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墨羽

[翻译完毕] [联合翻译]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最新欧中关系政策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9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怎么样对楼主和aha最方便。我是翻多少发多少,主要是怕耽误两位编辑和校对。也许最后发一个完整版更方便?
squirrelnyc 发表于 2009-4-29 15:27



请墨羽老师安排吧,我现在不清楚谁发的是最后的确定版,可以开始校对。总之我随时待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
E3 可译为欧洲三国
johnsonpersonal 发表于 2009-4-29 22:26


谢谢,改了。

也许可以直接说英法德三国?不知道报告其它部分有没有这个。还请编辑和校对最后统筹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也许可以直接说英法德三国?不知道报告其它部分有没有这个。还请编辑和校对最后统筹安排。
squirrelnyc 发表于 2009-4-29 23:04

也许说成“欧洲三巨头”更形象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说成“欧洲三巨头”更形象些
rhapsody 发表于 2009-4-30 01:56


我怎么觉得三巨头是二战时候说英美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E3”(其中“E”指“economy”)的翻译可以参考我在概要“全球政治的若干议题”一节中的译法:“欧盟三大经济体英国、法国、和德国”。

我要把概要先译出来就是给大家作参考的呀,诸位视而不见岂非浪费资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quirrelnyc 于 2009-4-30 09:03 编辑

给抓了现形。。。

我就上个星期仔细看了和我相关的那部分。。。别的就扫了一眼。。。翻的时候也懒得对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翻完了,oh yeah! 括号里是提醒校对和编辑需要格外注意的,只有一个是原文就有的,我加了“非译注”。大家尽管改。全部第三章如下:

第三章 全球政治的若干问题/全球政治议题

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在过去十年内已经有了极大的质的变化(a phenomenal transformation)。现在,中国在全球每个洲都已拥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中国的外交活动相当活跃,在不引起全球激烈反应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中国的影响力。中国外交活动的主要使命是为其经济增长提供能源供应、为其产品开拓市场、并且越来越多地为其巨量富余资金(financial surpluses)寻找投资机会。从人均收入来看,中国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它有着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这一储备能够帮助中国树立其影响力。

中国的崛起已经产生了一些重大影响。比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开始取得一定的共识,认为在新的国际法制体系中,当一个国家出现严重侵犯人权的状况时,其主权可以受到限制。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崛起则弱化了这一进程。中国确实认识到当内战威胁到国际稳定时,国际社会应该予以干预。2005年,中国签署了一项联合国决议,保护人民免受种族灭绝、战争罪行以及反人类罪的危害。它也颇为不情愿地批准了多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指责达尔富尔的种族灭绝。但是,人们不应该被这些让步分散注意力,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中国继续秉承其不干涉它国内政的原则。比如,在2007年一月,中国和俄国对一项联合国安理会针对缅甸的决议投下了反对票。他们认为,缅甸国内的情况并没有对国际和平和稳定构成威胁。

西方长期以来害怕中国会和俄国————另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也是一个集权国家————结盟,构成“集权大国轴心”。然而2008年八月俄格战争后,北京拒绝支持由俄国背书的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独立。这让西方的这种担忧有所减弱。中国的这一反应进一步表明,和与莫斯科的关系相比,中国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则和考虑,比如坚决反对地方分裂势力的立场。

但是中国高兴地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忽略、甚至阻挠了西方建立全球秩序的努力,中国对目前已有的、在其成为超级大国之前建立的国际机构和制度存有怀疑,对于那些中国没有参与制订的国际规范也没有太多的好感。它只为联合国提供区区2%的财政预算(注25),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也只占3.72%的份额(比2006年的2.98%有所提高)。与中国对资助国际机构缺乏意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为很多双边协议提供了大量资金。2007年,中国为刚果民主共和国提供了90亿美元贷款,支持其建设矿产和交通系统。而刚果民主共和国在国际机构中的负债则为110亿美元。

随着国际社会不断敦促中国加大对国际货币基金储备的贡献,中国也开出了它的条件:它要求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时仍不愿意拿出太多的资金。最近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上,中国终于同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400亿美元,少于日本的1000亿美元。不过这笔增资也足够让其避免成为破坏全球经济的替罪羊。


Where the EU can make a difference 欧盟可以在哪些方面起到作用?

如果想要成功说服中国在全球事务上改变其立场,欧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并且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这一工作。但是首先,欧盟必须采取统一的方法,把重心放在自身的需求上。一个针对最迫切的国际问题的简单调查就清楚地说明这种策略的必要性。

核武器扩散

欧盟和中国看起来都是非扩散政策的受益者。双方都不主张在后核武军备竞争中扩散反弹道和空间武器。双方也都不希望扩大核武器和弹道武器俱乐部。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在目前国际控制武器扩散体系中,中国应该扮演主要角色,坚持和加强这一体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欧盟需要中国支持对《核武器防扩散条约》进行改革,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工作,并且在其它防止武器扩散的条约、组织和机构中起到积极作用。欧盟还需要中国更加严格地控制核材料及核两用品的出口,对于一些藐视国际法的中国公司也能采取行动。一些欧盟成员国需要中国能够对一些继续扩大武器规模的国家进行采取直接行动,比如伊朗、北朝鲜这样的国家,或者支持诸如“防扩散安全倡议”等针对个别国家和机构的国际机制。

