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ndcyz2008

读书频道----尽享财经智慧 (3) 证券类专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属性2:子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

  一些类型的鲨鱼公司以通过“子宫搏斗”方式进行复制而著名。真实情况是,当这些母鲨鱼分娩时,它们的后代必须在离开子宫之前进行战斗并杀死其未出生的兄弟姐妹。因此,新生的鲨鱼毫无疑问非常勇敢,并且不需要其母亲的任何帮助。

  在寻找投资时,您可能希望找到类似这种鲨鱼的公司。在决定创建子公司或者启动资本项目时,您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培育类似子宫搏斗成功鲨鱼那样的项目,并且已经经过了严格的内部测试,并证明了其在短期和长期内能够更加有前途的能力。

  很多公司都会通过净现值(NPV)方法测试一个项目的活力,这种方法是考察一个项目的未来现金流并扣除其相关成本。虽然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是您可能希望通过设定盈利能力目标而选择超过该目标的公司。同时进行多个“革命性”项目的公司可能看起来非常好并且具有创新性,但是它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任何一个单一的项目中。新项目的缺乏可能被认为公司进入了滞涨阶段,但是较慢的创新流程也可能意味着该公司在过滤不同观点时非常严格。

  属性3:吃掉所有东西

  严重依赖于一种产品的公司会使得其自身面临最终需求的影响,例如如果一家公司严重依赖于的产品是马铃薯,则马铃薯需求的下降或者饥荒就可能严重影响其供给情况(请记住贫穷的爱尔兰人曾经发生过的情况)。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更好的是像一只熊那样能够吃掉和消化几乎所有的东西,并将其食物多样化以帮助其减轻任何一种未预测到的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也是您作为一名个人投资者为什么应该对您的投资组合进行多样化和再平衡的原因,将其利益分散到不同领域的公司可以确保自己及其股东拥有在困难时期生存下来的机会。

  像一只真正的熊那样的公司例子就是通用电气,当通用电气所在的行业遭遇困难时该公司会进入一个复苏的行业。当能源危机以及冷战不断侵蚀通用电气公司的其他收入来源时,该公司进入了风险非常大的飞机引擎制造领域,通用电气因此成功地发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属性4:为寒冷的冬天储存脂肪

  在天气非常好时狗熊会很高兴地吃很多东西并让自己变得非常肥胖(最高可到800磅),体重平均每天增加4.5磅,这些存货可以让这个庞然大物顺利度过冬天,这个期间狗熊的体重最多会下降30%。虽然您不希望一家公司在冬季进行休眠状态,但是您确实希望找到一家为困难时刻做好准备的公司。公司的现金储备应该足够多,以在市场气候变化时进行调整而不至于挨饿。

  以保留大量现金储备著称的一些著名公司包括微软公司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如果您看到一家伟大的公司没有任何类型的现金储备,那么您就没有必要对其进行投资,投资者需要记住的是如果其行业遭受冲击,那么与现金流非常充足的公司相比这种公司会更快地消亡。

  结论

  当您下一次对一家公司进行分析时,您需要观察其行为和生存策略,同时具有鲨鱼和狗熊特征的公司将会位于其金融食物链的最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阿姨炒股记:3500块炒出千万身家

20110719163546974.jpg




本书简介


她只是一个下岗女工,小学文化,她只有借来的3500元钱,她是股市里的“苏珊大妈”,她从不放弃,凭着自己的勤劳与草根智慧,她摸索出一套简单而有效的股市赢利系统在股市里打拼出一份千万的家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我的炒股经历(1)
《孙阿姨炒股记:3500块炒出千万身家》中信出版社作者:孙丽华 陈舒行

  第一篇:我的炒股经历

  随机应变、适应市场、多空皆宜、求生之本。

  这么多年来,我在股市上摸爬滚打,吃了不少苦,也尝到了很多甜头。从一开始拿着向双胞胎姐姐借来的3500元入市,到现在积攒下近千万元的资产,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很多和我一起下岗的姐妹,目前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很好,我没有任何笑话或者冷眼旁观的意思,我也非常希望她们能过得和我一样好。

  很多人是从一档“炒股真人秀”电视节目《股市天天向上》中认识我的。说实话,我起初真的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参加的,我的文化程度并不高,经济学的知识也不丰富,这些年能够从如此跌宕起伏的国内资本市场上“活下来”全凭我在此篇开头自己总结的那几句也不算十分押韵的“顺口溜”。

  我曾去海外做过劳务工,几次和死亡擦肩而过;下过岗,曾无奈到需要用儿子的获奖证书去向用人单位求情;曾在大冬天的深夜,吃着冷馒头,在饭店门口等着当时的一些“股市风云人物”出现,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他们回答我的一些关于股市的疑惑……

  同样,我也曾揣着在当时来说算巨款的3万元在陆家嘴地区找房子买;曾一次性付款买下多套大房子;曾在“5•30”暴跌前一日清仓;曾因个人炒股经历而被多家媒体追逐采访……

