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柳絮轻飞

汉服系统知识大纲(第一版)(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我能不能也发一些图。。是古装,但是不是正统的。。。
好吧,我承认我霹雳布袋戏中毒很深=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LZ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不是模特~~~~~~基本上都是普通人啊~!

谢谢诸位朋友的支持~!笑师兄要求真高==~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11-11 21:37


感觉有点怪怪的
是不是里面该穿专用的内衣衬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11-11 22:28 编辑

接下来是从襦裙延伸而来的袄裙(这一段为个人私下所加,若有错误请大家指出)


早期汉服交领上衣多称“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则逐渐代替“襦”一字。“袄裙”为“襦裙”的不同时期的称呼,她们都是指上衣下裙的打扮,并不特指明代襦裙。很多还人认为衣掩裙的打扮只在明代存在,其实这种穿法在宋代及以前的壁画中就很常见。

明代盛行衣掩裙的袄裙打扮,清朝汉女装继承了大体款式。袄裙的款式也影响了朝鲜宫样以及中国其他民族。

明制袄裙较有特色,上衣多为琵琶袖,收袖口,有袖缘,领子也有加护领。但明代的衫袄也有不加护领和袖子为直袖的样式。


  PS:明代是否仍有衣在裙内的袄裙,在学术上仍有争议,因为至今没有实物证据,明人所绘仕女图为宋式,绘制前朝这是历代仕女图的一大特色,不可作为凭证。

这种衫袄多配以百褶裙和马面褶裙


百褶裙

百褶裙,现代也称“百裥裙”或“密裥裙”或“碎折裙”。是指裙身由许多细密、垂直的皱褶构成的裙子。百褶裙的每只裥距,约在2厘米—4厘米之间,少则数百褶,多则上千褶。它美观、漂亮,但制作比较复杂。百褶裙为彝、苗、侗等族妇女常穿的一种裙子,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明代该裙常用青面作成,褶多至20余幅,腹下有五彩桃花,现代的裙子皱褶多而密,裙有长有短,长的曳地,短的及膝。

这种裙子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据《西京杂记》载:西汉成帝时,赵飞燕被立为皇后。有一次,她穿了一条云英紫裙,与皇帝同游太液池,正当她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时候,忽然大风骤起,她好像燕子一样被风吹了起来。成帝慌忙命侍从拉住她的裙子,飞燕得救了,但裙子却被拉成许多皱纹。汉成帝一看,有皱纹的裙子比原来没有皱纹时更美。于是,宫女们以后穿的裙子都喜欢折叠成许多皱纹折痕,并把这种裙子称为“留仙裙”。现代叫作“百褶裙”,因“百褶裙”的折绉都是很规律地向一个方向打折。


中国中原地带最晚在明朝开始有了百褶裙之称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裙类名称,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


  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续至民国,是我国传统裙装中很重要的一种。按照西式裙类的名称,这种式样造型的女裙,称“间隔裥裙”。


  

明代马面裙较为简洁,两侧的褶大而疏,为活褶。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面裙,有装饰底襕的,有装饰底襕+膝襕的裙子。和清代马面裙不同的是,明代马面裙不重视马面的装饰,多与裙襕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点怪怪的
是不是里面该穿专用的内衣衬起来
大鹏魔王 发表于 2009-11-11 22:00


有些可能没穿中衣,应该是要穿中衣的~请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衣里面还有里衣?
那不热死

还有这样一套下来,如果料子好点大概价格不菲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趁MM不在偷偷放几张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11-11 23:31 编辑

(二)上下连裳制:  (这一部分本应上面还有上衣下裳制的礼服篇,就放在后面再发,下文有所改动)

上下连裳的服制也称为“深衣制”。为了恪守上下分开的服装制式,特地分开裁然后再连成一体。深衣之名,唐孔颖达著《五经正义》中释义为:“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起源于先秦,虽然是一件长衣,但华夏先民在裁剪时是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再缝成一体,以表示对传统法度观念的尊承。  

深衣在三千年的衣冠史中一直延续到衣冠断绝。深衣首先是礼服,尤其是女子礼服。《续汉书 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深衣承袭了华夏衣冠制式的古意,同时又方便美观,有很强的普适性,于今亦然。可为常服也可为礼服,作为礼服的正规性仅次于衣裳制礼服;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论男女文武,都可着之。衣冠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所以,有汉服先行者提出:复兴汉服当重视深衣,实为良言。  