但是中国的立场并不明确。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愿意参与反扩散机制,但在核武器扩散问题上,它又不像欧盟或美国那样忧心忡忡。中国支持欧盟诸如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的检查,也认同中国需要进一步对其出口进行控制。但是它也致力于和伊朗等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反对进一步对这些国家进行制裁。中国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保证美国、俄国以及其在本地区的对手印度在核技术方面不超越他们。

欧盟-中国在核武器扩散领域的对话主要集中在伊朗,对话的成效喜忧参半。喜的是,主要通过欧洲三大经济体(法国、德国和英国),欧盟已经说服中国放弃其传统的不干涉他国主权事务的立场。中国在联合国不再保护伊朗不受制裁,并且宣布支持国际社会防止伊朗获取核武器能力的计划。欧盟提出通过政治和经济激励方案来说服伊朗放弃铀浓缩计划后,欧洲三大经济体还请中国利用其与德黑兰的外交和经济关系来说服伊朗领导人接受这一安排。

但是中国还是利用其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阻挠了法德英三国力图推动的更加苛刻的制裁计划。欧盟利用公共压力试图推动中国改变立场,让公众和媒体质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警告说,如果不能进行进一步制裁,美国可能会诉诸武力。欧盟还向北京提供了关于伊朗核设施的情报,希望能够推动中国采取行动。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做法收效甚微。在于中国的交往中,伊朗核问题是欧盟为数不多的具有一贯立场和态度的外交事务,但是北京是否会对欧盟越来越强硬的合作要求作出回应,以及作出什么样的回应,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国在说服北朝鲜在放弃核武器,或者至少中止其提升核能力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主导作用,作为六方会谈的局外人,欧盟甚至自己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但是英法德也确实对中国施加了压力,保证北朝鲜这一案例能够为处理伊朗核问题起到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欧盟也希望北朝鲜能够加入核武器防扩散条约。中国的主要担心是确保欧盟不把早已举步维坚的六方会谈复杂化。

非洲

没有别的国际问题像非洲那样体现出欧洲和中国对待国际问题的巨大冲突。虽然中国在冷战期间和非洲争取独立阶段和一些非洲国家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此句中的patchwork不解),欧洲始终是非洲大陆大部分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但是这一局面正在飞速改变:中国和非洲的贸易以年均33%的速度递增,而欧盟和非洲的贸易增速只有6%(注26)。

中国在非洲最看重的是经济利益。它把非洲看作一个重要的能源和矿产出产地,同时也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市场(虽然重要性不及欧盟和北美)。中国希望能够与非洲国家建立起不亚于欧盟的关系。中国认为欧盟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依然带有殖民色彩,而且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比如欧洲在津巴布韦问题上的表现。中国需要非洲政府在联合国支持其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和人权问题上的立场。但是当它的资产或者利益受到威胁时,中国也愿意和欧盟成员国进行合作,比如苏丹南部、乍得以及索马里海盗问题。

欧盟正在开始通过政府间对话来引导(engage)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欧洲想让中国的非洲政策更加符合国际治理惯例和巴黎俱乐部发放贷款的准则,但是缺乏手段和渠道使中国就范(?)。中国则引用部分欧盟成员国在黑暗殖民统治时期的所作所为,表示自己不会轻易按照西方的思路改变其非洲政策。欧盟对中国施加影响力,希望中国能够更多地关注非洲的发展需求,停止通过投资、贸易以及在政治上保护他们不受西方制裁等方式来支持独裁者和不入流的流氓国家(pariah states)。欧盟也敦促中国降低其在非洲环境和政治上的负面影响,并且尽可能让非洲发展从中获益。欧盟需要中国不再向不稳定的国家出售武器,从而破坏地区安全。欧盟也需要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一些非洲国家实施制裁和派驻维和部队来加强地区安全。欧盟也需要中国加大对维和部队的贡献。

欧盟试图改变中国在非洲的政策阻力重重,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苏丹和津巴布韦。2005年和2006年,欧盟两次就达尔富尔问题对中国施压,希望中国能够支持指责苏丹政府的联合国决议,但是收效甚微。中国也不支持未经喀土穆同意就向达尔富尔派驻维和部队。直到当地的不稳定因素威胁到了中国在苏丹的投资,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西方人权机构成功地给奥运会贴上“种族灭绝奥运会”的标签,使公众对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表现大光其火,这才让中国说服喀土穆同意维和部队进驻。欧盟在津巴布韦问题上对中国的影响力更加微不足道。2005年,中国阻止了欧盟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起的一次关于津巴布韦贫民窟清洗的讨论,同时还邀请罗伯特。穆加贝访问北京。去年(2008年)四月,欧盟和美国呼吁中国召回一艘驶向津巴布韦的装有武器的船只,中国对此也置若罔闻。于是西方国家只能求助于南非政府和他们的工会,请他们拒绝卸载船只上的武器。中国对穆加贝本人并无强烈的好感,私下也会承认对他的统治有所担忧。但是基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中国认为欧洲政府不应该干预非洲政府的内部事务,因而支持穆加贝的统治。

气候和能源

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欧-中关系中欧盟改变中国基本政策的第一项事务。即便如此,和中国合作依然不是一件易事。

欧盟的目标是说服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头等大事。欧盟需要中国在京都协议书第一阶段结束后,支持目标高远的后2012协议,并且尽全力把中国经济向低碳化方向转移。全球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让实现这些目标更为艰巨和复杂。现在的挑战是确保经济救援政策能够支持这些气候目标,而不是拖后腿。