  这些经历都是我宝贵的财富:掉在身边的炸弹没爆炸,让我知道了“生命是最重要的东西”;下岗,让我知道了“人必须有忧患意识”;“5•30”暴跌前夕出逃成功,让我知道了“股市的凶险”;被聚光灯照着,让我知道了“人在成功面前最需要的是冷静”。

  现在,我把我和股市的故事写出来,希望大家能从中收获到对自己、对自己家庭理财方面有益的东西,无论是在财富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能有所帮助。这是我写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

  下岗了,天塌了

  四平路46号,对我来说,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那是上海电子管厂的原址。我第一份工作在那里,但也是从那里下岗的。记得我当时的工号是1000多号,那么按推算估计,当时厂里的员工数量应该在2000左右。我们从上海出发去伊拉克的时候,这家厂还是有生机的,但是当我们在1985年插完“洋队”回到上海的时候,这家厂就已经风光锐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厂主要有两大主营业务,一个是日光灯管,另外一个是黑白显像管。单就日光灯管业务来说,我们当时的损耗很大,管理、设备、技术也都没有跟上,越做越亏,越亏越多。一开始尚且能够吃吃老本,但是后来企业的生存状况就越发艰难了。

  有时候想想,自己总是那么不走运。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这家企业经营效益最差、收入最少的时候,我被查出汞中毒,也就是水银中毒。

  现在已经很少有家庭继续使用当年的那种日光灯管了,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那种灯管是需要往里面加汞的,当时我身体的各项汞指标都超出了正常值很多倍。

  我在医院里整整排了三个月毒,天天挂盐水。这对我身体的打击很大,身体中的有益物质和有害物质都一起被“排”掉了,体质变得非常不好。当时有很多同事都出现了汞中毒的情况,于是那套设备也就不再使用了,而我们这批人也就这么下来了。

  现在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厂里并没有和我们直接说明,而是让我们先回去休息几个月,最后通知说是“下岗”了,让大家各自出去找工作。这一切来得真是太快太突然了,之前厂领导还和我们说,在这个地方保证能够光荣退休,但转眼没几年时间,我们就下岗了,需要自谋出路了。

  再加上,我排汞毒之后身体极度虚弱,找工作是件相当相当困难的事情。那时候,就觉得天真要塌下来了,觉得没希望了。

  当时有很多同事,成群结队地去厂里和主管部门闹,甚至还砸了一些办公室里的东西。我何尝不想去找个人问问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就没活可干了呢?为什么国有企业也会出现工人没工作可干的事情呢?

  作为一名老职工,我肯定完全理解这些同事巨大的心理落差,这样的落差我也有。但我最后还是没去,一次都没去过。一方面是觉得,既然厂子的经营情况已然如此,再闹也没什么用;另一方面,我还是觉得,与其闹不如好好想想今后的出路。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是大哭过好几回的。

  我曾想过做钟点工,或者去医院做私人护理员,但最后认真想想,还是得找份收入有保障的工作,即使钱少点。因为毕竟家里这点开销要维持,孩子学习的费用要保证。现在回想起那段没有工作的时间,日子真是很不好过。

  我这一辈子要感谢的人,真的很多很多。就在我为家庭生计最发愁的时候,我原来的一个同事出手帮了我一把。他在我原来工作单位不远的虹口区武昌路开了家很小很小的,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早餐店,主要就是卖豆浆和包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让我过去帮忙,并且包三餐。毫无疑问,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这个自己也不富裕的朋友却能给我希望。

  于是我天天凌晨3点半就到他那儿去干活。先是用机器磨豆浆,接着做包子馅,上海人比较喜欢吃甜的,早餐店就会做比较多的豆沙馅包子。由于我父亲长期在饮食公司工作,我很早就学会了如何制作豆沙馅,并且相当有技巧。

  在过了早饭时间后,我们就马上开始准备午饭。那时候,还不流行现在的“盒饭”,只是做“客饭”,附近很多工地上的工人在我们这吃了早饭之后,午饭也会过来吃,因此我们的时间被安排得很紧。工作很忙碌,但是让人觉得很踏实。

  我家的经济情况一直都不是很好,甚至可以算是差的。我和我先生在结婚之前,就没有什么积蓄,也没置办过像样的家具或电器,连电风扇也都是在我儿子出生之后才买的。结婚之后,我们非常节俭地过日子,但下岗让我们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下岗后,为了保证家里的开销,我把从伊拉克带回来的暂时派不上大用场的电器给卖了。现在我和别人说,当时我们需要靠卖电器来过日子,很多人都不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

  之后,我用硬凑出来的钱,和人合伙做点小生意,但是并不成功。反而是后来的股市,让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出路。

  初涉股市,吃到第一口肉

  事实上,我在朋友那家早餐店帮忙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寻找其他工作。当时为了能找到工作,也没任何的羞涩感,什么样的工作我都愿意去做,只要别人要我。但是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也碰了很多次壁。但我仍然没有放弃,家庭的生计总归是要维持的。

