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火秋

[中医养生] 对中医和黄帝内经有兴趣有研究的朋友一起进来切磋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izzy 于 2008-9-7 19:19 发表
各位大夫哈~
我有几个小疾病听说现在医学还比较难治.虽说是现代,但如果是在古代的中医的话,应该很好治吧~

1.过敏性鼻炎
我是一到夏天就容易发作,就像感冒了的样子.冬天的话还好基本没怎么发作过的样子.用过几种药都 ...


我问几个问题:

1、你是夏天特别热,吹风就开始类似症状吗?一边觉得气温热一边又怕冷、怕风,遇到冷、风就开始吗?一边流汗一边打喷嚏的情况出现过吗?
口渴吗?还是不怕冷就发热呢?发作的时候头痛吗?
2、你是觉得有异物在喉咙而吐不出来呢?还是很容易吐出来呢?是清白色的痰还是黄色的,稠吗?(不用怕恶心,这个必须问的)
3、一次奇痒发作后----发肿没有?红不红?是否是一去挠就肿?
4、你的身体是胖还是瘦(不要以模特标准,以国家健康标准),结实还是肌肉松?喜欢出汗吗?怕冷吗?喜欢喝冷饮还是热饮?大小便如何?睡眠如何?冬天出现过皮肤非常干燥,甚至有地方类似乌龟背那样形状的情况没有?是否手足冷?到冬天发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1.基本上是了.之前有段时间夏天热晚上睡觉时别说吹风了,不盖好被子憋一身汗第二天都可能会鼻炎发作.现在好一点可以吹风了.目前确实是怕冷,睡觉时觉得脚掌和手掌比较觉得冷,也不是一遇到冷,风就开始,不过估计也差不多是很容易引起吧.一边流汗一边打喷嚏的情况出现过.口渴倒不怎么觉得.发作的时候基本上没头痛的.
2.吐得出.早上起来的时候多是有点青黄色的.不一整天都会,而连着吐几次才觉得没感觉了,稠是指什么意思??
3.发肿了,而且是四周的,中间的没有,红啊,但不擦药过一两天后又变暗褐色了,而且也不怎么痒了.一擦那药就会.不是去挠就肿,而是擦了药才会的,挠的话还不会.而且最近那里出了些泡可以挤出白浓的..
4.算是一般偏瘦吧,肌肉算是还有点结实吧,以前有锻炼过一段时间,不过很久没锻炼了.出汗的话也不算喜欢吧,觉得跟一般人差不多,因为差不多不怎么明显,所以也没跟别对比过.就睡觉的时候觉得手脚有点冷,但冬天的话也不怎么怕冷的.没有喜欢喝冷的还是热的.不过在外面买的一般都是冷的或者不冷的.很少喝色的,在家里就喝温热的吧.现在大小便没问题.觉得很正常.睡眠的话觉得没什么,主要是个习惯,之前有短时间还好,很容易就入睡了,以前和最近这几天比较难入睡,而且这几天睡得比较久哦.冬天没出现过皮肤干燥的情况.手足冬天没有发紫.

谢谢了哦.麻烦了哈~~我先去吃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没回答清楚.
喉咙有异物:早上起来的时候感觉是一整睡觉积累下来的,刚开始颜色深点,吐多几次就没感觉了.而平时鼻炎发作的觉得就是鼻水没有从鼻孔流出来而流到咽喉处了.接着就是平时吃完东西或者喝了饮料之后觉得喉咙有异物,但喝白开水倒没有这种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izzy 于 2008-9-7 19:19 发表
各位大夫哈~
我有几个小疾病听说现在医学还比较难治.虽说是现代,但如果是在古代的中医的话,应该很好治吧~

1.过敏性鼻炎
我是一到夏天就容易发作,就像感冒了的样子.冬天的话还好基本没怎么发作过的样子.用过几种药都 ...

前面有讨论这方面的帖子,很多朋友提出很多不错的建议呢。我也忘记在哪层了。特别是第一个过敏性鼻炎,有好几个朋友都提出他们自己的心得和方法,挺不错的。所以需要新朋友先慢慢爬楼挨个看下啦。活活。
看过以后如果再有疑问在一起讨论把。
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的~不用担心~
过敏嘛,如不便秘和怀孕的话,吃薏米最好。
咽炎用罗汉果泡水很不错。坚持每天服用。便宜又好喝,还治根。
换季时期可喝金银花泡水。增强体质。
还是推荐八段锦,前面有朋友贴过内容的。调整脏腑、强身健体首选。

[ 本帖最后由 火秋 于 2008-9-7 22: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季的养生策略

