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fumaoyue

中国的复兴不符合西方利益,双方都在准备摊牌(zz)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雪中飞鸿2011 4769楼
  我看,现在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那种知识分子了(特别是传统知识分子)
  之所以有知识分子这种说法,是与过去生产力水平低导致文字只能小范围传播形成的一种天然垄断
  那过去是什么人能够识文断字?
  答案是: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预备役
  他们的地位使他们(且只有他们),有条件且有必要来学习文字知识,而他们的知识又反过来巩固了他们的地位,如此循环知识的垄断不可避免
  直到......
  -----------------------------
  这正是我后面马上要讲到的:
  知识分子的大众化,大众的知识分子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知识分子道统的重建】-10——清朝破坏了道统

  清朝破坏了道统

  清朝对中国文化的破坏是全方位的。从文化的角度、从民族精神的角度、从个性自由的角度,对比清朝和明朝,清朝和明朝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明朝时中国人是人,就算有压迫还在正常范围,也就是说,明朝的压迫是历朝历代都有的那种压迫,属于“正常”常见的压迫。但清朝时中国人其实就是奴隶,更类似动物,而不是更类似人。
  明朝就算有文字狱也在合理范围内,明朝出过很多思想家。清朝已经把国人压迫到不可以有思想的地步了。
  满清在入关以前,处于部落时代。努尔哈赤对八旗的改造、皇太极的汉化,都没有触及满清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就是奴隶制、家长制、包衣制、人身依附制。
  这些奴隶制的东西,在明朝也有一些,但是不多。在唐宋也有一些,同样也不多。明朝的士大夫有相对独立人格,明朝大臣经常冲撞皇帝,跟皇帝做对,只要认为是道理,就是丢了性命也要坚持,他们以此为傲。就是追求理,不畏权。大臣对皇帝如此,社会上的老百姓对官也是如此。海瑞骂皇帝就是巅峰之作。在这种相对独立的士大夫阶层的压力下,皇帝并非为所欲为,例如明神宗欲改立太子,终究不能如愿。
  但是,满清统治下的清朝,士大夫的节操和独立性被摧毁,汉人满化,变成了奴才。跟老大,绝对服从上级,遇到事情,不研究道理,也不问是非,一切看领导眼色,等着领导表态,自己再紧跟,这种奴才文化,在清朝之前也是有的,但是在清朝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在清朝以前的历朝历代,从先秦到宋明,奴才文化多少也是存在的,但是文化的主流是士大夫的独立性。大臣们各抒己见、顶风抗上的文化,在士林中受到推崇。有这种行为的大臣能够得到大家普遍的尊重。这就是知识分子的道统、士大夫的道统。虽然势利小人数量非常多、也经常得势,但是道统是存在的,大家至少在嘴上是承认的,哪怕心里不以为然、哪怕实际上为了谋取富贵而反其道而行之,至少对这种主流价值观都给予了尊重。
  但是在清朝,满清完成了汉化,汉人完成了满化,全国完成了奴化,从官场到民间都是如此。满清统治者对士大夫是歧视、甚至蔑视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满清长久的统治下,道统被抛弃了。
  乾隆时期很有名的纪晓岚,有一次为一个遭到处罚的大臣求情,乾隆勃然大怒,骂出他心中的真实想法:“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乾隆对纪晓岚的态度“不过当作娼妓一般豢养罢了”。在电视剧中威风凛凛、经常捉弄和珅的纪晓岚,在历史中的实际地位也就是乾隆豢养的倡优而已。
  清朝普遍的只有奴才,没有人。最终就是全民族的麻木和精神退化。看看清末那些麻木的眼神,是不可能在明朝出现的,清朝人没有思想,清朝统治下,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全方位、大大退步。
  我在几年林觉民的文章中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并不取决于一时的财富多寡、疆域大小,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奋斗精神。英国在工业化之后的三百年中掠夺了那么多财富,现在不是越过越抽抽吗!贩卖鸦片种族屠杀赚的钱还少吗,现在又要过穷光蛋的日子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今后连本土的那片土地都要分裂为好几个国家了。
  清朝开国之后,虽然拓边之功,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就是一个逐步出卖国家利益的反动政权,清朝不灭亡,中国就要灭亡了。因为清朝的愚民统治,最终要拉着全体中国人为这个腐朽的政权殉葬。
  因此,必须推翻清朝,中国才有可能走向启蒙主义的新时代,中华民族才能战胜外敌获得自救,中华民族才有可能重建道统。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他们不同于单纯的改朝换代的风云人物,而是扭转乾坤的历史性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就多学 4763楼
  王建林在那个火鸟台搞的讨论会上说。真改还是假改。就看批不批他们开银行的伸请,想逼宫了。柳传志也是满嘴酸气。右右和寡头是天然的盟友。那个茅卖国搞了个小额贷款。大吹特吹。多好的一张画皮啊。
  -----------------------------
  这些人的目的,不是成为一个银行的股东、不是想做银行家,而是看中了银行的揽储功能,然后用这些钱去干自己的买卖。

