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ircraft

中美房价比较的不可比性和对公众的误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堂妹刚刚买了旧金山附近的一栋45年年龄的房子,花了95万!  这个价钱还是在旧金山房价跌了25%以后。"

看楼主的对比,楼主应该没有在美国生活的吧....但说得很大部分是事实来的......

美国的房子是非常看区的......好区意味着好学校.......房价自然就高......

但在一些黑人区或混合区,房价又便宜很多的......

因为我姐姐最近买房子了........我和她一起参考了很多.....

在三藩市附近,一般的区.十几万也有.....而比较好的白人区..就要三十多万了(没有黑人的)

他们可能相差不够一公里,山下跟山中间......价格是差很远的.......

所以楼主的妹妹那房,..应该是在区非常好的,学区也很好.治安也是非常好的,一般哪些区,黑人是不会进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8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加油_ha 于 2010-1-8 18:36 编辑

回复 119# 朝浪无语

不错,对中国房价畸高原因那一段,分析的很好。
有时间,明天再回复你吧。


另外说下,120楼,用你的自建住房,和 美国别墅相比,在本主题中,是不适合的。
这并不是因为你的自建住房和美国别墅,在 绿化草坪 或者 建筑材料、维护费用、物业管理开支 等方面的不同。
而在于以中美房价做比较,本文特指的是,用美国商品房和中国商品房在做比较。

原因你也说了:城市住房已被开发商垄断,不允许个人建房,

所以,虽然你没有说明,但你的自建住房,用的显然不是城市土地,也不是我们讨论范围中的中国的商品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扶额,我觉得这楼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件事,就是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中国城市商品房价的——拆迁。
你们说美国的税收有多贵多贵。人工费有多高。
但是高税收有高福利。你们又不是只交税不享受福利的。
人工费,其实你有本事自己学着动手,难道不能解决么?这句话不是风凉话,请看下面:
你们在美国的房子,会被政府拆迁办在一夜之间开推土机强行拆掉,扔给你们3000块/平方的拆迁补偿,让你们去面对同区域最低6000块/平方的新房么?
为什么上面提到你们自己动手还可以省钱?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家庭其实不想住新房,他们旧房子虽然旧但是住得好好的,但是却被人从自己的家里强行赶走,剥夺了自己的财产,而不得不去买更贵的新的房子。
多少人说宁愿自己拿砖拿瓦自己做房子都行,可惜卖地的政府不让,拆迁办不让,开发商不让。相比起来,这些人不知道多羡慕你们这些自己动手还是可以省下来的钱。
此外。
每个国家的地方政府都有收入和开支。
美国地方政府开支拿纳税人的钱,收税高。
中国地方政府收税低(对公民个人),于是现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贩卖国有土地了!
但是区别是,美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根据公民的收入高低是有差别的,穷人交税少,富人交税多。
但是中国地方政府卖出去的地做出来的商品房,可不会给穷人低价,富人高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朝浪无语

不错,对中国房价畸高原因那一段,分析的很好。
有时间,明天再回复你吧。


另外说下,1 ...
加油_ha 发表于 2010-1-8 18:30



    你是否清楚,正是你这样的对比是不科学的。美国人的别墅(在中国可以称为别墅)来和中国的套房都是商品房,但是否具有可比性呢?上面很多人都说得很好了。要比,要同样是套房来比较。上海黄金地段的2万/米,放到美国纽约黄金地段套房,要多少呢?

单纯的拿美国的别墅式“商品房”来讨论,根本无宜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让大家画饼充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扶额,我觉得这楼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件事,就是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中国城市商品房价的——拆迁。
你们说美国的 ...
ariki 发表于 2010-1-8 20:50



晕!

