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五毫升

祖先的文化真是太神奇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坐在电脑旁阅读文件的时候,手是怎么放的?肯定是一手不离鼠标,一手仍在键盘上吧!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人都变僵了。这时,不妨灵活一点,把手解放出来,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揉一揉,每次刺激三到五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这是毫不耽误时间的,因为这时候,眼睛该看什么还可以看什么,不耽误。
  大家可以试一下,坚持一天这样做下来,肯定到了下班的时候腰不会酸、脖子不会累,视力疲劳会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每天坚持这么做下去,首先是腰椎颈椎轻松挺直,同时,你会发现眼睛也比以前好使了。如果因为忙,总是忘记做这个动作怎么办呢?我建议,可以定个闹钟,每隔一个小时提醒我们揉动一下后溪穴。不管忙到什么程度,我想这么一点时间还是能抽出来吧。何况,每小时这短短的三分钟,拯救的是我们的健康!
  还要特别把这个方法介绍给正在读书的小孩子。这些孩子很可怜,从小学到高中,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么沉重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不希望他们一辈子戴上近视眼镜,更不能让他们在沉重的压力下失去朝气,成为小驼背。
  养成揉后溪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揉一揉。比如,开车的时候,如果碰见路上堵车,或是红灯亮了,也会把后溪放在方向盘上来回滚揉几次,很舒服,甚至很潇洒。这时候,别人在着急上火,而我在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正脊柱、利眼目,受用无穷。一不起急,二不发火,精神振奋。这么一来,有时候居然觉得堵车也堵得很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减肥妙招,不用吃药,百试百灵,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味青荷叶泡水喝。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荷叶奉为瘦身的良药。荷叶性微温平,味辛,无毒,入心、肝、脾经。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除湿祛瘀,有利尿通便的作用。

    有资料报道,荷叶中的生物碱有降血脂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肥胖症的治疗。服用荷叶后,在人体肠壁上形成一层脂肪隔离膜,能有效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从根本上把体重减下来,还解决了减肥反弹的问题。

    使用荷叶茶减肥,还有一些小窍门:一般去药店购买荷叶干品即可。有条件也可以自己采摘鲜荷叶,只要能开荷花的池塘,就证明那里的水基本上是没有被污染的,可以放心使用。荷叶茶不用煮。将干荷叶10g或鲜荷叶20g放在茶壶或大茶杯里,倒上开水焖五六分钟就可饮用了。这样泡出来的荷叶茶减肥效果才最好,只喝第一泡的茶汤,再泡减肥的效果就差多了。最好是在饭前空腹饮用。荷叶茶中也可以放陈皮(3g),有理气化痰之功。

    喝茶期间不必节食。因为喝一段时间后,对食物的喜好自然就会发生变化,很多人不太爱吃荤腥油腻的食物了。

    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病,大都是由体质阳虚痰湿过重造成的,痰湿在中医里也叫水饮,胖人体内都有痰湿,所以减肥就要化痰湿。像他母亲这样肥胖体质的人,主要是阳气虚弱,体内的水湿过多,脾阳的运化功能失常,产生脂肪堆积。生活中常有人抱怨说喝凉水都长肉,也是这个原因。

    中医的减肥主要从腹部入手,因为肥胖一般从小腹开始,然后是腰部与臀部,这个现象在道家医学里面叫坎离异位,最典型的是结婚以后男女的发福。

    减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上的调养,尽量不要吃寒凉助湿的食物。膏梁厚味也能助湿,太甜、太酸、太辣、太咸的食物都算是膏粱厚味,食用过多会戗伤人体阳气,痰湿过重,肥胖就找上门来了。

    对于真正因肥胖给工作生活带来困扰的人,一杯清清荷叶茶,祛湿减肥去心火,是最安全有效的减肥良法,让有肥胖之苦的人既不用刻意节食也不用乱吃减肥药,尤其适合年轻女孩。但有些体型适中的女孩也想减肥,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健康才是真正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16世纪明代医学著作《医学入门》就记载了这个适用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干燥、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问题的小经方,我把它叫做三白甘草汤。现代都市白领、上班族们工作、生活压力大,待在电脑前的时间长,加上熬夜,大多都处于气血虚寒的状态,而这个三白甘草汤正好对症下药!