  如果要当银行股东,很容易,去二级市场,花个几十亿、几百亿购买股份,就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股东。史玉柱就是这么做的。仅仅靠分红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回报。
  但是这些人的志向不在于此,他们看中的不是银行的经营回报,而是看中了银行可以“揽储”,他们看中的是老百姓交到他们手里的这笔钱,他们自己并不想拿出一笔钱去经营。请元芳说说:这样企图的人一旦开了银行,后续会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生活活回自己 4806楼
  现在,对科举制度基本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直接就把人分为369等,穷人基本都读不起书,只能永远沦为底层,而且科举制度主要学的是社会伦理等方面,对于基础学科涉及较少技术创新不足,抑制了科技的发展,卢兄,手机打字不方便,就写这么多,请指正

  -----------------------------
  科举的价值在于让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这个渠道进入统治集团,防止了社会因为出身、财富等原因的阶层固化。
  在古代,还能想出比科举更加合理可行的人才选拔制度吗?

  职业分三六九等,在古今中外都存在,与科举无关。
  现在搞金融的就比搞纺织业的人更风光。

  科举妨碍科技进步,根据不足。
  明朝的科技并不落后,而且学习能力很强。学习葡萄牙人的技术制造枪炮,威力比他们的还大。明朝中期,军队已经普遍装备大量火器。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军队竟然全是弓箭。大倒退!
  应该承担责任的是统治集团的愚民政策、统治集团的愚昧愚蠢。不应该由科举制度负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生活活回自己 4809楼
  还谈乡镇,现在村一及选举都公正不了,贿选特别厉害,反对国企私有化也是从这得到的启示,土地变买富了谁?老百姓只拿到小头,村长书记却可以从土地开发中,捞取巨大利益,

  -----------------------------
  选举,不是简单的出一个《选举法》,然后政府就撒手不管,一放了之。
  那样的话,各种舞弊一定层出不穷。
  美国选举督察这么严格,两党不也是丑闻不断吗。
  正如国企内部的贪腐严重,不能否定公有制一样,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否定选举。

  关键是监管要跟上。
  监管,关键是监管。

  将来中国金融市场迟早会向国际开放,关键是监管。

  必须以“人性恶”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不监不管,无论什么制度都会走向反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12-21 15:10

【中国知识分子道统的重建】-11——知识分子“大众化”

  知识分子的道统必须反对“精英化”——知识分子“大众化”,大众“知识分子化”