我只知道在美国你是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在自己的地里建房的! 在中国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买房其实还是属于你的,不要去计较70年,最多到时候补点土地租赁费罢了,再说你还可以在50年的时候卖掉 ...
Free_Corsica 发表于 2009-12-12 09:15


倒时候,你再自己卖给自己不就得了,问题是70年以后的房子还能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买房还是有税收优惠的。国内的房价真是太贵。其实,不仅是房价,还是其它物品。相比收入,物价太高。 个人感觉,只能人民币升值后,这个矛盾才能被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价主要和供需关系有关,包括自住和投资。政府能起到一定的稳定波动的效果,不是主要成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加油_ha 于 2010-1-9 19:40 编辑

119楼这段话,算是触及到了中国商品房畸高的实质东西:

【中国的房价高,其实不在于征不征这税那税。症结在于“房屋供应的垄断化”。在90年代,住房供应不仅来自于部分商品房,更有集资房、单位分房和居民自建房。正是房屋供应渠道的多样化,导致房地产商根本不具备在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能力。
但如今,地方政府一不许私人建房、二不许福利分房、三卡严集资建房。把房屋供应渠道逐渐缩小至华山一条道——购买商品房。如此多的绵羊被驱赶到这条道路上,又怎能奢望逐利本性的地产商刀下留情呢?
当然,土地出售金归地方政府所有这一政策,也让狼有了个天然的助手。如此政策,房产能不上涨吗?

个人认为,房屋供应渠道多样化和土地出让金收归国库,才是解决房价高的关键政策。】


就此,做一点补充:

中国城市高房价,有其特殊的形成机制:


一、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可以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征收。

但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城市用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管土地是用于商业开发,还是公共利益需求,首先都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土地储备中心】这样一个机构。

【土地储备中心】先收购储备土地,他储备的土地,最后可能是用于公共利益,也可能是卖给了开发商,用于商业利益。

由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如果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土地的前提不存在,就可能违反宪法规定了。

【土地储备中心】有五个统一: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规划、统一整理、统一出让。这种供地机制,被地方政府形象的比喻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


总结一下,发明于九十年代的【土地储备中心】:
混淆了公共利益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

确定了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土地供给的唯一垄断者、经营者的地位;
也确定了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土地唯一的需求者的地位。




二、垄断的建设开发体制

在中国城市,一方面,在生产环节,政府严格限制居民个人和集体自住建房,禁止非开发企业建设开发住房,只允许房地产开发商“开发”。

另一方面,在交易环节,政府严禁城市居民购买城市周边,由农民集体组织建设开发的楼房,即小产权房,没有经过地方政府征用和开发商的“合法开发”,这些房屋尽管在品质、使用价值上与商品房相差无几,但不能获得合理产权,也就不能对高价的“大产权”商品房市场形成有效平抑。

最终结果,就如119楼形象的比喻,【把房屋供应渠道逐渐缩小至华山一条道——购买商品房。】



三、地方政府与房产开发商利益的高度一致

地方政府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尽可能高地获取土地收益  (土地批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作为政府垄断的延续,垄断资源,垄断信息,囤积居奇,哄抬房价。 (土地零售商)
中国商品房模式:
土地批发商 => 土地零售商 => 城乡居民


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利益高度一致,为了实现土地升值,房地产开发商普遍倾向于直接囤积土地,“围而不建”;或者借口由于资金、规划变更、拆迁进度慢等原因,有意通过“分期开发”、“政府公关”等方式,延长土地开发周期,借以最大限度地以少量资金获取超级暴利。土地升值部分为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瓜分。