     三白甘草汤,顾名思义,就是四味药的合称,三白指的是白芍、白术、白茯苓,加炙甘草,正好四味。在做这个三白甘草汤时,白芍、白术、白茯苓各3克,炙甘草1.5克,水煎,温服,可当茶喝。这几味药都很普遍,一般的药店都能买到。

     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皮肤无光泽;白术性温,味甘、苦,有延缓衰老的功效;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除痘、治疗痤疮、清热利湿。甘草性平,味甘,有润肤除臭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美白皮肤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补气益血、延缓衰老。

     三白甘草汤配伍精当,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中医认为人的皮肤光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因此,三白甘草汤从调和气血、调理五脏的功能入手,从而美白祛斑。

     据《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白茯苓磨成粉末涂在脸上,还能治疗痘痘以及怀孕后的雀斑,既能祛除黑头、美白肌肤,还能使牙齿坚固,头发黑亮。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只要用心去钻研去关注,我们必能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对于这些宝贵的财富,我都是很乐意告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国粹中医学带给我们的健康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临床上,我们治疗湿症一般会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比如说实用三仁汤、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药,它们都具有芳香、化湿、解表的功效。但这些药我们自己不能乱服,有的人会问,在家里有什么好方法来预防湿邪呢?或者说我明显感觉到体内有湿了,到医院又检查不出什么毛病怎么办?

薏米红豆汤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

     如果诊断出病人体内有湿时,我经常给病人推荐两种“药”,这两种药既能祛除体内湿邪,还能当水喝、当饭吃。这两种“药”,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红小豆),一起熬汤喝,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

         很多朋友说,红豆加薏米很难熬,怎么熬它都不黏不稠,能不能放点大米或别的食物一起熬?其实如果从治疗的角度来讲,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用。因为这个薏米红豆汤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除湿。赤小豆是红色的,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红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凉,主要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正是这种不黏不稠的清轻之相,才能达到清热祛湿的效果。但如果从预防的角度来讲,熬大米粥的时候,加上一把红豆一把薏米也未尝不可。

    还有朋友问我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红豆汤,有禁忌吗?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红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而且,单纯的薏米红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我们就叫它薏米红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红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子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当然,如果感觉汤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温,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如果想在汤里加点调味品,最好放红糖,红糖是性温的。需要注意的是,妇女产后保养时,喝红豆薏米汤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对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点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这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红豆汤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红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薏米红豆汤的喝法

   薏米红豆汤每天应该喝多少呢?建议大家从5月初开始喝,一直可以喝到10月份。熬了以后可以随意喝。

    每年到天热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家里不常用的一个暖壶洗净,抓上一把薏米、一把红豆放到暖壶里,再烧一壶开水,水开了以后直接灌到暖壶里,最后把盖盖上。如果你想早晨起来喝,头天晚上灌进去,第二天早上壶里的豆子全都泡碎了;如果想晚上下班回来喝,那早晨临出家门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泡上一壶,下班以后到家喝正合适。

    临床上有很多体内湿气很重的病人,在喝了薏米红豆汤一两周后,便感觉到腿脚发轻了,走路不那么沉了,湿疹也慢慢地消退了。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很多小病其实都可以自己进厨房里找药,食物就是最好的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养身体的美丽穴

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

适用人群:渴望延缓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心情抑郁、烦躁、紧张的朋友;冠心病等急性心脏病患者。

主要功效:可缓解打嗝、手心发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泻。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作用。


  衰老的问题,有两个原因:其一,人人都怕老;其二,老之将至,人人都不愿坦然面对——当然,那些渴望成熟的年轻人不在此范畴内。也许这就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个结,尤其是女性朋友,更是明显。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在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又基本正常,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没有什么特效药和好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