  孔子说“礼失,求诸于野”。
  只有腐化的上层权贵和精英,没有腐化的下层人民和草根知识分子。因为上层可以骄奢淫逸、患得患失,他们有腐败的本钱;下层人民和草根知识分子要辛苦劳动自谋生路,必须保持精神和意志的健康。
  国家幸运,则由上层贤明人士组成统治集团,整合社会力量,领导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动荡最小,成果相对最大,历代盛世大体都是如此。
  国家不幸,则此时上层腐朽,就需要下层人民和草根知识分子奋起承担责任,重建国家。但是社会动荡很大,不可控因素很多,国家要在危机四伏中走向光明。陈胜吴广、辛亥革命都是如此。
  观诸近代,清末的底层人民、下层知识分子的觉醒,成为国家变革和进步的主要动力。武昌起义的主要指挥者、几次举行起义的革命党人(孙中山黄兴徐锡麟秋瑾等)、国民党后期的领导者蒋介石等人、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等,都是起于毫微的中产阶级以下阶层。
  在中华民族处于最深刻危机的时候,上层知识分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是底层人民喷发出巨大的生命力,让中国这条破船免于沉沦。时间给予底层中的优秀分子成长的机会,最终由这群人形成稳固的领导团队,重建了中国,这就是共和国的由来,抗美援朝、红旗渠、大庆油田、掏粪工时传祥成为新时代的标志事件和标志人物。民族活力和进取精神在这些底层人民的身上爆发出来,孔子所说的“礼失,求诸于野”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里就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知识分子要“大众化”,大众要“知识分子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巨大的力量。
  周相在红军时代,曾经对加强干部培养发表意见:工农干部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但是要提高文化水平;知识分子干部文化水平搞,但是需要提高实际工作经验。中共党内重要干部都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成功样板。
  知识分子要减少对权贵的依附,就必须加强让自己在能力上和身份上融入大众,而不能高高在上,自成一统。如此一来,无论国家治乱,知识分子都能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则国家幸甚。
  古代,知识分子在职业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社会上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对知识分子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软性约束。
  商人地位低,所以知识分子一般不会去经商,即使再穷,也不会去经商,这与当代全民皆商的风气大不相同。知识分子不从商,使知识分子难以掌握大量财富,只能当地主。这限制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开放性和对风险的适应能力。
  宋朝以后,知识分子也不愿意去当兵,因为社会风气看不起粗狂的军人。这让知识分子更加文弱,后果则是让整个民族失去尚武精神,使国家在外部危机前的行动力大幅降低。其实在隋唐以前,文武不分途,先秦的士大夫都是文武兼资的。
  宋朝以后,知识分子一味地孤傲起来,对于体力劳动很看不上,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看不上。这一方面使知识分子难以与广大草根阶层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知识分子自力更生、自谋生路的能力,把他们的从业范围缩小到教师、师爷等很小的范围内。对身份的高傲,根本上都是画地为牢,降低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最终只能依附于权贵。孔乙己落魄成那个样子了,还是要坚持穿一身长衫,还看不起“短衣帮”的人,这就是误人误己。
  职业局限,让知识分子失去了经受复杂事务洗礼的机会,一味尚文,使知识分子的意志软弱,很难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在行为中缺乏韧性,容易冲动,容易妥协。
  在未来社会中,知识分子如果要成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有适应力、最先进、最有领导力的群体,就必须打破职业的束缚和身份的孤傲。
  当代,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传播的发达,已经让知识分子群体极大化,知识分子的“大众化”,以及大众的“知识分子化”,已经成为可能,也许,已经成为现实。身份的高贵、职业选择的束缚,都在工业化的社会重构中被打破了。
  现在只缺最后一个束缚:知识分子在价值观上要形成共识,知识分子要在道统的内涵上形成共识。
  这种共识应该是:在利益取向和价值观方面,知识分子要和社会大众——尤其是草根阶层——融为一体。知识分子本来就是大众中的一员,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应该以为大众服务为依托,知识分子应该为大众利益而呐喊,做大众利益的代言人。
  这种共识应该就是知识分子新道统的核心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一段附录:当年明月对张居正的生平评论: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写过无数个人物,有好人,也有坏人,而张居正,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
  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
  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
  【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我记得,当时我碍于形势,连连点头,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我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
  当然,我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并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于,我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
  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
  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理,却很合法。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张居正,字叔大,嘉靖四年(1525)生,湖广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嘉靖十八年(1539)中秀才,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人,人皆称道。
  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徐阶辈皆器重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阶代嵩首辅,倾心委于张居正,信任有加,草拟遗诏,引与共谋。
  隆庆元年(1567),张居正四十三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进入内阁。
  隆庆六年(1572),隆庆驾崩,张居正引冯保为盟,密谋驱逐高拱,事成,遂代拱为内阁首辅。
  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顿官吏,贪吏闻风丧胆,政令传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万历六年(1578),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条鞭法,百姓为之欢颜,天下丰饶,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年五十八岁,去世,死后抄家。长子自尽,次子充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世间已无张居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抄一段“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