2009年三季度末,全国排名前10名的上市房企囤地规模已经达到3亿平方米。

  疯狂囤地 排名前10上市房企囤地规模已达3亿平米
三季度末中国房地产企业土地储备TOP10公司名称土地储备(万平方米)
1恒大地产5100
2碧桂园4360
3雅居乐地产2950
4合生创展2900
5世茂房地产2700
6绿城集团2600
7中国海外发展2560
8华润置地2530
9万科地产2450
10保利地产2350

http://stock.sohu.com/s2009/tundi/



 按照规定,对土地闲置现象是有明确惩罚措施的。比如,超过约定期限一年不开发的,政府征收土地出让金的20%;超过两年的,政府可以无偿收回。但因为,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都是高度一致,不仅在市场上,而且在私人关系上(房地产的隐形成本至少占了房价的10%,隐形成本指的是各种腐败)。作为一个战壕里兄弟,地方政府的板子对开发商也是难以打下去的。这让民众看到,地方政府大喊着关注民生,调控房价,房价却最终扶摇直上,越调越高的根本原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在美国的房子,会被政府拆迁办在一夜之间开推土机强行拆掉,扔给你们3000块/平方的拆迁补偿,让你们去面对同区域最低6000块/平方的新房么?
为什么上面提到你们自己动手还可以省钱?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家庭其实不想住新房,他们旧房子虽然旧但是住得好好的,但是却被人从自己的家里强行赶走,剥夺了自己的财产,而不得不去买更贵的新的房子。
多少人说宁愿自己拿砖拿瓦自己做房子都行,可惜卖地的政府不让,拆迁办不让,开发商不让。相比起来,这些人不知道多羡慕你们这些自己动手还是可以省下来的钱。
==========================================

麻烦不要以偏盖全,又不是全国拆迁都是这样,我就是个拆迁户,我认识的朋友里拆迁的也不少,没有吃亏的。真当老百姓都是傻的,吃素的阿?全中国要都这么个拆迁法,早闹起来了。就我们家人那性格,特别是我奶奶,不要命的,早跟拆迁办的拼命了。另外09年底国家又出新政策,先补偿,后拆迁。

我家就是以前的自建房,我们一直叫私房,是我爷爷造的,90年代的时候还重建过,一共240平,3层(国家规定最高3层),两栋连在一起的,我家从来是没有抽水马桶的,因为没有下水道,一直是用老式的马桶和痰盂。我奶奶一个人住一栋楼,我们家和我叔叔家住一栋。我们这里的人都盼着拆迁来改善居住水平,因为我们这里拆迁政策不错。而且很多人是指望着拆迁大赚一笔的。

我也听说过有地方有野蛮拆迁的,但是错就是错,好就是好,你不能以点盖面的打击所有。我们这里还有拆迁的帮助解决住户提出的怪异要求,比如找工作、找女友之类,任何事情就是这样,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令人发指的野蛮拆迁,也是好的不敢相信的合理拆迁。

有人担心70年产权,其实有什么好担心的,你的房子能住70年嘛,早就又拆迁了。那不还是你的房子。国家早说了,满70年的房子,交一定费用就能继续住,如果他直接回收,老百姓会乖乖的让他抢回去阿?早揭竿而起了。

其实中国允许大规模的自建房我觉得比较难,因为人口太多,大家总是和一些国家比较大房子啥的,但是中国有那个条件嘛?我朋友这两天从加拿大回来探亲,前几天一起吃饭,说到房子,他就说他家房子确实挺大的,以后我们去玩就住他家,但是相对的,他其实并不喜欢加拿大那种(她不是自己过去的,他是高中时和父母一起移民过去的),因为房子大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人少,他出门都见不到几个活人,人气都没有,吃的也不如国内的好和丰富,物价也高,而且现在加拿大经济不景气,根本没有外面说的福利那么好,因为政府没钱,各方面都在萎缩。她回国最大的愿望就是吃。。吃小吃,吃美食。另外加拿大土地面积比中国大,但是人口才3000多W,地广人稀。

我觉得中国除了盼望房价下降的同时,更适合推广的不是自建房,而且集资建房,建高层或高楼,城市弄自建房太奢侈了,哪有那些多的土地。我看过深圳还是广东一个集资建房,采访的,房子建好很漂亮,小区也很好,最后成本价才2000多,真的很便宜。他们的土地是拍卖得来的,但是过程很复杂也很艰辛,而且需要集资人员中有各类相关专业的人员来处理事务,比如律师、会计之类的。