  1991年年初,有一次在找工作的时候,我看到在人民广场附近广东路上的万国证券营业部门口经常有很多人围在那里。像我这种四处找工作的人,但凡人多的地方,总要凑上去听听看看问问,是不是需要招工。第一次听说“股票”这东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后来我也才知道,广东路上的万国证券营业部有着“全国第一营业部”的大名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我又去了几次,每次都听人家在说,只要“买入就能赚钱”。于是我回来将听到的信息告诉了我姐姐,因为她的经济条件比我好,让她考虑可以买点股票做点投资。但是我姐姐比较保守,觉得自己连股票是什么都搞不懂,还是小心为好。我则不同,为了能给家庭带来收入,我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活都愿意干。既然大家都说买股票能赚钱,那我也买。

  现在看来,当时很多进入股市的人的最初想法和我是一致的。大家都是想多赚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些。既然决定参与了,那就先买点书,看看股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交易规则是怎样的,以及什么叫赚钱亏钱。

  事实上,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不过当时介绍股票的书籍是极少的,大多就是靠所谓的“老师”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我是从一本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的名为《中国经济》的书中学习到股票入门知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这本书的名字。

  1991年下半年,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深圳宝安。这只股票发行价为1元,后来开盘价最高达到5元后开始下跌,一直到3.5元不动了,当时我向姐姐借了点钱,凑够了买1000股的3500元。这笔钱对我们当时的家庭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笔大钱了,这也是我绝无仅有的一次“借钱炒股”。

  我选择深圳宝安的原因比较简单:当时深圳宝安的股价是交易的股票中最低的,并且很长时间内都在每股3.5元左右徘徊,再加上它是房地产股,我想深圳要搞大开发,房地产股总归会有一点机会。也就是这么简单的思路,居然成了我近20年股市投资经历的开始,这是怎么都想不到的。

  在我买入后,深圳宝安一路上扬,到次年的年中,深圳宝安涨到了31元,我就抛了,再加上送配股等,当时的3500元,最后变成了近33800元。这也让我在兴奋之余,感到些许安慰,觉得这次“冒险”所承担的风险是有回报的。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31元左右的价格抛出,其实是有一定时代背景原因的。当时的新股民其实比现在的新股民更加能“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候的交易手续是比较烦琐的,要买一张“买单”或者“卖单”的单子,并且是由人工录入和交易的,所以那时候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都要排很长的队。

  其实,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场内交易气氛变化。之前是,排队“买入”的队伍非常长,换句话说,也就是“看多”的人比较多;而后来,排队“卖出”的人开始慢慢变多。于是,我也就看准时间,选择了“卖出”。

  虽然当时深圳宝安的股价可能要达到32元左右,但我为了确保交易成功,选择在31元左右卖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赚钱,再买房子

  在随后股票不景气的日子里,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淘房子、买房子、装修房子上。在股市里,我只保留了一点点的仓位,最少的时候甚至只有几百股。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炒股,而是为了保持对市场的关注度,有时候“手痒”了,还可以练练手。

  我一直都提醒自己,趋势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一时头昏而在市况不好的时候大举介入,这是要吃苦头的。

  我买的都是期房,因为我考虑,我并不是急需房子,期房的价格也比现房要便宜许多,因而期房成了我唯一的考虑对象。在2000年的时候,我已经买下了第三套房子,并把这套房子给了儿子当婚房。后来,我还买卖过好几套房子,在股票好的时候炒股,股票不好的时候炒房。

  和绝大多数买房人不一样,我不太喜欢向银行按揭贷款,一方面,我这个人不太愿意向人借钱,另一方面,既然从股市上赚到的钱足够支付购房款,同时股市市道不好,那么为何不一次性付掉呢?而且很多地产开发商对一次性支付购房款的购房人会给予一定优惠,这样就更迎合了我的“口味”。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投资只是有钱人的事情,和普通人无关,但事实并非如此。总结来看,我觉得,一个人要想在投资方面做得出色,首先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是要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很难说其在投资方面会有所收获,因为人在各种诱惑面前会产生各种想法。

  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对投资上海地区的房地产有比较高的热情,也对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保持着比较高的关注度。事实上,我并不属于“一味唱多”或者“一味唱空”的那一类人,房子对我来说,首先是种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两口子需要有房子住,孩子工作了,想独立了,那他也需要房子。接下来,房子才是一种投资品。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事实上看得不是太清楚也不太坚定,既然是必需品,也用得着,那就买。如果是有地方住了,并且觉得还贷压力比较大,那还是建议把房子看成是“投资品”,应当量力而行。

  通过几次买房的经历,我积攒了一定的经验,也收集到了一些数据。因为买房对中国人来说,始终是件大事情,前思后想,左算右算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我也是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的印象当中,上海的房价并不是始终都在上涨的,例如早在1995年年初至1999年年中的这段时间里,上海的房价是出现过比较长时间的下跌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当时无论是政府也好,开发商也好,都出过不少鼓励买房子的政策和优惠条件,例如印花税优惠、买房子送汽车、一次性付款打折等。现在看来,那几年,绝对是买入房产最好的时候,完全可以说是买在底部。

