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jandcyz2008

读书频道----尽享财经智慧 (2) (重磅推荐) “蚁族”创业者疯狂造富历程:圈钱 ☆ 早知道就这样管钱 94页1405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会理财,不如会赚钱?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在年轻的朋友当中,也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学历高,所学的又是热门专业,所以工作好,工资高,甚至每个月万儿八千也不是问题。所以这其中就有一部分人觉得没必要理财,节流不如开源。当然自己也会注意节约,不会每月花光光,一样过得很好,每年年底还能剩一点钱够零花。有这种想法的也是大有人在。

  乍一听,好像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挺好,不用费心去理财,钱肯定也够花,但这种很随性地对待自己钱财的态度看似悠闲自在,实际上还是因为没有遇到不可预期的风险。一旦遇到了,我们就会发现,目前的这种“自由”是有代价的,它会让你在缺乏有效防御的前提下,将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中,遭受挫折或损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许多白领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很少顾及理财。常常是把钱往银行一存,就以为是最安全的了。而实际上,正如我们在前面文字中所提到的那样,这种把钱放在银行里任其生灭的方式,在理财产品和理财渠道如此丰富的今天,其实是十分错误和愚蠢的。

  今年25岁的王林,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客户经理,年薪加分红在十万以上。这在同龄人中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看着银行里的存款一个月比一个月高,王林很是得意,觉得周围的同事今天聊保险、明天又选基金,真是有点瞎折腾。自己的收入那么高,存在银行里,又安全又省心,有什么不好呢?所以王林从来不会听公司组织的理财咨询课,同事们纷纷购买商业保险,他也从来不参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驾车游玩时,王林不小心伤了腿,需要手术治疗,并卧床几个月,这下子,光是手术费、住院费、生活费就要十几万。而王林的所有存款也不过七八万而已,好歹公司还有医保,但是也才一万多。没有办法,王林只好去借,东拼西凑总算把救命钱给拿出来了,算是救了急。

  此时的王林是追悔莫及,他恨自己没有未雨绸缪,本来只花几千块钱办个保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结果现在倒好,不但自己从前的积蓄被一笔勾销,还成了“负翁”。他从这件事上长了记性,开始学习保险及各种理财手段,为自己规划一个稳定的未来。

  与王林相类似的境遇,我们也经常可以在报纸上见到。比如,年收入几十万的白领因为一场重病而倾家荡产,被打入社会底层的故事屡见不鲜。也许,这样的事情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是谁也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的。

  说来说去,我们都是在讲这样一个道理:对一些高收入的年轻朋友而言,理财是同样重要的。

  即使在目前,你的工资已经远远高出同龄人,暂时不必担心生计问题,但是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能会面临买房、结婚的事情,甚至以后养育子女的问题,面对这一大笔即将到来的支出,如果不及早作打算,到用钱时怎么办?和父母要?找朋友借?——要知道,手心向上(即伸手讨钱)的日子可不好过哟!

  再比如,假如有一天,你或者你的家人像上面的王林一样,不幸得了重病或受了外伤,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下,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自己承担,需要很多钱来医治时,你又该怎么办?其实,所有这一切不可预期的意外,只要你在平时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遇到问题时可能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小李,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大型广告公司,拿着同龄人都羡慕的薪水和福利待遇,他虽然不大手大脚,但也从来没有理财的概念,所有存下来的钱,一概扔在工资卡里动也不动。他觉得这样处理钱就已经很安全了,至于那些股票、基金之类的东西,在他看来都是不实用的,说不定还会有什么风险把原有的积蓄给搭上去,还是老老实实放在银行最安全。

  眼看,他卡上的钱越来越多了。与他差不多的同事都已经去炒基金、买保险,投资各类理财产品了,并劝小李也参加进来,小李还是纹丝不动,心想,这种理财方式太有风险,万一赔了怎么办?还是我这种“理财方式”最安全。

  又是几年过去了,许多投资理财的同事们在新一轮的牛市中,理财收益都在10%以上,加上他们原有的存款,可以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交付房子的首付钱,所以很多人都纷纷开始计划着购房置业,而小李的存款却只能保证他在几年之内衣食无忧而已,小李这才发现和其他人相比,自己已然输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综上所述,不但穷人应该理财,收入高的人更需要理财,因为你的收入越高,如果不科学理财,甚至是懒得理财,那么所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应该享有经济上的保障和富足,都应该尽早获得财务自由,而其中理财的理念和技能就显得至关重要。无论你现在的经济状况多么糟糕,如果你真想做的话,你就能扭转这种状况。是的,财富是无法复制的,但获得财富的理念是可以学习的,而理念也许就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刚刚有收入的年轻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收入高的就多做一些安全的投资,收入不理想,就少做一点,但不能不做。

  理财,只要能慢慢坚持下来,总有一天你会收到意外之喜,或者庆幸自己当初的明智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财,不是一夜暴富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理财”并不是在中国才突然盛行起来的,在国外,很多年轻人很早就有理财的意识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告诫年轻人:一定要花些时间学会如何理财。他在威尔逊一所中学发表演讲时对中学生说:“虽然财务问题目前可能并不是你们考虑的当务之急,但这一天总会到来。到那时,你们需要为管理你或你家庭的财务状况承担责任;或者你需要考虑如何储蓄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大学教育、一辆新车或自己的房子。”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学校教育,所以美国人从小就有很强的理财观念。据说,美国普通百姓的收入中,有一半是来自薪水,而另一半则来自——理财的收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理财”近几年来也成为我国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一个常见词汇,随之而来的个人理财、家庭理财也逐渐风行全国。

  小魏,1981年生,广告公司客服,工作三年,月薪5 000元左右。

  小魏是个快乐的单身汉,尽管每月拿着不菲的工资,但能结余下来的并不多。而小魏的近期目标是买车,因此他很想尽快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

  有了这个目标后,小魏工作之余开始关注各大银行以及相关机构推出的个人理财服务,在得到银行精心设计的分期付款计划后,小魏下个月就可以开上自己的新车了。另外,专业理财机构还给他推荐了适时和符合个人切身情况的货币基金,获利高过银行利息,且保值系数较高。与此同时,他还选择了定期定额计划,既做到了开源,又进行了节流。小魏个人认为:把钱交给专业理财服务机构,是合理理财的有效方法之一。

  所谓“理财”,简单说就是打理自己的钱财。在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手头的盈余越积越多之后,人们开始对荷包中的银子如何能够保值和增值变得十分关切。尤其是初出社会的年轻人,在手头上第一次有了一份大额存单时,就开始蠢蠢欲动,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投资持续增加自己的财富而成为经济独立的有产者。但是,刚刚接触理财的中国人,尤其是缺少耐性的青年朋友们,有人会天真地抱有这么一种想法:指望着理财能够帮自己很快地发家致富。

  小林就是这样一个投资者。一方面他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放在股市里冒风险,另一方面,又想很快地让自己的收入见到很好的回报,思来想去,他在朋友的建议下,买了一只基金。在他看来,基金的低风险与平稳收益对他这种谨慎胆小还想发财的投资者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个月,他的基金表现优异,小林每次上网站看他的基金时,都能由衷地感受到财富增长带给他的惊喜。然而,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这支基金开始不断地“跳空”,反复考验着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耐住性子的小林坚持认为它是在积蓄力量,酝酿反弹,所以暂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然而,再接下来的好几个月里,小林发现他的这只“鸡”变成了“瘟鸡”,长跌不起,到最后几乎是“破罐子破摔”,再也不理会小林焦灼的目光了。结果,小林刚刚尝到了一点增值的喜悦,就眼看着这支他寄予了厚望的基金一落千丈。愤怒的小林一气之下,不顾朋友的劝告,立马“杀鸡”——将这支基金低价处理了,并打算从此以后,再也不涉足投资理财了。

  然而,过了不久,他就尝到了冲动的后果,小林当初买下又抛弃的那支基金奇迹般地咸鱼翻身,一举创下了佳绩,而小林的一时冲动,让他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第一次投资失利的账单。

  从小林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教训:不管我们多么地渴求财富,在投资理财的时候都要头脑冷静、踏实稳当。像小林那样,在理财的过程中,想通过快进快出,很快地赚到大钱,想一想的确是很诱人,但是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从长期来看,严谨有度的理财方法往往收效更佳。

  不少人一听投资理财基金、股票就觉得恐怖,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年轻时期是家庭负担较小,也是最能承受风险的时候,拿出小部分的钱试试基金、股票、债券之类的金融产品,也许会遭遇部分损失,但这是提高自己投资理财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个人资产的投资增值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当我们没有富裕到可以请专业理财师来打理的时候,请自己动手吧。

