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常昶昶

[经典战史] 天地传奇之毛泽东三界封神演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却说这蔡锷乃黄帝的大将风后转世,奉黄帝之命下得天庭专为与蚩尤作对而来。他于1882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宝庆府武冈州一个裁缝家庭。字松坡,7岁开始启蒙,8岁进私塾,12岁师从宝庆维新名士樊锥。他天资聪明,又好学习,1895年14岁就中了秀才。蔡锷自幼丧父,从小就是母亲伴他读书,因此,非常刻苦用功。16岁,蔡锷来到长沙的时务学校读书,这个时务学校就是梁启超办的。梁启超见蔡锷聪慧能文,非常器重他。蔡锷此时喜读兵书,有志于军事,常常对人说:做人当学万人敌,不应在毛笔中讨生活。梁启超闻之,愈加欣赏蔡锷,把他看做是自己的高徒。梁启超知道蔡锷家中窘困,对他多加照顾,令蔡锷感激在心,念念不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康有为公车上书,邀梁启超一心致力于变法,梁就停办了时务学校。但梁启超不忍让蔡锷荒废学业,自己去上海办报,就把蔡锷带到了上海读书。梁启超把蔡锷安排到了上海南洋就读,直到毕业后回到湖南。中间,梁启超因戊戌变法失败逃到了日本,师生二人失去了联系。蔡锷回到了家乡不甘寂寞,受老师的影响,也常思改变社会之法。正在这个时候,他听说老乡唐才常为了响应孙中山在广州的起义,也准备在汉口举行起义,于是,蔡锷就从长沙北上,准备去投唐才常。蔡锷走到了半路,不料唐才常因为起事的机密泄露,被捕后已经被杀。蔡锷一听,赶忙逃跑,他怕这个事儿株连到了自己。可是跑到了哪里才最安全呢?思来想去,还是遁迹海外最为安全,最后也就“径往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启超听说蔡锷也来到了日本,非常高兴,他殷勤地接待了自己的学生,可以说是关心备至。他为蔡锷筹集了学费,送他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有很多的中国人,半数都是膏粱子弟,他们见蔡锷衣服陋劣,均嗤为窭人子。窭就是穷人,说明蔡锷当时的确很穷。但蔡锷不屑与这些人计较,唯一心一意求学,嗣是益通战术。嗣就是接续、以后,就是说蔡锷在以后非常精通战术。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蔡锷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一起被誉为“士官三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04年初,蔡锷学成回国,到家看了母亲,听说自己并没有因为唐才常的案件受到株连,便放开了胆子来到广西投军。一开始为下级军官,历著成绩,得到广西巡抚李经羲赏识,调入抚署,担任军事参谋,兼任学堂总办。蔡锷自任职后,一切筹划,无不建功。他年轻英俊,脚穿长筒靴,腰挎指挥刀,每天扬鞭跃马、威风凛凛。他讲解精辟,技艺娴熟,要求严格,深受广大官兵的敬佩,被赞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11年蔡锷随李经羲调任云南,就任新军协统。协统的职务就相当于现在的旅长。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蔡锷带领新军在云南起义。他将李经羲礼送出云南,建立了云南军政府,被大家公推为云南军政府的都督,自此开始主政云南。蔡锷在云南起事的经过,在讲朱德时再做交待。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南方各省均归袁世凯掌握后,蔡锷一人在云南就显得鹤立鸡群,特别引人瞩目。因此,袁世凯设法将他调到了北京,时间是1913年的10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蔡锷是西南实力派中一位最令袁世凯忌惮的人物,他一身的才气,且胆气过人;既是梁启超的学生,又与革命党人私交甚笃。他反对孙中山的二次革命,维护中央的统一,认为袁世凯“宏才伟略、群望所归”;但却收留了李烈钧,不能不让袁世凯对他心存疑虑。袁世凯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人,他调蔡锷入京,不纯粹是为了控制他,他还想借重他。同时,调入京城的还有阎锡山、蒋方震。因此,他把蔡锷等11人放在自己的身边,组织军事研究会,深入研究各种军事学术问题。蔡锷为了取信袁世凯,把自己的老娘和太太都接到了北京,一时和袁世凯处的火热。