中国的房价是很复杂的问题,大家都希望房价能到合理的价位,但是盲目比较没有意义,因为国情不同,有些东西根本无法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加油_ha 于 2010-1-9 21:26 编辑

再写一点。

另外,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也是高房价的推手,简单说一下:
中国社会资源分配,城市与农村,差别极大;甚至不光是城市与农村比,大城市和小城市相比,差别也很大:

比如:北京是首都,政府部门都在北京,国字号的企业都在北京,最好的大学都云集在北京,最好的医疗机构在北京。政府将大量资源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但是这些资源并不是什么中国人都可以使用的,为了区别什么人可以使用,中国设置了户籍制度,用于区别你是什么地方的人,是北京人、上海人,还是宝鸡人,或者是农村人?为了加入城镇社会保障,为了子女上学,没有城镇户口的人必须要购买商品房。总之,林林总总的政策将尽可能多的人往【华山一条道——购买商品房】上推。



PS:
中国社会资源分配,城市与农村之差别,供之参考:

教育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几乎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要由农民自己来负担。在改革前,农村中小学的相当一部分开支要由人民公社或生产大队来负担。民办教师的报酬,也要由农民来承担。改革以来,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进一步地恶化了。目前,国家每年几百亿元的教育经费几乎全部用在城市,城市学校的一切开支经费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1985年以前,国家财政每年还有对农村每个中学生31.5元、小学生22.5元的教育拨款。1985年国家取消了这笔财政拨款,改由农民自筹经费办教育,乡村两级教育经费由农民上交教育附加费提供,农村学校改扩建也是由农民集资进行的。仅农民每年负担的教育经费就达300-500亿元。公共设施就更是如此。国家每年上千亿元的财政开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享受到的极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设施建设不得不从农村企业、农民头上摊派、集资、收费甚至罚款来解决。现在,一些工程本应由国家财政出资的,但却采取“钓鱼”办法,上级拨一点为“诱饵”,地方财政再挤一点,剩下大部分由乡村自行解决,结果只能是向农民摊派集资。农民自己搞公共建设还有一个更重的负担,就是政府规定的10-20个劳动积累工、5-10个义务工,而绝大多数农村都取了最高数,即农民每年要出30个无偿义务工,有时出工,多数乡村喜欢叫农民出钱,每个工出10-20元,仅此一项全国农民每年负担高达1000-2000亿元。但是,这一负担是不列入国家规定的5%范围的,也就是说在中央的政策里,这不是农民负担。
http://baike.baidu.com/view/735820.htm


在医疗资源配置上,据调查,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卫生资源配置,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享有20%的卫生资源配置,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5亿城市人口享受到的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是8亿农村人口的6倍,显示出政府在公共医疗方面的投入表现出极其严重的城市偏好。从医疗卫生投入来看,1998年政府投入的医疗卫生费用为587.2亿元,用于农村医疗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在没有医保、医药费用迅猛增长、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为1:6的状况下,看病就医大大超过了农民承受能力。据卫生部基层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显示,农村36%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去就诊,65%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去住院,有不少农民一旦有病只能听天由命、自生自灭。
http://www.studa.net/gonggong/080915/10261459-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加油_ha 于 2010-1-9 21:53 编辑

回复一下 117楼,【学区房】这种由房产商炒作出来的概念,在本人居住的这个二线城市,是不多闻,不感冒的。

本人这个城市的重点学校,这些年,倒是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大规模的合并,所谓的教育资源整合。
另一个是迁移学址,一般都是市中心往市郊区迁移。

所以我不清楚你从什么地方,判断我居住地不是中国?