  张居正这个人

  从神童到秀才,再到举人、进士、翰林,纵使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快,但张居正的一生还是比较顺利的,他不缺衣食,有学上,有官当。
  而直到他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之后,才明白了这样几个真理,比如:一个人如果没有土地,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食物,没有食物,就会开始变卖家产,从家具、房子到老婆,孩子,到了卖无可卖,就会去扒树皮,树皮扒完了,就去吃观音土,而观音土无法消化,吃到最后,人就会死,死的时候肚子会胀得很高。
  同时他还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喜欢诗词书画,也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哀愁,他们想要的只是一碗掺着沙子的米饭,对那些骨瘦如柴、眼凹深陷的饥民而言,一幅字画是王羲之的还是怀素的,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张字画纸够不够厚,方不方便消化。
  在看到那些倒毙在街头,无人理会也无人收拾的尸体时,他有时也会想,这些人生前是不是也有过妻子、丈夫、孩子,是不是也曾有过一个欢笑的生活,一个幸福的家。
  就在张居正为此痛心疾首之时,一个冤家却再次找上了门来。
  这个人就是辽王,说起来,这实在是个缺心眼的家伙,听说张居正回来了,竟然主动找来,只为了一个目的——玩。
  作为一个藩王,呆在荆州这么个小地方,平时又不能走远,只能搞点吃喝嫖赌,真是大大的没趣,所以在他看来,张居正可谓是供消遣的最好人选。
  这位仁兄还很健忘,他似乎不记得眼前这个玩伴的祖父曾被自己活活害死,而张居正则成为了玩具,被叫到王府,陪这位公子哥每天饮酒做诗,强颜欢笑。
  在那些屈辱的日子里,张居正默默忍受着这一切,与此同时,他又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原来人生也可以如同天堂一般。
  比如这位辽王,含着金钥匙出生,丰衣足食却依然不知足,鱼肉着属地的百姓,想用就用,想拿就拿,他要做人,百姓就得做牲口,他要潇洒地去活,百姓就要痛苦地去死。
  每当张居正结束应酬,离开丰盛的酒席,走出金碧辉煌的王府门口时,总能看到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和无家可归只能睡大街的流浪者。
  原来天堂和地狱只有一墙之隔。
  这就是大明天下的真相,当无数的贫民受到压榨,失去土地四处流浪的时候,高贵的大人们却正思考着明天去何处游玩,该作一首什么样的诗。
  这些在官员们看来并不稀奇的场景却深深地打动了张居正,因为他和大多数官员不同,他还有良心。
  面对着那些乞求和无助的眼神,面对着路旁冻饿而死的尸骨,张居正再次确立了他的志向,一个最终坚持到底的志向——以天下为已任。
  所谓以天下为已任,通俗点说就是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地球人都知道,却似乎只有外星人办得到。
  几百年前,一位叫亚当斯密的人在自己的家中写下了一本书,名叫《国富论》,在这本被誉为经济学史上最为伟大的著作中,亚当同志为我们指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天生,并将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只要回家照照镜子,你就会发现这个法则十分靠谱,试问有谁愿意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拼搏、奋斗,付出自己的一切努力、心血乃至生命?顺便说一句,没准人家还不领你的情。
  不是个傻子,也是精神病。相信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回答,但问题在于,这样的人确实是存在的,他们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只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而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伟人,所以说伟人不是那么容易干的。
  孔子应该算是众多伟人中的一位,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寻求真理,普及教育,当然,他并不是一个所谓“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的言行自然也不是“心灵鸡汤”或“励志经典”,在我看来,他倒像是个“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者”。
  他流浪数十年,周游四方,目睹了最为残酷的屠杀与破坏,但他依然选择了传道,把希望与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行为,而他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决不是乐观,而是——悲悯。
  了解世界的黑暗与绝望,却从不放弃,并以悲天悯人之心去关怀所有不幸的人。
  这才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真正原因,这才是人类最为崇高的道德与情感。
  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个伟人,他锦衣玉食,前途远大,不会受冻,更不会挨饿,他可以选择作一个安分守己的官僚,熬资历混前途,最终名利双收。
  然而和那位骑着摩托车横跨南美洲的格瓦拉医生一样,在见识了世上的不公与丑陋后,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一条无比艰苦,却无比光辉的道路。
  在黑暗之中,张居正接过了前人的火把,成为了又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所以我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十分阴晦,十分邪恶,即使它让你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但依然应该鼓起勇气,勇敢地活下去。
  所以我相信,希望是不会死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ZFDG201207 4841楼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中华帝国二千多年的帝制以来,国家经历了三大阶段,应该归结为:
  第一阶段(1911-1949):民国之乱,战乱、 内乱、外乱
  第二阶段(1949-1978):泽东之治,民治、 文治,武治
  第三阶段(1979-2012):小平之改,经改、 政变、文奴
  第四阶段(2013-? ):?希望是近平之兴,复兴!
  现在毛主席文治武攻时代遭到内外群魔的围殴丑化,钟悬部30多年默认并推波......
  -----------------------------