他周旋于袁世凯身边的各亲信之间,出没于妓院酒楼,整日和帝派人物打成一片,被大家误认为是帝制派中拥护袁世凯称帝的中坚。但蔡锷的言谈、行事始终是不卑不亢,从不曲意奉承,让杨度等人摸不清他的真实想法。众人把对蔡锷的怀疑告诉袁世凯,袁世凯反而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蔡锷,如果他只会阿谀奉承,那就值得怀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蔡锷自从得知袁世凯称帝已经铁了心后,便设法要逃离北京。可一大家子人不是说逃就逃的,于是就与夫人定计,让老夫人和夫人、孩子先走,剩下蔡锷一个人就好办了。怎么让她们走又不引起袁世凯的怀疑呢?泡妓、喝花酒是最好的办法。于是蔡锷就和京城名妓小凤仙打得火热,弄得满城风雨。终于蔡锷的夫人知道了,还吃醋了,不仅和蔡锷大吵大闹,而且还找袁大总统去告蔡锷的状。这还不算,她还整天到蔡锷的单位去闹,弄得不仅蔡锷办不成公,其他人也是烦得要死。大男人出去嫖娼、喝花酒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值得这么闹腾吗?于是,大家都劝蔡锷把她们送回湖南老家去。蔡锷一听有理,就向袁世凯反映了情况,袁世凯也满通情达理的,就让蔡锷送她们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属走了,蔡锷没有了拖累,就在小凤仙的配合、掩护下,一面继续与帝制派人物虚与委蛇;一面悄悄地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梁启超安排好蔡锷逃离的路线后,派人告诉他:只要他设法逃到天津,在天津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可以马上送他去日本,然后再从日本去台湾,由台湾去香港,由香港去越南的河内。到了河内,再通过滇越边界回到云南的昆明。路上有人安排、接应和保护,老师则在昆明等他。蔡锷心里有了底,1915年11月11日,在小凤仙的帮助下,化装离京,逃到了天津。和小凤仙分手时,二人信誓旦旦,决定厮守终身,只待蔡锷在云南站住脚,就接小凤仙去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15年12月19日,蔡锷回到了昆明。从8月中旬“筹安会”一成立,滇军中下级的军官就积极活动,酝酿发动讨袁起义。9月11日以后,以唐继尧为首的团以上军官,多次举行秘密会议,确立了护国讨袁的战略决策,并着手进行战争的准备工作。蔡锷一回来,有了定盘星和主心骨,一切唯蔡锷的马首是瞻。蔡锷与唐继尧、李烈钧经过商议,在12月25日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决定袁世凯称帝之日,就是护国军讨袁之时。讨袁军为什么叫护国军?啰嗦一下,讨袁誓师大会是在昆明的护国寺召开的,一是护国二字正合这次起兵之意;二是想借助护国寺里的神仙之力,于是,就定为护国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16年元旦,袁世凯终于接受了帝制,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并在这里登基,袁大总统就变成了洪宪皇帝。在袁世凯登基的同一天,云南护国军政府成立,云南都督唐继尧在昆明护国寺誓师北伐讨袁,发布了讨袁檄文,公布了袁世凯19条罪状。护国军成立了三个军,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分别担任一、二、三军的司令。根据事先的布置,蔡锷率第一路军向四川、贵州进发;李烈钧率第二路军向广西进发;唐继尧率第三路军坐镇云南进行总调度。云南独立对袁世凯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五雷轰顶,他连忙调兵遣将,布置了3万北洋军队开赴四川迎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蔡锷率领的第一路军约8000余人,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在开向四川的路途中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第一路军兵分三路分别指向四川、贵州:一梯队由刘云峰率领从云南直驱四川;二梯队由赵福祥率领兵发贵州;三梯队由赵忠岳率领为入川的后续部队。第一梯队护国军在川南与北洋军队相遇,展开了激战,北洋军先获小胜,护国军受阻,蔡锷急调还在后队的朱德赶到前线指挥,朱德智勇双全,反败为胜,蔡锷亲临战场指挥反攻,北洋军全线溃败。1月16日,贵州宣布独立,接着又有广西、陕西、浙江、广东等省先后宣布独立。