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希望中国不但实现其为国内设定的降低能耗和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并且继续设定高标准,使用诸如定价以及贸易/投资等经济工具来起到激励作用。欧盟也希望中国把包括碳采集和碳储存在内的清洁煤技术,作为优先开发的技术领域。最后,欧盟想要中国同意全球排放稳定目标,并且同意在后2012协议谈判中,把自己和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区别开来。

中国的基本目标是保证欧盟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是支持而不是阻碍经济发展。它希望欧盟成员国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所需的投资和技术,也需要欧盟对中国将会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它还希望能够避免作出任何会限制其发展方式的承诺。中国强调工业化国家在气候变化上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求这些国家率先减排。

最近,欧盟主席和前往中国访问的欧洲首脑在与中国接触中都把气候变化作为首要任务。但是各国在这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和其它国家都在这一问题上和中国有截然不同的关系和对话。而欧盟委员会也缺乏协调成员国的资源。尽管如此,最近也有不少重大进展,比如英国牵头的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Near Zero Emissions Coal project,该项目中国也有,用的是这个翻译www.most.gov.cn/shfzs/sfdtxx/200711/t20071123_57405.htm ),还有一个项目让中国对众多电器产品的燃料排放和能耗标准与欧盟标准接轨。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Projects,疑为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全球最大的项目国。(注27)欧盟为很多环境项目注入了大量资金。中国极为重视继续和欧盟开展碳排放交易,这已经成为很多高排放的中国公司的一个收入来源。但是欧盟没能说服中国采取全球排放稳定的目标,也没有说服中国承诺京都协议书规定范围外的目标(or to commitements beyond those already in the kyoto protocol)。欧盟也没能说服中国使用能源定价和贸易关税等经济手段来促进进步(非译注:虽然这一模式目前正向英法牵头的低碳区模式转变)。

在相关的能源政策方面,欧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透明度和加强信息交流。欧盟成员国希望中国能够和国际能源机构开展联系,并且和其它国家及组织分享其能源储备的信息。中国的目标是和欧洲的能源巨头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便于中国获取更多的能源、技术以及双向投资。

但是欧盟在这一领域的“成功”也仅限于中国本身就希望能够改善的领域。欧盟没能采取共同的措施和方法,因为欧洲能源公司在中国各行其事,各成员国也单独和中国开展对话。中国对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讳莫如深,并且把自己的安全和发展放在首位。欧盟作为同样的能源消费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多的条件可以和中国谈判,只有当政府或企业表现出愿意拿出资金进行投资时,才能在中国取得进展,比如欧盟-中国能源中心以及遍布中国各地的无数合资企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gicboy 于 2009-5-2 04:30 编辑
终于翻完了,oh yeah! 括号里是提醒校对和编辑需要格外注意的,只有一个是原文就有的,我加了“非译注”。大家尽管改。全部第三章如下:

第三章 全球政治的若干问题/全球政治议题

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在过去十年内已 ...
squirrelnyc 发表于 2009-4-30 09:49


好不容易弄完你的这章,我改的有点多,真不好意思。其实有很多都不必要,也可能有从对改错的,你觉得哪里不好,我再改回来。改过的用绿色标注。
接下来的我是打算只改明显错误的地方,这样弄实在精力不够,而且可能也不合适。


第三章,第一校

第三章 全球政治的若干问题


: v5 M/ Y6 t% s2 _
十年来,中国的国际触角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已成为一个现象。中国活跃的外交活动旨在尽可能地提高其影响力,并防止引发激烈的国际反弹。如今,中国在全球每一个洲都拥有可观的政治投射。中国外交活动的主要使命是为其经济增长提供能源供应、为其产品开拓市场、并且越来越多地为其庞大的财政盈余寻找投资机会。从人均收入来看,中国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它有着全世 界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这一储备能够帮助中国树立其影响力。! n6 B7 o0 B0 U4 U0 n

中国的崛起已经产生了一些重大影响。比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开始取得一定的共识,认为在新的国际司法秩序中,当一个国家出现严重侵犯人权的状况时,其主权可以受到限制。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崛起则弱化了这一进程。中国确实认识到当内战威胁到国际稳定时,国际社会应该予以干预。2005年,中国签署了一项联合国决议,保护人民免受种族灭绝、战争罪行以及反人类罪的危害。它也颇为不情愿地批准了多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谴责达尔富尔的种族灭绝。但是,人们不应该被这些让步分散注意力,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中国依旧信奉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校对说明:sacrosanct 神圣不可侵犯,反语)。比如,在2007年一月,中国连同俄罗斯一起否决了一项针对缅甸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他们认为,缅甸国内的情况并没有对国际和平和稳定构成威胁。  B" J$ _( T4 }. v  ~" ~

西方长期以来害怕中国会同俄国————另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也是一个集权国家————结盟,构成集权轴心。然而2008年八月俄格战争后,北京拒绝在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独立问题上替俄国背书。这一反应让西方的担忧有所减弱,同时也表明,在同莫斯科结盟以外,中国还有更为重要的优先考量,比如作为重要原则的反对地方分离主义。/ |5 \# `; U# c9 j$ t