搬各毛毛熊空间的好帖子分享下~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西岭初秋

先调脾胃后进补

    秋凉进补宜先调理脾胃。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具体而言,以下三类人要格外注意:

    第一,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第二,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第三,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秋季进补七忌

    ●不要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不要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用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热,口淡涎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

    ●不要过度进补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可取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多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不要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补品中的佳品。

    ●不要重进轻出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既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畅通。

    ●不要长期用单一补品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种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不要以贵贱分高低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红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进补因人而异

    秋季进补不要过多地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但阳虚体质者如果一味清热,反而会适得其反。而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秋季进补要因人而异。对于一般身体状况的人,建议有选择地进补
    1、有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妇女白带过多、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身体状况的人,建议常吃银耳。因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肝糖,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补品。

    2、有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症状者,建议吃点燕窝,可养阴润燥,益气补中。

    3、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者,建议多吃芝麻。

    4、虚劳、消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颧赤、咳嗽不止以及妇科诸症者,可多食乌鸡进补。

    5、津液不足诸症,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者,应多食蜂蜜。

    6、日常蔬菜,以莲藕和菠菜为最。附:桂花糯米藕:选肥大莲藕,孔道里填塞糯米,煮熟切开成片,撒上一层白糖和桂花即可。

    糖醋藕片:嫩藕去节,削皮洗净切成片,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尽水后加入白糖、精盐、食醋、辣椒油、香油拌匀,其口味:咸压酸,酸压甜,非常开胃。

    7、日常水果,以梨子最佳。可生食或加工后再食。附:糖水煮梨:梨子去皮后与大枣、萝卜、绿豆等一起熬汤,加上白糖,又吃又喝,治病养生的效果最好。

    梨子蜂蜜盅:将梨把儿周围削下来作为盖,掏出梨核儿后,灌上蜂蜜,再把盖盖上,放盘里上锅蒸熟,早晚各吃一个,治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秋季进补不能乱来 应注意避免8大问题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的身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火”。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5.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因为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6.忌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7.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8.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可能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薏米是对皮肤过敏好吗?

那我脚部的慢性皮炎呢?有什么好方法不?

听说喝蜂蜜也对皮肤好吧.对吗?可惜现在市面上假的蜂蜜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我已经大概翻看过一次了.
你提到的过敏性鼻炎一个是过敏性体质.可以多吃薏米
第二个是某时受寒而不注意导致寒气淤积在体内,重点是养肺,驱寒,注意保暖.
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还有个朋友提到说每天用鹽水沖兩次,對鼻炎很有效.不知道怎么样呢..

[ 本帖最后由 yizzy 于 2008-9-8 00: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1w2e30 于 2008-6-22 12:44 发表

可否问问麻油在哪买?你的烧伤是几度?配方剂量是多少?谢谢!!!!!

麻油就是市面上有得卖的那种普通芝麻油啊.又叫香油,一般超市,菜市场或小店铺都有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izzy 于 2008-9-7 20:57 发表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没回答清楚.
喉咙有异物:早上起来的时候感觉是一整睡觉积累下来的,刚开始颜色深点,吐多几次就没感觉了.而平时鼻炎发作的觉得就是鼻水没有从鼻孔流出来而流到咽喉处了.接着就是平时吃完东西或者喝了 ...


我差不多心里有个样子了。

再问个问题:1、关于你的小鼻子:就是在鼻炎发作的时候,有没有面颊不舒服的情况?比如眉棱疼痛一类?或者脸不舒服,或者牵连头痛?肩膀有没有痛过?鼻涕是什么颜色?鼻涕清稀还是稠?鼻涕里有没有过出血或者鼻子出血?一般感冒的时候伴随咽喉肿痛吗?
2、你平时有没有贫血的症状?如果你是女孩子,例假的情况如何?

关于你的皮肤,我建议你先停了那西药------按你说的倒是抹了糟糕不抹好了,这不管是中医西医,病都没看准啊,停了吧。

[ 本帖最后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8 06: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izzy 于 2008-9-7 23:30 发表
前面的我已经大概翻看过一次了.
你提到的过敏性鼻炎一个是过敏性体质.可以多吃薏米
第二个是某时受寒而不注意导致寒气淤积在体内,重点是养肺,驱寒,注意保暖.
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错.还有个朋友提到说每天用鹽水沖兩次,對 ...

