行汇改;国家标价汇率为人民币对美元5:1;而国际市场的汇率则为8.3:1,自由市场上更是高达10:1;汇率漏洞成了有办法的人们的生财之道。汇率并轨使大量利益集团断了财路。是朱镕基顶住巨大压力,要知道这些有办法的是都是些什么人啊。但外贸却由此慢慢走出了困境。
  
  “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是给腐败分子的,一口是留给自己的”。多么提振人心的话啊。一大批政治、经济腐败高官落马。人民拍手称快。
  
  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但有惊无险。朱镕基的货币政策让中国独善其身。并全力支持香港打退了大鳄索罗斯的进攻。想起来后怕,要是没有朱镕基的汇改,经济实现软着陆,提前补了中国经济的漏洞,那共和国的经济大厦在九七年轰然倒下也是极有可能的。是上苍让朱镕基挽救了中国经济,挽救了中国人民。
  
  西方的经济侵略军没有达到目的,恨恨地咒骂朱镕基为“经济沙皇”。中国人认为“甚好,甚好”。中国之幸,民族之幸。
  
  如果说Mao.ZD改变了中国的奴隶性的话,那么朱镕基则改变了中国人的懒惰性。可以说没有朱镕基破釜沉舟的国企改革,就没有现在国企、民企效益第一,竞争第一的意识。让城里人放下面子,放下架子自力更生。就没有现在的中国人到西伯利亚种菜,到非洲打工,到全世界去劳动挣钱。
  
  当有记者问及朱镕基四年施政还有什么遗憾时,他感慨最大的遗憾是我们的农民还没有脱困。九八洪灾,朱镕基对某些长江干堤怒斥为豆腐渣工程。当香港报纸报道朱镕基常常拍桌子,瞪眼睛时。朱镕基毫不讳言:“桌子拍过,眼睛瞪过,但是对贪官污吏,我从不对老百姓拍桌子,瞪眼睛”。
  
  我们现在收获着朱镕基改革的成果,国家却没能继续朱镕基的政治风气。我们的领导人频频到灾区,到矿难现场,却不愿拿出破破釜沉舟的解决方法。我们面对众多高贪巨贪,却下不了手为他们准备一口棺材,更不要说为自己准备一口。九七亚洲金融风波还没波及中国,我们就出手了。现在中国股市损失十几万亿,上亿百姓资产灰飞烟灭,不但没人说句同情的话,一句“谁让你们炒股”令人寒心不已。
  
  普京“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强人普京用了八年把一个破了产的俄罗斯拉回了帝国时代。我们不由得感叹“朱镕基退得太早了”!
  
  现在中国经济暴风骤雨又来了。“国有疑难可问谁”?
中国的事情,看清楚已经不易,做到就更难。
很多事,不是没有看清,而是装糊涂;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敢做。有如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凤梧所说:"要说话不敢张嘴,要走路不敢动腿。" 什么都不做的人,其乐无穷;什么都想做的人,苦不堪言。如果你是在做别人不敢做的事,那就要准备好了:不仅吃苦,还要伤心。

1996年岁末,朱镕基副总理在北京看话剧《商鞅》,为剧情所动,凄然泪下。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流,终为顽固派羁绊,车裂而死。此事虽已过去两千多年,然而以古衡今,焉能不令人慨叹。

朱镕基给予外界的最突出的印象,乃是"铁面无情"。美国《新闻周刊》说他是"中国最厉害的老板"。中国新闻社则说他"从'右派'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其跨度之大,非坚韧不拔之人莫能为也",还说他"敢说,因为他说的是心里话,是真话,不是八股老套"。

这样一个人,如若不是为情所动,有感而发,能够泪洒剧场么?

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朱镕基的"有感而发"。

1996年12月18日,朱镕基副总理在北京作了一次经济形势的报告,其听众有北京市党政军各方面的相当一批干部,以及正在北京召开的六个会议的参与者,包括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中国银行港澳工作会议、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总计超过六千人。关于这件事,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只在头版下面放了一条三百多字的消息,全然一篇官样文字。读者在这简洁的消息当中,不会读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外人或许以为,朱镕基对他的听众真的没有说出任何有意思的话来。实则看中国的事情,是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或者冷淡的,在更多的情势中,台前和幕后会演出完全不同的两场戏。

朱镕基的讲话在当天被复制录音带若干,在中央政府机关中广为发送,按照共产党内文件传达之途径,晓之以更多的人。有幸聆听全部内容的人大都以为,这是朱镕基副总理自他主持经济工作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演说,发自内心,极为生动,无论大事小事,均有详细交待。

朱镕基在1991年由上海来到北京副总理任上。

然而朱的作用迟至1993年夏季方能真正展开,其标志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亦从这时候开始,朱镕基对经济大局的控制能力似乎已经表现出来。典型的表现,是压住了经济的"大起",却没有出现"大落";压住了通货膨胀,却未见市场萧条。

其实,"宏观调控"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其本意,是加强中央政府在经济方面的集权。因为,如果中央经济方面大权旁落,就会连带地发生政治方面的影响,甚至还会造成中央对地方的失去控制。然而实行这一方针,却又包含着操作方面的极大问题:既不能与既定的改革方向发生冲突,又不能纵容地方权力和利益的过分膨胀,才能折中地将两者相融合。