另外,你说的这种东西,对美国商品房倒是沾点边,你看下:






物业税PK房价之二 - 租房也能进名校
陈航




  中国家长在大城市的名小学,中学附近买房,也并不一定能够上这个学校。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物业税。学校的运作,和周围家庭没有经济关系。

在美国,只要是公立学区,住在这一片的居民,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可以上这里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很多人注重孩子教育,又暂时不能买房的家长,就是在很好的学区租房,孩子去好的小学和中学。我的新房客,就是因为学区好,带着三个孩子,租个好学区的房子。反正学费都由房东给交了。



(加州第一名的高中San Marino 附近的出租公寓楼。住这里就可以上“重点学校”。)

而在中国,居民的孩子上学要排队的,第一是有户口有房产的,第二是有房产没户口的,等等。还分,父母有房产的,或者祖父母有房的,最后才是租赁合同的。如果是没有本地户口,外地来打工的家庭 ,即使在海淀镇租房,孩子可能也上不了中关村二小。

  物业税是跟着房子来收的。房产拥有者交物业税。美国的公立学校和学区的好坏和运行,和物业税直接相关。因为物业税是美国公立学区的70%以上财政来源。中国的初等教育的财政系统,是拨款和自筹。中国也没有物业税,学校的财政,和当地居民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和美国完全不同。

  美国的初等教育,一般指的是K-12,从学前班(Kindergarten)到12 年级(高三)。这些教育,有私立学校,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也分为一般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男校,女校,寄宿学校,非盈利学校,盈利学校。教育年级范围,也从学前班到高三都有。不一定私立学校一定就要比公立学校好。很多公立学校,毕业生上常青藤大学的人数,要比同地区私立学校多。

  一般来说,美国的郊区学区都要比城市内的学区好一个数量级以上,比如波士顿的牛顿(Newton)学区,洛杉矶的St Mario学区,匹兹堡的Upper St Clair学区。城市之中,一般住的都是穷人,学区不好。有富人住在城里,一般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中产阶级一般住在郊外,所以好的学区都在郊外。比如我所在的匹兹堡 Fox Chapel 学区,每年高三毕业学生200人,上哈佛,耶鲁,其他藤校的都有,一大半都去了美国前50名的大学。这个成绩,丝毫不比我们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差。学生上公立学校,一点钱都不用掏,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中午管饭。私立学校一年学费两万五美金。一般校车要另外收费,有的也不管午饭。而且,孩子居住分散,邻里一起长大的孩子并非一同上学的孩子。我的女儿上一个私立学校,每次到同学家玩,父母都要开车半小时接送,十分不方便。今年秋季开学,我和太太商量,还是把孩子送到公立小学去了。

  美国的城市之中,一般也是以按照居住划分学区为主,加以特殊才能学校。在超大型城市如纽约市,和中国倒是有些相似,市里几个最好的公立高中是要考上的。

   中国的城市的资源十分集中,精英,富人,师资都集中在城里,郊区没有集中的中产居住区,个人交通也不是很普及。郊区很难有能和城里学校相比的高中。拿北京来说,郊区难以单纯以当地居民成分成长出好的学区。如果说望京中学能超过清华附中,那时不可能的。远郊区县的好学校,如黄村一中,实际上也是集中于市镇的学校,要考试才能录取。即使是哪个家长在清华附中北墙外买上一层楼,孩子也不一定就能上这个高中。而在美国,因为孩子要上个好的小学,中学,搬到好学区,是十分常见的。所以,好学区的房价,即使是物业税高,升值也都要比一般学区要快。

  谈到这个话题,也颇有感触,也想到了自己当年在北京考初中,考高中的情景。中国的学生和家长真是辛苦。很多事情都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纳税有时也不一定有代议。最近接待安置了一批来美国读公立高中的孩子,他们在中国也要交不菲的赞助费给学校,不如当作学费来美国读算了。我们富饶也在主持一个美国私立住宿高中的项目,明年,要从中国招50名高中留学生。

