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常昶昶

[经典战史] 天地传奇之毛泽东三界封神演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玉阶在席国珍的私塾里读了8年书,从11岁到19岁,已经长成了一个壮实、勇敢,外朴实、内锦绣的青年小伙子。1905年,20岁的朱玉阶在家里人的撺掇下,决定去县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必须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后才能成为秀才。家里人希望他“光耀门庭”,可家里穷的又没有钱,只好东拼西凑了一吊钱,让他步行到74里外的仪陇县城参加考试。好在朱玉阶从小吃苦惯了,区区70多里山路根本不在他的话下,他一路上,连带的干粮都舍不得吃。路上,他饿了摘野果吃,渴了喝山泉水,大半天就到了县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到县城,朱玉阶先到县署礼部检查了身体,然后就去孔庙报了名。报名时,他的脑子灵光闪了一下,就把自己的名字填为“朱建德”。他的想法是:我要建立一份功德,既让家里门庭光耀;又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他正在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标,因为他已经是“朱建德”了。经过几场的笔试,县试很快就考完了,在1000多名的考生中,朱建德名列前20名,他顺利地通过了县试。喜讯传到家乡,朱家第一次尝到了什么是扬眉吐气,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都来祝贺。这次,钱不用借,光份子钱就够朱建德去顺庆府参加考试的路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建德在顺庆府参加府试的成绩,比在县试的成绩还好,名列前10名之内。他祖父弯了一辈子的腰终于挺直了,逢人便说他朱家的祖坟上冒青烟了,胡子一撅一撅的,合不上嘴。朱建德一个山中长大的佃农孩子,从小安分守己,孝敬老人,悌兄护弟,学习刻苦,勤劳朴实;他继承了祖父的高瞻远瞩,遗传了母亲的勤劳朴实、宽厚仁慈和聪明智慧,拥有健康的体魄、勤劳的思想和爱民的心灵。如果不是袁世凯,他可能会成为秀才、举人和进士,也许会成为像林则那样的一代名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袁世凯上书慈禧太后,废除了科举制度,取缔了秀才、举人和进士,一切都代之为新学。因此,朱建德的进身之路被堵死了,他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须另辟新路。朱建德的心早已飞出了“朱家大湾”,自从他去过县城、去过府城后,他的视野开阔了,他渴望去见识新学堂,更希望去见识更大更新的世界。可他知道家人不会同意他去读新学堂的,一是家里人对新学堂不了解;二是家中实在也没有钱再供他去上学了;三是他已经20岁了,早该成家立业了,还上什么学?说真的,继续上学,也实在是让很多没有见过世面,只知道砍柴、放牛、种地、娶妻、生孩子的农村人想不通。思来想去,朱建德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席国珍。席国珍一笑,此事包在我的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席老先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过去在农村对有学问的认识是:诗、书、医、易共修皆通之人。“诗”韵、“书”香,老百姓不懂,但他们知道你要是既能教书、又能看病、还会算命,就一定是个有学问的人。君不见,在包公戏里,那文曲星包文正在私访时,不是扮作悬壶济世的大夫,就是扮作掐指算命的铁口神算吗?所以,凡是饱读诗书之人,都有知人之能。知弟子莫若师,席老先生观摩朱建德8年,见他平时寡言少语,但不出语则已,出语必惊人,犹如楚庄王“三年不语,一语惊人”,知道他是一只大鹏鸟,不飞则已,一飞必定冲天。只是他一直没有算明白,为什么已经20岁的朱建德,还没有展翅飞翔的样子。虽然,他不知道船歪在哪里,但他相信朱建德并非池中之物,也许就需要他所助的一臂之力。于是他想好一套说辞,前来拜访朱邦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邦俊见席老先生造访,自是受宠若惊,连忙将席老先生让进屋内坐下,急忙问道:“席老先生,怎么贵脚踏贱地?”