从大局上看,90年代的中国,已同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国大相径庭,甚至也不再是80年代的中国。大体上说,我们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成功与失误的所在,都在于集权和集利;第二代领导人的成功与失误的所在则正相反,在于分权和分利。现在第三代领导人来执政,既不能像第一代领导人那样集权集利号令天下,也不能仿照第二代领导人的放权放利纵容四方。朱镕基的办法,是协商和妥协,也即设计一个中央和地方分享权力和利益的制度,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充当一个调停人的角色。有如他在1996年12月演讲当中所列举之1994年的税制改革。他说:"实行分税制,阻力非常大。商量,妥协,总算谈下来了。"他所开列分税制之结果,也是一个讨价还价的产物:1994年以前的财政收入,中央占三成,地方拿七成,财政支出则是倒过来,中央拿七成,地方拿三成;1994年以后,中央政府在名义上可以得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甚至可占百分之七十,可是根据相互间的妥协,中央仍须在自己的收入当中提取若干返还地方,所以,中央实际得到的部分就只有大约百分之五十二,"虽然多了,但是还不够,赤字还是在中央"。

朱镕基所主持的宏观调控,成就值得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朱和看朱的人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21:47【系转载】

从朱容基当副总理开始,我们就在关注这个另类的官员,他在上海执政的高效、主管经济的改革魄力、独特的个人作风,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伟大历史人物,一个比大多中共官员更有百姓缘的好人,一个强势的经济沙皇,甚至很多人因为他屈居江之下而愤愤不平。

    但是从他上台下台时公开口径的矛盾(上台说勇往直前地雷阵而下台时只是希望人民说他是个清官)和他主政时排除万难的改革到如今所显现出的无穷弊端,不由得我们不反思,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我们看错了呢还是他委屈了或者是他隐藏太深?

于是我们开始从历史寻找智慧,仔细比较历史上朱容基式的人物: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一样的道德完人、一样的另类性格、一样的位极相位、一样的铁腕执政、一样的辣手改革、一样的万民景仰、一样的人亡改革息、一样的身败名裂。
   
是不是巧合呢?历史会有这样的巧合么?

    先看道德层面,他们都是超级道德完人(败露前),为什么呢,大家看看以色列就知道了,真正有效推动巴以和平的都是当年的屠夫级猛人,再看文革中表现得最左最革命的人都是毫无资力根基实力的嫩货。同样这些“伟大的改革家”要想攫取权位必然要表现得超过想象的高超道德水准,因为中国的民众充满了道德的乡愿,有道德优势才能博得“好人”的口碑,有了好人的口碑就有了压倒性的优势。所有这些人在进入中央权利核心前都已经积攒了超高的人气,当时的人民甚至相信如果他们不当宰相国家必然要亡。

    于是千呼万唤中“伟大的改革家”们登场了,改革的内容当然不尽相同,但是有几点基本是一致的:严刑峻法无数人头(利益)落地、核心都不离税制的改革(税收是政府的奶娘,改革税制才能大幅度的改变政府的运行,而这也恰恰是他们最终败亡的主要原因),他们都任用一大批极度贪污腐化同时又富有能力的少壮派嫡系官僚(我们称之为改革的打手)推进他们的改革,最后也常常因为这些人的败露而陪葬了所谓的改革。这一点和现在中国金融体系中越来越多败露的官僚也很吻合(现在查出的贪腐金融高官大多是朱系)。

    为什么改革家会任用贪腐官员,这和我们的美好愿望是如此的矛盾,这也困绕了我很长时间,注意:这帮官员不仅仅是贪腐,他们还有共同的特点:少壮派、资力低、有能力(甚至有的能力很邪门),渐渐的答案出来了,由于改革必然改变很多利益集团的平衡,所以不可能从原来的官僚集团拔擢改革的打手,只能拔擢一批新兴的官僚,正因为他们的资力低下,他们只有死抱住主子的大腿才能生存,而改变一些既成的利益布局必须有高超的能力水平——魄力,这就是他们大多为能吏的原因。好拉,有能力、有权位、从底层坐直升机暴得高位,又置身风生水起的时代大潮,他们为了改革家的理想付出了太多,蓦然回首,他们也将和一般庸庸碌碌的老油子一样退休下野,而这时他们的老上级一般已经退隐归田,唯一的制约也不存在了,他们怎么办呢?为了对得起自己,贪吧!由于底层的心态、超强的能力,他们往往贪腐得比一般贪官严重的多。

    于是历史的吊诡出现了,这些本来业已触犯众怒的改革打手,终于也蜕化成了奸佞,于是大家一起收拾他们吧,于是随着改革打手的贪腐败露,打手们倒台了,因此改革也一起陪葬,终于,当年万众景仰的商鞅车裂了;王安石被批倒批臭,这个北宋祸乱之由原来有很多钱,“这个伪君子”;张居正虽然侥幸死了但是尸首还在,抄家(家财巨万),兄弟张居易,次子张嗣修被流放,家人被围困饿死十多人,长子张敬修以血书鸣冤,愤而自尽。