    《黄帝内经》里记载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黄,发枯委,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耳。”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所以从养生和美容的角度讲,中国古人讲究心灵美,是很有深意的。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为什么女孩子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最漂亮呢?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内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它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实际上,我给她开的养颜方就是从补益气血上入手,但补气血只是个“药引子”,妙就妙在让她按揉内关穴,帮她打开内心的结。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越是心情抑郁、烦躁、爱发脾气的人衰老的迹象越明显。女人在生活工作里最容易受情绪左右,有些女性朋友过早出现衰老迹象,主要跟自己的心情有关。所以大家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点揉几分钟内关穴。那些爱美的人,或者处于更年期的朋友,更要多按摩内关穴。调心养心、气血充盈才是真正的养颜之秘,用再名贵的化妆品也比不上自身气血足啊。

     内关穴也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这个穴位在养生上的好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胀为宜。

     按摩内关还可治疗心脏病,内关穴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必用穴,对某些心脏病有立竿见影之效,比如说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就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但重症急性发作的心脏病患者,病情发作时应立即服药或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1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中间。
10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浊气伤人——住楼房要关好卫生间的门

     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卫生间的门要关好,不然厕所里的浊气也对身体健康不利。常年待在有浊气的房里,不仅会引发体内薄弱环节疾病的发生,还会出现气短、烦躁、易发怒等症状,甚至招致一些莫名其妙、难以治愈的怪病,经常待在这种环境里人也衰老得快。过去的人都住的是平房,没有这个问题,住楼房了,就一定要注意浊气的问题。”
   
   卫生间的气通到哪去了呢?打开卫生间的门来通风也是不妥的,卫生间里的浊气全都跑到卧室、客厅里了。结果家里每个房间的空气都差了。久而久之,这股浊气在无形之中就伤害了我们体内的阳气。使用空气清新剂,只是改变了空气的味道,对空气质量是毫无改善的。”

    从养生的角度来考虑,卫生间最好是有窗户、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没有窗户也要关上卫生间的门,多开排风扇。道理很简单,就是能让卫生间里的浊气更容易地排出,从而保持空气的清新。

     现代都市地狭人稠,寸土寸金,很多家庭的卫生间是没有窗户的,甚至有些家庭为了节省空间,将其中的一间卫生间改成睡房,这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一定要把卫生间的门关严实了,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这样“浊气”才不会在身体最脆弱的时候乘虚而入。改变生活中的小事,从点滴做起,这才是最踏实的养生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美龄是著名的长寿老人,活了106岁。她每天都要找自己的专职按摩师给她按摩后背,而且她对按摩师说不用做手法,给她抓一抓就可以。很多长寿的老人,也有经常按摩后背的习惯。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捏脊。

    脊背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部位。从生理解剖看,脊柱中有脊髓,这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从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盛而又怕寒。膀胱是州都之官,与肾相表里,统摄全身的水液代谢。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腑脏。肺腧、厥阴腧(就是心包腧)、心腧、膈腧、肝腧、胆腧、脾腧、胃腧、三焦腧、大肠腧、小肠腧、膀胱腧都在膀胱经上,分布于督脉两侧。所谓“腧”,就是“输”,比如,肺腧就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肺脏的疾病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他腑脏的“腧”穴也是如此。捏脊疏通全身气血的大枢纽,同时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

     “捏脊”,其手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肘后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就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用力往上提,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椎骨。前面讲了脊背是人体阳气运行的重要通道,在脊背上稍微摆弄摆弄,哪怕只是自己把手伸到背后去挠一挠、掐一掐、捶一捶、拍一拍,或者把脊背在墙上轻轻撞一撞,对健康都是有益无害的。当然,如果在脊背上捏一捏,连皮带肉捏起来,效果则更好。如果只是普通的保健“捏脊”,不管沿什么方向都是捏不坏的,只有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一点,必须从上往下捏。