  接着,到了2000年的时候,上海的房价就开始比较稳定了,没有继续之前几年的下跌趋势。大家就开始讨论房价了,会在吃饭的时候、在菜市场碰见的时候、在营业部里谈论上海的房价走向。

  不过,在身边认识的人里,果断出手买房子的却不是很多。当时的大环境给人的感觉是,尽管大家都关注到房价上涨这一现象了,但都只是把这当做一个话题,并没有转换为当成可能是一项重要决策的事情来看待,更多的也就是熟人之间相互聊聊而已。

  等时间到了2002年,上海的房价上涨的幅度就非常明显和可观了,已经是到了有人“喊贵”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开始准备资金买房了,银行当时的房贷政策也是比较宽松的,价格与现在相比较来看,也属于相对便宜的。

  不过当时的一条新闻还是引起了我比较大的关注,因而印象深刻,说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上海房价以24.2%的增长速度成为全国房价增长最快的省份和地区之一。

  作为个人来说,不可能给出那么准确的数据,但是那段时间里,上海房价的上涨的确是相当明显的。到了2007年,我的感觉是上海房价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点了,大家都在喊“贵”或者喊“马上就要跌了”,但是实际上房价也还是很坚挺的,并且在一定幅度上还在上涨。

  2008年,这是我对上海房价多年的观察中,少数几年出现过下降的年份。一方面是国内股市表现很不乐观,打击了大家购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与大家对国外金融危机是否会蔓延到国内,和会给国内造成多大影响“吃不准”有关。

  再加上,政府于2007年年底出台的二套房新政,更让大家选择了“暂时观望”的态度。

  不过,在我的印象中,这种“暂时观望”所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换句话说,可能是最近几年来最后的“最佳买入时间点”。

  等到了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的时候,上海的房价可以用“大幅攀升”的股市行话来形容了。每平方米2.5万元、3万元,甚至4万元的房子比比皆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个人这些年买房子的经验来看,我认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上海的房价应该不会再出现像近几年这样疯涨的状况了,但是你要是说会大跌,我也认为可能性并不非常大。更可能出现的是一种温和上涨的情况,有刚性需求的人,还是会买;而用来投资的人,会更加谨慎,银行的放贷政策也会更加趋紧。

  我的经验告诉我,从长期来看,入市时机的选择和把资产做高效的配置,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关键点。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购房决策可能是他们一生当中最成功的投资,因为房地产可以对冲通货膨胀的风险。

  完全可以透露的是,我在可能长期要住的房子的房产证上把全部家庭成员的名字都写上,但是如果是用来投资的房子,我就只写我本人一个人的名字。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要抛售的时候,一个人就可以把所有手续都给办了,而不必非等到所有家庭成员都有空才可以去办,这就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大牛市,闭着眼睛赚了两年

  2005~2007年,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少见的“大牛市”,当时政府将印花税下调的政策,又极大地刺激了股民兴奋的神经。再加上,国有股问题的解决、大量批出新基金,使得市场上的资金相当充足。

  但是在2005年的上半年,很少有人会预计到有一个“大牛”会在离“大熊”那么近的位置,甚至是到了这一年的6月初的时候,当股指跌破1000点心理关口,下探到998点的时候,很多人都绝望了。

  我记得当时很多股评家把股指的预期值不断下调,有的说会跌到700点,有的说是600点,甚至有人说会到500点。一时间,感觉股评家们在攀比谁的胆子更大和谁喊的数值更小。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正确预计到了“998”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点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点位,成了一个“大牛”启动的位置。两年半不到的时间里,这个数值变成了6000多点。

  不过,话需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讲,在那么大的牛市行情中,有不少个人投资者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赚到了钱,但也有不少个人投资者没有赚到钱,而之后发生的“5•30”暴跌事件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次“牛市”之大,是我这么多年股票投资生涯中,极少见到的,也不知道是否能在我彻底离场之前还能再次见到。这次大牛市是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功不可没的,自然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这使大小股东利益一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由过去“往里掏”改为“往里装”,促使上市公司业绩回报转好,推动股价上升。也正是在解决了股权分置之后,股市才开始出现真正的购并、兼并,从而产生更多强大的上市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再加上问题券商、上市公司清欠等长期困扰股市发展的问题的解决,同时,引入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资金入市,大盘新股成功上市,新股发行制度等利好消息的共同作用,股指被推上了一个又一个整千点的点位。

  我当时采取的策略是“紧跟国家的政策”。我所理解的“政策”就是监管部门正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同时股份制改革又一次出现,这些对股市来说都应该算是“政策利好”。而对于在“寒冬”中煎熬的个人投资者来说,虽然希望股市的牛气能够早点来,但是内心总归是忐忑不安的,毕竟刚刚吃过“苦头”。

  我的心情也是如此,看着成交量不断放大,我又开始沉下心来慢慢寻找股票,我把目标锁定在那些业绩还可以,但盘子不是很大的上市公司身上,而那些已经跌到了定向增发价以下很深的股票更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例如浙江龙盛(600352),它的定向增发价是16.8元,而当时已经在8元以下了,我就大量地买入了这只股票,日后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逃顶,不再单靠运气