  有专家曾对此做过科学的研究:同样一种理财产品,你持有1年的话,负收益的可能性占到22%;持有5年的话,负收益的可能性为5%;而持有10年的话,负收益的可能性为0%。其中的原理就在于:任何投资理财都存在一定风险波动,如果你持有的时间越长,那么风险的波动就会更趋近于它的长期均值,也就是说你的风险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被中和掉一部分。当然,前提是你要选对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比如,在中国的理财产品中,购买银行或者业绩十分出色的国际企业的股票或基金就更有利于你长期受益。而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法、方式。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在他的一本书里介绍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已经有了3 000块钱,他用这 3 000块钱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数十年如一日。现在85岁的巴菲特,是美国首富,长年占据《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前三甲。

  另外,有理财专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调研,发现:股票投资虽然向来被视为风险很高的投资领域,但能在股票领域上获利颇丰的投资者,却恰恰是那些坚持长期持有的群体,这和他们对投资产品的深入研究,同时具有长期持有的信念和决心是分不开的,无论市场波动多么剧烈,这些人始终采取持有的策略来应对。

  不仅仅是风险程度高的股票,风险程度略低的基金亦是如此,据有关报道称,曾经有基金公司发起过寻访公司原始持有人的活动。调查的结果是,就该公司单只基金的收益来看,原始持有人的获利普遍超过了200%,远高于那些提前赎回或者中间多次交易的投资人的回报水平。

  国际上的一项调查表明,几乎100%的人在缺乏理财规划的情况下,一生中损失的财产从20%到100%不等。举例来说,有华侨在美国辛苦打拼一辈子,把毕生积蓄存于某家银行,却不幸遭遇这家银行破产,按照当地的法律,政府只保护10万美金以内的存款,其余的全部打了水漂。再举例来说,很多人在世时富甲一方,但去世后遗产税甚巨,子女仅能享受一半的遗产,甚至因为无力支付遗产税而被迫放弃遗产。

  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是最具备理财年龄优势的年轻人,应该在一开始,就有个清醒的认识,树立良好的理财心态,总有一天会从中受益。我们不需要达到格雷厄姆或巴菲特那样的大师水准,但弄清楚成熟市场基本的投资哲学和游戏规则,会有助于年轻朋友避免将自己的辛苦钱捐给毫无预期的“市场黑洞”。

  一个非职业的投资者,最担心的是投资市场中无所不在的“陷阱”,尤其是隐藏在大肆宣扬的回报率后面的黑箱操作。如果对自己的理财知识不是很有信心的话,最好询问专业的理财投资师或者个人理财顾问,不要自己盲目下决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之有道”。

  要知道,理财不是投机,而是细水长流、相对稳健的财富积累。如果我们指望着靠理财而一口吃成个胖子,最后只能让我们欲速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并不是只具备了理财的意识就足够了,对自己财产的打理,也要讲究循序渐进,长线操作,稳中求升,理财,既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财,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坚持到底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就是理财一定要尽早开始。许多年轻人有可能会觉得现在由于刚刚步入社会,用钱的地方很多,存钱理财有难度,还不如等将来工作比较稳定时再开始。

  其实,这种想法是比较偏颇的。早理财早受益,现在早一年有可能顶得上后面几年。举个例子来说,甲乙两人都是每月存1 500元,只是甲比乙早做一年,那么在20年后,如果以5%的投资回报算,甲可以拿到大概616 550元,而乙因为晚做一年,只可以拿到569 020元。他们回报的差额是多少呢? 47 530元!这已经远远高于两人相差一年的投资额18 000元,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复利的魔力,每次投资的收益都可以作为下次投资的本金,如果年限越长,收益率越高,那么复利的效果就越明显,两者的差异会更大。拖延时间是累积财富的最大阻碍。因此早作行动是最佳之计,再说年轻时的储蓄能力其实并不会低于年长时,毕竟没有太多的负担,主要是看自己如何规划了。

  年轻人做事有热情,脑子活,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也因为年轻,做起事来往往缺乏耐性,而这正是理财中的大忌。前面说过,理财不是一夜暴富,要靠细水长流的长时间积累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年轻的朋友们如果在理财之初没有树立这样的认识,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而是三天捕鱼两天晒网,那样不但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很容易让自己丧失对理财的信心,走入一种“理财无益”的认识误区。

  小丽去年刚从学校毕业,本科读工科,现在的薪水在所在城市也就算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特别是在实习期内,薪水更是少的可怜。但是,小丽在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决定理财。

  小丽选择的理财方式是以每月600的金额定期定额投资基金。也许有人会对小丽每个月的投资数额嗤之以鼻:那么少的钱还值得去投资吗?但是,小丽认为是十分值得的。投资会让少的可怜的钱变得多起来,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在薪水比较少的情况下理财最关键一点是可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消费习惯。

  小丽选择的基金定投具有强制性储蓄、投资周期跨度长、平均成本、降低风险的特点,可以作为养老、子女教育、储蓄等替代投资方式。虽然从长期看,基金定投收益稳定,投资者要本着对资本市场的周期判断,从而确立定投期限,比如说投资者看好证券市场3年的牛市行情,那么定投期限就可以设为3年,从而避免到手的利润在大环境变差的时候大打折扣。

  确立定投方式后,必须严格按照开始设定的金额坚持定投,切忌定投不定。定投要求严格遵守投资纪律,以简单的投资方式,长期的投资心态去应对,而避免人为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另外,要选实力强,治理结构好,管理规范的基金公司。同时,从分散风险考虑,不要定投在单一基金上。

  此外,定期定额投资基金时确定赎回时点很重要。如果正好碰上市场重挫、基金净值大跌,那么之前耐心累积份额数的收益将大打折扣。所以定期定额投资应注意赎回时机。

  另外,最重要的是,如果选择了基金定投方式来进行投资理财,就应当越早开始越好,定投一般需要两年以上才能看出成效,定投时间越长,越能够充分体现基金定投的优势,所以说做定投“长期坚持”很重要。

  因此,不管是定投基金或者是其他理财方式,年轻人一定要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并将它贯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理财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财产打理,它更是一个长期的生活规划,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选择。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家庭,理财都是一辈子而不是某个阶段的规划,它贯穿了人生的始终,包括对个人或家庭每个阶段的资产分析、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投资目标的管理与规划;职业生涯的规划;子女养育及教育规划;退休规划等等。

  年轻人一般工作时间不久。刚开始踏上工作岗位,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比较低。但是,由于青春好动,许多人还是经常和同学、友人聚会玩乐,或者开始恋爱。如此,花销较大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从踏上工作岗位起,理财就应当是“进行式”了。正如理财专家所提示的,年轻人理财一开始并非是以投资获利为重点,而是要以积累资金及经验为主导。“战略方针”就是三个字——“存、省、投”。

  存:要求自己每个月雷打不动地从收入中提取10%至20%存入银行。当然,一定是先存款再消费,切忌在每个月底消费完了之后再拿剩余的钱做存款,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存”之战略泡汤。

  省:在每月固定储蓄和基本的生活支出之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销与浪费,从而可把节余下来的资金用于存款或其他投资。

  投:即在扣除每个月的储蓄和必须消费之后的那部分资金,将之用于投资理财,比如购买保险、股票、基金等。

  所以,理财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把那些金融工具以及相关技术串联起来,参与、实践和完成财富积累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永远存在各种风险,而长期理财的好处,就是未雨绸缪、积极的防御,就是制定合理健康的财务规划,把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正如国内的资深理财专家所告诉我们的:理财的最佳方式并不只是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这样,若干年之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理财,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赚钱能力有差别,理财能力更有高低之分。希望每个年轻人都能做好自己的理财规划,在事业的前途和理财的“钱途”上取得双丰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财忠告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 理财是一种长期的坚持,养成“消费 = 收入 - 储蓄”,即先储蓄后消费的习惯,总能存下钱来。

  ★ 理财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坚持将收入的10%~30%做安全投资,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 理财是一件先难后易的事,关键在于坚持。

  ★ 你的财富不仅需要增长,更需要有最安全的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区一:理财目标等于生活目标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N·格里高利·曼昆所著的经济学经典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曾经列举出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其中有一条是“每个人都面临着权衡取舍”,也就是说,每个人能够掌握的资源和财力是有限的,应该把有限的资源使用到能够让它发挥更大效应的地方。而现在许多年轻人花钱如流水,根本没有计划,完全随心所欲,没有让金钱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要知道,理财就是人们牺牲现在花钱的快乐来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财务,以使自己将来的生活更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愿望的实现完全取决于诸多的个人实际情况。每个目标都有轻重缓急,有些是可有可无,而有些是必需的,就看每个人如何在其中作出抉择。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财一定会面临取舍。如果实在不知如何取舍,那就天天记明细账,几个月下来,你肯定能发现哪些花费是必需的,哪些是可以暂时舍弃的。