你可以尝试一下。用盐水这个可以用冷盐水。这样能增强鼻腔对寒冷的抵御能力。另外还有一个朋友对过敏性鼻炎有心得。
帖子如下,http://bbs.m4.cn/thread-96303-1-2.html
内容你可以看看。只要对身体无害的方法都可以尽量多的尝试,然后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佳的几个方法坚持下去。
至于您说的慢性皮炎,一个是环境的关系,二是要多热水泡脚。蜂蜜可以内服可可以外用在你皮炎部位。其实吃薏米对调整你身体整体增强体质都是有好处的。
八锦操也是锻炼全身各个器官的。
至于穴位按摩和敲打,可以关注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平时多保健这2个经络,会对你健康有很大帮助~

[ 本帖最后由 火秋 于 2008-9-8 09: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9楼 qinqincaoa0 的帖子

我人在北京,卢火神是远水不解近渴。只能在北京找,我前面给你看的方子都是所谓名家所开,包括现在正在看的这位针灸大夫。非常感谢起码通过你和秋秋的分析,我大致能了解不同大夫的功力了。

再给你看一个非名家去年给我开的一个方子,当时是感冒基本好后但咽炎比较厉害,另外失眠比现在厉害,其他方面和现在差不多

射干15   大海10  桔梗10  甘草10  蝉衣10   牛蒡10   半夏10   肉桂3(末冲) 炮山甲6(末冲)  皂角刺10

3剂后换方:

射干15   山豆根10  大海10  桔梗10  甘草10  白芷 10   蝉衣10   牛蒡10   薄荷10  肉桂3(末冲) 炮山甲6(末冲)  皂角刺15   白术10   川穹9   大贝(打)

再服了三剂

[ 本帖最后由 communicator 于 2008-9-8 09: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1楼 communicator 的帖子

那个大海,应该是胖大海吧?????==胖大海是利咽的。
其实你的病症并不难,需要慢慢调理。有时候调理比服药管用。你多看看我贴的楼上那个秋季养生的帖子。对于虚症患者来说,用药不如食补。从现在开始,有目的有需要的采取食补的方法。养好脾胃,其他都好说。

[ 本帖最后由 火秋 于 2008-9-8 09: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mmunicator 于 2008-9-8 09:44 发表
我人在北京,卢火神是远水不解近渴。只能在北京找,我前面给你看的方子都是所谓名家所开,包括现在正在看的这位针灸大夫。非常感谢起码通过你和秋秋的分析,我大致能了解不同大夫的功力了。

再给你看一个非名家去年给我开的 ...


第1个方:
射干、甘草、桔梗、牛蒡子是宣肺利咽喉+去痰的.常用组合.
蝉衣有托毒透疹的作用.
炮山甲\ 皂角刺是排脓去毒的.

第2个:
差不多,多了白术和川芎, 白芷是温性的中药,作用是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和第一付的药不同的是多了温性的药.

每个方里都有肉桂,一般来说,肉桂是温性的,大热,有人甚至说是中药的强心剂.但这里的用法不同导致它的作用不同.

每个方里都只有3克肉桂,所以肉桂温性完全可以被一堆寒性药压制,作用就变了,它实际上减弱一点药方寒的力量,让药方排脓\宣肺\透毒的作用增加,因为少量的肉桂还有增加其他药物力量的作用.

而第2个方出现的时候多出健脾的白术和活血的川芎------微微开始补养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多出1味作用相似的温性药物,肉桂的分量不变.

我猜测这个医生的思路是:1\他看出你阴盛而阳虚,但咽喉用药多为凉寒,他第1方是要让你的咽喉问题马上得到解决,所以几乎把可以解决咽喉肿痛\充血\化脓的药物全部用上了,这些药物性质加起来大寒,为了抵消寒,他加了肉桂.

2\寒凉药物太多,往往伤害脾胃------何况你本身就是个阳虚的人,所以第2方就比较顾及你的脾胃和血液情况,然后开始加温性而效果类似的药物,肉桂的分量自然不用变.


就我感觉,这样的药方,特别是第1个,在解决局部问题上,用药已经尽量了,我不清楚你当时的症状,所以不知道他是看着你喉咙出问题就开这些药物,还是辨证后的治疗------我个人感觉更类似前者,但他看出了你的阳虚,所以加肉桂(这个做法虽然我觉得恐怕只是不辨证的补救,但还是颇为欢喜赞善).

最后是我的建议:你现在咽喉有问题再找医生看,没问题千万不要吃这个药,因为这个药咽喉没病的时候吃对脾胃有损伤.虽然第2个放有白术.