    古时候,“脊”是通“积”的,也就是说“捏脊”实际上就是“捏积”。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老祖宗是很有智慧的。这里面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古人讲“息者为积”,人体的气血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内感七情、外感六淫邪气,势必出现淤积、堵塞。哪里堵塞得最多呢?背部。我们捏一个健康人的脊背,会发现他脊背上的皮肉很松软,一提老高。而一个身体肥硕,明显有湿热壅滞或寒湿壅滞的成年人的脊背就不是那么容易提起来了。并不是因为他肌肉结实,而是因为他体内的淤积造成了皮肉的粘连。我们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粘连组织捏开。脊背这个人体大枢纽的气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们身体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会消失。我所用的“捏脊”的方法,跟普通的“捏脊”也有些不同,我是用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如果手法到位且被捏着体内粘连比较重的话,往往到了往上提的时候,被捏者皮肉都会有“啪”的一声响。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普遍都提高了,成人很多都存在着食积的情况。临床上是通过看脂肪厚度来判断是否成人积食的。当身体只需要吃二三两米饭就饱了时,我们非得吃半斤,怎么办?脂肪只好堆积到腰腹部了,甚至不光堆积在我们的腹部,像脂肪肝、血脂高等病在中医看来统统都是脂肪积聚起来的,当人体的五脏六腑出现积聚时,后背会形成一个反射区。所以给成人捏脊的时候,我们要趴下来,从上到下捏。有一句话叫“人过四十气变虚,阳气由下往上欺”,气的运行方向开始发生变化,气是向下顺着走的,我们要把气降下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后背捏一捏,不仅能消耗脂肪,还能降火。捏脊的时间,全天任何时候都可以,不必拘泥。至于次数,一般以5次为宜,如果感觉舒服,非常想再捏捏,那么,再多捏三五次也无妨,养成一个定时捏积的好习惯,久久行之自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夫妻之间捏一捏,生活中有再大的苦恼和烦闷,也都会被爱人的双手消弥于无形,不仅对身心很有益处,还能增加夫妻感情。   

     其实,捏脊岂止只增加夫妻间的感情呢?儿女给父母捏一捏,能抚平父母一生的“积劳”,很多慢性病,不知不觉间也会被捏跑了。父母有了子女的这份孝心,自然能健康长寿地安享天伦之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中小学戴近视眼镜的学生非常多,特别是女孩子近视发病率要高于男孩儿。发现其实当孩子“近视”时,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带孩子去配眼镜,只需要注意两点,孩子就可以终身不患近视、斜视。

     为什么呢?事实上,很多人戴眼镜,不管是近视也好,还是散光也好,实际上都是肝脏功能在某一个阶段受到损害导致的后果。

     现代医学的眼科大夫认为,近视有两种,一种是真性的、一种是假性的,其实按照道家医学的看法其实都是假性的,没有真的。这牵涉到什么东西,肝开窍于目。肝主人的藏血功能,肝的经气如果旺盛人的眼睛会很有神,肝主人的魂,肺主要人的魄。

     藏血在人的功能里面体现在肝脏上,为什么初中阶段女孩子近视眼会成批量地往上增加呢?一个是月经初潮,一个是脊柱错弯。

    女孩子十二三岁就开始来月经了,月经是往外走血的,肝的功能是藏血,她开始有生理功能了,这种生理功能刚刚建立的时候会夺去人体大量的能量。而肝脏又是一个藏血的主要器官,正是需要气血充盈的时候,每个月一次的月经将导致血量亏损,血量不够、营养不够以后导致人的视力有一个短时间的下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当体内生理结构慢地成熟起来时,视力慢慢也就恢复了,血也够了。如果家长在这个血量虚损的时候给孩子配上眼镜,那基本上以后就再也摘不下来了。

    脊柱侧弯和现在小孩的执笔方法有很大关系。很多小孩执笔的方法不对,中指的执掌关节是凹到笔下面去的,实际上执掌关节凹进去以后会导致孩子在写字的时候斜视,字会越写越长,笔尖越短孩子的视力就会越追,最后变成拧着头来追笔尖来判断自己的定写得到底正不正。