  大家都知道,在投资回报率相同的情况下,投入越多收益越大。多存钱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年轻人将来用钱的地方会很多,早作打算,也不至于到时捉襟见肘,到时候,可是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这样的愿望:例如,我想退休后过舒适的生活、我想孩子到国外去读书、我想换一所大房子等,有些人误以为这就是理财目标,其实这只是生活愿望,并非理财目标。很多人将理财目标等同于生活目标,并以此来衡量自己理财的收益水平,这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很多人对理财望而生畏,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效用。

  也许,这是一个在观念上应该澄清的误区,一个切实可行的理财目标必须有两个具体特征:

  (1)目标结果可以用货币精确计算;

  (2)有实现目标的最后期限。

  简单来说就是理财目标必需具有可度量性和时间性。比如,想在20年后成为百万富翁、希望5年后购置一套100万元的大房子、每月给孩子存500元学费……这些都是清晰的理财目标,具有现金度量和时间限制两个特征。

  然而,在大多数人心里,由于生活目标和理财目标的脱节,很多人只知道辛辛苦苦地赚钱,一旦钱到手了又反而不知如何合理运用,发挥它的更大效用。究其原因,你会发现,“懒”才是罪魁祸首。

  有人懒得把工资卡里的活期储蓄转化为定期或其他高收益的投资,每年无端损失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有人懒得去管自己股票账户里被套的股票,由此损失的金钱达几万,甚至几十万,曾经有人发现自己的股票不再有报价(摘牌)了,才到处问该怎么办。

  想想看,忙了整整一年才能赚几万元钱,却因为懒得花几天,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关心一下自己已经拥有的财富,就让辛辛苦苦赚来的金钱从身边悄悄地溜走,是不是很可惜?

  所以,理财不是什么很高深、很专业的事,只要你肯花一点时间和心力,再加一点智慧,完全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回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财规划的目标是指个人所追求的未来经济生活的境界,这取决于其生存环境及所希望选择的人生道路。每个人所追求的生活和自身所处的状况(像年龄、工作及收入、家庭状况等)都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人设定的目标会不相同。

  对于有心理财的人,大多数人的期望是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而现在的银行里面,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保险。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假如你能有效地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你不肯花点心思和精力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有益的信息,只是自己想当然,也可能会亏掉很多钱。所以在理财之前,你应该:

  (1)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解。

  (2)了解、找到值得信赖的专业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条件。

  (1)已经考取了理财规划师认证的: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目前在银行里面具有这种从业资格的人也不多。

  (2)有10年以上理财经验的理财师,最好是在一些明星理财公司从业过的人员。

  有了相对丰富的理财知识,或者在专业理财师的帮助下,你就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而有效的理财目标,这个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大学刚毕业的小张今年23岁,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每个月固定收入2 000元,奖金和各项补助3 000元。日常支出主要是房租支出1 000元,衣食支出800元,交通通讯支出400元及其他支出100元。活期存款12万元(其中有父母支持的8万元),定期存款1万元。由于刚刚毕业一年,自己还没有买房,现住集体宿舍,没有任何负债,风险承受能力中等。

  他的理财目标,属于中等偏上型的,他希望能把闲置资金做一个规划,尽快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单元房,以结束租房带来的许多不便,条件成熟时,能在无贷款的前提下购置自己的第一辆车。

  理财师对小张所做的规划为:从小张所从事的职业分析,科研单位一般比较稳定,收入相对可观,但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不能在平时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财之中,且风险承受能力中等,所以小张的投资理财策略不应过于偏激,投资工具应主要以中短期的债券、基金为主。

  经过具体的分析,理财师为他提出如下的规划:由于现在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但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降。而具有低风险、低波动、高收益特性的债券基金则从众多的投资理财产品中脱颖而出,得到大众的青睐,小张不妨将活期存款取出3万元,购买债券基金。

  至于他的买房购车规划,专家认为,小张每个月有近2 500元的资金结余,目前北京近郊的房价在5 500元左右一平方米,由于一个人住,建议购买一套小户型的单元房,空间在50~60平方米比较适宜,房价控制在30万元左右。建议从剩余的活期存款中取出5万~7万元,用于单元房的首付,其余款用住房公积金做房贷15年,月供约1 750元左右。目前北京的房产大部分都是精装修房,剩余的资金小张可以购买一些家用电器、家居等生活大件用品。

  而说到买车计划时,专家认为目前还属于小张能力之外的目标。虽然小张有购车的打算,但是受购买能力的限制,不能和买房同步进行。如果小张再申请汽车消费贷款,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样一来,小张每月的流动资金就非常有限了,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另外,银行也会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可能会提出拒贷,建议小张还是把买车的事情放一放,待一切稳定之后再做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区二:靠理财一夜间发家致富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时下,中国的很多老百姓都陷入了“全民炒股”的热潮中,有的人因炒股把自己炒成了“杨百万”,也有人持有某基金一年,实现了收益翻番。媒体的大呼小叫,让很多人不禁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通过炒股票、买基金,可以使自己陡然致富。中国自古也有“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的俗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暴富思维。因为想发财又没有赚钱途径的人,总把希望寄于“意外”,而不是默默的耕耘和努力,所以常与成功无缘。不信?那就瞧瞧那些给人提供发财机会的场所,譬如赌场、譬如彩票发行点,哪里不是人头济济,尽管能发财的几率何其微小。

  这里有个实例拿来与诸位分享。话说有位老孙,资金实力与个性勇气远远超过了常人。别人理财投资去炒股,他老孙偏去做期货,只想投得多,赚得多,最好还能捞进个一大笔。刚开始时,他还比较谨慎,因此有点盈利。然而,他马上就被成功冲昏头脑,把偶然当成必然,不断增加资金,满仓运作。终于在行情逆转的情况下,不但之前所赚的都打了水漂,还欠下了一笔债务。

  可见,投资理财就得讲究严谨的思维与操作,若只想追加资金发笔横财,而忽略市场走势,作出错误的交易决定,最后难免功亏一篑。

  在此,我们不妨学一学温州人。温州人是全国有名的最会赚钱的人,但温州人的致富手段另有蹊径,而且温州商人几乎很少有炒股的。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几次股市热潮中,温州商人都集体缺席,作壁上观,一向头脑灵活的温州商人竟然放弃这样的暴富机会,一时成为新闻热点。

  其实,温州人敢闯,但不乱闯,温州商人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非常有耐心,从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准某项业务,就会扎下根来,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稳稳当当地从小钱赚起,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在理财投资中借鉴吗?

  幻想一夜暴富,这可能是理财生活中最大的误区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年轻人,当你最初理财时,也许刚开始遇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首要的问题可能便是,如果你急速想要你的资金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内获利很大的话,是不太现实的。想靠理财发大财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让你的财产保值和增值。

  提个比较切实的建议:对于收入不高的工薪阶层想做理财投资时,应该以稳健为原则,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高回报,因为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工薪阶层工作忙,无暇钻研市场,很难把握最佳购买时点,更没有高风险的承受能力,一不小心很容易“翻船”,所以建议最好不要涉及股票,可以在相对稳健型的投资产品里做选择,如基金或一些银行理财产品。

  每个人都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通常需要稳固的地基和墙体结构保证这间屋子的安全,精致的装修来为屋子的主人提供享受和休闲,成熟的物业管理提供屋子的日常维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一个舒适住所的三大必备功能相对应,现有的三大理财方式也各有其所长:保险可以保障安全,证券公司的投资能有可观获利,而储蓄则提供了货币流通的便利。当然,这三种不同的金融机构可以分别满足理财当中的三个层面的需求。而它们之间的具体比例和当事人的性格、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婚姻状况、家庭现状以及收支情况,特别是财务计划密切相关。

  年轻人刚进入社会,买房、结婚、生子等重大事情都有待解决,这个时期一般会持续2~5年,这时候也是未来家庭的财富积累期。年轻人最好能让自己按照先聚财、后增值、再购置住房的顺序,制订自己的理财计划。

  而且,由于缺乏理财和投资经验,年轻人给自己设立第一个理财目标的“门槛”最好能低一点,难度不要太大,所需达到的时间在2~3年之内最好,当达到第一个目标后,就可定下难度高一点、花费时间约3~5年的第二个目标。比如对于一位月入4 000元的广告公司职员来说,一年内积累1.5万元为自己购置工作必需的笔记本电脑,就比两三年内购置一套酒店式单身公寓,更适合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理财目标。