    其实,这些都还是表面现象,本质在于,改革本身没有错,是必须的,因为社会的矛盾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改革只有革命。但是社会利益群体的结构是复杂铰接的,如同一团麻,改变它就要理顺其复杂的关系,而实际我们看到的改革家往往没有耐心女娲补天那样细细的重组、慢慢的结构,而是像公牛闯进瓷器店那样一通乱砸,打破原有的复杂结构,他们往往不会或无力在大破之后有效的大立,而胡乱捏合起来的新组织往往没有生命力甚至还不如原来的旧组织,所以改革的破产不可避免。而原先道德的完人一旦被拆穿戳破后,给人的感觉是无比的恶心。但是改革家的本心又都是为了国家社稷,他们的改革措施也并非一无是处,于是后人给他们的平反、再批判、再平反经久不息。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现实,我们在一元意识形态的社会生活太久,往往对改革抱有绝大的肯定态度,好象但凡改革就是进步伟大的,加上中国人历来习惯以道德的高下代替是非对错的认知,使我们很难客观的看待改革的得失。包括对朱容基。
   
中国的国企改革是如此、金融改革是如此、教育改革是如此。

    国企改革,中小国企推向社会,但是无视大量4050万工人的下岗,他们在计划经济时代付出了青春和大部分的生命,现在却要他们承担市场经济的成本,这明明是赤裸裸的粗暴愚蠢的践踏工人权益却无耻的说成是社会改革进步的必要牺牲。大国企无偿的占有属于全民的社会资源不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让它去市场上“公平竞争”,产生了现在垄断企业这种外强中干的庞然怪胎。
   
教育改革,引述当时高层的一个讲话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储蓄掏出来”、要拉动内需。引入赚钱教育这个概念,这种断子绝孙的“好办法”不仅把老百姓的储蓄掏出来了,更把老百姓的肠子掏出来了,更是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肠子掏出来了,果然绝,这种对整个民族最大的伤害让我不得不骂娘。

    金融改革在本论坛一篇叫“揭开中国涉外利益集团的黑幕" 的帖子中已有全面精准的论述,总之我们可以肯定朱云来不得好死,关键是朱容基,你会怎么样的下场呢,一个被称为好总理的老人,在你面对不多的人生时,你还是一个清官吗?难道一国总理当个清官就可以了吗?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呢,你又知道历史会给你打多少分呢?你一个人静静的待着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呢?

祝福这个老人,但是首先要祝福这个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泪盈眶~
原来大家都这么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1、你有毛病啊?高官的子女就不能任职高官了吗?战后五十多年,日本的政坛几乎都被高官的子女垄断,几乎是世袭了,直到今年鸠山的胜利才可能有所改变。美国的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不都任了高官了吗?谁规定了高官的下一代都必须当平民?
2、贤不避亲,能不避仇,有能力的都可以做,有什么不好?
3、你的名单是怎么瞎编的,我是大连人,至少也算是信息比较灵通的那种人,怎么就不知道大连瓦房店做塑钢门窗起家的徐明,什么时候成了温家宝的女婿。要编也得靠点谱啊!
4、你这所谓的任职名单,有一半都不是真正的大官啊。连企业家都算进来了。
5、即使你的名单的人全是对的,开国几百位将帅和英豪就只有这么几个后代还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也不算多呀。难道你的意思是一个都不能有?将门不能生虎子,只能生狗熊?你是这样寄托你的下一代吗?你的父母是怀着把你打造成傻子的心态生的你吗?混蛋逻辑!
           本来只想看看热闹,实在憋不住了,语气有点生硬,对不起了!
70# wu707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想起了那句歇后语: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想来,你,你的父母都不会以这种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后代吧!都希望自己的后代更有出息吧!
兄弟,心理别太阴暗了,见不得别人好。何况这些人只有个别的是实权人物,其他的也没见的职位高哪里去!与其用这种灰暗心理盯着他们不顺眼,不如自己努力也创造自己的事业!
当然,也希望你事业有成的时候,别总是祈祷自己只能生出败家仔来。也给自己的子女一个美好的寄托。
70# wu707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偶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回顾:从世界潮流看“破三铁”的反动性

作者:田嘉力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08-2-16      

  人民网“特别策划”《国外企业:拿什么爱你,我的员工》的“编者按”说:十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实施。这部法律关乎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受到社会各界、媒体及寻常百姓的普遍关注。随着国际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管理经验在各民族、国家和地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扩大,其他国家的实践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为了阐述标题中《从世界潮流看“砸烂职工饭碗”的反动性》所要表达的意思,先抄录几例如下。


  “在英国,我所在的那家公司与其说是个工作的地方,倒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大家庭,在这里工作的人们一干就是大半辈子,他们很是依赖于此,因为这里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份生活保障,更多的则是如同家一样的归属感。”