     我们通过观察以后,对孩子的不正确拆笔方法稍微做一个修改,其实我们的祖先是非常智慧的。正确的握笔方法基本上就像拿毛笔的执笔方式,把中指执掌关节给突出来。突出来以后,视力所及的地方正是笔尖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坐成什么样子都不用再追那个笔尖了,写出来的字还是很正的。错误的执笔的方法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儿童的脊柱侧弯进页斜视和近视,这也说明肝脏本身有主筋骨功能。

     戴眼镜的人大多阳虚,且颈椎处一定会有一个痛点,时间长了颈椎就会出问题。其实,经常戴眼镜的朋友可能都清楚,戴眼镜不仅仅对身体不好,而且在工作、生活中也不方便,为了避免咱们的下一代不再受视近、斜视的困扰,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执笔方式,让孩子健康无忧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下阴别一……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篇》

在《黄帝内经使用手册》的种阳秘法一文中我曾经提到过会阴穴。会阴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是汇集一身之阴的长寿要穴。经常按摩点揉会阴穴,不但可以治疗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还对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等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在门诊中,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我基本上都会推荐这个方法。

     会阴穴在前阴跟后阴之间。点揉会阴穴的具体方法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取半卧的姿势,两腿分开,左右小腿弯曲至膝部,然后用中指尖和无名指尖点揉会阴穴300次。点揉的要领是要以会阴穴有轻度的酸胀和微微的发热即可。

     一般来说,坚持点揉按摩一个月后,症状就会有所减轻,三个月后,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的症状会基本消失。

    如果能够配上养生桩,效果会更好。在站桩的时候,全身放松后保持姿势不动。随着呼吸的出入,轻轻的做提肛的动作一百次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呼吸——最有效的防癌大法

    ……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黄帝内经·灵枢·骨动腧论》

  抗癌的主要方法是风呼吸锻炼法。风呼吸在道家养生调息的方法中,叫进阳火。采取多吸少呼的方法,如两吸一呼等。这种呼吸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氧健身操,通过多吸少呼可以为人体增加更多氧气,而吸氧可以补阳,所以采用这种呼吸法可以快速地生发人体阳气,从而达到抗癌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医院在抢救重症危症病人时,都会在第一时间内给病人迅速吸氧,吸氧能有效维持病人的呼吸功能,赢得抢救时间,并且会减少发生永久性后遗症的可能。

    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约有80%的人存在缺氧症状。环境污染、长期处于室内工作,缺乏运动等都会使身体处于缺氧状态。有位日本学者曾提出:“一切疾病的根源是缺氧症。”他认为细胞缺氧症能导致癌症或者心脏病的发生。无独有偶,一位德国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也曾发表过“缺氧症导致癌症”的观点。可见癌症的发生与缺氧有着密切关联。

    从丹道医家的临床角度来看,癌症病人大多是阳虚。治疗的方法就是扶阳温化为主,补足人体正气。风呼吸这种多吸少呼的方法,恰恰能够补充体内之氧,补氧就是“补阳”。阴阳平和了,疾病自然就祛除了。风呼吸能够缓解疲劳,使人精力旺盛,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方法非常简单,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大家都知道广播体操有一个扩胸运动,两肘向后扩胸的时候,同时配合吸气,呼气时两臂在身体两侧伸直,吸两次呼一次为一组。一天不要超过两百组。以达到人体舒适得力为宜。这样,可以在散步时,也可以在室内通风处随时练习了。最好是选择空气清新,氧气充足的地方,空气污浊的地方不能练习,否则反而有损健康。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阳气不足的人。患有高血压及心脏病的阴虚火旺者,最好不要练习风呼吸法,以免虚阳之邪上浮加重病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愚公给你捏捏脊
========================好促进你正常发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扩胸运动,两肘向后扩胸的时候,同时配合吸气,呼气时两臂在身体两侧伸直,吸两次呼一次为一组。一天不要超过两百组。