  这四个阶段划分得很好。四个字的概括也不错。
  但是对民国,我们还应该多给予一些宽容。
  那个时代,也是承上启下的,是中华民族各种政治力量摸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时期,最终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国民党不如共产党,但是也做了历史性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ZFDG201207 4860楼
  以“辛亥革命”而诞生的“中华民国”,出现全国性的混乱是必然的,因为她结束的是几千年的“帝制”,催生的是崭新的“共和制”。
  民国时代之混乱,不是袁世凯的错,也不是蒋介石的错,更不可能是孙中山的错。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人、英雄、枭雄。。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底蕴的一部分。
  辛亥革命的划时代的,与炎黄蚩尤之战、禹启家传革命、始皇统一六国一样,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彻底革新!在中国的历史上......
  -----------------------------
  这种大历史的视角和结论,都非常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阶层”改革论的一个案例:

  【北京出租车行业的三输一赢】三输:司机、乘客、政府,赢家:出租车公司。知道在首堵为什么出租车不好打吗?知道为什么高峰时段出租车宁愿休息也不愿意拉客吗?

  出租车公司最赚钱,但是司机、乘客和政府都输了,为什么?因为利益都流向了出租车公司这个中间阶层,上下两个阶层(政府是上层、司机乘客是下层)都受害,都在为出租汽车公司赚钱服务。
  改革方向:减少出租车公司的利润。
  方法:改革当前的出租车管理制度。
  受益人:政府、司机和乘客。

  问:出租车公司会愿意吗?
  答:他们肯定不愿意,他们必定是改革的绊脚石。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搬开。我们不要在乎损害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的利益是不合理的、有害于社会的利益。

  上述案例,也是寡头亡国律的一个小案例。
  一个出租车公司当然不会亡国,但是形形色色这种寡头集团的存在,就足以把一个国家搞垮。
  类似于出租车公司这种坏的“中间阶层”还有很多,未来的改革方向,就是拿他们开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上街头:四川百余出租车司机政府前请愿 】2012年12月29日,四川省双流县的100多名出租车司机来到县政府门前请愿,要求脱离挂靠原公司的规定,成立有自主经营权、自主管理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公司。现场打出了横幅标语,“反对官商勾结”、“反对变项没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反对权钱交易”。


  交份子钱是国际惯例吗?