  “我刚到英国的时候,公司担心我的语言不过关,还提前为我在当地最好的语言培训机构报了个英语辅导班,甚至也让我爱人一同学习并支付了全部费用;在英国看病是需要提前预约的,并且等候的时间较长,所以公司鉴于为员工的健康着想,特意外聘了一位保健医生为大家定期进行医疗服务。这样一来,一般的小病在单位就能搞定,使员工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员工享有硬件软件的双重保障。硬件方面是指公司在员工的薪资福利方面的保障。当然,这种保障不仅仅是局限于按时把工资发放到员工手里这么简单,公司还会考虑到诸如通货膨胀等方面的经济因素,会对全体员工的工资进行自动调节,即每年都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加薪,从而保障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Bain公司专门设立了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负责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为记录这些变化情况,公司还建有一个前雇员关系数据库,存有北美地区2000多名前雇员资料,不但包括他们职业生涯的变化信息,甚至还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Bain公司定期向那些曾在公司效力的前雇员发送内部通讯,邀请他们参加公司的聚会活动。如此感情投资,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利用这些“跑了”的人力资源。”


  “在ASP公司,医疗、牙科、人寿保险每一样都不缺,多余的带薪病假还可转发现金作奖励。在瑜珈运动盛行时,ASP公司及时开办了免费的瑜珈班,让员工闲暇时能够开开心心地玩。公司相信,只要善待员工,就可以提升总体服务素质。”


  ……


  够了吧?足以说明问题了吧?以上所举,是清一色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发生的事。让人怀疑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宗旨,改变了信仰,改变了体制。它们或许可以改称为资本社会主义或者社会资本主义。甚至让人觉得它们更象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并不野蛮地“砸烂”员工的饭碗,甚至对于已经离职的员工,还要定期与他们进行联络,还要关心他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


  据介绍,欧美等国都在大力推行SA8000标准。SA8000标准,是指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SA8000标准的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虽然有人说这是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但“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毕竟是国际社会的主流。难道,欠发达国家就不需要“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


  很多国际知名的公司,已经不再简单地采用解雇和裁员的办法了。更不会提出“砸烂”员工饭碗这种阴森恐怖、不得人心的口号。比如,美国企业界近年来普遍用“赎买”政策让员工提前离岗,以取代不人道的简单的裁员。具体事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出的“赎买”的标准是这样的:工作不足10年的工人,下岗将获得7万美元补偿,工作10到26年的工人,下岗将获得14万美元补偿。工作27年到29年的职工,如果同意在工龄达到30年时退休,就将在剩下的年份中得到双倍工资。工龄30年的工人,由于接近退休年龄,下岗将获得三万五千美元的补偿,同时享受原来的一切退休待遇。据介绍,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赎买”计划之一,涉及的工人达13万人。


  然而,“砸烂”职工饭碗的口号,就在神州大地盛行一时。而且成效卓著,被“砸烂”的饭碗达上千万之多。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被“砸烂”之后,并不是一了百了,几千万人的生计问题,再就业问题,政府还不能不管。迁延至今,还仍然搞求不清爽。真不知道当年那个逆国际潮流而动的“砸烂”的口号是怎么出台的,是由一些什么样的人士吼出来的。


  现在好了,劳动合同法出台了。人们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但痛定思痛,却有很多让人疑惑的问题。十七大刚开不久,关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也在十七大报告中占重要位置。我想,对于长达20年的、以“砸烂”为特征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改制,我们太应该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高度进行一次彻底的反思了。


  在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里,都普遍在“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尤其重要。“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是世界性的潮流。我们不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孰优孰劣的问题,这是当今争论不清的事。我们只说人道主义。逆人道主义而动,必无好下场。
一百口棺材什么也折射不了,因为那不是玻璃的。如果水晶棺,又当别论!在一个体系中出的人,一般来说是没有打破这个体系的可能的,不过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好像是个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总理为人民,所有宣传口号里面,恐怕这句是为数不多的真话。经过历代总理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马 于 2009-10-6 17:44 编辑

wu7073 的帖子里的内幕我不清楚,但是很多内容夸大其词移花接木,这文章本身的态度就是很大的问题。
王公将相后代宁不有种乎?
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是必然的,全球一体化不允许你金融铁幕,这在WTO是有协定的。
巨大的美债的好处怎么不说呢?庞大的外汇不买美债买什么?能说一个更好的去路吗?
在全球一体化中获得好处就不该付出吗?
以前在金融方面也许有失误,可是在那时全国人谁能清醒认识到呢?算交学费吧。
社会上的种种弊端都算在他身上合适不?完美的改革在哪里呢?
那些阴暗的事情如果是真的,那当然该反对,不过,我不愿相信它是真的。
他制止了部队经商,从其中得到什么好处没有。这个事情是很难做的,怎么不公正说一说。
妄想改革在充分的保障下进行是不符合实际的。达到战略目的的改革那就是成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座大山党”们, 你们知道当初压在中国经济上的大山有多少吗?有多重吗、、?
再不改革中国经济就会被压垮了,还会有今天高速发展的经济?没有经济的发展一切都是空谈!
很庆幸能出来个朱镕基总理,朱的魄力让人动容。当然大刀阔斧的改革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世界上哪有免费的午餐呢? 但是现在我们挺住了,我们成功了!
  所以不要再抱怨了,我们的生活会一天天好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连什么是“私有化”的概念都没有搞清,却在妄谈“私有化”!



“私有化”原本规矩,到了此地才成掠夺!