   主要谈了中美的公立中小学校对学生和财政来源的一些区别。在美国,物业税对学校的好坏起了决定性作用,好学区的物业税一定高。本地的房产税,直接用于本地的学校。中国当前没有物业税,所以本地居民对本地的学校,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希望中国物业税的设置和运行,要多多考虑用于本地的学区,也为了孩子的教育。


http://blog.soufun.com/23121014/5848598/articledetail.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加油_ha 于 2010-1-10 16:04 编辑

接上楼,关于所谓【学区房】的讨论,进行一下对比:


美国的情况:
【在美国,只要是公立学区,住在这一片的居民,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可以上这里的小学,初中,和高中。】
比如我所在的匹兹堡 Fox Chapel 学区,每年高三毕业学生200人,上哈佛,耶鲁,其他藤校的都有,一大半都去了美国前50名的大学。这个成绩,丝毫不比我们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差。学生上公立学校,一点钱都不用掏,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中午管饭。


(提出学区房概念的)中国部分城市的情况:

可以没有绿化,没有优美的环境,没有200平,但是只要好学校学区里的,就有人愿意花高价买,他的价格就是比郊区的漂亮的洋房贵】
(能否问下,这种房子,对购房人,有什么实质性好处?)



也可以看看,没有城镇户口,农民工子弟上学的囧境:
(城乡二元结构具体体现)
  事件简述:
  11月9日下午1时许,在发电机的轰鸣声中,海淀区红星打工子弟学校的1400余名学生在校内玩耍或复习功课。“(发电机)响得不得了,可不用又不行。”校长谢振清说,这是学校目前唯一的电力供应,学校的水电已被小营村委会停了半月。..[全文]
[/table]

打工子弟学校发展历程 告别黄金时代

  在打工子弟学校的初始阶段,这些非法的打工子弟学校只能是自生自灭,当地的政府和教委尽管没有支持他们,但也没有采取过取缔的措施。...[全文]

“摆不平”的打工子弟学校

  2006年7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一份《通知》指出,民办学校大多条件简陋,在校舍、消防等方面存在隐患,尽快清理整顿未经批准流动人员自办学校。...[全文]
北京关闭非法农民工子弟学校之前因后果
据北京市教育部门的资料,目前已有400万农民工进入北京地区谋生,随父母进京的学龄少年儿童已达37万人,这一数字在未来十年将进一步扩大。如何贯彻新义务教育法,保障这些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成为北京各级教育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全文]
 民工子女上学,为什么那么难?
 北京中小学收费标准
 树人学校是北京海淀区的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董庆云习惯性地瞅瞅校门口,有些失落,又有些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全文]
  根据北京市教委的有关规定,公办学校接受民工子女可以加收每位200元的借读费,这样每个民工子女每年要多交400元,记者采访了解到民工普遍反映借读费太高。流动人口在北京的生活费...[全文]
·给民工学校贴点钱如何
·这是政府的责任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免费问题
·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难:仅仅敞开校门还不够
·不能让择校费成为农民工子弟入学难的门槛
·教育不公何时才不再伤害农民工的孩子?
·农民工女儿被清理出课堂 室外听课20多天
·公办学校何时普惠农民工子女?
·民工学校师资力量堪忧



http://www.chinaiiss.com/observe/iiss06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117楼,【现在中国的情况是这样,一般本地人要买房要容易一些,可以等拆迁】
这话意思是:
某居民被拆迁,拆迁得到补偿款,使用补偿款,又新买了住房。

这里的,【买房要容易一些】,和我们讨论的是一个话题么?