[ 本帖最后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8 10: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秋和QQ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3楼 qinqincaoa0 的帖子

看来这个大夫还是比较靠谱的。我用第一个方时有扁桃化脓,第二个方后都好了,只是咽部还是有点异物感,但没有再吃药。这个大夫原在我家附近,夫妻是搞按摩针灸的,据说是祖传,大概没有执照,他很谨慎,一般不开药。我看他很钻研,人也不错,经常他那里去按摩,也聊点中医问题,自我感觉比较信得过他,人很熟了求他才给开的方子。但后来有一阵很忙好久没去后,再去时他已经搬走找不着了。挺可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秋 于 2008-9-8 09:50 发表
那个大海,应该是胖大海吧?????==胖大海是利咽的。
其实你的病症并不难,需要慢慢调理。有时候调理比服药管用。你多看看我贴的楼上那个秋季养生的帖子。对于虚症患者来说,用药不如食补。从现在开始,有目的有需要的采取食补的方法 ...


对,是胖大海。

我把这些方子贴出来,是想大家一起研究研究,辨辨中医的真伪,我可不敢自己随便拿个方子就吃,呵呵!昨天那个针灸大夫也说:现在很多自称中医的都是伪中医。但谁真谁伪一般人可真难辨啊!

可惜这阵卢火神的方子一下子找不到了,否则也贴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mmunicator 于 2008-9-8 13:34 发表
看来这个大夫还是比较靠谱的。我用第一个方时有扁桃化脓,第二个方后都好了,只是咽部还是有点异物感,但没有再吃药。这个大夫原在我家附近,夫妻是搞按摩针灸的,据说是祖传,大概没有执照,他很谨慎,一般不开药。我看他很钻研,人也 ...


黄帝内经里提到上古医术有5种,分别是针,灸,砭,导引和药,针对不同地区的人。也就是说,生病不一定非要吃药。

对你提到的那个以针为主,药为辅的医生比较感兴趣。继续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中医

养生为上
心平气和
百病不侵
==========================
下面讲下一个话题---------------------------------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mmunicator 于 2008-9-8 13:34 发表
看来这个大夫还是比较靠谱的。我用第一个方时有扁桃化脓,第二个方后都好了,只是咽部还是有点异物感,但没有再吃药。这个大夫原在我家附近,夫妻是搞按摩针灸的,据说是祖传,大概没有执照,他很谨慎,一般不开药。我看他很钻研,人也 ...


我一直觉得那个肉桂用得很妙,一直在想这个.

而且肉桂补名门火,守而不走,你太合适这个了.我在想那个医生就算给你加点量,你绝对没有问题.呵呵.

我只在书上看过这个用法,但实际中,很少有人这样用.

其实这个医生用得也不大胆,但还是叫我很惊喜.

我遇到过一次类似的情况,但是相反的,我那时候遇到牙痛和睡觉后腿麻痹,同时有虚寒症状,医生给用的是70克的附片加20克白芷30克苡仁,加甘草20克,吃了3贴就完事情.

量好大啊,要不是本身就是他的学生在抓药,可能卖药的都不敢这样卖吧.

可我吃了很舒服,缠绵的旧病就很快好了.

最神奇的是理中汤,真是我的救命方,我那时候说话久了胃都痛,冷得手发紫灰色,喝水就想吐.我一直记得当时他问了几句话,开始摸脉,左手,右手.......然后问在一边的学生:你怎么看?那学生摸了摸,然后叫我把舌头伸出来放松看看,然后他们俩都开始笑,说:这个不是吗?

我记得就是理中汤,红参代替人参,炮姜代替干姜,加法半夏和桂枝.我吃了4贴,红参比较贵,抓药的学生劝我自己熬了把它挑出来嚼着吃.后来再吃4贴,可以说是扭转了我整个身体的状况,首先是说话可以不胃痛.然后是手脚不发紫了.吃饭多点不会胀气,如果有一顿太忙不吃不会痛,喝水不想吐-------人如果从这些事情中解脱,真的很幸福.

于是我决定学中医.有时候我是相信机缘的.

[ 本帖最后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8 15: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9楼 qinqincaoa0 的帖子

说起这个肉桂,我还想起来,去同仁堂抓药他们不给打成末,结果只得带回来取找那个民间中医大夫,他自己亲自给我打成末。那时我只是感觉他人实在是太好了,至少医德很好,讲经络方面的事也都言之有理,但还不明白原来他用药如此之妙,不知珍惜。哎!没想到后来就没缘份了。他们挺不容易的,店小了,收费又低,一般人进去上下打量后感觉都信不过。他们倒也处之泰然。我是从他们的言行谈吐观察,感觉他们的确是在兢兢业业做事,很实在。他们自己吃长素,还练功,没事时就看各种中医和佛学方面的书。

那你说说,我在现在这个方子上,自己再加点肉桂如何?

[ 本帖最后由 communicator 于 2008-9-8 15: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 19:45 , Processed in 0.05035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