《礼记》的《玉藻》、《深衣》二篇对深衣制有很多记载,内容所谓“应规、矩、绳、权、衡”之类,重点在于“明礼”,而对形制和尺度则说得不清楚。《礼记 深衣》中的定制:“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这段话的白话解释为:  

古时候的深衣,大概都有一定的制度,与圆规、曲尺、墨绳、称垂、衡杆相应合,短不至于露出体肤,长不至于覆住地面。  

缝合裳左边的前后衽,在右后衽上加一钩边。腰缝部分的宽度是裳的下边的一半。衣袖当腋下部分的宽度,可以运转胳肘。袖子的长短,从袖口反折上来正好可达肘处。束带的部分,下不要压住大腿骨,上不要压住肋骨,要正当腰部无骨的地方。  

裳制用十二幅布,以与一年的十二个月相应。衣袖作圆形以与圆规相应。衣领如同曲尺以与正方相应。衣背的中缝长到脚后跟以与垂直相应。因此袖似圆规,象征举手行揖让礼的容姿。背缝垂直而领子正方,以象征政教不偏,义理公正。因此《易》说:“六二爻象的变动,正直而端方。”下边齐平如称垂和称杆,以象征志向安定而心地公平。五种法度都施用到深衣上,因此圣人穿它。符合圆规和曲尺是取它象征公正无私之义,垂直如墨线是取它象征正直之义,齐平如称垂和称杆是取它象征公平之义,因此先王很看重深衣。深衣可以作文服穿,也可以作武服穿,可以在担任傧相时穿,也可以在治理军队时穿,法度完善而又俭省,是仅次于朝服和祭服的好衣服。  

父母、祖父母都健在,深衣就镶带花纹的边。父母健在就镶青边。如果是孤子,深衣就镶白边。在袖口、衣襟的策边和裳的下边镶边,镶边宽各一半寸。  

文献考证也应当与出土实物相佐证。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对西汉长沙王利苍夫人墓进行了系统的发掘整理,出土袍12件(绵袍11件,夹袍1件)均为交领右衽,外襟有曲裾、直裙两种,除上衣下裳相连,祛广袂胡下(袖宽大下垂至袖口呈弧线)等与《礼记》所记相符外,《礼记》中的定制——裳的腰围“三祛”(三倍于祛围)、缝齐倍要(下摆为腰围的一倍),裳前后各六幅等,与实物形制相差很远。大约是西汉时深衣的定制还没有完备的原因。  

关于今后汉服的定制问题,还希望与同仁们多加讨论。  

深衣制的衣服按衣襟样式分为直裾、曲裾,有随着时节的冷暖变更有单复、薄厚之分,如襌衣、襜褕、复袍;根据生活方式的适应,样式也有变化,如质孙服、辫线袄子,以及衍生出的衤曳衤散等;  

直裾:裾边在身侧。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制的一种,上下连裳。深衣按衣襟绕襟与否分为直裾、曲裾。裾:衣服的大襟。直裾深衣不绕襟,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盛行于先秦西汉前期的绕襟曲裾已属多余,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


  汉代直裾女服 穿直裾袍服的妇女及汉代直裾女服展示图。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曲裾深衣





  








  


















曲裾:也称绕襟衣。源于内衣制度的不完善,多重绕襟以显庄重。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但今天看来,曲裾深衣有着别样的风韵,是汉服中最能体现女子婀娜优雅的装束——不论是下摆宽敞的曲裾,还是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