相当于你自己已经有一套房子了,用不着等拆迁,自己卖掉,再用卖房钱,再买一套。
然后告诉大家,类似我这种情况,【买房要容易一些】一样。

(拆迁只相当于你卖给了政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搞半天,这位大规模复制、粘贴的同志,你不在美国阿?那你拿什么做比较的?你比较的基础是什么?就你复制,粘贴的那些?无语。。。。一位住在中国的人大谈美国的房价如何如何。。

大家说的很清楚了,你片面的复制,粘贴来比较没有意义的。何况你根本在美国没有房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另外你与时代脱节了,复制一点跟得上时代的东西吧,现在是2010年了,农村医疗早跟上来了,谁说解体了?你去问问农民,现在到底是如何的,反正我们这边农村只要一年交几十,国家就报销50%,我一朋友的亲戚在比我们这里落后的地区,一年交了10元,但是报销了3W多,我也是那次才知道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情况。以前一直以为是和城市一样交社保的。

这位你除了复制,粘贴有没有自己的东西?你觉得你复制,粘贴的东西有啥理论依据嘛?可以代表权威了?那不过也是别人的论点而已阿,本身就有很多是站不住脚或含水份的,你贴了有什么意思,其他人说的都是身边的事,自己遇到的事,你能不能来点实际的?

你不要忽视重要的一点,现在是市场经济,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房价高,学区房,不全是炒作的结果,供需关系也是一个因素。如果不是因为有需求,炒作的再厉害有什么用?

另外我的情况怎么不同的了?那些去大城市的人,从农村去城市的人难道自己老家没有房子的?他们只不过在大城市没有房子而已,一定要在大城市或其他城市买房子的嘛?这些都要量力而行。

有人一个月能赚上W,有人一个月只能赚1000,谁不想要赚上W?那怎么办,让国家来满足大家,让人人都能赚上W一个月嘛?你有那个实力和能力嘛?房子又不是空气,可以免费呼吸,很多人买不起房的,是在全中国买不起嘛?还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在自己中意的地方买,大家都想要理想中的房子,但是有多少房子是大家理想的?城市人口在增加,你看到中国土地面积在增加了嘛?大城市或其他城市买不起房的,他在其他小城市也买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加油_ha 于 2010-1-10 23:09 编辑
搞半天,这位大规模复制、粘贴的同志,你不在美国阿?那你拿什么做比较的?你比较的基础是什么?就你复制, ...
tingo 发表于 2010-1-10 20:52


在举城乡二元结构的例子,相关数据事例都不是最近的。
所以前楼也强调了仅是参考而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这个说的是,以前中国农村,原来每个行政村都配置了 医务室和赤脚医生,让农民都可以看上病。  
改革以后,医务室+赤脚医生 的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解体了,同时,国家削弱了医疗保障投放。
在介绍这个阶段的医改时,文章说的并没错。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你是对的。中国医疗改革在折腾了20多年,如今似乎有了一点好转。在国人形容的 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中,前两个还在恶化,后一个在近两三年来似乎有所改善。一个是城镇居民医疗似乎有所好转,新农村医疗合作也颇有效果(区别于之前的农村医疗合作)。最近我亲戚打了同样的针,发现和几年前比, 相同的药物,药费从之前的200多,降低到180多,注射费方面,除了注射费却还又多了一个 骨头穿刺费45元,这是以前没有的。但总的来说,并没有增加费用,略有降低。

如果本人COPY一些资料,不是非常准确,你也大可不必愤愤不平。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遗留下来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短期所能消除的,你现在还有户口吧,没有户口你会遇到哪些麻烦,户口是做什么用的?前楼本人说的粗线条的东西,是没错的。

回到所谓的学区房,你一口就是 【中国的学区房】,中国都是这样? 我们这里至少不拿这个当做炒房的概念。如果【中国的学区房】没有和其他房子有本质不同,那完全可以说,这种房子就是一个炒作。特别对比一下,美国的"学区房"。如果美国房子可以免费上 公立学校, 【中国的学区房】除了离学校近,还有什么?实际上你也说不出来,可以方便学生家长接子女放学?对不起,我们这里重点学校的主流就是,老师统一辅导, 统一住宿 。

中国这么大,某些话语,如果以偏概全,也难免
所以这也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搞半天,这位大规模复制、粘贴的同志,你不在美国阿?那你拿什么做比较的?你比较的基础是什么?就你复制, ...
tingo 发表于 2010-1-10 20:52