  在年轻人的长期理财规划中,还要注意不能用长期的理财方式来实现短期的理财目标,也不能用短期的理财手段去完成长期的理财任务。

  通常可以作这样的搭配:理财目标在2年以内就要实现的,可选择短期国债、银行储蓄、稳健收益型的基金等;预计3年左右实现的可以选择相近期限的国债,接近面值的可转换为债券或有明确风险控制成效的基金等;5~10年以上的理财目标可以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平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或者股票。而且这种理财目标要适时做出调整,比如,当预期收益率无法满足理财需求时,就要考虑修改理财目标。

  可惜的是,在搭上理财快车的乘客当中,急功近利、想一夜发家致富的人实在不在少数。比如说吧,有的年轻人听了理财专家的建议,刚刚买了分红险,下个礼拜读财经报的时候又看中了指数基金,于是马上撤了分红险去买基金,再下个礼拜又想撤资买短债,让理财顾问们十分为难,因为每种产品都不错,但作为一个资金有限的普通投资者,未必全要买。

  如果某个人一直这样,跳来跳去做投资,那么收益多半会被你进去出来的手续费给吃掉了,也分享不到长期持有所带来的收益,资金不久就会捉襟见肘了,拆东墙补西墙更是对正常的理财百害而无益。

  在理财领域,我们有时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刚上市的某个基金便被人们一哄而上地抢购,但是真正对这只基金的了解和掌握又有多少呢?它的投资结构、基金经理的风格都适合你的投资习惯吗?这些问题估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清楚了之后才决策的,而是有一种说不清的羊群效应在作祟,等热潮过去了,大家又开始等待下一波行情。

  其实,我们不用这么着急,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理财产品,我们完全可以更加从容一点,更加平和一点。要知道,理财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这样不论是在财富积累还是人生道路上都是走不安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设置合理的理财目标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通过前面的了解,我们已经知道:理财是一种长期、全面的人生规划,它会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改变。而每一阶段的理财目标都不外乎是在当前的资产状况、收入水平、家庭情况及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教育规划、养老规划、投资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税务规划、遗产规划等,为的就是做好健康保障、自身教育及婚嫁、子女养育储备、储蓄及投资、风险管理、养老规划等方面的权衡与满足,以此来保证我们每一段的人生都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质量,老而无忧,从而达到创造财富、保存财富与增值财富的人生目标。

  在现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时代,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初入职场,还未来得及享受自己养活自己的快乐,就已经被推到了生存的边界线。“刚参加工作,薪水低,花销却大,尤其是你来我往,哪一部分都少不了钱的支撑,到月底,能够自主支配的资金更是少得可怜。”刚刚成为公务员的一位年轻人这样感慨,“所以,还是能省则省,该用再用,发挥每一分钱的价值。”

  对于刚离开校园,阅历较浅的新鲜人类,理财专家建议,节俭虽然创造不出富翁,但却是实现富翁之梦的量变过程。高瞻远瞩,未雨而绸缪是必须的。因此,好好计划支出,可为未来积攒一大部分资本。另外,手头留有部分备用资金,更能预防人生风险,以备不时之需。

  先来看看国外的先进例子,研究一下“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

  美国人查理斯·卡尔森调查了170位美国的百万富翁,总结了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行动步骤。

  第一步,现在就开始投资。现实生活中,那些没有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们,有六成以上是连成为百万富翁的第一步——投资都没迈出。

  第二步,制定目标。不论任何目标,要有计划,坚定不移地去完成。

  第三步,要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四步,不要眼高手低,要注意选择绩优股而不是高风险股。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资,使投资成为习惯。不论投资金额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资,若干年以后,就足以使你的财富超越美国2/3以上的人。

  第六步,坚持就是胜利。调查显示,3/4的百万富翁买一种股票至少持有5年以上,将近4成的百万富翁买一种股票至少持有8年以上。

  第七步,把国税局当成投资伙伴,合理利用税收筹划。

  第八步,控制财务风险。富翁大多过着很乏味的生活,工作固定,稳定性是他们的特色。

  国外的国情也许无法和中国相比,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刚刚踏入职场的社会新人因为自身的特点,在理财方面和工作数年、小有积蓄的白领就应该区别对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投入产出差最大。

  从经济层面分析,对于社会新人来说,经过前面至少16年的学习历程,累计的相应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已经达到了最大,而教育回报还是为零,是投入产出相差最大的时期。

  第二,没有完全独立的经济能力。

  工作收入虽然在逐步提高,但是总体而言还是较低,难以独立克服一些突发事件对经济上较大的冲击。虽暂时独立自主,不用伸手往家里要钱,但经济上,例如买房、买车、结婚、养育小孩等或多或少还需要依赖父母。

  第三,不稳定性。

  初入职场,初次迎接社会的要求和挑战,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职场不适应症,社会新人的跳槽率逐年增加也反映出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经济收入并不十分稳定,在这个时候,更要为自己合理地规划出一个财务上的详细计划,以便能够应付各种危机。

  如果我们对自身的条件和环境都有了一个清楚的规划之后,就可以开始制定自己的财务目标或者想要达到的财务理想了,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进行。

  1. 列举所有愿望与目标

  列举目标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大脑风暴”,所谓大脑风暴就是把你能想到的所有愿望和目标全部写出来,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列举的目标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包括家庭所有成员。

  2. 筛选并确立基本理财目标

  审查每一项愿望并将其转化为理财目标,有些愿望不太可能实现,就需筛选排除。如5年后希望达到比尔·盖茨的财富级别,这是遥不可及的,也就不成为实际可行的理财目标。

  3. 排定目标实现的顺序

  把筛选后的理财目标转化为一定时间能够实现的、具体数量的资金量,并按时间长短、优先级别进行排序,确立基本理财目标。所谓基本理财目标,就是生活中比较重大,时间较长的目标,如养老、购房、买车、子女教育等。

  4. 目标分解和细化,使其具有实现的方向性

  制定理财行动计划,即达到目标需要的详细计划,如每月需存入多少钱、每年需达到多少投资收益等。有些目标不可能一步实现,需要分解成若干个次级目标,设定次级目标后,你就可以知道每天努力的方向了。

  仔细观察一般人的生活,大家在整个人生中都会想去达成的财务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购置住房:指购置居住用房的计划。

  购置硬件:指购置家庭一般耐用品的计划。

  节财计划:指控制过度消费,旨在积累资金的节约计划。

  应急基金:指为应付偶发事件而准备的预付金,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如容易变现的股票、债券、票据等)及银行存款的基金组合计划。

  债务计划:指对个人及家庭的总体债务规模、债务成本及还债时间的计划,随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及家庭债务计划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女教育规划:指为到时支付子女教育费用所定的计划。

  资产增值管理:指通过投资及资产管理使资产增值的计划,多适用于拥有的个人财产达到一定规模之时。

  特殊目标的规划:指为达成特殊目的所做的规划,如购置汽车的计划。

  养老规划:指为退休养老所做的规划。

  遗产规划:指对自己的遗产所做的规划,包括合理避税。

  理财的目标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一个具体规划的过程。

  1. 投资规划

  投资是指投资者运用自己拥有的资本,用来购买实物资产或者金融资产,或者取得这些资产的权利,目的是在一定时期内获得资产增值和一定的收入预期。

  我们一般把投资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实物投资一般包括对有形资产,例如土地、机器、厂房等的投资。金融投资包括对各种金融工具,例如股票、固定收益证券、金融信托、基金产品、黄金、外汇和金融衍生品等的投资。

  理财专家认为,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理财4321定律。即家庭资产合理配置比例是,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用于保险。

  2. 居住规划

  “衣食住行”是人最基本的四大需要,其中“住”是投入最大、周期最长的一项投资。房子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感觉自己在社会上真正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买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很多人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买房前首期的资金筹备与买房后贷款偿还的负担,对于家庭的现金流量及其以后的生活水平的影响可以延长到十几甚至几十年,因此要仔细规划,尽量减轻住房贷款对自己的压力。

  3. 教育投资规划

  “一定要对人力资本、对教育进行投资,它带来的回报是强有力的,变化的中国需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2000年,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北大一次演讲中爆出教育投资回报率高达30%时,很多人开始领略到这项投资的魅力。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经济学家把家庭对子女的培养看作是一种经济行为,即在子女成长初期,家长将财富用在其成长上,使之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当子女成年以后,可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当年家长投入的财富。