  在成都,司机说份钱380元太高。

  出租车司机是中国最被徭役的苦力之一,且在面对官商勾结的行业潜规则中如一只蚂蚁随人践踏,许多出租车司机发起的请愿最后都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的民族政策,就是一个:歧视汉族。

  歧视汉族的民族政策,确实应该结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星尘 4875楼
  天涯真够精分的。
  各个网站的禁言其实都是网站来决定的。
  居然连专,政都给禁了。这可真是精分,害我修改半天。
  -----------------------------
  别来无恙,祝老兄节日快乐。

  前几天你说要等到【五家共治】写完再来,我以为要黄鹤一去不复回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ZFDG201207 4907楼
  习哥掌舵,中华之幸
  头脑无比清醒,远近兼顾,说的实在,看的精准
  -----------------------------
  他是家学渊源。
  他的令尊,一生没有整人,不左不右,给犯错误的同志留出路。在那个时代非常难能可贵。这种理念想必也影响了儿子。

  在本帖谈历史的部分,曾经专门说过,要把历史当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开来。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政策的走向,永远想钟摆一样,难得在中间,但是却能反复围绕中间震荡。只要外力不要破坏这种平衡,就能够维持平衡。

  苏联的解体,是因为苏联内部的利益集团,宁肯让国家解体,因为符合他们个人的利益。
  不出卖国家,他们发不了财;不出卖国家,他们的钱也无法漂白。
  卖国,从来都是某些人的成功捷径。但是要拉着老百姓当垫背,那我们只好站出来反对、站出来反抗。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彻底失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失败。
  苏联的解体在于苏共过早的丧失了舆论阵地,任由反对势力通过谎言,谣言诋毁公有制,诋毁斯大林,诋毁苏联曾经的一切。最终有人如愿以偿,得到想要的一切,而付出代价的不仅仅是苏共,还有无数普通百姓。今天有人想要照方抓药,大步迈向邪路。不管大伙儿爱听不爱听,事实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张居正,看道统】

  张居正的人生非常复杂。一切政治人物的人生都是很复杂的,政治人物不可能像书房中的书生那么简单清楚,这是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对政治人物的评价也是复杂的,因为对他们的评价需要参考多种评价标准和观察角度,而不是单一标准。
  好,让我们谈谈张居正吧,从道统的角度。

  对一个社会来说,知识分子为什么重要?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知识分子比社会中的其他人群有更高的道德水平。但是,无论知识分子整体的能力和价值观是否高明,知识分子都会成为管理社会的主流群体。知识分子的整体作为,对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福祉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古今中外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如此。
  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性,就重要在这里。因此,知识分子群体需要一个“好的道统”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
  如果知识分子的价值观是“有奶就是娘”、“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
  孔子的伟大在于: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孔子有理想、有价值观,虽然孔子的思想也在不断演化中,孔子的境遇多次在穷通之间变化,但是孔子一生中都坚持了他的价值观。最终孔子的价值观通过论语和其他著作传播到后世,影响了全体中国人和中华民族,这就是孔子最伟大的地方。
  至于孔子个人在现实政治实践中的挫折,那只是“小我”范畴内的一些蹉跎罢了,所谓“粪土当年万户侯”,个人一时的成功,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浮云,个人混的好,当大官、挣大钱,对这个社会真的不是很重要,对后代更是无足轻重。孔子也从他的经历中学习了很多,智慧来自于阅历。后人哪里有资格来嘲笑孔子是个“失败者”呢。除非是杨澜这种自我感觉特别好的“成功人士”。

  知识分子的道统的作用,就是号召知识分子肩负起社会责任,利用自己的知识、才智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服务大众、教化大众。要比升斗小民承担起更多的使命。
  创造远比毁灭重要,抱怨和指责总是容易的,树立一个理想,并为之奋斗,甚至牺牲短期利益(现在已经很少需要牺牲生命了),这很难,但也正是难能可贵之处。
  这就是传统道统中的“家国情怀”,视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不计较个人的穷通祸福,要有所作为。
  张居正就是一个在道统的熏陶下、实践了道统的人。