他要在美国有房子, 就不会把MOBILE HOME叫别墅了, 还说那是精装修的别墅. 真是笑掉大牙了! 这种房子, 就一层板, 如果不"精装修", 那层板就不存在, 哪房子就没有墙了, 只有个架子. 这种房子如果不"精装修", 就是皇帝的新装, 是有一层假装别人看不见的墙!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加油_ha 于 2010-1-11 14:14 编辑

121楼,楼主提供了一组数据:

2009,美国家庭的中等收入水平是:$49500
美国全国的平均房价是$235,000
至于大洛杉矶地区,最新数据显示:该地区平均房价在56万左右

还有很多生活的具体开支
这些数据与本人看到的差别不大,楼主说的大部分是对的。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楼主和 jshi6210,都没有注意:
我们在谈论房价高低与否,使用房价收入比时,不要先罗列一大堆开支。
(通俗的说,就是不吃不喝花多少年买的起房)

在这个基础上,也可加上各种生活成本,说明实际买上房需要多少年。


美国的房价收入比[1]:

usa2008_1.JPG

美国的房价收入比,长期以来都是 3.0-4.0 波动,泡沫最严重的时候是 5.5- 6.0,2008年 又快速回到 4.5 左右了



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可以自己算下。
有位宝鸡的朋友说,宝鸡的房子很便宜 2600元/米,也可以衡量一下用宝鸡普通人的收入购买商品房要多少年。


[1] http://brunoleonimedia.servingfreedom.net/WP/091211-WP-Citta-Mercato_Immobiliare.pdf
http://www.jchs.harvard.edu/publications/markets/son2007/metro_affordability_index_2007.xl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晕!

我只知道在美国你是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在自己的地里建房的! 在中国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
jshi6210 发表于 2010-1-9 00:31


你没理解我的意思。
我的评论的重点是:商品房暴利使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卖地就经常带来拆迁。而被拆迁的居民没有权利选择不搬走。
重点不在于他们能不能自己盖新房,而在于现状是即使他们根本不想住新房,也不得不去买新房。

打个比方,你身上穿了件旧衣服,A过来强行把你的衣服扒了。你不能裸奔吧,只能再去B那里买件新衣服。而A就是卖布给B的人。
当然,这里的“你”可能自己也想要新房子,正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自己贴点钱算了。
不过也有可能你根本不想换新衣服,觉得旧衣服穿的挺好的。

这里,确实,拆迁是有补偿的。但是全中国有哪里的拆迁补偿是和拆迁地周边商品房价一样的?
据我所知的情况,只有一半价格的比比皆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iki 于 2010-1-11 17:38 编辑
你们在美国的房子,会被政府拆迁办在一夜之间开推土机强行拆掉,扔给你们3000块/平方的拆迁补偿,让你们去面对同区域最低6000块/平方的新房么?
为什么上面提到你……tingo 发表于 2010-1-9 21:00


我没以偏盖全啊,我又没有说全国的拆迁都是这样的。
但是既然我们是谈问题,自然是把真实里不合理,不正确的提出来讨论不是么?合理的、正确的我们还讨论啥啊……

你举的例子是你所见的,我举的例子是我所见的。
我在武汉,拆迁这事天天都在听说,我自家的房子都传要拆传了两年了。(虽然现在都还搞不清楚到底拆不拆)
武汉的房价现在都是5000往上走,到8000很普遍,10000不算太贵。
但是拆迁也就3000-4000开始算。(也就汉正街听说是赔6000-8000,但是那个区域的商品房价格也是10000以上的)。
不是每个人都宁愿拆了拿钱去买新房子的。
我就宁愿我家千万不要拆。因为地段很好,交通方便,拆了就算给补偿我家也补不起差额去买我家附近的商品房。不补差额就要搬到更偏远的地方,我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偏远地方不好购物离大医院又远,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 22:21 , Processed in 0.04328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