  1963年,舒尔茨运用美国1929年—195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3%,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在一般情况下,受过良好教育者,无论在收入或是地位上,确实高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同龄人。从这个角度看,教育投资是个人财务规划中最具有回报价值的一种,它几乎没有任何负面的效应。

  4. 个人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

  保险并不仅仅是保障人生意外,还是财务安全规划的主要工具之一,因为保险在所有财务工具中最具防御性,保险不仅可以积累现金价值,还可以提供偿债能力,当投保人发生风险且没有时间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增加收入以偿债的情况下,保险是唯一可以立即创造钱财的工具,因此,保险也被形容成一种买时间的理财工具。

  5. 个人税务筹划

  个人税务筹划是指纳税行为发生以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筹划活动。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只有两件事情无法避免:一是死亡,二是纳税。”虽然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但纳税人总是希望尽可能地减少税负支出。税收规划与投资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一样,是整个财务规划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税务规划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通过各种可能的合法途径,来减少或延缓税负支出。

  6. 退休计划

  年轻人的眼里,养老似乎是遥远的事。但是,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养老金收入远不能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退休后如果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在基本的社会保障之外,还需要自己筹备一大笔资金,而这需要我们从年轻时就要尽早开始进行个人的财务规划。

  中国财富管理网CEO杨晨先生指出,退休规划是贯穿一生的规划,为了使老年生活安逸富足,应该让筹备养老金的过程有计划地尽早进行。社保养老、企业年金制度,以及个人自愿储蓄,是退休理财的金三角。

  筹备养老金就好比攀登山峰,同样一笔养老费用,如果20岁就开始准备,好比轻装上阵,不觉得有负担,一路轻松愉快地直上顶峰;要是40岁才开始,可能就非常的吃力了,很有可能会百经周折,气喘吁吁才能登上顶峰;若是到50岁才想到准备的话,那就更加是非常辛苦,力不从心。同样是存养老金,差距咋这么大呢?奥妙在于越早准备越轻松。

  那么,如何过一个幸福、安全和自在的晚年呢?这就需要较早地进行退休规划,你可以选择银行存款、购买债券、基金定投、购买股票或者购买保险等以获得收益。以基金定投为例,若每月投资500元,基金每年的回报保持12%,18年之后,这份投资将能为你累积资产38万元,而如果定投一只基金,用每月投资1 000元来计算×18年后的收益,晚一个月投资,18年后就少赚了5 560元,晚两个月投资的话,就少赚了上万元,因此,投资是越早越好。

  7. 遗产规划

  遗产规划是将个人财产从一代人转移给另一代人,从而实现个人为其家庭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合理财产安排。

  遗产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投资者高效率地管理遗产,并将遗产顺利地转移到受益人的手中。

  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一个人总不可能永远不死。怎样才能使你的财产最大限度地留给你的后人呢?当已经进入了重病期的时候,又怎样来保证后续的治疗费用呢?又有谁来为你的配偶和子女做好以后的安排呢?遗产规划正好可以帮助你,给你一生的财产规划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个完整而安全的人生应该有很好的规划,对绝大数年轻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有越来越多的东西需要考虑,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开销。现在还无负担的年轻一族们将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而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状态。所以,这种规划越早越好。只有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将来,这才不至于到将来的某一刻才发出“钱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财第一步:先把收入的30%存起来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讲到理财,无疑有很多种方法,很多种门路,可能一本书都无法穷尽,但最主要的,也是刚刚踏上理财之路的年轻朋友们应该谨记的是:无论收入多少,一定要留出一部分钱储蓄起来。

  阿萍大学毕业之后,先是进了一家软件公司,之后又跳到了一家大型的留学中介。算起来工作已3年了,按说毕业后工资也不算低,但是始终没有存下钱来。朋友几次跟她说,一定要把工资的五分之一用于储蓄或者投资。这样的话,万一以后有个什么突发事件,或者想要进修,就不会太被动。

  每每这个时候,阿萍总是说,“我知道,但是现在一个月到手的就只有3 500元,每个月房租1 000元,吃饭1 000元,买书买碟500元,交通300元,在加上电话、购置衣物、朋友聚会,怎么能省下钱?月光是不用说了,不做负婆就不错了。

  “再说了,不趁着年轻的时候好好玩,每个月存个五六百块钱有什么用?最最重要的是要找个好工作,否则再怎么省钱也没有用!”

  可是,最近阿萍却深刻体验到储蓄的重要性了。去年9月,阿萍打算换一个工作,于是就辞职了。原先她觉得找工作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料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阿萍一个月后就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了。她打趣地说,现在成为彻头彻尾的“负婆”了,早知今日,当时就应该多多少少每个月存一点钱,至少现在基本的开销不存在问题,不会为下一步该问谁借钱而烦恼。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1)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2)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的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青年人,在后来的生活中都很富有。但这并非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的观念和行为,跟普通老百姓有点不一样。在这样一群人中,无论收入高低,他们都有一个财务上的硬指标:收入的30%用作储蓄,剩下的钱再用于消费!

  他们把每月储蓄的钱当作是一项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只准超额完成而绝不能减少。这和一般人的先花钱,然后把消费的节余部分用作储蓄的作法大相径庭,而在个人的理财收获上也是天渊之别。

  在储蓄方面,约翰·戴·洛克菲勒也曾对年轻人提出过类似的忠告:储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储蓄,我们的很多计划都将毫无意义。机会存在于各处,但只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养成储蓄习惯的年轻人。

  等到我们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着投资了——千万别害羞!我们来算一下,如果你现在的收入是每个月2 000元,那么把其中的30%——要是这个比例让你的生活很拮据的话,我们可以把它降为10%——存入银行,那么,这样一年存下来,你将有2 400元的积蓄。2 400和一文不名可是大有区别,储蓄也是一种投资。看看那些富人们的资产组成,投资收入可以占到他们收入的一半,甚至还要多(当然他们不只有储蓄这一种投资方式)!而如果你也保持对投资的长久关注,将使你经常保持一种敏感,即便不会获得多高的收益,但是能够帮助你养成终身投资的好习惯,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当我们检视世界上那些成功创业人士的经验时,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就是储蓄存款。即便是在他们经济条件并不甚宽裕时,他们也会努力本着先储蓄、再消费的原则执行自己的财务计划。一旦机遇来临,这辛苦存下的钱便成为他们成功的起点。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6岁开始闯荡商界。他最先是在一家商行当簿记员,虽然收入不多,月薪只有40美元,他仍然把大部分钱积蓄起来,为日后的投资作准备。两年后,他开始做腊肉和猪油的投机生意,成为一个小有资本的商人,这时他仍然保持着储蓄的习惯,他要为今后的大投资作准备。

  机会来了,在1859年石油业掀起热潮时,他凭靠长期积蓄的财力,在一家炼油厂拍卖时,不惜重金,每次叫价都比对手高,最终获得了这家炼油厂的产权。这就是他赖以起家,登上石油大王宝座的“标准”新炼油厂。经过20年的经营,洛克菲勒控制了美国90%的炼油业,成为亿万富翁。他成功的基础,就是他16岁时开始养成的存款习惯。

  根据目前国内的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理财方式仍呈现以储蓄为主的局面,储蓄以60%的提及率高居家庭理财方式的榜首。选择储蓄虽然是较为保守的理财方式,但是对于刚大学毕业的社会新新人类来说,也不失为良计。正如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先生分析说:“年轻人应该先从攒钱开始,收入像河流,财富像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出去的水,只有剩下的才是你的财,如果你都是月月光、月光族,那你有什么财可理?所以说年轻人一定从攒钱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投资有关的“七十二”法则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在投资实务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规律:在回报率一定的前提下,一项投资需要多长时间能够翻倍?

  举例来说:如果你手上有100万,投资的回报率是6%,那么(72÷6)12年左右的时间,你的100万就会变成200万。“七十二”法则可能并不像实际结果那么精确,但还是十分接近真实数值的。而且它最大的意义在于,以最简单的方式帮你选择投资方案,例如:如果你想让自己手中的50万元在十年之内成为100万的话,那么你就要选择回报率为7.2%以上的产品才能实现你的预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区一:我的能力很强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可能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毕业即失业的年代是近在眼前的,即使你在目前,还不用担心,因为你还年轻,有干劲,即使跌倒了,也可以爬起来。

  生活在都市里的白领,当初手握着一张烫金的毕业证书,曾经让他们颇为自豪。然而随着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有越来越多的白领感到焦虑与恐慌,原来的那一纸毕业证书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新进入办公室的后起之秀开始对自己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职场中的困境就摆在眼前,对收入不满足;对工作环境不认同;对个人发展前景不明朗;想跳槽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少值得炫耀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给自己充电,还有别的选择吗?