吸

吸

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渴穴——诊治、预测糖尿病的经外奇穴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篇》

      提起糖尿病,大家都知道,它最主要的一个指征就是血糖、尿糖增高了,另一个指症就是体重减轻,容易口渴,老想喝水。实际上糖尿病是现在医学的命名,在我国古代中医把它称作为消渴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患消渴病的大多数患者已经不具备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的典型糖尿病症状了。今天的糖尿病人大多如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描述的那样,就是以口渴、多饮为多,而没有典型的体形消瘦等特征。

  诊断方法,就是在人的小腿上寻找一个神奇的穴位——原来在人的踝骨和胫骨的正中有一个经外奇穴——它就是消渴穴。

    对中医了解的人都知道,人体有365个穴位,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消渴穴是人体365个穴位之外的一个奇穴。

    那么如何利用这个穴位诊断、治疗甚至预测糖尿病呢?原来消渴穴在人的踝骨和胫骨的正中,病程较长的消渴病患者如果触摸到此穴时,会摸到一个细小的结节,点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病程不太长的患者,则此处摸不到结节但会有异常的痛感,这说明胰脏的功能下降了。结节会随着病情的加深而变大,刺痛感会越来越明显。

    而有的人在检查时时,血糖尿糖指标没有发现异常,但此处触摸时仍有疼痛者,则有消渴病的倾向。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大腿很粗壮,而小腿相对细弱,而消渴穴触摸有压痛感时,那么这位年轻人可能会在四十岁左右时发现有血糖尿糖异常。如果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大腿粗壮而小腿肌肉松驰瘦弱无力,呈现明显的糖尿病体征,那么他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会发现血糖尿糖异常。

    点揉消渴穴,还能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消渴穴在人的双腿上各有一个,平时没事儿时,可以点揉此穴,左右各5分钟,坚持100天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消渴病程长、病程短和有消渴病倾向的朋友,一定要随时注意、密切观察,不要大意。要注意改变周围的环境和饮食结构。

      食疗方法叫山药黄芪党参粥。

    一小段山药、黄芪30g,党参15g,大米100g煮粥。做法是先把黄芪、党参一起用水煮40分钟。水可以一次性加多一些。在煮黄芪、党参时,我们可以来洗大米,洗完后泡10分钟。然后再来处理山药,把山药切成小块。40分钟后我们把黄芪、党参捞出来,等水凉一会儿,再把山药和2两大米放进去,按平时煮粥的时间煮好即可。用量就是一周一到两次就可以了。

     在道家医学里,山药有一个名称叫做气死小人参。由次可见功效巨大的人参,在山药的强大功效面前,也郁闷至极。山药能补益肺气,道医讲,色白入肺。而在吃山药时有一点我要提醒朋友们注意,山药的须和皮一定要保留,因为山药的皮和须入胃,对血糖的控制很好。另外黄芪、党参除了补气之外,也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说起粥,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敢吃,怕粥里的糖份会增加病情。其实不然,一碗粥的热量是低于一块肉的。而能治疗糖尿病的黄芪本身就含有糖份。粥和黄芪里的糖份是不会增加病情的,请放心食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预测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消渴病患者如果触摸到此穴时,会摸到一个细小的结节,点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病程不太长的患者,则此处摸不到结节但会有异常的痛感,这说明胰脏的功能下降了。结节会随着病情的加深而变大,刺痛感会越来越明显。
2、治疗糖尿病:消渴穴在人的双腿上各有一个,平时可以点揉此穴,左右各5分钟,坚持三个月左右,就能起一定的效果。
位置:消渴穴在人的踝骨和胫骨的正中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髎:通治一切妇科疾病的神奇区域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八髎,是妇科保健的重要区域。你瞧,你这个区域捏上去很死板,很硬,你自己应该也会感觉很疼。而正常人这里捏上去应该柔软的。你回去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或者揉这个地方,或者拔罐;如果感觉这一块发冷,还可以艾灸。总之,把这里弄得软软的,你就没有任何毛病了。
  