  如果说“5•30”暴跌前我清仓是依靠运气,那么如果有人说我在5900点左右再次清仓也是靠运气的话,我就不服气了。事实上,我是在大盘大概在5000~5900点之间把手上的股票逐渐清掉的。

  我当时的判断逻辑是这样的,在3000点附近,政府出台了降低印花税的政策,那之后为什么还会跌到1664点?我认为是因为当时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我们的股市,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股指才跌到了1664点。

  接着在4335点的时候又出现了大跌,而这个时候的下跌原因是因为国有股及大小非减持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在3000~4335点之间就已经开始积累泡沫了。而这个泡沫可能随时随地都会破裂,只是没想到这个泡沫一直坚持被吹到了6124点。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的逻辑过于简单和武断,但是事实上,不管顶部最后到了哪个点,5000点以上毫无疑问就是泡沫的破灭区。十多年来,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交易所里出现人头攒动的场面的时候,也就是你该离去的时候。”

  “牛”变“熊”发生的时间是2007年的10月。初期人们还是从外部世界寻找股市下跌的原因,但是随着暴跌不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更多的思考转向了中国股市自身。在我看来,股价泡沫、市场扩容、大小非减持是最根本的几大作用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暴涨致使绝大多数股票的价格远离价值,价格向价值回归自然是必然的。现在想来,那时候大机构应该是早已离场了,在股市里扑腾的可能只是短线资金和众多散户的血汗钱。那时我周围的很多拥有大资金的朋友,其实也是在逐步减仓的,因为同样按照他们的经验来看,6124点的点位是他们无法用他们的生平经历来解释的。不过,我也注意到,尽管都是减仓,但是决心、力度在人和人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

  事实上,当时停批新基金和调高印花税就已经是一个信号了,只是当时大家更多地关注大跌,而非关注释放出来的信息——减少资金的进场和加大股票交易成本显然是两种手段。

  “再融资”也是该次暴跌的重要推动力。仅仅2007年一年,就有190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再融资,金额接近4000多亿元。其实,按我当时的想法,很多上市公司并不是真缺钱,而是冲着大家对股市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利用大家对股票高价格、高市盈率的承受力来大肆“圈钱”。

  在这几种强大力量的作用下,哪有不跌的道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一个“逆反者”,我在清仓后,着实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周围的人都说我“抛早了”、“胆子太小了”、“太傻了”等。但在股市中,总有一小部分投资人会运用一种“逆反心理”来进行操作。当80%以上的投资者和所谓专家,一直对股市看好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股市行情会转坏。而相反,当80%以上的投资者和所谓专家都一直认为股市行情会转坏时,他们却认为行情会转好。

  我不敢吹牛说,我就是那一群有着“逆反心理”的人之一,但是我却的确以这句话时常警醒自己。这一小部分投资人获利的可能性之所以会大一些,就是因为他们利用了大部分人的心理弱点,即过分依赖“别人的脑袋”,忽略“自己的脑袋”。很多人会一窝蜂地去抢购股票,也会一窝蜂地去卖出股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逆反心理”不能运用得过头,如果存心和市场过不去,那肯定也是要吃大亏的。

  兔年的股票很难做

  在前文中,我已经讲了我为什么看好新兴产业板块的理由,但是我认为,个人投资者在2011年的国内股市中会比较难做。大家现在似乎都关注到一个现象,那就是股指涨起来很慢,但是跌起来却很快,并且上下震荡的幅度很大。

  那么具体到个人投资者的操作,我认为,要是股指或者个股上涨到了一定的位置,那么个人投资者还是以落袋为安最为稳妥,否则要是真有深幅的下跌,那么损失必然是非常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还有个人投资者留意到,这两年的市场变化是非常迅速的,这些变化在过往很多年时间里都没有出现过。比方说,在过去,要是某只股票连续三天下跌,有经验的个人投资者就可以作好“反弹”的准备了,但是现在,连续跌5天,并且没有一点企稳反弹现象的股票多的是。

  反过来,当你认为一些技术图形都走坏了,从而对一些股票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时,它反而又在大资金的作用下开始拉升了。

  “难做”是我现在最直接的感受,这种感受在之前可能有过,但完全不像现在这样强烈。所以我说,在现在这种行情下买股票,真的要很小心。

  之前,有一档个人投资者交流的电视节目,邀请我做嘉宾,我也说了:2011年,不管是什么行情,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难度是不断在增加的;说不定,个人投资者真的应该去买公募基金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公募基金有团队进行专门的研究,这一点个人投资者是做不到的,这其中也有一个实际情况的存在,那就是在现在的行情下,个人投资者的操作难度很高,而且主力大资金的操作技术也一直在变化。对于这种情况,股市参与者的操作水平真的要不断提高才能对付。