  以张居正的地位,他其实可以很轻松就过上好日子。他从小是神童、二十出头就是进士、翰林,朝野都视之为奇才,他如果“好官我自为之”、求田问舍,实在太容易。
  但是张居正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难和危险的道路。
  他要搞考成法,要富国强兵、提高官僚体系的行政效率、充实国库,不惜得罪大多数官员,最终遭到官僚们的反扑,张居正刚一死,就被清算,祸及子孙。
  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后果很严重。
  放着舒舒服服的好日子不过,偏要向着虎山行,为什么?
  这就是道统的力量,价值观的力量。
  要提倡和建设知识分子的道统,就是号召更多的知识分子践行一种价值观,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为大众谋福利。

  其实人世间的社会理想,绝大多数是无法实现的。这并不意味着理想无用,而正说明理想的价值。
  屈原“哀生民之多艰”,几千年以来,“生民之多艰”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看来也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站在大历史的角度看,如果在比较多的年景里、在比较多的时代里,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活得比较好、比较有尊严,就是一个好事。这就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
  这样的理想应该如何去实现?由谁去实现?知识分子群体应该承担什么使命?
  张居正时代的儒生士大夫阶层,虽然在名义上仍然尊奉儒家传统的道统,但是在价值观方面已经出现异化,他们甚至把“富国强兵”当作不入流的追求,而把所谓光大圣人之学当作最高目标。当张居正实施各种变法政策时,他们嘲笑张居正“不通”“只知道富国强兵”。张居正只好自嘲,说自己哪里有那么大的本事“令国富兵强”。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理想方面的追求,已经不是去让国家和大众获得实质的利益,而是把“圣人教化”孤立出来、当作“最高理想”去膜拜,这种异化使知识分子阶层向着“学而无术”、与时代和社会使命相背离的方向沉沦,而他们自己却似乎乐在其中、并无觉察,反而还反对张居正的改革,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
  到了清朝末期,体制内的知识分子的这种沉沦更加明显。最终要依靠体制外的知识分子奋起革命,来扭转乾坤。
  所以,道统不仅有存在的必要,还要永远抓住最核心的内涵,不使自己落伍沉沦。这种最核心的内涵就是:社会理想、大众福祉。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如何发展、社会形态如何演化,道统的这种本质内涵都不应该发生变化、更不能出现异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出兵马里,美国、英国表示支持。

  在一起抢劫外人的时候,他们总是抱团的。几百年来一直如此。这就是他们的潜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人,在大喊,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政府,可惜短期内,无法实现。中国人,在大喊,我们不要政府,这典型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对无产阶级而言,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政府,当然对于有产阶级而言,钱越多越讨厌政府。富可敌国的主,当然不需要政府了。

  如果你恨日本,就要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日本的民主制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苏共内部大约由10万高级官员组成的“精英集团”,正是这个集团想实行资本主义,以便享有更大的权力,拥有更多的财富。1991年6月一项调查表明,76.7%的高官主张实行资本主义,他们与持相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共同“扳倒”了苏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上,除了统治者,百姓,还有一个特定阶层,那就是茅于轼和韩志国背后的力量。两位别动不动就强奸民意,你们代表的是什么人,自己应该很清楚吧,绝对不会是百姓。资本主义学者代表的只可能是资本的利益,当然资本主义这个词并不是贬义的。代表谁无所谓,要承认,这个问题不能混淆视听呀。

  这个所谓特定阶层,主要来自于我前面所说的三个阶层的第二阶层。
  一个国家是否昌盛,关键就看:第一阶层(国家)和第三阶层(老百姓)是否能够控制住第二阶层(富、贵阶层)的恶性膨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7-3 17:48 , Processed in 0.03578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