% t0 O- a( y0 l8 B9 Y2 `$ R

但是中国乐于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忽略、甚至阻挠西方建立全球秩序的努力,中国对目前已有的、在其成为超级大国之前建立的国际机构和制度存有怀疑,对于那些中国没有参与制订的国际规范也没有太多的好感。它只为联合国提供区区2%的财政预算(注25),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也只占3.72%的份额(比2006年的2.98%有所提高)。中国对资助国际机构缺乏意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在双边交易中出手阔绰2007年,中国为刚果民主共和国提供了90亿美元贷款,支援其建设矿产和交通系统。而刚果民主共和国在国际机构中的负债则为110亿美元。8 e. I5 K$ P) o( f

3 J- J: g) j5 K8 J0 [  t" Y$ L
随着国际社会不断敦促中国加大对国际货币基金储备的贡献,中国也开出了它的条件:它要求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时仍不愿意拿出太多的资金。最近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上,中国终于同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400亿美元,远远少于日本提供1000亿美元,却足够其避免被扣上国际规则破坏者的帽子


O- a8 J/ p) m0 l5 m/ s* i* _
' p1 g% `. E! x. `2 ~4 d( w
欧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9 M- d7 \7 a0 P. s8 }(())

& B7 B/ q7 r5 w5 J* x! O
如果想要成功说服中国在全球事务上改变其立场,欧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并且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这一工作。但是首先,欧盟必须采取统一的方法,集中在关注的问题上。一个针对最迫切的国际议题的简单调查就能凸显出重点所在. B' @$ F8 L" z

1 b5 h9 z9 R. ^$ L
. u3 f8 G. X6 O
核武器扩散" z9 W:

l, }% E+ A
. Q- b; O" T$ ?/ u$ @4 E+ l' @
欧盟和中国似乎在防扩散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双方都不主张在后核武时期开展反弹道导弹和空间武器的竞赛,也都不希望看到核武器和弹道武器俱乐部的扩充。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在目前国际控制武器扩散体系中,中国应该扮演主要角色,坚持和加强这一体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欧盟需要中国支持对《核武器防扩散条约》进行改革,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工作,并且在其它防止武器扩散的条约、组织和机构中起到积极作用。欧盟还需要中国更加严格地控制核材料及核两用品的出口,对于一些藐视国际法的中国公司也能采取行动。一些欧盟成员国需要中国能够对一些参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国家或实体采取直接行动,比如伊朗、北朝鲜这样的国家,或对于针对非国家行为体的机构,诸如防扩散安全倡议等给予支持。/ c5 g7 I1 J( m5 d8 N6 K: {7 s

3 _/ k  f5 c4 P$ e' V- a: P; |- V- T8 o
但是中国的立场并不明确。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愿意参与反扩散机制,但在核武器扩散问题上,它又不像欧盟或美国那样忧心忡忡。中国支持欧盟的一些措施,比如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的检查,也认同中国需要加强其出口控制。但是它也致力于和伊朗等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反对更严厉的制裁。中国真正关注的是确保美国、俄国及其地区对手印度不在核技术的赌局中开展新的军备竞赛


! I3 f1 @% w! |# \8 [
欧盟-中国在核武器扩散领域的对话主要集中在伊朗,对话的成效喜忧参半。喜的是,欧盟——主要通过欧洲三大经济体(法国、德国和英国)——已经说服中国放弃其传统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立场。中国在联合国不再帮助伊朗免受制裁,并且宣布支持一个旨在防止伊朗获取核武能力的国际进程。欧盟提出通过政治和经济激励方案来劝说伊朗放弃铀浓缩计划,欧洲三大经济体请中国利用其对于德黑兰的外交和经济筹码来说服伊朗领导人接受这一安排。

但是中国还是利用其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阻挠了法德英三国力图推动的更加严厉的制裁计划。欧盟利用公共压力试图推动中国改变立场,让公众和媒体质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警告说,如果不能进行进一步制裁,美国可能会诉诸武力。欧盟还向北京提供了关于伊朗核设施的情报,希望能够推动中国采取行动。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做法收效甚微。尽管在与中国的交往中,伊朗核问题是欧盟为数不多的具有一贯立场和态度的外交事务,但是北京是否会对欧盟越来越强硬的合作要求作出回应,以及作出什么样的回应,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1 F5 e/ w  W( y' n! E. w$ L4 b8 t

* e0 y) A5 v3 g
中国在说服北朝鲜放弃核武器,或者至少中止其提升核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作为六方会谈的局外人,欧盟甚知自己所能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但是英法德也确实对中国施加了压力,保证北朝鲜这一案例能够为处理伊朗核问题起到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欧盟也希望北朝鲜能够加入核武器防扩散条约。中国的主要担心是确保欧盟不把早已举步维坚的六方会谈复杂化。



非洲

非洲问题最能体现出欧洲和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巨大冲突。尽管在冷战时期和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和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东拼西凑的关系,欧洲始终是非洲大陆大部分地区最主要的海外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但是这一局面正在飞速改变:中国和非洲的贸易以年均33%的速度递增,而欧盟和非洲的贸易增速只有6%(注26)。* K* [6 y* U/ {0 E