  还有一个现象,也是很多个人投资者关注到的,那就是现在主力资金不碰“冷门股”,例如银行股。一些机构买入后,甚至一年都可以不去拉升这些股票,也就是说,在一年多时间里,这些股票的股价都没有被拉升过。

  为什么机构不碰这些股票?我的分析是,一个原因是这些股票的盘子太大,而且整个银行板块上可供选择的股票也非常多;另外一个原因是,银行和房地产行业的联系相当紧密。所以按我来看,如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继续趋紧的话,银行股依然也很难有好的表现。

  就我的个人经验来看,2011年个人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稳当”和“小心”应该是最为关键的两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没有看出,2011年有走出大牛市的动因。而且我反而觉得2011年上半年的市场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主要是因为通胀的走势和政府应对通胀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点也是很多人已经形成共识的。

  尽管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还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政府应对通胀的措施到目前来看相对仍比较温和,但是如果CPI在2011年里得不到一个很好的控制的话,那么可能就会有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推出。光在2011年1月份就调整了一次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许这就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

  那么,体现到股票市场上,这些政策因素都会始终影响着全年的行情。

  另外一个我认为会影响到国内股市的因素,是最近被广泛谈起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众所周知,人民币升值后会给出口型企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人民币升值也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动性。

  同时,从目前的信号来看,在2011年,货币政策将发生改变,不会再有像过去几年中的宽松货币政策出现了。

  因此,总结来说,在2011年里,我的策略还是坚定的“不满仓”,一些板块如果机会出现了一定要抓住,但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切不可盲目追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我的投资心得

  2010年12月19日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20年的纪念日。20年前,人们根本不可能会想到国内的股市会发达到今天这般模样。已有人作了这样的统计,截至2010年12月19日,沪深股市总市值已达27万亿元,位列世界第二;上市公司总数达2026家,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市场;证券投资基金799只,资金规模达2.57万亿元;1.32亿个有效股票账户开户数;3300多个基金账户开户数。

  其实,在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我是很吃惊的,不知不觉间,我也伴随着中国股市走过了那么多年头。同时也感到非常高兴,我作为一个下岗工人,找到了一份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个工作不需要面试、不需要文凭、不需要求人。

  在股市变化面前,机会人人平等,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善于发现好的企业,并且和这样的好企业共同成长,任何人都能成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自己成功了。

  不过,我也很清楚一点,那就是我说的成功只代表我的过去,并不能代表将来,而我现在能做的是,希望能将自己这些年的股市“生存经验”告诉大家。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说能帮助大家一夜暴富,而是希望吸取我的成功经验,避免我及一些朋友走过的弯路。

  在此,我的确需要感谢很多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各个专门研究股市的市场人士。他们的很多观点被我拒绝了,但是也有相当多的观点在我的投资日记里被记录了下来,并且接受了,同时还获益匪浅,借这个机会一并感谢。

  你适合投资股票吗?

  和绝大多数人不同,我当初投资股市的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一个下岗女工,年纪大了,文凭没有,除了在工厂学到的那些技能外,其他也没什么会的,要想找一份稍微好点的工作是相当困难的,更不要说什么体面一点的工作了。

  我参与股市,多少有点无奈的味道,但并非所有参与股市的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因此,这就决定了,并非所有人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

  十多年来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的经验告诉我,精通股市的人,尤其是那些会思考、有技巧、懂分析、有胆识的投资者,什么样的股票都可以为他赚钱;但是如果这个投资人和上述情况相反的话,那么再好的股票,到他手里也还是亏钱的。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什么样的人是适合参与股市的,什么样的人是不适合参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就讲到一个心理的问题。事实上,不少股市参与者,很难一下子说出自己“为什么要炒股”,更多的人会直接说“为赚钱”,但他们并没有在参与伊始,就问自己是属于哪种风险偏好类型的投资者。不同的人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其风险偏好各不相同。

  之前,包括现在,都有很多人问我“该如何炒股”、“如何才能赚钱”、“如何才能发财”等问题,面对这些朋友,特别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中老年朋友,我在回答时,会格外谨慎,一方面怕说得不清楚误导对方,另一方面是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自己。

  这些朋友似乎应当在参与股市之前问自己几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投资股票:

  1.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你是不是能够忍受一些非常巨大的短期损失?

  3.你是否会很在意账户的浮盈或浮亏的数值变化?

  4.除了现在想拿来投资的这笔钱之外,你目前手中的现金大约可应付多久的生活开销?

  5.你会不会“挪用”家庭中的其他开支预算来炒股?

  6.你投资股票,每年的收益率达到多少就满足了?是超过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就可以了呢,还是必须是在每年50%以上?

  7.如果你的本金亏了20%,你会怎么办?

  8.和其他股民相比,你的经验是否比他们更多?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能很好地回答,相信多数有经验的投资人都会认为你是一个适合股票投资的人。

  股价每天都在变化,你账户上的资金也是随之变化的,大家用的都是真金白银,那么冷静的判断、正确的投资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挑选股票时,一定要看清这只股票的“实质”,这是股价的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市,为什么还会亏钱?