1月底,护国军先后攻占四川重镇叙府、泸州,不久四川军刘存厚部倒戈,加入到了护国军的行列。护国军在各界的支持下越战越勇,蔡锷、李烈钧等更是亲临前线指挥,所向披靡,逼得北洋军步步后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蔡锷向北顺利进军的途中,遇到了北洋军第一路司令官马继增的顽强抵抗。2月下旬,护国军以30万两银子收买了北洋军第10混成旅旅长唐天喜。唐天喜在马继赠的屁股后面来了个窝里反,马继增腹背受敌,全军溃乱,最后他病气交加,举枪自杀。唐天喜的反叛不仅击败了袁世凯的西路军,更是诛了袁世凯的心。因为唐天喜本来是他的忠心侍卫,袁世凯没有想到连他都反了,就如自己的心被刺了一刀,从此染疴在身,得了心脏病。西路军一乱,袁世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东路军的陆荣廷身上。3月中旬,陆荣廷向袁世凯要足了枪炮粮饷后,在柳州反戈一击,就任两广护国军总司令,通电全国,宣布讨袁。陆荣廷不仅逮捕了广东护军使龙济光。还消灭了他的征滇军。至此,袁世凯从东西两路进攻护国军的计划全部破产,湖南、陕西面临着护国军的进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护国军的军事胜利推动了全国反袁斗争的进一步高潮。原来对帝制表示支持的西方国家见袁世凯陷入了四面楚歌,纷纷改变了方针,甚至采取了倒袁政策,给了袁世凯当头重重的一棒,使他又得了脑震荡。与此同时,北洋军内部也开始分化,袁世凯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冯国璋,在帝制开始时就表现冷淡:段祺瑞隐退西山;冯国璋在南京按兵不动、作壁上观,暗中串通各省将军,随时准备压袁世凯取消帝制。其他袁政府中的头面人物也多挂冠而去,皆不愿与洪宪王朝同归于尽。在四面楚歌中,袁世凯请来老友徐世昌,让他拿个主意。徐世昌要他暂时不要“登基”,过了几个月又劝他放弃帝位。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袁世凯同徐世昌商量,召集立法院会议,在自己宣布辞去帝位时,让参议员像对他劝进那样,劝他还当大总统。无奈缓不济事,徐世昌劝他把几个早已和他离心离德、被他打入冷宫的老友,帮他把这场皇帝变总统的戏唱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21日,徐世昌帮袁世凯请来黎元洪、段祺瑞等数人,在中南海的新华宫召开紧急会议。会上,袁世凯提出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由徐世昌继续出任国务卿,并出面与护国军议和,以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的名义致电护国军政府,提出议和停战。22日,袁世凯正式发表申令,撤销帝制案。从改元洪宪到3月22日,前后共历83天。袁世凯当了83天的闭门皇帝,尚未赶上登基大典,还没有发一张“圣旨”,他的皇帝梦就做到头了。说起来也够窝囊的,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一是自己心里有鬼,二是身边有鬼,所以,他也就成了鬼。一个人只要心里没有鬼,他的身边就不会有鬼,他就不会变成鬼,但愿后人引以为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袁世凯希望以帝制的取消,来换回总统的宝座,然而,西南方面所要反对的不仅仅是帝制。4月初,经过短暂的磋商之后,西南三省提出了议和大纲六款:
一、袁世凯免死,但须于一定时期内退位,并驱出国外:
二、诛杀杨度、段芝贵等13人以谢天下;
三、帝制筹备费及此次军费约6000万,应抄没袁世凯及帝制祸首13人家产赔偿;
四、袁氏子孙三世剥夺公权;
五、袁退位后,按《临时约法》,总统由黎元洪继任;
六、文武官吏照旧任职,但军队驻扎听护国军调遣。
此六条,几乎没有一条是袁世凯可以接受的,谈判也就因此陷入了僵局。为了彻底打倒袁世凯,各地反袁运动再度高涨起来。4月初,在陆荣廷的压迫下,龙济光在广东宣布独立,两广地区成立两广都司令部,以岑春煊为司令,梁启超为参谋长,筹划北伐。4月12日,浙江军民赶走了都督朱瑞,宣布独立;4月底,程潜在湖南就任护国军司令,宣布湖南独立;江苏、安徽、奉天各地先后燃起了反袁的烈火,各界名流也纷纷通电,发表宣言,要求袁世凯下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16年5月8日,南方独立各省滇、黔、桂、粤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统一反袁斗争。