  在广州某媒体担任新闻工作的小叶,1981年出生,6岁便入学读书,因此大学毕业出来工作较早。但是真正稳定下来开始做事只有两年时间。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的月薪收入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综合计算,平均每月大约有4 000元左右。

  小叶自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生活十分熟悉,由此,他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毕业后,由于单位配备了租住房,而且平时他自己买菜做饭吃,平均每个月生活费基本开支也就500元至600元左右,再加上水电费、交通费、电话费,偶尔买衣服的费用,一共不超过1 000元。他平常很少出去玩,也没有什么应酬消费,因此每个月基本能存3 000元左右。

  家里曾提议给他一点首付款让他供楼,他拒绝了。他打算自己攒钱买房,但是他喜欢摄影,见到合意的摄影器材就买,他称,“这些会增值的”。他对投资有顾虑,由于刚出来工作,原始资本有限,因此他说更注重“自己熟悉”的投资领域,像教育投资,人力资本升值之类的,他说正考虑考车牌,读些英语课程,或考职业资格证乃至留学读研等,为以后创造更好的投资机会。

  如今的社会,职业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须5年就会变成低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人才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概念,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因此,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已表明,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已经由原来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更青睐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IT行业更是如此,由原来的单一IT人才转向更看重IT+管理、IT+产品研发等复合型IT人才。

  不想说现在的年轻人有多么短视,但是放眼望去,眼下的年轻人中的确没有几个人的眼界比较开阔,最直接的标志就是和他们讨论深奥的话题很难深入下去,也很难上层次。也许是被过多的琐事给束缚了,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向前看的理由,过分的短视很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修双学位的人不少,但是能顺利拿到双学位证书的人却很少,部分是因为选修的人水平不行,但最为关键的是大多数参加选修的人觉得只靠每个周末上课去听听讲,将来不论是考研还是工作是很难与科班出身的人竞争的,因此,抱着“玩玩看看”的心态参加学习,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因此,要自己给自己“充电”,自己去广泛地搜集信息,然后给自己“加餐”,并且多花时间看看课本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小林就是这样,他的专业是中文,现在修的却是金融学,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日后的工作而考虑,的确,金融学博大精深,而且就业领域也很宽广。虽然小林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会往哪个具体的方向发展,但是至少他现在已经基本上初窥门径,有了一个大致的发展方向,知道自己该向什么方向努力。如果像一般的学生那样只是上课去听一听,回来后书就扔到一旁,难得看一下,考试前再突击一番,也许能够混到一张双学位文凭,但绝对学不到一身本领,也绝对无法靠这个吃饭。

  要给自己的知识“充电”,说是争分夺秒,其实只要把能够抓紧的时间抓紧,提高效率就行了,天天挑灯夜战的做法精神可嘉,但绝不值得推荐。所谓“舍得”,没有舍弃,怎么会有获得?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时间利用率再怎么提高也会有个限度,所以只得增加时间的投入了。这时间从哪里挤出来?当然是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是别人花前月下的时间,是别人惬意享受的时间了。笨鸟先飞,大概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

  是的,有人该潇洒照样潇洒,一样混的好,取得好的结果——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属于那一类人吗?有人会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当然可以试,但是这次的赌注可是自己的前途,甚至命运——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所以不要羡慕那些什么都玩的转的“牛人”,不妨把自己放到“笨鸟”的位置上,多付出一些努力。

  但是自身投资也分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就是要做好身体素质的锻炼,也就是健身理财,俗话说,身体是干活的本钱,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此身体锻炼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软件方面就是要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张和小刘既是同事又是当年的大学同窗。小张头脑精明,人缘不错,工作期间就做了兼职,并且理财有术,积蓄颇丰。

  而小刘似乎有点“败家”,对好友的提醒充耳不闻,工资分文不攒,全花在了买书和参加各种培训上,并且还举债数万元读MBA。后来,他拿到MBA证书跳槽去了一家外企担任高管,工资立马翻跟头,比原来高出十多倍。而小张则非常后悔“把钱放错了地方”。看来,知识就是财富,此言不虚。

  据很多过来人分析,年轻的时候把钱装入脑袋往往比装入口袋的收益更大。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首先要保持敏感,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行业对人员技能和需求的改变,这将决定了你的学习方向。你可以认真分析一下这个领域对所需人才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诸如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背景等等。与之相比,分析出自己有哪些长处和劣势。

  在不少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培训机会”已被写在了显赫的位置上。随着信息时代新知识的膨胀性扩展,企业管理人员最终意识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必须通过不断地开发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完成再生及再利用,否则这种“易耗型资源”将会随时消耗殆尽。在高工资之外,人们更渴望公司提供培训教程。很多公司管理层都表示,管理者必须与从业人员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提供使专业人员提高技能的机会以及由公司负担的学习进修机会。

  事实上,当某一家公司不能满足自己时,有心计的年轻人们早已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再教育”。工商管理、计算机、财务、英语等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冲浪中,这些培训将化作各种资格证书,在求职或跳槽时增加自己的“分量”,有时学历证书反倒排在了后头。

  随着职场进入了后学历时代,学历之外的“素质训练”将被用来证明你比别人更优秀,例如,如果当时在学校里学的是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应用性不很强,或许这种专业知识的短缺还未直接影响到当前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正规培训,这类在职者工作起来不够自信,那他们就应该选择一个与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赶紧补补课,以补充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尽快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身的职场竞争力。对于这类人来说,充电不能选择走走看看的方式,尽快充电才是理性的选择。

  只要自己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当日后碰到“牛市”,也就是属于你自己的舞台时,自然会成为一只绩优股,“金磷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我们的投资总有一天会获得回报的。现在的职场中,越来越多的员工如同奔跑的“狮子”和“羚羊”,想要得到发展,就要随时按市场的要求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充电方向,才能在济济人才中脱颖而出,这样,才会挣到更多的资本,理财之路也会更顺畅。

  在变化不断的职场上,很多人即使已身为高级主管的高端人才,仍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也害怕下台的一天,更不要说人才市场上为数众多的中端、低端人才了。所以,趁有机会时,读点书、报个班多给自己攒些本钱,成了很多职场人士的必要选择。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虽说达不到十八般武艺全行的地步,但也得有几样拿手的,多几项技能掌握在手,老板肯定会舍不得你走。即使考虑自己职业发展前景,想要跳槽或是升职,也不愁没有新的伯乐相中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误区二:我现在有工作,不用再辛苦培训了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眼下这个竞争残酷的时代,可以说是80后人比较大的一个期望了,年复一年的公务员报考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很少有人去想,你现在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就真的可以一辈子高枕无忧了吗?

  职场竞争激烈,即使已经努力地工作,烦恼、沮丧仍然伴随着不少看上去风光无限的白领人士。经某家咨询公司对2 100多名白领所做的调查,有85%的白领认为自己缺乏职业安全感。究其原因,有的是所处行业普遍的竞争危机,也有个人的职业发展受限制等,职业安全感危机是白领普遍遭遇的心头之痛。

  不仅仅是白领会这样,高层人士也不能例外,在一家媒体的报道中写道,联想主席柳传志带头学英语,在中国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部门后,联想要求高层领导每天至少抽出一小时来学习英语,英语已成为联想的新语言。其实,不仅仅是高层人士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不少企业的白领们也早早开始为自己的前程和健康进行“充电”了。

  陆先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他说自己每个周末都会参加一些管理培训,连春节假期也不放弃,因为他知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现象,所以自己要不断学习,完善和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最近他在一所大学刚参加完《高效绩团队的建立》、《情绪控制与沟通技巧》、《冲突与危机管理》等内容的短期培训,效果非常好,感觉自己的心态都有了不少变化。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你是否已感到多年的经验可能会因为新技术和革命的出现而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是否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已越来越弱,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可能也越来越小了?可能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感触,也有着不同的想法,不乏有些人突然间发现对自己的前途比较茫然,不知道将来要去干什么。

  平安保险的欣欣是个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女孩子,她每个周末都要去参加各种培训,据她自己说,“公司里很多人都来参加培训,学什么的都有,自己也不能落后呀,而且,多学点东西总是没错的。”广州百货大厦的王小姐离开大学已十多个年头,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都忙于进修,感到自己再不跟进,迟早被社会淘汰,与其吃“老本”,不如“更新”自己,她索性每周日到华南理工大学MBA班进修“充电”,以期让自己拥有更高的竞争力。这是大多数年轻人的主要状态和选择。