  “牛市亏钱?”不少刚刚进入股市不久的投资者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会条件反射似的发出反问。事实上,以我的经验来看,在牛市里,散户投资者亏钱的概率也还是很大的。因为在熊市里,投资者会和多数人一样选择放弃买入股票,那么不参与,或者说少参与的结果,自然是不输,或者少输。

  其实,散户很多时候的亏损,都是在牛市里造成的。因为大家都认为是牛市,并且会持续很长时间,所以很多散户投资者就敢在高位买入股票,当股指迅速下探时,就被逼成了“长期投资”。

  我就看见过,在牛市的时候,有些散户投资者把动迁房子得来的款项买了股票,一开始的时候,获利了,很高兴,但是没过多少时间,大盘马上调头向下,这笔钱就被套住了。结果是房子没了,钱也没了,非常惨。相信有不少投资者从6124点的顶部,一路被“套”了下来。

  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最近几年时间里,他们都不见得有“解套”的机会。

  正像熊市中有人赚钱一样,牛市中也有人亏钱。这是为什么呢?我也时常这么问自己。在股市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多头市场来临的时候,你只要买入股票,“闭着眼睛”就能赚钱。这种说法也的确反映了多头市场的一些特征。

  然而,为什么就在这“闭着眼睛”就可以赚钱的多头市场上,相当多的个人投资者不仅没有赚到钱,还铩羽而归呢?

  想来想去,我认为可能是在牛市里,大家都愿意相信股市会不断上涨,于是就放松了对风险的提防。事实上,涨市中比跌市中更要强调风险。在熊市中,资金市值的减少往往是非常现实的,这时,即使没有人提醒,我们也会清醒地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问题;而在牛市中,往往就会麻痹大意。另外,在熊市中,股价不断下跌,人们会很自然地把控制风险放在首要位置;而在牛市行情中,风险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不断积累,但多数个人投资者在赢利后,总是想多赚点,以至于不能及时落袋,结果浮盈部分不但没保住,反而还亏了本金。

[上一页][下一页][回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前一段时间股市转暖,各板块里的个股行情也被带动了起来,有些股票甚至创出了新高,于是,部分个人投资者就因此有些得意。结果随着频繁上调准备金和加息的政策作用下,股指不断下挫,不少人在上次亏损还没解套的情况,又被套了进去。这就是忽视风险的结果。股市如战场,散户更需要认清隐藏在牛市背后的风险。

  这并非是我的原创——专家们会把多头市场分为初期、中期、晚期、末期四个时期。

  在第一个阶段,大多数股票刚刚摆脱空头市场,极具上升潜力。许多在空头市场阶段持观望态度的投资人在知道多头市场来临后,马上投入了股市。由于这两方面的作用,股票价格急剧上升。此时的股市行情是整个多头市场过程中最好的。

  第二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的继续,因为也还不错。但由于很难有新的利多消息,再加上股价已经涨到了相当的高度,股价涨势趋缓。

  第三个阶段,大多数股票涨势微弱。只有少数成长股还在上涨,此时,投资人把精力放在了寻找成长股上。

  进入第四个阶段,整个股价的涨势近乎于停顿。有的股票已经露出了下跌的迹象。此时,只有极少数绩优股还在上涨,从总的态势来看,多头市场已经结束了。

  应当来说,这四个阶段,是随意划分的,并没有精确的定义。实际上,在多头市场的任何阶段,股价指数都可以出现回跌。

  以我过去的经验来看,只有极少数人能赚到多头市场趋势的全部,而绝大多数试图赚多头市场涨势全部的人都赔了老本。因此,个人投资者不应当太贪。

  在多头市场进行到晚期的时候,就应该将手中的股票毫不犹豫地卖掉。这样做虽然会减少一小部分收益,但相对于已经到手的大部分利润来说,这点小收益不算什么。

  炒股,一定要抓学习

  股票市场与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股市除了受市场调节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如货币供给、投资基金数量、期货交易量、利率等。

  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尽管搞清楚其中所有的道道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仍然必须每天都要花时间研究宏观经济政策,这可以通过看新闻报道、看专业的财经报纸等形式来实现。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形势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会影响到每一个个人投资者。简单说就是,经济形势好,大家都愿意去投资,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会变得非常谨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财政政策对于股市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政府通过扩大投资,就会对部分行业、板块产生有利影响;如果出台的是行业限制政策,那么就会对这个行业里的上市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中国股市有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1.制度并不完善,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作用非常大;2.虽然经过了20年的发展,但是仍属于一个新兴市场,成长和变化非常快;3.除了政策因素外,其他的外部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也非常大。

  我的文化程度很低,没有接受过一天正规的经济学教育,但是通过长年累月地阅读财经书籍、报刊等,我感觉自己对宏观经济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积累。一开始的时候,真的是相当困难,但是可以集腋成裘。

  所以,尤其是稍微年长点的个人投资者,既然打算参与到股市当中去,就不要有畏难心理,慢慢积累,总归会有很大收获的。

  虽然个人投资者不可能像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那样对经济政策研究得那么透彻,但是仍要知道宏观经济的总基调是“要控”,还是“要扶”;货币政策是“趋紧”,还是“趋松”。