以下曲裾又多绕了一层,称“三绕膝”。形成了优美的姿势~~


















曲裾后又发展出短曲、杂曲,但形制不明,一般不作复兴的形制








襌衣、襜褕、复袍等一般为深衣,但严格说,并非服制裁剪的分类,而侧重的是衣料和厚薄。  

襌衣:无衬里的单层衣称为禅衣。《说文》:“禅,衣不重也。”《释名 释衣服》:“禅衣,言无里也。”禅衣一般是夏衣,质料为布帛或为薄丝绸。

襜褕(chan yu):颜师古注云:“襜褕,直裾禅衣也。”现多认为:襜褕为襌衣之变种,直裾,较襌衣为宽,多用厚丝绸或毛织物制成,可夹毛皮装饰,春秋两季多用来御寒保暖。比如,张衡《四愁诗》中:“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这为文学家兼科学家的襜褕比较考究,是貂皮质的。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元朔三年,武安侯(田恬)坐衣檐褕人宫,不敬,国除。” 内衣渐趋完善,深衣再用曲裾绕襟就没有必要了,直裾的“襜褕”出现在民间,最初只用作便服,武安侯田恬为了赶时髦,意然穿著它谒见皇帝,这种既没有围裳遮蔽,又没有曲裾遮掩的服装在汉武帝眼里,当然是“不敬”之物了。  

不过,襜褕一词,说法不一,也有非指深衣的说法。  

《索隐》曰:“檐褕谓非正朝服,若妇人服也。”《汉书 外戚恩泽表》记载此事,古书旧注一说襜褕为短衣,不过,我根据看到的各种说法认为,恐怕还是衣裳相连、博大舒适、直裾的深衣,为平日家居所穿。  

复袍:则是一种夹服,里面多用白缚,也有的内填棉絮。袍源出于深衣。《释名 释衣服》云:“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内衣也。”袍有里有面,也谓之“复袍”。有时还填以绵絮。故袍多为冬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袍服”之风正炽的时候。袍由内着衣变为外着衣之时,正好是襜褕的流行时期,由于袍中纳有绵絮,不便采用曲裾,所以在式样上较多倾向於襜褕,时间一长,襜褕和袍被融合成一体,变成一种服装,不论有没有绵絮,通称为“袍”,襜褕的命运便告结束。  

袍服取代襜褕之后,用途变得更广.上自帝王下至百官,礼见朝会都可穿著.(《后汉书 舆服制》中多有记载).魏晋之后,帝王贵臣,官吏公服都用袍制,并以袍色辨别等差.袍服虽然有被用做礼服,但士庶百姓仍可穿著,只是质料较为粗劣.史籍中常出现“绨袍”“麻袍”“布袍”等名称,就大多指百姓所穿之袍.  

质孙服 / 辫线袄子:元代的质孙服和辫线袄子也是深衣制,上衣为交领或盘领(质孙服似乎只有交领)右衽。辫线袄的腰部有多道缝线横断,但上下是连在一起的。为了便于他们骑射,把袖子变窄,上衣变紧,下裳变短(一般刚没膝),并且下裳襞积(打褶子)无数。  

曳撒:到了明代,并没有排斥质孙服和辫线袄这两种衣服,而是加长,称为“衤曳衤散”。《謇斋琐缀录》 (明·尹直) 第8卷:“予休致家居,时节喜庆,或接宾客访亲友,则具冠带盛服为礼。其馀燕居,则冠小帽或东坡学士巾,而多服衤曳衤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趁MM不在偷偷放几张图。。。






cyh6077 发表于 2009-11-11 22:53


没有不在哦,发图发得要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不在哦,发图发得要疯了~~~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11-11 22:59

完了,被抓个现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张是楼主呢  找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11-12 00:07 编辑
哪张是楼主呢  找找
大鹏魔王 发表于 2009-11-11 23:11


很遗憾,没有本人TT~~~~


今天更新至此,待续~~~其实是我得看看前面有没有错漏的~

超过时间就不能改了TT~~


补上漏的~
还是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衣冠被棒子据为己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11-12 13:10 编辑

偷个空来干活~深衣部分原帖有附注部分图打不开了,想看的朋友原帖看吧~
http://tieba.baidu.com/f?z=433035093&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A%BA%B7%FE&pn=30

(三)上下通裁制:  

由于在频繁的社会活动中行动不便,汉服男子的制式从衣裳发展到深衣,而分开裁剪再拼接还是觉得麻烦,于是又发展成了上下通裁的长衫。在东汉,已开始有了上下通裁的长上衣,叫做“长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长度方面当时还没有定制。  