“私有化”三字我们已很熟悉。但什么是私有化?多数人的概念很模糊。

自己开个店开个厂摆个摊那不叫私有化,那就是私有经济。私有经济不是私有化的同义词,它原本就是私有的,不用“化”为私有。

所谓“私有化”,是先要有一个“不私有”的前提,起先是“公有”的,“变”成了“私有”。但是,光是从国有变为私有还不能称为“私有化”,只有在法律法规管束制约下的“化公为私”,才称得上“私有化”。

这样界定“私有化”,是为了避免将“私有化”与掠夺混为一谈。因为,“私有化”原本与掠夺无关。

“私有化”被规模化的进行,是在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任英国首相以后。

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组阁,“私有化”就是新保守党内阁宣布的经济改革纲领。战后英国,1946年、1964年、1975年是工党战胜保守党,1951年、1970年、1979年是保守党战胜工党,英国的国有化应工党而生,英国的私有化应保守党而盛,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把三分之二的原国有经济成分实行了私有化,把公有住房卖给私人也是撒切尔私有化的内容之一。

“把三分之二的原国有经济成分实行了私有化”,这大概只有中国的私有化可比拟吧?不,英国比中国差远了。

虽然,英国私有化改革涉及的46类企业关联到构成英国国有经济基础的所有部门,但是英国的国有部门只占很小部分。在撒切尔夫人上台前后,英国国有部门的产值只占GDP总量的10%,在国有经济中就业的工人又只占全部劳动力的6%;1980年,英国的GDP总量是5367亿美元,5367亿美元的10%只有537亿美元(当时中国的GDP是3015亿美元)。也就是说,1980年英国的国有经济只是意味着能产出537亿美元的经济实体——撒切尔夫人主导的“私有化”,“化”之前的“国有资产家底”就是如此。也因为如此,英国搞私有化就不可能像中国那样伤筋动骨。

撒切尔夫人的国有资产私有化搞得轰轰烈烈,但私有化的脚步却战战兢兢!在英国,一个个大型企业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私有化”,一个大型企业实行私有化的时间平均需要6年,这其中要干的事情非常之具体,譬如要进行详细的资产清点,要评估企业实际价值,要通过法律形式来确定私有化程序和规则,要确保在交易、拍卖、招标、竞买、制定交易规则、安排交易程序等过程中的公开透明,要将私有化的企业纳入专门的管理系统。并且,要到改革的完成阶段也就是要在改制的第五年第六年,法律才认可其所有制的转变!

英国的住房私有化也同时发生。英国的住房私有化背景是:当时英国已经达到了一户一套房,即住房的总供应量已经稳定、英国的城市化已经完成。由于英国是轮流执政国家,住房问题从来都是朝野两党竞争的重要议题,为打败工党,保守党曾经把住房问题列为仅次于国防的第二大问题。在战后保守党执政的一段时期,保守党主导盖的公房比工党执政时还要多。到了撒切尔夫人当政,英国已滞涨多年。“滞涨”其实是两党为了竞争执政权而不得不竞背“福利化”的包袱造成的后果。撒切尔夫人推行私有化包括住房私有化,目的就是要把以往为了同工党竞争而不得不承担许诺的责任一点点推卸掉。但即使这样,保守党还是小心行事,到1997年,英国公有住房比重仍然占21%(1981年占32%)。

英国实施私有化是有着一整套措施跟上的。英国虽然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却高度警惕在国企私有化过程的 “国有资产流失”,为此,议会要求国家审计署在私有化之前和之后都要对私有化企业实行审计(可不是象我们这样的审计),并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私有化绩效审计司。
  在英国,私有化也涉及到了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垄断部门,这些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原国有企业改制后,英国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限制私有化后产生私有者垄断行业的弊病并防止私有者的权力滥用,以维护公众的利益。比如英国电信管理局、煤气供应管理局、电力管理局、水力服务管理局等就是专门限制私人垄断行业弊病的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不是行政机构,也不受行政约束,主要责任是制定最高限价,规定行业价格上涨不得高于通胀。

通过撒切尔内阁的“私有化”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这是在法律制约下的私有化,这样的私有化,固然也会发生弊端,但却不存在少部分人靠侵吞攫取国有财产来实现私有化这样的弊端。撒切尔夫人信奉的是竞争比平等更重要,经济效率比福利更重要,她主要是从提高效率、强调竞争角度来搞私有化的。

美国也搞国有资产的私有化。美国是怎么搞的呢? “出售一家企业的传统方式都包括会计事务所评估企业 —— 每个建筑、每台机器、每项账款—— 价值以及专家为出售做广告并与买方接洽这两项事宜。大多数企业的出售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一时间内,十个专家化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从事一个企业的出售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我们于是知道,美国搞私有化也是搞得小心谨慎的。

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俄罗斯私有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俄罗斯也这样进行私有化的话,它将用去几十年甚至150年时间,光专项费用一项就会超过所有企业的账面价值。俄罗斯没有像英国美国那样花时花力“私有化”,结果是“俄罗斯用于每千人的社会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甚至包括教育的支出,仅在6年时间里就减少了三分之二。” “到1995年底,全部收入的60%落到10%的人手里。”引号里的话是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传记和政论作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在《俄罗斯往何处去》)一文中说的,罗伊·麦德维杰夫1956年加入苏共,1969年被开除党籍,1989年恢复党籍,同年当选苏共中央委员。苏联解体后参加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劳工党,是该党两主席之一,政治主张是实行民主社会主义。

对于麦德维杰夫的评述,我们何其熟悉!因为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也“私有化”了。英国一个大型企业实行私有化平均需要6年时间,我国不消6年时间就够把成千上万个国有企业私有化了!英国化了18年时间减持了11%的公有住房,我国几年时间就减持掉70~80%的公有住房。英国实行私有化(包括实行股份制)的主要目的是要治经济停滞缺乏效率的“英国病”,我国推行私有化的目的却演变为一场由着少数人将多数人创造的财富占为己有的浩劫。

为什么差别会这样大呢?