  我们不可能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每个时间节点都踩准,但是从个人的能力来说,还是可以大致判断出,经济的整个运行态势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这对炒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着你对大势将来走向的判断。经济周期对股价变动影响明显,也受到人们对未来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股价变动通常比实际的经济周期变动要领先一步。

  在经济复苏之前,股价已经回升;经济周期尚处于高峰阶段时,股价已有不小跌幅;经济仍处谷底末期,股市已开始从谷底回升。

  在股市中,一直有人在说“政策带出热点”这句话,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以最近几年的市场为例,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相当大,地产股受到长时间打压,到现在为止都难有很大的反弹行情;而新兴能源、环保行业受政策扶持力度大,于是这些板块中的个股在2009年、2010年里均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所以,炒股一定要搭准政策的“脉”。联想到多年之前的“3•27”国债期货事件,很多人就搭错了政策的“脉”,所以他们就会做错。

  以我的经验来看,目前的货币政策和利率对股市的影响,似乎更加直接,也更加深刻。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可以进入股市的资金,为股市上涨创造了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降低利率,降低了储蓄、债券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增加了股市的吸引力。反过来,在金融危机过后,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通过调高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吸取”流动性,那么股市的吸引力就会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控。

  很多时候,利率的升降与股价的变化会呈反向关系:当利率上升,资金流向银行储蓄和债券,股票价格相应下调;反之,股票价格就会上涨。

  之前,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从1996年5月~199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7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从前6次降息消息出台时股市的表现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冲高回落的现象,这有利好见报前大市已经急速冲高的因素,也有国内股市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解决原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利率与股价的反向关系不存在的表现。

  不过话也说回来,如果市况到了很难“搭”的时候,也就是对政策完全吃不准方向的时候,那我就建议个人投资者不要去“搭”了,不如休息。与其因为看不准而看错方向,不如放弃一段时间,等趋势明显了再回来参与。

  选股,还是选时?

  是选时重要,还是选股重要?一直以来,大家对此都有着非常多的讨论,但是我以自己和从身边的朋友那里得来的经验看,我更偏向选时。

  相信多数散户,没有能力放太多时间或者精力在研究一只股票身上,多数人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千方百计”地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股票,然后打算“长期持有”,直到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变化。这些人买这类股票的目的是,坐收红利以及股价上涨带来的利润。他们对股价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并不在乎。

  但是到底是选股重要,还是选时重要,我认为很难一概而论。注重选时的投资方法虽然可以获得比较丰厚的利润,但是风险也很大。在股市中,要准确地判断买进卖出的时机是非常困难的,一旦判断出现误差,不要说赚钱,恐怕连老本都要亏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因此,选时的投资方法一般适合于资金比较充裕,经得起巨大损失的职业股市投资人。

  我虽然也注重选股,但是更看重时机。我刚刚参与股市的时候,对这方面还不是很熟悉,也不是很了解。当时从1500点跌到300点的时候,就得到教训了。虽然我当时把从股市里赚到的钱,拿出来去买了位于浦东的房子,但之后的市场,我就不太敢再参与了。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不少人输得很惨。

  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尚不完善,所以我国的股市仍实行市场调控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还不成熟的股票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影响了股票的供求关系。

  由于国家的政策导向对股票市场的走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人们常称其为“政策市”。政策市中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可以分为对股市中资金数量的影响和对股市中股票发行上市速度的影响。

  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具有无可代替的特殊地位,有很多投资者迫切希望掌握政策动态,但是往往有关政策信息公布的时候,股票投资者、证券机构会觉得好像迟了一步。其实国家政策都是针对现实经济形势等情况而出台的,所以投资者应该对现实经济形势等其概况作作研究,发现目前经济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推测国家即将采取的政策。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时”和“势”。

  我既然不是股神,那也就不可能抄到最底部。当股指从300多点开始慢慢上来的时候,我还是没有胆量和决心重新入市,选择了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的观望姿态,想再等等、再看看。这一等,不少时机就溜走了。接着,每天的成交量逐渐开始放大,参与其中的人又慢慢开始多了起来,我这时才觉得上升的态势已经重新确立,这才开始慢慢地挑选股票。最后,获利也是从中段开始的。

  说到这里,又要回到之前我说过的个人投资者要经常学习新东西的那部分内容了,需要你自己来判断,涨,是为什么涨;跌,是为什么跌。尤其是在股市下跌的时候,更需要对下跌的原因有清醒认识。

  有些时候,股票下跌,并非是因为这家上市公司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整个大环境不好,让其受了牵连,这类股票终究还是会重新回到其该有的价位上来的。

  这就决定了我倾向于选时。之前我也有说过,会做股票的人,在熊市里照样赚钱;不会做股票的人,在牛市里照样亏钱。那么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我觉得,不应该有从最低吃到最高的想法,先看好趋势,再来挑选股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4 06:24 , Processed in 0.08294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