席老先生不慌不忙道:“今天早上心中一动,为玉阶占了一挂。怕误了他的前程,这才拖着老病之躯,不顾8里山路崎岖,倚杖前来。”
朱邦俊一惊忙问道:“席老先生,好好的怎么为我孙儿起卦?”
席老先生道:“我从小见玉阶成人,观他身高五尺有余,虎背熊腰,国字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耳垂轮,王侯之相。只是一直不见他有异动,百思不得其解,故今早心头一动,卜得一卦,方知是何道理。”
朱邦俊眼睛发亮,问道:“先生,那是何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邦俊见席老先生造访,自是受宠若惊,连忙将席老先生让进屋内坐下,急忙问道:“席老先生,怎么贵脚踏贱地?”
席老先生不慌不忙道:“今天早上心中一动,为玉阶占了一挂。怕误了他的前程,这才拖着老病之躯,不顾8里山路崎岖,倚杖前来。”
朱邦俊一惊忙问道:“席老先生,好好的怎么为我孙儿起卦?”
席老先生道:“我从小见玉阶成人,观他身高五尺有余,虎背熊腰,国字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耳垂轮,王侯之相。只是一直不见他有异动,百思不得其解,故今早心头一动,卜得一卦,方知是何道理。”
朱邦俊眼睛发亮,问道:“先生,那是何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邦俊眼睛发亮,问道:“先生,那是何卦?”
席老先生道:“我卜得乾卦,乾卦六爻,每爻管20年。初九爻为潜龙勿用,是说玉阶20岁前如龙潜于水中,不可能有所作为。现在,玉阶20岁将过,正要步入第二爻。九二爻辞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说,龙已经出现在地上,对贵人有利,君子欲普施其德。卦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玉阶龙行已现,谁做他的贵人,对谁就有利。我为其师,做他的贵人当仁不让,是故才来打扰。你作为家长,更应该支持他,以彰显其德。”
朱邦俊小心问道:“先生是有学问的人,先生的话肯定不错,那老朽该当如何?”
席老先生道:“让他去上新学,当今正值天地之变,以我推算,当在三、五年内。岂不闻乱世出英雄乎?”
朱邦俊兴奋起来,问道:“先生,以你我花甲高龄,还能看到我孙的发展吗?”
席老先生道:“玉阶犹如参天大树,我等虽看不到他如何顶天立地,但也可以看到他叱咤风云、纵横疆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邦俊大笑:“如是,也不枉老朽白活一世。世连,打酒去,我当与先生一醉。”
席老先生也不推辞,居上坐,朱邦俊和儿子作陪,开怀畅饮,只喝得天昏地暗,酩酊大醉。当晚,席老先生夜宿朱家。
1906年春天,21岁的朱建德来到顺庆府,先在南充县读了6个月的高等小学,然后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读书。顺庆府中学堂聚集着一批具有科学知识和新思维的有识之士,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校长张澜。这张澜的前身乃是常先,与朱建德的前身大鸿都是黄帝身边的大将,他下凡的时间比风后还早。张澜饱读诗书,曾经留学日本,既懂得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又熟悉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澜一见朱建德就喜欢上了这个来自大山中的青年,他看到朱建德如一块巨大的璞玉浑金,外表质朴、敦厚,内心却闪烁着智慧的光华。于是,他对朱建德进行了更加系统、更加先进的救国思想的启蒙教育,让朱建德知道了孙中山、同盟会和三民主义,使朱建德的心中逐步有了一个明晰的奋斗目标。朱建德早从席老先生那里听说过这个“川北圣人”,和他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自是对张澜校长尊敬有加,凡是遇到疑问便向他请教,逐步加深了二人的私人感情。从此二人相交50余年,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共同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使二人殊途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顺庆府中学堂,朱建德有一个远房亲戚叫刘寿山,也曾经到日本留学,家里有很多的藏书。刘寿山在顺庆府中学堂教理科,朱建德一有课余时间就去他家看书。在这里,朱建德读到了更多的革命书籍,如邹容的《革命军》等。在顺庆府中学堂苦读了一年,朱建德已经由一个草莽英雄的崇拜者,变成了一个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向往者。1907年,朱建德在毕业时,赠给同窗好友戴育龄一首诗,在诗中表明了他远大的志向:
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存亡记忆中;
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如气如虹。
恨地虎狼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建德这只大鹏鸟决心要腾飞了,他想到成都去上学。当时在成都有两所官立的高等学校,所谓官立,就是可以免除学费的学校。一所是四川高等师范学校,一所是军官学校。师范学校里面有体育学堂,专门培养新式的体育教师;军官学校培养新军军官,还附设有官佐训练所。朱建德一门心思想上军官学校,可是家里人坚决反对,说什么“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如果他非要去上军官学校,就与他断绝关系。无奈,朱建德接受了刘寿山的建议,到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体育学堂求学,这样可以解决一半的想当兵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年秋天,朱建德步行从仪陇县到成都。他一边赶路,一边不由得暗自赞叹:天下哪有象四川这样美丽的地方,哪有象这样的魏巍峰峦和滔滔江水,哪有象这样的丰硕水果和喷香花朵。他晓行夜宿,穿过河谷、绕过大山,上千里的山路,他走了12天。当他在傍晚来到成都的北门外时,他先到小河边把自己的浑身上下洗干净,然后换上了平时不舍得穿的新衣服和布鞋,充满信心和希望迈进了成都的北大门。
朱建德踏进熙来攘往的成都街道,看到街道两旁是成千的华丽商店和古老建筑,据说它的繁华不亚于北京。怀着有志者事竟成的狂喜情绪,他忘记了疲劳,终于看到了中国西南部的文化、教育、政治和商业中心。在幼年,他充满幻想的“大路”,在这里同从东方和北方,以及从南自云南和远自西藏而来的通商大道会合了。在他有生以来的想象之中,从未出现过这样宽阔清洁的马路,金碧辉煌的招牌,以及无数的饭店、酒馆、药铺和摆满了珍贵的四川丝绸、外国商品的大商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早晨,朱建德来到拥有1千多名学生的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报到注册,办了进体育学堂学习的手续。来到成都的朱建德,有三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一是,他看到有一些教师把假辫子缝在卜帽上。经过了解,他知道这些教师在日本留学时,都把辫子剪掉了,回国以后就买了假辫子。他说:“我对那些人十分崇拜,他们都是革命的。我对于一切革命的事物都很羡慕。”其次,最让他吃惊的乃是长着天足的女学生。这些女学生在私立学校上学,有的坐滑竿来往,有的则三三两两地在街头散步。他很想和她们攀谈几句,一时又无勇气,因为男女交朋友,在那时还不时兴。其三,最让他羡慕的是穿着笔挺军服的军官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大街上高谈阔论,和穿着高等师范学校制服的学生聚在一起,大家都以天下为己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建德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参观实验室。实验室令人自豪地拥有一架显微镜和一具人骨,据说那是外国教师从国外带过来的;其次是参观图书馆,在图书馆,他看到了许多的大地图,还有一个彩色的地球仪。朱建德就是在这里了解了中国和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最让他兴奋的是,在体育学堂的教室里,挂有几张外国陆战和海战的彩色地图。朱建德在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这些地图面前度过的,因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建德本来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但是不久就对国家大事的兴趣,超过了对他正在学习课程的兴趣。他经常去听那些带着假辫子的老师提倡“自由平等”、批评“旧制度”的讲课。在高等师范学校,老师分成君主立宪派和民主共和派两部分,但是前者明显比后者享有更多的言论自由,所以,就有许多学生追随在君主立宪派老师左右。朱建德此时还没有弄清楚立宪和共和有什么区别,所以保持着中立,谁的意见正确,他就吸取谁的营养。