一是自从公元六世纪有了《罗马法》这个商品经济社会第一部法律开始,市场经济就有了法的规则。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利益争斗是能拼个你死我活的,如果没有约束,这个市场必然是强盗的角斗场。市场经济国家都懂得这个道理,为了避免共同毁灭,必须有法律来规范交易行为。所以,他们有遵守法律的习惯和传统。而我们的所谓“市场经济”是权大于法、权盖过法、权欺凌法,我们的“市场经济”一旦运行,就必然是“想七十码就七十码,想一百二十码就一百二十码”。我们的“市场经济”至今无市场经济规则,只有潜规则——让权贵通行无阻的规则。

二,私有化是需要钱的,有钱才能私有化。英美国家有钱,他们就能在市场经济规则下搞私有化,没有钱,想把不属于自己所有的变为“私有”,或者虽有钱,却不肯作等价交换,性质就是非盗即窃。





“私有化”的首要条件是“民富”





英国、美国都有着几十年几百年形成的私有者阶级,只有他们才有将国有资产私有化的经济实力。而俄国、中国都没有这个条件,正像麦德维杰夫所说:“在1992年,俄罗斯不仅缺乏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形成的私有者阶级,甚至没有什么有影响的私有者阶层。这个社会集团(私有者阶层)刚刚开始产生,而且其中占优势地位的还是那些在70~80年代的当权者。独立的生意人集团,比正快速恢复自己势力的国家官员集团,其影响和力量要小得多。”

中国不也是这样吗?

自从国家提出从1997年起,用三年的时间使8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国企改制), 1997年的25.4万户地方国有企业到1998年“改制”到21.5万户,13.9万亿元属于地方国有企业名下的资产总计减少到9.1万亿,减少了35%;其中的国有资产含有总量从4.2万亿减少到2.4万亿,减少了43%。1998年的地方国有企业在全部国有企业中占什么地位呢?地方国有企业户数占总全部国有企业总户数90%,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计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计的68%,地方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总量(大致相当于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占全部企业国有资产总量的50%(此段中数据是笔者根据《中国财政年鉴》中有关国有资产统计部分的数据计算,笔者对此计算负责。)

13.9万亿属于地方国有企业名下的资产总计减少到9.1万亿,一共减少了4.8万亿,或者说“改制”掉了4.8万亿。这发生在1997年和1998年。1997年中国全部居民储蓄是4.6万亿,1998年是5.3万亿。中国居民并没有财力 “私有化”呀!真要私有化,只能靠“假公济私”。

“私有化”真的需要钱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前东德曾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经济运转最好的国家,民主德国一直属于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之列;东德“私有化”,付出的代价是失业率高达20%~~25%,大量的企业因为不符合欧共体的技术标准而关闭,东德要“转制”,“转制”的“过渡费”高达5000亿美元。东德人还算幸运的是,5000亿美元的“过渡”费用由他们的同胞西德纳税人来承担了,而其他国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俄罗斯就没有这份幸运,在1990年俄罗斯改革刚开始,俄罗斯私有化就面临没有一个有钱的私有阶层能对国有企业接盘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最有钱的美国心有灵犀——唯恐苏联张口要钱,美国驻苏联大使1990年末就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文,说美国对“建设新俄罗斯的最大援助”,一是表示理解,理解他们的困难,二是美国在应对国内各种社会问题时更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可以给俄国人提供一个榜样——唯独不谈用美元来援助苏联的“私有化”。

俄国得不到来自外部的黄金白银支持,于是他们照着自己的方式“私有化”。对于这种“私有化”,俄罗斯基督教民主党人写了《权贵资本主义的光辉未来》一文给予评价:“带有共产党权贵思想的资本家——这在哪里见过呢?在俄罗斯,所以巨大财富的形成都有极其不同的来源,唯独没有经济方面的来源。”“谁能变得比较富有,并不是取决于客观的经济规律,而是取决于非常具体的官僚主体——官员同官员的个人关系。因此,如果用另一种尺度来衡量,这种资本主义可以说是官僚——黑社会类型的资本主义。”(《独立报》1996年2月16日)呵呵,中国人对此是太熟悉了。是的,凡是缺乏私有化所需要的钱却硬要“私有化”的国家,私有化必然成这等模样。