  2006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420亿美元,位居全球富人的第二把交椅,被人称为华尔街股神。

  最近,英国《泰晤士报》的一位记者采访他:“在您至今所进行的投资中,哪一次的收益最高?”沃伦·巴菲特想了想,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发黄的笔记本,笑呵呵地说:“就是这个。”记者不信,说:“您在开玩笑吧?”这时,巴菲特严肃起来:“不,先生,这是真的。这个笔记本是我小时候用0.5美元买的,现在已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了。”

  记者带着疑问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宝贝,才发现上面记录了他的学习体会,读书感想,突然闪现的投资想法以及一些生活和投资经历,其中几段是这样的:

  7岁那年,我向父亲要一点零花钱,买一本很好看的漫画书,父亲不给,让我自己想办法。于是,我只好像别的孩子那样去送报或做点别的短工。

  从开始上学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放学后,我都要阅读股票指数和图表以及《华尔街日报》。读大学后,我阅读了能够接触到的各种投资和商业类书籍,总共读了100多本,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尝试各种投资方法,力图找到一套框架体系,犯了很多错误,也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

  “这真是一笔无穷的财富啊!”记者由衷地赞叹道。

  沃伦·巴菲特稍稍一顿,接着说:“这笔财富已经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它本身都在随时间而不断地增值,因此,可以说,它是我最成功最漂亮的一次投资了。”

  原来,巴菲特所说的最好的投资,是学习、读书,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学问,培养自己的眼光。

  一位曾在股市里小有成绩的人士介绍自己的经验时说,随着频繁的股市交易,赚了、又赔了,痛定思痛,他深深地感到,投资股市不能靠听消息,跟大户,要有自己的思路,必须自己认真读书,掌握金融证券的基本理论。这时,正好有一位朋友弄到一本台湾出版的《股市操作指南》,他借来花钱复印了下来。白天工作,深夜苦读,书中的投资理论,为他打开了一片新的投资世界。此后十多年,他一边读书,一边投资,先后读了格雷厄姆、巴菲特、鲍格尔、索罗斯等50多本关于投资的书籍,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有些书反复看了不下十几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发现。大师们的智慧,把他从黑暗中引领到光明的地带。一位成功人士说过:“当灾难来临,你的金钱,你的厂房,你的设备,你的产品等所有身外财物都毁于一旦的时候,唯有知识和头脑是可以随身携带,且永远不会被人偷盗和毁灭的财富,有了学问就拥有一切。所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投资,也是最高明的投资。”

  最好的投资,不一定指哪一个项目,哪一只股票,哪一个产品,而是投资自己的未来。

  有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英语系大专毕业。初进社会的时候,因为学历低,家庭又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只能在一家外资公司担任前台接待的工作,月薪1 500元。工作是琐碎的,每天除了接听和转接无数个电话,接待来访的客户,还要为老板订机票,为公司叫快递,为同事订午餐。

  然而,再繁琐的工作,她也没有倦怠,在尽职尽力地工作之外,她更清楚,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她才能够获得更高的职业提升,否则她就只能停留在前台接待的位子上滞步不前。她通过自学考试,获取了本科的文凭,凭着自己还不错的英语功底,考过了英语专业的八级考试。在公司里,她在琐碎的工作之外,细心地学习做外贸的同事是如何在业务上“攻关”的,在同事忙不过来的时候,帮着做一些事情,也让她对外贸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老天果然不负有心人,两年之后,她成功地跳槽到了一家意大利的外贸公司驻沪办事处,不过,现在她担任的是经理秘书的职位,月薪也跳到了5 000元一档,每月的收入提高了3 500元,这个投资的收益率可不低啊。

  她的经历,是很多白领阶层的常见奋斗路径,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IT业的一位如雷贯耳的人物——吴士宏。

  吴士宏从一个小医院的小护士,步入企业界,成了IBM中国销售总经理,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出任TCL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裁,加盟奥克斯。

  吴士宏没有任何高深背景,也未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她曾在北京的一家椿树医院做护士,获得自学英语大专文凭后,通过外企服务公司进入IBM公司,从沏茶倒水、打扫卫生的小角色做起,但是她凭借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神,不断地投资自己,给自己加码。

  在她的自传里曾经描述过一场,对她来说几乎是人生转折点的考试。IBM公司有一个计算机资格考试,说谁能通过这个考试,就可以到香港参加培训。吴士宏下定决心,要参加这个考试,但她当时并不具备考试资格,于是她越级跑到人事部经理处多次要求,希望能给她一个机会,如果考试通不过,她心甘情愿。因为她是越级要求参加考试,由此引来直管上司的不满,但她却一试而过,将有学历的,甚至名牌大学毕业的都考在了后面,去香港培训非她莫属。

  有了香港培训的经历,吴士宏不再做后勤,成为了公司的销售员,干了五年。五年内,她的业绩非凡,终于出任了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被同行称为“南天王”。1997年,她升职任IBM中国销售总经理。此间“微软”用半年时间开始说服她,于是她辞职到了微软出任中国公司总经理。吴士宏在微软仅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销售额的130%。

  回到我们的主题上去,可以看到,在年轻的时候不断地投资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对今后的事业发展和财富积累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自己投得越多,日后获利越多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走出校园,不代表结束学习,而是意味着各个方面都需要学习。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校里只需读好书就行了,而要想立足社会,就必须有形知识和隐形知识一起学习,知识和做人齐头并进,这样才能迈向成功的阶梯。

  因此,年轻人的第一桶金,不妨拿来投资自己,在未来的人生当中,能够获得更多无形的回报。例如,参加适合自己的培训班,进一步进修,以及如果条件允许,出国留学等。

  自然,给自己投资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曾经,有位未婚白领问一位著名的理财顾问,她有两万元结余,该投资什么。那位理财顾问很聪明,明白她是想问该投资什么股票,但这位理财顾问别出心裁,给她的建议是:投资自己!嫁个有钱人。并介绍她去“现代淑女魔鬼训练营”训练了一年,费用正好两万。半年以后,在上海外滩再见到她时,她已被同来的“金龟婿”称为上海滩最后一个淑女了。

  这个方法对单身的女性理财很有帮助,在电影《乱世佳人》中,郝思嘉把家里的窗帘拉下来做了一条漂亮的绿裙子,然后去见白瑞德找他借钱。被专家评为女性成功投资的典范,所以,在普遍的意义上认为不把钱投入到最值得投入的地方,是跟钱过不去的愚蠢表现。

  在西安一商业银行上班的邓女士半年前喜欢上了钢琴,每天下班,都要去钢琴培训班上两三个小时的钢琴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朋友聚会,邓女士的演奏成为最能给朋友带来愉悦的节目。而另一个在证券公司上班的马小姐最近迷上了一个礼仪、色彩培训班,她说,自己总是埋头于工作和家务之中,平时很少注重修饰外表,女人天性爱美,过去没时间,现在无论如何也要抽时间给自己在审美方面补补课。

  当然了,年轻女性的理财不能仅仅是在外表上投资自己,更重要的还是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在一家日资公司当文员的邢小姐已经有了一个中文自考本科学历,但她每天下班后仍赶着去上日语课。说起一天上“两个班”的辛苦,她自己感慨很深:“深圳的人才这么多,如果不趁着还算年轻多学点东西,很快就会落伍的。而且,我们班里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不过15岁,十几岁在校的中学生和已退休在家的老人都知道要‘充电’,我不努力行吗?”的确,由于现代社会正向学习社会化方向发展,个人十分重视自身的培训与“充电”,用人单位也不再只看学历而更看重员工的能力,各种证书也是衡量个人能力的一个杠杆,为自己进行“充电”也就在所难免了。

  佛吉尼亚大学常务副校长Daniel.He近日在穗港两地调查后说,90%以上的外企白领认为都有接受培训的需要,而且认为越是西方的牌证越好。在美国一家电脑公司供职曾获得过硕士学位的董先生也这样说:“我的美国上司告诫我:你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曾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

  我们说,投资自己重要,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脑力充电”和业务钻研上,我们可以投资自己的内容还很多,比如,在工作之余,多花点时间在健身锻炼上。

  现在的白领,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白领,大多数因为工作压力大,空闲时间少,一有空闲时间就是睡大觉,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如果他们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投入在健身锻炼上,一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更好的体魄去迎接工作中的挑战;二来还可以减少目前乃至将来在医疗和保健产品上的支出,这笔花销可不是个小数目。从这个意义上看,投资健康,积极健身不也是另外一个角度上的理财吗?