体育学堂的课程只有一年,一年弹指间就过去了,朱建德要毕业了。在这一年里,朱建德一共交了5个朋友,一个叫敬镕,是成都本地人,其他的四个都是仪陇县的老乡。毕业后去哪里就业呢?这个时候,刘寿山给他来信,说他在仪陇县创办了县立高等小学堂,请他去教体育并兼总务主任,年薪是120吊铜钱。这可是个好消息,他很快就答应了下来,与刘寿山约定开学之日到仪陇县城去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家两年,朱建德并没有意识到他是怎样成了新的中国的一部分,而他的家庭又是如何停留在旧时代。离开学还有两个月,他决定回家去度过夏天。他现在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家人,他很快可拿到一笔可观的薪金,比全家人干一年拿的都多,因自己上学而欠下的债,马上可以还清了。朱建德在动身回家前给家里写了信,说明了自己的打算。
当他跋山涉水来到村口时,老远就看到一个侄子,他又是叫又是挥手,可是侄子并没有向他打招呼,而是一溜烟似地穿过田坎跑回家报信去了。于是,全家人都忙了起来,整个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专门为他准备了饭菜,还特意给他腾出一间房,里面架起全家最好的卧床、桌子和椅子。朱建德到家的时候,一家人排成了两行,俟他走近,一齐在他面前恭敬地低头致礼。伯父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待,连连欠身为礼,招呼他进屋,强迫他在上位就坐。一家人围在他的四周,他们的眼睛闪烁着骄傲,每个人都用最客套、最恭敬的词句——穷人惯于应付有钱有势者的词句,来同他谈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的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做,还专门给他自己准备饭菜。尽管家里人觉得朱建德该说一门亲,可是,他们觉得他太高贵、太有学问了,没有农村的姑娘可以配得上他。这让朱建德在家很是不自在,他感觉到自己简直成了一家人的累赘,每个人都希望他尽快离开这个家,回到城里去。所以,他在家呆了不到一个月,就去县城帮助刘寿山筹备办学去了。
办新学,本来就料到会遭受旧私塾、旧学究的反对。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刚开学不久,他们就卷进公开的新旧势力的斗争中去了。当时,也就是1908年,象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封建势力正在衰落,但在农村、在县城,地主、士绅和官差还在作威作福,统治一切的思想和行为,支配着衙门、警察甚至是地方军队。旧学究都是出身于地主、官僚、士绅门第,他们普遍排斥新学问,认为新学问野蛮,有损国粹。其实根本的是新学校威胁到了他们的生财之道,他们警告说:要小心“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因此,在新学校开学时,新学校只招到了12名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新学问而展开的斗争,就以争取学生入学这样的前哨战开始了。旧学究攻击新教师都是“假洋鬼子”,他们剪掉长指甲,头戴假辫子,专教野蛮思想,并说他们把什么孝道、正义,以及什么妇人的贞操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要不然,为什么新教师不像其他品行端正的年轻人那样,到现在20多了还不结婚呢?朱建德和刘寿山他们则以慈禧皇太后、直隶总督袁世凯都提倡新学为宣传口号,说这些旧学究反对新学,就是反对慈禧皇太后,就是反对直隶总督袁世凯。吓得旧学究闭了口,逐步地一些学生从旧私塾转到新学校来,很快就招收了100多名,学校可以正常开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树欲静而风不止,旧学究不再攻击新学,他们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朱建德教的体育课上,说他教的是“猥亵的课程”,有伤风化,就到县府告状,让县府查封了新学堂。教师被带到了知县面前,朱建德这个时候只得挺身而出,他第一次被迫发表了公开的演说。他说体育是朝廷提倡的重点开设的课程,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这种体育是保持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办法,所有的学校都在采用。外国的敌人接二连三的打败我们中国,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体质不行,旧私塾只让学生读书,不让学生锻炼身体,是在损害学生的健康,我们就应该和外国人一样地锻炼身体,免得重蹈印度灭亡的覆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8 04:25 , Processed in 0.12247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