2 _, L0 Z6 s& |% P8 y
中国在非洲最看重的是经济利益。它把非洲看作一个重要的能源和矿产出产地,同时也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市场(虽然重要性不及欧盟和北美)。中国希望与非洲各国建立起不输欧盟的良好关系。中国认为欧盟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依然带有殖民色彩,而且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比如欧洲在津巴布韦问题上的表现。中国需要非洲政府在联合国支持其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和人权问题上的立场。而在那些它的资产或者利益受到威胁的地方,中国也愿意和欧盟成员国进行合作,比如苏丹南部、乍得以及索马里海盗出没的海域

欧盟正在开始通过政府间对话来引导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欧洲想让中国的非洲政策更加符合国际治理惯例和巴黎俱乐部发放贷款的准则,但又缺少能促使中国合作的筹码。面对类似的呼吁,中国往往会转移话题,重新提起部分欧盟成员国在非洲黑暗殖民时期的所作所为。欧盟对中国施加影响力,希望中国能够更多地关注非洲的发展需求,停止通过诸如投资、贸易以及政治上给予保护避免制裁等方式来支持独裁政权和流氓国家。欧盟也敦促中国降低其在非洲环境和政治上的负面影响,并且尽可能让非洲发展从中获益。欧盟需要中国停止向不稳定的国家出售武器,以免破坏地区安全,同时希望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一些非洲国家实施制裁和派驻维和部队来加强地区安全。欧盟也需要中国加大对维和部队的贡献。" ^7 c% w) W9 u$ w$ x

5 z8 S4 O4 J" g* C  ?: `% O) d
欧盟试图改变中国在非洲的政策阻力重重,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苏丹问题和津巴布韦问题2005年和2006年,欧盟两次就达尔富尔问题对中国施压,希望中国能够支持指责苏丹政府的联合国决议,但是收效甚微。中国也不支持未经喀土穆同意就向达尔富尔派驻维和部队。直到当地的不稳定因素威胁到了中国在苏丹的投资,以及西方公众在2008北京奥运前夕的喧闹(主要归功于人权运动者们成功地给奥运会贴上了屠杀奥运的标签)才促使中国向喀土穆施压,最终同意维和部队进驻。欧盟在津巴布韦问题上对中国的影响力更加微不足道。2005年,中国阻止了欧盟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起的一次关于津巴布韦贫民窟清洗的讨论,并在同一时间邀请罗伯特穆加贝访问北京。去年(2008年)四月,欧盟和美国呼吁中国召回一艘驶向津巴布韦的装有武器的船只,中国对此也置若罔闻。于是西方国家只能求助南部非洲各国及当地的贸易工会,请他们拒绝卸载船只上的武器。中国对穆加贝的支持,并不是因为对他有特别的好感,中国私下也会承认对其统治有所担忧,但是基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中国认为欧洲政府不应该对非洲内部事务指手画脚。  U- r5 {1 R* |

气候和能源

}' a* ~
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欧-中关系中欧盟改变中国基本政策的第一项事务。即便如此,和中国合作依然不是一件易事。/ x5 {: Q: i' s3 S- v1 H; A9 n

/ d: j( s. z/ c7 B% R
欧盟的目标是说服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头等大事。欧盟需要中国在京都协议书第一阶段到期后,支持目标高远的后2012协议,并且尽全力把中国经济向低碳化方向转移。全球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让实现这些目标变得更为艰巨和复杂。现在的挑战是确保经济救援政策能够支持这些气候目标,而不是拖后腿。

]8 t! ?
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希望中国实现其为国内设定的降低能耗和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并继续设定高标准,使用诸如定价以及贸易/投资等经济手段来起到激励作用。欧盟也希望中国优先开发包括碳采集和碳储存在内的清洁煤技术。最后,欧盟想要中国同意全球排放稳定目标,并且同意在后2012协议谈判中,把自己和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区别开来。

中国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欧盟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能够支持而非阻碍其经济发展。它希望欧盟成员国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所需的投资和技术,也需要欧盟对中国将会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它还希望能够避免作出任何会限制其发展方式的承诺。中国强调工业化国家在气候变化上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求这些国家率先减排。1 @/ C0 Z7 \3 M, {

最近,欧盟主席和前往中国访问的欧洲首脑在与中国接触中都把气候变化作为首要任务。但是各国在这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和其它国家都在这一问题上和中国有截然不同的关系和对话。而欧盟委员会也缺乏协调成员国的资源。尽管如此,最近也有不少重大进展,比如英国牵头的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以及中国方面对燃料排放标准和众多电器产品的能耗标准与欧盟接轨的动作,另外中国也是目前为止清洁发展机制全球最大的项目国。(注27)欧盟为以上很多项目注入了大量资金。中国极为重视继续和欧盟开展碳排放交易,这已经成为那些初始排放水平过高的中国公司的一个收入来源。但是欧盟没能说服中国采取全球排放稳定的目标,也没有说服中国承诺京都协议书规定范围外的目标。欧盟也没能说服中国使用能源定价和贸易关税等经济手段来促进进步(不过中国目前正在推动由英法牵头的低碳区模式)。& g( h0 z0 m1 F4 W

在相关的能源政策方面,欧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透明度和加强信息交流。欧盟成员国希望中国能够和国际能源机构开展联系,并且和其它国家及组织分享能源储备之类的信息。中国的目标是和欧洲的能源巨头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便于中国获取更多的能源、技术及双向投资。