我不反对私有经济,我拥护发展私有经济,但我反对私有化。

我拥护发展私有经济,一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民间经济是制约权贵经济最必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力量,二是是我亲眼见到私有经济对繁荣市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曾经是举步就需要票证的国家、曾经是物资流通严重梗阻的国家——在特大城市上海生活的居民买双透明丝袜要托广州人、想吃点瓜子要托苏州人——如今是物资供应丰富,供应渠道畅通。但是,发展私有经济的钱可以来自千万种渠道,唯独不能从掠夺国有资产中得来。在社会主义国家,所有的国有资产都是人民“奉献”的结果,人民奉献,是因为国家许过愿,人民要富强必须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做保障,而一个农业国要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基础,只能靠人民的奉献。在取消了私有制经济的国家,人民能奉献的只有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于是,工人接受了低工资,农民接受了剪刀差,民族资本家接受了工商业改造;但奉献不能无限制进行,否则不叫奉献而叫国家掠夺了,全国人民都把过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不久的未来。对不久的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期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乐与奉献的原动力。

但这样,也就意味着中国国民的个人经济基础实在是非常非常薄弱,国家强了,人民却普遍的贫穷。中国农民人均储蓄在1955年才0.95元,到1979年,占总人口81%的农民人均储蓄还到10元。

整个国民群体普遍贫穷了二十多年,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前期,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农民的生产力,中国农民的口袋鼓了起来,农民终于过上了久盼的好日子!而随着农民的富裕,城市逐渐告别了票证制,市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记得80年代中前期由党委委员说形势,举出 “形势变好”的例证是“今天我们如果想吃鸡,就可以去买鸡了,不一定要等过年过节了”,但台下听的人却不以为然:私下说:“这只不过说明现在能买到鸡,如果天天吃鸡,你党委书记也吃不起”。

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居民还不可能天天吃鸡,原因是“吃不起”,这就是八十年代上海居民的普遍生活水平,当时上海居民的普遍生活水平也应该是全国居民的最高生活水平,那么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也不过隔了十年,人民怎么可能一下拿出几万亿购买国有资产?从居民的储蓄存款看,85年的居民存款是1623亿,90年是7120亿,95年是2.97万亿,一个国家国民就这样的家底,还想私有化?

其实,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缺乏英美那样经历几十几百年形成的有钱人阶层,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面临没有钱搞私有化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又只有在我们这样的国家才不成其为问题——只要有着控制支配国有经济国有资产的权利,国有资产就是权力者的私有资产。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地市级官员慷慨使用国有财产之“大方”,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都目瞪口呆——至于原因,那将是一篇长文,在此不赘述。

中国的国企改制不是什么“私有化”,而是赤裸裸的掠夺和抢劫,是权贵对平民的掠夺和抢劫。掠夺和抢劫的,正是全体国民为国家所作的奉献,这奉献名为“国有资产”。





中国国有资产“私有化”的逻辑

——“公”时属我“管”,“私”时归我“有”





“中国私营企业调查课题组”到2006年已经进行了七次私营企业调查。2002年的抽样调查表明,在购买私有企业的业主中,自己是本企业负责人通过改制买下来的占61%,抽样的833个改制企业,一半业主是共产党员。“改制为私营企业后,原国有企业领导为只要投资者兼任厂长经理的占95.6%,原城镇集体领导为主要投资者兼任厂长经理的占96.7%,原农村企业领导为主要投资者兼任厂长经理的占97%。改制企业的资产总量中,业主个人拥有的资产比例占三分之二”“。2006年的抽样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2001年后注册为私营企业的私营业主中,其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占32.2%”。 “从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私营业主的职业背景看,他们中,在开办私营企业前曾经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担任过一般干部、科级干部、县处级干部、县处级以上干部的分别占56.4%、30.7%、11.6%和1.4%。在中共党员私营业主中,有55.2%的人曾经是国有、集体企业的负责人”

这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中国的私有制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如果是建立在几十年国有化基础上,那么,谁有权利把几十年工人农民为工业化作出的奉献成果转手变卖、而接手者越来越多是原国有企业领导?

国家建设几十年,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资产集中起来,结果倒给少数人得以集中攫取国有资产的便利,而这些人昨天还高喊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利益,转身就完全彻底代表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利益去了。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整个80年代,虽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只能说老百姓开始对致富抱有了希望。少数人靠“官倒”富,那与老百姓无关;那些“山上下来的”贩卖水产贩卖山货等富了,大多数人不会眼红,因为起早贪黑风里雨里付出,不是谁都能吃得了这份苦。到了90年代,是有人穷、有人富。但80年代的家底就这么些,私人怎么可能几年就抱走公家几万亿?西方各国打造“有钱阶层”都要历时几百年,中国人说声“先富起来”,几年间先富之人就可把国家都给买下来?也许有人会说,原国企领导买国有资产并没有化那么多钱,那么,又是谁给了“人民公仆”贱卖国有资产的权利、将国有资产“归我有”的权利呢?