  很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最初阶段,往往只能养活自己,那里能称得上是有财富的呢?其实错了,我们都有一个最大最珍贵的财产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当薪水很低的时候,当境遇不佳的时候,首先要想的是怎么把自己理好,让自己增值。

  小王刚毕业时,月工资只有800,而花在自己身上的投资是8 000块的电脑,还有每月450的英语培训课,买书,因为他知道电脑和英语对他今后有多么重要,事实也证明,他的投资在两年后得到了10倍、甚至100倍的回报。

  借着这份颇有远见的投资,他只身来到上海的工作单位,这是一家关于自动化控制的高科技公司,当时正是开展一些国外业务的时候,他的专业和外语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工作很辛苦,他的工资涨到3 500,但是基本没有花销,公司都包了,很多时间还可以出国工作,拿2 000美金的工资,所以在来了两年后他的年收入15万左右。

  这个时候他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财来理了。所以,在我们身无分文的时候,首先应该理好自己这个“固定资产”,让它一步步增值。

  在学历高速“贬值”、形势变幻莫测的职场竞争中,有方向还得有动力,充电不再是时尚而是必须。从另一方面看,尽管都说技多不压身,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证书,求学者最好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选择适合自己的“加油站”,只有“术业有专攻”,才能够真正做到所学有所用。

  23岁的李琼小姐是一家大公司的销售经理,单身。按照李琼小姐的职位和所在公司的规模来说,她是一位标准的白领,但李琼小姐的收入实在与“白领薪金”有一定距离:每月收入才2 000元。因为李琼小姐是大专毕业,在学历上稍逊一点,所以毕业三年薪金涨幅不大,而李琼的目标就是投资自己,使自己能够进一步深造。

  目前现状:由于工资太低,她的收支几乎持平,幸好李琼是本地人,住在父母的房子里不需要再支付房租,否则每月 2 000元的收入实在有些捉襟见肘。好在李琼非常节省,她把自己的日常开销严格控制在1 000元左右,这样每月就剩下1 000元的积蓄。

  但是,李琼毕竟是年轻人,每月结余的1 000元在不知不觉中就从指缝溜走了,除去朋友往来不算,李琼现在每年要支付两笔费用:保险费1 350元,还有读英语的学费4 000元。保险是父母为李琼在6年以前买的,寿险和意外险的组合,每隔5年李琼能够拿到保险公司的分红,去年李琼第一次拿到的分红是3 000元,如果李琼发生意外,能够得到2万元的赔偿。李琼觉得自己的学历较低,如果想在工作中有进一步发展,必须先深造自己,所以李琼对4 000元的学费是很舍得的。

  现在她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筹措学费,因为李琼打算明年考专升本,如果考上的话,每年的学费是5 000元左右,加上英语口语班的学费和必要的书费,估计仅学习的开销就要接近10 000元。但是完成之后,李琼的收入有可能上一个台阶,达到4 000元。

  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年代,个人的未来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李琼无疑是意识得较早的一个。职位上的级别会随着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和合并发展随时变动,薪酬更是随着行业的波动依绩效奖金的调整而上下浮动。以不变应万变的唯一武器是个人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业务能力的提高,这是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应对意外的终身保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财的不懈动力,是持续赚钱的能力
《80后的理财快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作者:程亿

  说到这里,又把理财归结到“开源”上面去了,归结到底,理财还是要使自己具备持续不断的挣钱能力。试问,如果你不能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又怎么能让自己得到更高的回报呢?

  位于某省会城市的一家高档写字楼里的某语言培训中心,一到晚上就被前来培训的职场人士坐满了。在该语言培训中心,一位职场人士说,他在现在的单位工作了好几年,感觉现有工作已经没什么挑战性,准备换一家更高层次的单位。但是跳槽需要资本,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一份资本,为此他不惜高额的学费来“充电”进修。但是,这不能让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知道,所以他每次来上课都小心翼翼,尽量避开领导和同事,若偶然遇到同事询问也只好打马虎眼含糊过去,来学习一点都不轻松,感觉像在做贼。

  在某外企工作的王先生也是偷偷来学习的,因为他所在公司最近有一个出国培训的机会,挑选的标准除了业务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水平,所以公司员工都对这个名额“虎视眈眈”。为了争取到这个机会,王先生必须抓住最后的机会“恶补”一下,还不能给同事知道,“没办法,说不定其他同事也在偷偷恶补呢”。

  不管怎么说,充电还是给白领们升职或加薪带来了好处。

  毕业于东北大学化工学院的苏伟本着做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工作之余通过自考拿到了第二个学士学位,虽然花费了他三年时间,但薪水增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感觉很值得。

  在报纸上列出的各种热门充电课程中,外语进修占了近1/3,有29%;金融知识是4%;会计知识7%;实用IT技术9%;学位进修12%;其他专业知识15%;管理知识23%。虽然在这些技能中,英语排在首位,但人力资源顾问则认为,充电这事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最热的外语学习,企业对那些证明一般能力的英语证书、各种职业资格并不看中,因为通过面谈就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而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充电的人群中,像苏伟这样的以发展自己能力为目的的白领,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相对来说也比较轻松。相比之下,那些在工作上有危机感,急需更新知识来应付下一个挑战的白领们则辛苦得多。

  在一家都市报工作的记者杨勇由于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进入报社后有许多东西都需要补充,尤其对跑IT新闻的他来说,知识刷新非常快,他每周末都要上课,除此之外,每月报社还有专门的培训,这让原本就忙碌的他疲惫不堪,但深感学到的东西非常之多,非常值得。

  驾照也是报考的一大热点,每年的春节和署期,是这种培训班最红火的时候,学校虽然放假了,但是驾校的教练却更忙了。据一位姓李的教练讲,不少年轻人来驾校报名,要求周末和每天午休时间学习驾驶,有的甚至要求春节期间也能学习,驾校只好安排教练轮休。前来考驾照的人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年轻学生,他们普遍希望尽快掌握开车技能,给自己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方便。

  有一句话很好,“大多数人不是富人,也不是穷人,是老百姓”。的确,就现在而言,我们的生活离“优质”还差很远,但因为把最大的投资投给了自己,自己的“基本面”越来越好,优质生活的基础也就越来越厚。

  毫无疑问,充电,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有效办法,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选择充电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达到晋升、跳槽的目的。

  某著名企业一位入职不久的业务员张小宝,由于自身的性格问题,在口头表达上总是有些欠缺。在一次单位总结发言上,虽然他准备得极其充分,但一上台由于紧张过度造成完全忘词,因而丧失了一次升迁的大好机会。为此他后悔不迭。

  过去,很多人忙于学历、专业技术培训、技能培训,而如今,口才、人际沟通、心理等体现综合素质的“软充电”在一些白领人士中开始悄然盛行。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培训项目很多。从外语的强化班、托福、雅思,到考研辅导班,再到电脑学校、MBA、职业经理人认证培训班等,都成为白领们频繁往来之地。有一个近似玩笑的文章里就把白领所要进行的培训和考试的项目做了介绍,从专业技能,包括财会金融、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营运管理,到电脑技术和语言类的英语口语、英语中高级口译、商务英语、通用英语等,近60个门类,数量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当然,对自己充电也是有选择性的,不同的充电,应该区分不同的人群。例如已经有一个满意的工作,但危机感很强的白领,可以选择短期培训;想跳槽进一家更好的企业的白领,应该选择能获取文凭,让自己全面提高的系统学习;而对于有丰富阅历的人来说,则更应该选择国际化的认证培训……这样都会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赚钱老板不告诉你的数字经济学


赚钱老板不告诉你的数字经济学.jpg


本书简介


数字这种看似枯燥的语言,却有着在经济生活中无可替代的魔力,因为它能为你带来金钱和财富!但前提是你必须懂得数字的深刻内涵。日本畅销书作家山田真哉的这本经典作品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风趣的漫画插图一起阐释了数字在日常生活、商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阅读完本书,你会从一个只会凭感觉决定经济事务的普通人变为客观、冷静、理性,对与经营有关的问题总能做出正确决策的高效员工、优秀经理人、赚钱的老板。本书在日本曾创下连续三个月位居亚马逊销售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促使日本人在经济生活中重新审视数字的作用,引爆起一场数字思考的革命!此书输出到韩国和台湾地区后也引发了读者购买热潮!被誉为史上最通俗阐释数字在商业经营中重要作用的经典读物。书中所蕴含的数字经济学原理看似简单,却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它是赚钱老板不轻易告诉人的经营秘密,还等什么,打开本书吧,一个小时的轻松阅读,让你变得更富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4-26 23:54 , Processed in 0.0463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