但是欧盟在这一领域的成功也仅限于中国本身就希望能够改善的领域。欧盟没能采取共同的措施和方法,因为欧洲能源公司在中国各行其事,各成员国也单独和中国开展对话。中国对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讳莫如深,并且把自己的安全和发展放在首位。欧盟作为同样的能源消费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太多的条件可以和中国谈判,只有当政府或企业表现出愿意拿出资金进行投资时,才能在中国取得进展,比如欧盟-中国能源中心以及遍布中国各地的无数合资企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hapsody 于 2009-5-1 23:15 编辑

拜托楼上先把那些乱码消掉……

另外个人感觉神圣不可侵犯在原文中并非反语,原译那样处理也是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托楼上先把那些乱码消掉……

另外个人感觉神圣不可侵犯在原文中并非反语,原译那样处理也是可以的
rhapsody 发表于 2009-5-1 23:10


那个贴已经过了编辑期限,还是以后再发一个确定的吧。

神圣不可侵犯,我考虑到文章作者对中国这一政策是持否定态度的,不过确实squirrelnyc 翻的也没错,我真是一时自以为是的改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再弄的时候一定谨慎。

谢谢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aha同学辛苦了!估计你花的时间不比我翻译花的时间少。好多地方都改得特别好。很久不做翻译,有些词和用法有点生疏,自己翻的时候也别扭,给你一顺,好多了;有几个地方我还真翻错了,太惭愧了;还有几处我多年一直不得要领的地方,你也给了很漂亮的翻译,谢谢谢谢!

以下几处可以再讨论一下:

第一句话翻的时候很让我伤脑筋。不过phenomental这个词一定要把“现象”翻出来吗?不知道翻译界有没有通行的做法。

一些欧盟成员国需要中国能够对一些参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国家或实体采取直接行动,比如伊朗、北朝鲜这样的国家,或对于针对非国家行为体的机构,诸如“防扩散安全倡议”等给予支持。Some Member States want China to support strong direct action against proliferators, be they states such as Iran and North Korea, or to back mechanisms that target individual entities, such as the Prol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

proliferator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意思吗?Prol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针对的entities,不包括国家?我对这个领域比较无知,了解情况的同学麻烦解释一下。

尽管在冷战时期和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和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东拼西凑的关系,
我不是很肯定patchwork在这里是不是贬义,有没有可能有“救急”,缺哪儿补哪儿的意思?

有些地方改的特别好,谢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段里的“甚知”,应该是“深知”的笔误吧。

还有,我感觉绿色看着很费劲,红色蓝色虽然有些刺眼,但是看得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aha同学辛苦了!估计你花的时间不比我翻译花的时间少。好多地方都改得特别好。很久不做翻译,有些词和用法有点生疏,自己翻的时候也别扭,给你一顺,好多了;有几个地方我还真翻错了,太惭愧了;还有几处我多年一直 ...
squirrelnyc 发表于 2009-5-2 03:30


也不怎么辛苦,不过确实花了不少时间,你能满意就好了,这次改得真有点粗暴了。

关于你提出的几点:

1,phenomenal 确实不需要翻译成现象,你原来的翻译其实挺好。 下会确定版再改回来吧。

2,Prol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 应该是针对国家以及非国家行为体,但原文里写到,that target individual entities,在这里应该是特指非国家行为体的。但具体翻译应该还可以斟酌。

至于proliferator这个词,我也是想了很久,如果译成“参与武器扩散的国家或实体”,可“武器扩散”似乎又没有这个用法,常规的武器出口总不能是违反了什么。。这个问题还是请大家帮忙想想吧。

3,patchwork这句我翻的草率了,你这么一说我也糊涂,还是请大家帮忙把。我把全句打出来。

Despite China's patchwork of cold war and independence-era links with some African states, Europe remains the primary foreign economic,political and military presence across most of the continent.

4,深知 那个是笔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怎么辛苦,不过确实花了不少时间,你能满意就好了,这次改得真有点粗暴了。

关于你提出的几点:

1,phenomenal 确实不需要翻译成现象,你原来的翻译其实挺好。 下会确定版再改回来吧。

2,Proliferation Se ...
aha 发表于 2009-5-2 11:30


一点也不粗暴。改过顺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早很热闹啊,大家都在迟些也发下自己修改的版本,大家可以比较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呀,原来楼上还在修改,我正校对你的你的第四章来着。。。那我先打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hapsody 于 2009-5-2 14:13 编辑

没关系,您接着改第四章,咱俩并行不悖再说旁观者清嘛。现主要在看概要还有一至三章

P.S.不知楼主何时完成概要剩余的部分,如果完成得差不多的话也可以开始安排下第五章的工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ha 于 2009-5-2 17:28 编辑
没关系,您接着改第四章,咱俩并行不悖再说旁观者清嘛。现主要在看概要还有一至三章

P.S.不知楼主何时完成概要剩余的部分,如果完成得差不多的话也可以开始安排下第五章的工作了 ...
rhapsody 发表于 2009-5-2 14:08


这章改的不那么细,只针对了明显的不顺和错误。

第四章,第一校


第四章:全球经济失衡

对中国贸易的不平衡是造成欧盟各成员国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多个国家,尤其是一些重商主义国家,他们的经济和就业形势对便宜的中国商品缺少抵御能力。中国制造机器的威力可谓难以置信:就在2005年的时候,捷克还在帮中国改进制鞋技术;仅两年后,中国的鞋大量涌入捷克,数量达到平均每个公民11双之多(其中至少有一些可能是要出口的)。在意大利,伴随伪造商品猛增而来的还有中国小企业和劳工的大量流入。中国劳工,即便是非法的中国劳工,已填充了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东欧经济体的劳工需求。但全球经济危机下公众的怒火正在引发欧洲范围内对中国的强烈反弹。朱里奥·特雷蒙蒂,意大利现任财政部长,就写了一本谴责中国不公平竞争与法制的畅销书。,