  这个世界上女人占了一半,但女人的问题占了一大半。因为女人在生理上尤其特殊性,除了人所共有的生理和疾病之外,还存在经、带、胎、产四大问题,这些问题与身体的其他问题结合,往往会把问题搞的更为复杂。比如,女子的很多失眠、便秘等,都是由妇科问题导致的,医生如果不考虑妇科因素,用常规的方法去治疗,往往没有疗效,或者不能根治,容易反复。所以,古代很多医家总是说:“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中医里也单列妇科。一般来说,女子初潮以后,其治病养生就要考虑妇科因素了。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大多数女人需要和男人一样上班,担负着和男人一样繁重的工作,回家后还需要照顾家庭,所以,女人的问题变得前所未有地多。在我遇到的女性病人当中,带有各种妇科问题的人占到了九成以上。她们大多是忙里偷闲来的,很多人在诊室里还在不停地接电话,一会儿是家里的事情,一会儿是公司里的业务,无不让人操心。而她们自己身上的疾病和痛苦,却很少有人去关心、在意。尤其是那些妇科病,即使有人关心探问,也是难言之隐,有苦说不出。这让我深深感叹:在这个社会上做女人真辛苦!
  
  对于形形色色妇科的问题,完美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八髎。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髎区域:
n.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如何将养生保命的阳气固藏在体内使之不失,这才是我在这里给大家“渔”的真经,就是道家的“种阳之法”。
  
  关于这一方法,历代祖师奉为绝秘。无论是各部丹经、还是无数道书,其中都有没有泄露,甚至还有“轻泄者必受天殃”之类的威吓言语。而我的老师仙学大师胡海牙先生却没有丝毫顾虑,毫无保留地把打开奇经八脉的入手方法奉献给了大家。
  
  八脉里有一个道家特殊的修炼穴位——阴跷穴,历代修炼家都视为珍宝,自古就有“阴跷一穴秘不宣”的说法。为什么这个穴位如此重要?这还要从庄子的一句“真人呼吸以踵”说起。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但有些话却被无数人越解释越含糊。“踵”是脚跟的意思,所以有的人说要用脚跟来呼吸,当然这在生理上讲不通;还有的人说“踵”是“接踵而来”的意思,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如此将养生真言文学化,更是小看庄子了。
    
  阴跷穴在哪里?按古人的说法,它就在人体的前阴与后阴之间的凹陷处。这个穴位与我们头顶上的百会穴是一条直线上的,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它统摄着真气在全身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所以说,阴跷穴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这句话其实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穴的。
  
  有的朋友会想,既然阴跷的开端就在脚跟那儿,为什么意守脚跟又不行呢?我们说养生要抓核心,阴跷脉的核心就在阴跷穴,舍本求末肯定不对,如果仅仅意守脚跟上的阴跷脉,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结果后来身体都出毛病了。
  
  阴跷穴如何保养呢?实际上,激发阴跷穴最大潜能的方式就在静坐的时候。
  
  静坐的姿式,是所有的门派共同的,道家、佛家,都是一样。先找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坐在地上或普通椅子都可以,然后下面垫一个坐垫,可以保证身体不后仰;百会(头顶)、颈椎、尾椎成一条直线,可以调整头的角度,体会一下全身放松的感觉;打个比方,好比橡皮筋,不是扎得很长,也不是松松垮垮,而是略微扎一下,这样的松紧度就是整个身体略微往上抬一下,再往回收一点的那个状态,这样我们就坐好了。
  
  就这样每天静坐15~20分钟,不必追求身体的反应,一切顺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气充裕以后,就会感觉腰间像有个暖水袋捂着一样,热呼呼的,异常舒适。这时只要把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即可。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同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
  
  当真气已经灌注到你的阴跷穴时,会感觉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内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此时只管静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阳气升起,这便是古人不传六耳的种阳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晨起三步曲”: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简易方法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于是百病丛生。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漱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瞧瞧看看自己的舌头。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应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你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02:00 , Processed in 0.10477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