是大胆开放的隋唐新风开始了汉服第三种制式的风尚。至宋明,上下通裁的袍衫、褙子等风行一度。  

袍衫:唐代男子以幞头袍衫为尚。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圆领小袖大约是受鲜卑风的影响,和深衣不一样,几乎没有异色的缘边,下裾开衩,称为缺骻。  

同时,官阶品位之辨从先前的佩绶制度逐渐发展成后来服色的九品中正制: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以后稍有变更而已。  

下图为唐袍衫幞头。缺骻看不出来,另外膝下的横阑出现得有点过早。




(个人附加:这种服饰由于不具备代表性,所以不是复兴的主流,图也不多~)


放个MM的图上来,哈哈~~这是西南大学的学生在拍汉服剧呢~




阑衫:阑衫本属于袍衫类,但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阑。可以说,阑衫在横阑以上是袍衫。一般认为这道横阑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早期阑衫作为官服出现,领子多用圆领,而后来的阑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在明时,阑衫为职官公服。  

下图为 宋代公服:展脚幞头、大袖襕衫及玉带。公服所佩的革带,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比服装颜色分得更细


很明显可以看到中缝~~





直缀(直身):直缀也叫直身,直接源于早些出现的长衣。到了隋唐时期,长衣有了定制,规定长度到脚踝,同时也规定了必须有宽衣缘,交领,两侧不缺骻(开叉)。当时直裰的定制,想必有复兴古礼之意——找个看起来很像深衣的通裁类来代替吧?因此,直裰,这种具有规格定制、上下通裁类的“类深衣”便应运而生了。  

明代的直身也称作道袍,道袍也式直身的一种;下图为一种名为“海青”的道袍



(与深衣相比较,直裰的特征是:


  1、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或者像深衣一样。


  2、衣长过膝,明制有具体规定;


  3、交领长衣,不必加摆。可加内摆(定陵道袍),或加外摆(《明宫史》所谓直身)


  4、两侧可开衩,可不开衩。一般都要打褶子,前後的两边都打褶子,共四处,每処两褶。


  5、是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减规则)


  6、系扎的腰带络穗、绦带。


  7、袖子的形状:宋直袖,明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8、明朝中後期领子一边直一边斜,其他时候两边皆斜。一般来说,不对称交领用於宽领。


  9、只有男士穿)







直裰十带钩~









直身外加罩衫(或是大袖衫?)




褙子:褙子是宋明女子的常用服饰,样式相仿,以立领对襟窄袖为主,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常常用于家礼等场合。宽袖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背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褙子明代也称披风,个人附:有一种说法是褙子变化自唐代的半臂~)




宽袖褙子




















褙子也有长短之分~~






比甲:比甲,是一种无领无袖的对襟长马甲,般穿在大袖衫、袄之外,最初在青年妇女中流行,后渐渐演化成女仆的特色服饰。关于比甲,有说它源于唐代的半臂,亦有源于元代的说法。(褙子去掉袖子就是比甲了~~)

这种服饰不作复兴主流,仅作资料供大家参考、


水田衣:明代的一种“时装”。类似于百衲衣  

这种审美艺术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模式的一种超越,有那么一点现代主义的味道;可以以小见大地想象明末的社会开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到此,待续~~


放张红楼MM们的图上来,哈哈~~~~可以看到林MM和探春MM都穿了褙子~~香菱则穿了比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赞了。真应该给那些把古人造型搞成外星人的电视剧导演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赞了。真应该给那些把古人造型搞成外星人的电视剧导演看看。
火秋 发表于 2009-11-12 20:15


没用的,这帮没文化的导演以为那太土气了T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用的,这帮没文化的导演以为那太土气了TT~~~~~~~
柳絮轻飞 发表于 2009-11-12 20:42

中国形象都被他们给糟践了。。。

顺便污染了我们的眼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赞了。真应该给那些把古人造型搞成外星人的电视剧导演看看。
火秋 发表于 2009-11-12 20:15

就连霹雳布袋戏人物的衣服,制作成cos用衣服都被那类漂亮正常合理一万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发一些霹雳人物的原图,以及cos的图片(均从百度查找。。。)

第一位:羽人非獍

  



coser图:


只找到一张。。。我很惭愧==
很多图片都是禁止引用的。。。杯具=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2 09:23 , Processed in 0.04376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