经济危机之下,全球宏观经济的不平衡已成为欧盟对华关系一个主要的新战略关注点。2007年,欧盟与中国贸易总规模达到了3000亿欧元,欧盟也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的贸易逆差将近有1600亿欧元,尽管在服务贸易方面欧盟还从中国拿到了40亿欧元左右的适度顺差。虽然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但欧中贸易逆差却在2008年扩大到了1692亿欧元,在2009年也不大可能出现出现显著下降。没有分析师预见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中贸易逆差会出现这样的增长。

中国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额比起该国的出口额下滑要快得多,带来了严重的宏观经济后果:就算中国能在2009年保持正数的增长率,中国对全球经济需求的减少幅度还是比其他国家要大。中国20年前作出的通过积聚巨额顺差为其快速经济增长融资的战略抉择是造成信贷危机以及其后全球经济大灾难的一大主要因素。该国的出口占到了GDP69%,而其贫富不均14亿人口的总收入仅占GDP34%。实际上,中国世界工厂中的底层工人收入比起1995年鲜有增长。而世界最大贸易采购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的出口价格相比2008年下降了至少51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欧洲企业继续面对着一大堆幕后的限制,从特殊的标准到新的财务要求,往往涉及地方的专横行径。为帮助那些在中国业务碰到麻烦的欧洲企业,各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投入了大量时间。在中国的欧洲商会每年发布的欧洲企业投诉列表有效地为诸多欧洲的贸易和投资工作设定了议程。同时,中国在服务业、财政和规管问题上与全球规则接轨的进展步伐极其缓慢。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尤其是其实施的涉及各行业的五年计划()在近几年来更是有增无减。例如,政府已指示汽车工业在未来五年里,制造的新车必须至少有60%零部件为中国制造;对于铁路工业也作出了类似的指示。外国企业在对如厨房用具等战略性行业里品牌公司的收购中面临困难,某法国公司在2006年的一宗收购案就被拖延了一年有余。一个政府机关推出的金融新闻供应社经常抄袭路透社新闻网的内容。更让人困扰的是,商标和版权还未被纳入到世贸组织协议下。除了通常的在电器和奢侈品方面的盗版投诉外,有个案例值得一提:中国全部5亿台手机使用了欧洲开发的GSM系统,却没有任何中国企业支付费用。但这件事本身反映的并不是侵犯版权,而是中国的谈判能力:为了竞逐中国市场,欧洲GSM手机制造商放弃了应用标准的专属权


自由贸易理念削弱欧盟实力

对于中国应做些什么来帮助全球经济复苏,并没有明确的国际或欧洲共识。尽管如此,欧盟会员国都认同与中国建立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一共同目标。例如,欧盟正敦促中国继续经济改革以及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正如前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在发布2006年对华贸易和投资的委员会文件(译者注:文件名为《竞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于20061024日发布)时所说的那样,我们需要在开发中国市场和创造公平贸易条件的过程中享有更大的平衡和互惠。欧洲人认为这样能使贸易关系更有持续性,允许贸易不平衡能被投资和其他地方的顺差所抵消。2007年十二月,欧盟与中国达成了类似中美对话的高级经贸机制。但双方未能在对话的频率和深度上达成一致;同样未能达成一致的还有中国政府参与的级别,因北京当局不愿把最高决策层包括进来。

中国有求于欧盟的情况并不多,因为欧洲贸易、服务和投资方面比世界上其他主要地区都要开放。部分是出于这个原因,另有部分是出于中国面临着紧密得多的对美伙伴关系的原因,中国面对欧盟提出的要求时,总摆出一副比面对美国时更加自命不凡的样子。(同时,欧洲金融系统对中国的吸引力远远不及美国。)用一位欧盟高级官员的话来说就是:欧洲贸易议题无法撼动中国的领导层——我们在他们的战略天平上并无一席之地,贸易争端并不能影响到战略性议题。虽然这位官员同样说道,3000亿欧元的规模上,贸易同样变得具有战略性。* T

但中国承担得起怠慢与欧盟关系的代价,因为欧盟各成员国间存在利益的偏差甚至是对立使得欧盟贸易谈判员们难以站在一致的立场。自由派更少关注贸易逆差而是把精力用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上。例如,荷兰考虑到它能从扮演中国商品转口贸易的分销和服务中心这一角色中获利。瑞典的H&M是欧洲最能盈利的纺织分销商,而该国并无纺织工业。英国虽未宣称靠中国的投资创造就业,已在相当的程度上选择利用其金融服务业赚取中国财富包括利用位于香港的金融机构,以及拥有枢纽地位的伦敦金融市场。德国的情况独一无二,其对华贸易的不平衡状况比起其他成员国都要来得轻微;这要归功于德国制造设备的高品位以及其高端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声望。有些年份单单一个德国公司——西门子——在中国的销售额就已经大致与法国对中国的总出口额相持平。德国的全球贸易顺差在近几年甚至比中国还高(尽管全球衰退正在导致对德国高端商品需求的减少)。德国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国企业低价收购德国技术的企图特别敏感。而德国对于中国开放其市场的迟缓进度也正在变得不耐烦。于是,德国明显变得更倾向于支持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举措了。