从“交易过程”区分中国和西方的“私有化”





在中国,凡发生国资转让的地方,都在算两笔账。一笔账是国有资产本身值多少钱,一笔账是要得到这笔资产需要付多少钱。即账面价格(有没有低估暂且不管)和交易价格。这两部分价格合计就构成国资“私有化”的全部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社会里,这两笔账是一会事,资产所值就等于为了得这笔资产所需要支付的,产权明晰了,交易是没有那么费事的。而我们这里,一笔生意就必须算两笔账。为什么国企“私有化”会发生交易价格?因为谁都明白,能摆上桌面谈交易的国资是值钱的,值钱的东西是不能便宜给的。谁有权交易国企,谁就有着选择买主的权利。这个选择权,需要作交易换来,不能随便给。

更重要的,有权交易国企的人,不但“有选择买主的权利”,更“有决定国企卖价的权利”。“选择买主”的权利之所以重要,原因在此。

我想与你做交易,我必须要有能交易的东西。

现在,我手里有个名人题字杯,我开价,5000元一个。有十个人表示同意在这个价位买,其中有人愿出5100元,有人愿出5300元,我就卖给了愿出5300元的人。在此,我没有动用“选择买主的权利”,起选择作用的,是价值规律。

但是,当这个名人题字杯是有人委托我在卖——也就是说所有权不属于我但我有“卖”的权利时,情况可能有所变化了。委托我的人告诉我,杯子卖价定为5000元,他说的5000元,是市价,是大家都知道都能接受的价格。这时,有人愿出5100元,有人愿出5300元。愿出5300元的人说,“我多出这300元就是给你的,兄弟!”现在,我应该卖给出价5300元的吧?不。这时有个只愿出500元的出现了,他拉我一边去,悄悄告诉我,他是鉴定名人题字真假的行家,委托人信着他呢。他让我这样告诉委托人,“您信任的那个鉴定家说,这个杯子就是个膺品,最多值20元。”我如此这般对委托人说了,委托人很沮丧,“算了,20元我也不要了,你拿去用吧。”接下来,我把杯子给鉴定家送去,鉴定家给了我500元,委托人即杯子主人丧失了5000元。

这个鉴定家是大大的合算了,对这个杯子,他一分钱都没有出,他出的500元钱,不过是化的“交易费用”,他是通过我才能白捡这个杯子,这500元是他从我这里交易了 “不是商品所有者的卖主对买主的选择权”,而我这个卖主又决定了杯子的卖价为零元。他花了相当杯子价钱十分之一的钱,购买了不是商品所有者的卖主“对买主的选择权”,他才能白捡这个杯子,如果我不选择他当买主,他拣不到这个便宜。

而我们的国企就是这样在卖的——所谓“国企是冰棍,不卖就化了”,与说杯子是膺品,最多值20元是一回事嘛!不过委托我卖杯的人权利比“人民”大,“人民”是没有委托卖国企的权利的。

卖所有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可以浑水摸鱼的!卖“全民”的东西,浑水摸鱼就更容易。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就是这个理。比较实在的情况是,表面上国有资产被贱卖了,实际上买者付出的明的暗的价格总和往往就等于国有资产的“实价”。一个物到底值什么价大家都明了,买的人只在乎“物有所值”,至于钱由谁拿去、由哪些人在分,不是买家管的事。

这种交易法,只有在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才会发生。

至于国企被原国企领导或被有权卖国有资产的人自己“包销”,那是有权卖国有资产的人选择了自己作为国有资产的买方。那当然是卖价尽量往低走,拣便宜买进了。

问题是,这些与“私有化”有关吗?这些与“私有化”无关,正经“私有化”的国家是不可能这样来“私有化”的。





中国“私有化”的宿命

——“得势”才有权“私有”





俄罗斯经济学家和政论家д·富尔曼在亲历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后这样说:“法律的权力和诚实的国家机器是建设市场的必要条件,没有它,私有化必然会变成对国家财产的盗窃。”

在中国,法律制约不了权贵,但权贵能影响法律,能左右市场。

早在2003年,中科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原政府官员进入从商队伍后,其开业资本是平均数的1.8倍,销售额是平均数1.8倍,纯利润是平均数的1.9倍,而拥有的资本达到平均资本2倍以上。

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在《2002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中揭露“(原国企)职业管理人在监管制度失效或制度不完善时,利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侵占企业财产、挪用企业资金、泄露本企业商业秘密、私下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并转移本企业设备。挖走或挤走技术人员、转让订单等种种手法搞垮了相当一批国有企业。”

哈耶克有句名言:“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仍比一个只有得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些,试问谁会否认这一点呢?”我很赞同哈耶克这句话。这句话体现了金钱本位的市民社会比权力本位的等级社会要先进——这是社会发展的性质决定。

当权贵能为所欲为,“和谐社会”离中国还远着,公民社会离中国更远着。

其实,在西方国家,私有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西方原本就是私有经济占主体的国家。

在中国,权贵将“私有化”搞成了目的。民间的私有经济因此受阻——得势才能致富啊!

很显然,中国的私有化,就是权贵们要将国有资产——全体国民都作过贡献因此都有份的资产“合法私有”到自己的口袋里。

所以,我坚决反对这样的私有化!





2006年初稿,2008年7月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当时总理从美国回来后就听说被雪藏了.....(甚至有人说他女儿被杀了,其实他女儿在香港工作.)

真是难为他啊....

楼主的文章说出我的心声......

他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者.....利益集团.....

完善税制又得罪了那些商人.......

但那些人不知道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房改!医改!教改!企改!杀贫济富,刀刀见血!罔顾民生,冷血无情!
爽歪歪 发表于 2009-10-5 22:59


我是中学老师....(编制内的.)

我开始工作时的工资是500,他上台后,我的工资待遇提高了很多....(这是教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6 20:11 , Processed in 0.05010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