以唐继尧任抚军长,梁启超任抚军政务委员长;并以全国政权的名义否认袁世凯的总统资格和袁世凯任命的以段祺瑞为国务卿的国务院的合法性,宣布军务院奉黎元洪为大总统。根据1913年9月国会通过的《大总统选举法》:“大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的规定”,军务院宣布是黎元洪直接领导下的国务院。于是,全国的反袁护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要袁世凯下台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养痈蓄蛆,实为乱基,”号召人们要下定决心,再接再厉,“扑杀此撩,以绝乱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国璋否认黎元洪以副总统资格继任大总统,他希望把总统的位子留给自己来做,便与张勋、安徽巡抚使倪嗣冲,在南京召开了未独立省份的代表会议。会上,冯国璋迫使袁世凯退位的计划,被张勋和倪嗣冲给搅黄了。张勋、倪嗣冲二人疯狂叫嚣,视护国军为无物,让袁世凯以为自己有了可用之兵,于是,袁世凯的态度又趋强硬。5月29日,袁世凯发表了“宣布帝制案始末”,抵赖自己的罪行,将一切责任都推脱掉,归到别人身上,而且还气势汹汹地筹划由川、湘反攻西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袁世凯没有料到,无论是张勋,还是倪嗣冲,谁也不肯替他真的去火中取栗。相反,5月18日,陈树藩在袁世凯认为是根据地的陕西宣告独立,原陕西将军、袁世凯的心腹陆建章被逐出。22日和29日,袁世凯最信任的另两个心腹:四川将军陈宦、湖南将军汤芗铭迫于形势,也宣布独立,袁世凯这时真的体味到了众叛亲离是什么滋味。他本来在二月份已染疴在身,5月份病势更加沉重,等服了陈树藩、陈宦、汤芗铭独立的“催命二陈汤”,袁世凯急火攻心、卧床不起,病情急剧恶化。到6月6日早上,袁世凯已经难于讲话,10时40分,他回光返照,对袁克定说了最后一句话:“这个事我做错了。”然后就带着遗憾和愤恨撒手人寰,享年58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袁世凯死后,被送回漳德安葬,他的墓地被称为“袁公林”。“袁公林”三字由他的老友徐世昌题写,坟墓仿美国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式,坐落在安阳洹河边上,占地139亩,典置祭田1000亩。现在已经是安阳市的揽胜之地。
袁世凯“天夺其魄”,退位问题自然消失,袁死黎继,南北均表示拥护。蔡锷兵驻四川,被黎元洪任命为四川都督,正一心致力于四川战后的重建,实现与小凤仙旧梦重温之际,喉疾发作,赴日治疗。途径上海,闻革命元勋黄兴在上海逝世,痛心疾首,在悲痛中东渡日本。未料于1916年11月8日上午,客死日本福冈,年仅35岁。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黎元洪在长沙为他举行了国葬,授上将军衔,发抚恤银两万元。蔡锷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在北京的小凤仙闻蔡锷死,一年分别竟成为两世,不愿独活人间,也随蔡锷而去,以求下阴间比翼双飞、上天堂二蝶共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神友看到此,均感叹不已:一叹这蚩尤在人间终于寿尽,虽落下骂名,但他可以在天上继续为神,在人间也落了个洪宪皇帝的名号,了了5000年前败在皇帝手下后,没有能称帝人间的心愿;二叹这蔡锷和小凤仙虽在人间情义绵长,却不能长相厮守,正是花红果青之时,双双归天。
韩非忍耐不住,看众神无语,开口问百花仙首:“仙首,这小凤仙可是花界仙子?在天上和这蔡锷可有情缘?”
百花仙首正在唏嘘不已,闻韩非语,言道:“这小凤仙本为风后在天庭伺养的一盆水仙。日久,水仙对风后生情。听说风后下界,也就偷偷地来到人间,专在北京等他。蔡锷在人间就是一件事,收蚩尤;凤仙在人间也就是一件事,帮助蔡锷,二神任务完成,自然也就归天了。天命如此。”
韩非道:“既然如此,我们也就不必伤感。还是请圣人为大家解解这风后之卦。”
圣人道:“蔡锷,也就是这风后之卦,很是明白。他自己没有造风、造势的能力,做事只能顺势而为。他30岁任云南都督,35岁掀起全国的倒袁运动,皆由势来。风后、风后,必须先有风才行。势变、风停,他自然也就有凶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5 04:57 , Processed in 0.03717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