几位欧盟贸易官员注意到美国(买国货条款)和日本(限制技术转移)采取的战略性和保护性措施使它们面对中国时比欧盟有了更多筹码,尽管欧盟有着开放的市场和金融体系。主要是由于自由派的反对,欧盟未能完全利用其重量级的贸易筹码——暂时性管制以及应用反倾销措施——都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款所容许的。但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些条款在当下到2012年之间就会失效。一位欧洲高级外交官指出,如果欧盟不尽快解决其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在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议题上确立统一的谈判立场,贸易武器将失去其作为筹码的价值。自由派阵营一位外交官强硬总是无害的说法也印证了这一点;他承认自己国家在贸易议题上和委员会的配合并不够好。现时的情况已经使局内人倾向对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持悲观态度。欧洲的贸易官员们正在得出结论,正如他们中的一人所说的,欧盟的贸易政策对于一个有着如此强悍产业政策的经济体起不了作用。在最近的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再次不顾任何理由的声称其发展中国家身份,以及推迟在2025年后进一步的减低关税。虽然中国已拥有可观的经济规模和影响力,但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中,以及在经合组织规则的会谈中,中国多数情况下依旧消极应对。


拉中国入伙

当全球金融危机转变成世界性衰退的时候,中国作为经济伙伴的重要性正在增长。在应对全球危机的行动中,北京当局已经开始缓慢地承担起富有意义的部分责任。但中国不愿担任关键角色的立场在伦敦二十国集团峰会上表露无遗,它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的注资也只有日本所出的40%。中国的中央银行,不像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同行们那样,在20089月雷曼兄弟倒闭后给国际信贷市场注入流动性。没错,中国巨额顺差制造机器大量产出的资本在美国国债市场以及其他半公债市场上进行再循环。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分散投资;它正在搜寻原材料和能源,购并企业,或是与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不久前还有伊朗)锁定未来十年的合同。这一购买狂潮延伸到了欧洲,虽然是以不同的形式:就在温家宝总理近期到访欧洲(首次)承认中国对贸易不平衡的关切后,中国派出了采购团到几个欧洲国家购买各种技术以及中小型企业,当时正是企业价格便宜的时候。尽管如此,中国对欧洲发起的反倾销控告已是广为人知。虽然中国现在显然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出口国,但在2008年十二月中国发起了针对欧洲钢制螺丝、螺栓和闩的行动。(译者注:20079月,由欧盟90多家企业支持的欧洲金属紧固件生产商协会向欧盟提出对中国紧固件产品采取贸易惩罚措施;1130日,47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了中国紧固件行业对欧盟反倾销诉讼;122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碳钢紧固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对国内碳钢紧固件产业的损害程度;200921日,欧盟理事会公布向中国紧固件企业征收高达77%至85%的税款,为期5年)

种种令人烦扰的迹象表明,尽管寄希望于国内的公共支出计划,并出台了新的社会政策,中国依然执着于竭尽全力出口的政策。在2009年一月的达沃斯年会上,温家宝总理将国内的低劳动成本视为中国应对危机的关键竞争优势。如果这一策略持续下去,中国的出口经济很可能成为延长全球衰退的首要通缩因素。尽管如此,对于在欧洲的许多人而言,贸易逆差还是很少得到关注。对于较小的欧盟经济体而言,对华贸易比起与邻近成员国的贸易并不重要;对于欧元区国家而言,单一货币减轻了贸易逆差的直接冲击——对于“欧洲逆差”根本就没有国家意识存在2007年,美国的全球贸易逆差为8190亿美元(折合5980亿欧元),而欧盟27国记录的逆差仅为1870亿欧元,其中欧元区国家实际上处于贸易平衡状态。欧盟在经济上首要的关注点并不在于中国的贸易顺差本身,而是在于它助长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在于它并没有以欧洲公债或私人资本的形式重新流入欧洲。中国对其巨额外汇储备(2008年底的官方数字是19460亿美元,不计离岸机构持有的数额)的管理是国家机密;尽管中国在2007年可能已有过疏远美元资产的举动,欧元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依旧可能只占不到20%的份额。

欧洲人希望进一步刺激对华贸易增长。而欧盟需要中国担负起作为世界金融体系中主要债主的责任,尤其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需要中国加大对外国企业共有所有权的投资,承担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更大额度的责任,松开其与美国经济的共生关系,并且停止其重商主义、出口导向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而这至今为止还未发生。不论怎样,全球危机的严重程度可能开始使中国意识到需要与欧盟建立新的投资伙伴关系。由于拥有异常高额的外汇储备,中国很可能在面临全球(金融)的系统性失效时无力抵御从而造成重大的资产损失。欧盟是世界最大的一体化市场,在宏观经济和货币方面有着以谨慎著称的履历。只要有合适的(金融)工具——比如能为重大欧洲项目提供金融资本和资金来源的一个公债市场(乔治·索罗斯提出的)——中国会发现将其持有资产分散到欧洲债务中介以及其它投资项目上是对自己有利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了 看后考虑下再谈谈自己的修改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志们辛苦了

忙完事情了 前来报到

随时待命翻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8 19:28 , Processed in 0.06099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