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anyuechuyi

[网友互动] 静下心想想,有时候会不会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了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揭批完了,您继续,先8下
hanfeng 发表于 2009-10-7 17:59


我都不知道你有什么可自豪的。

专业的,脸怎样使用光圈都不懂,行业的悲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尹吝 于 2009-10-7 18:09 编辑
我都不知道你有什么可自豪的。

专业的,脸怎样使用光圈都不懂,行业的悲哀啊
jzzling 发表于 2009-10-7 18:02



自从去年地震开始,我就不相信什么专业。
专不专业,不是靠嘴说出来的,看了某些人所谓的作品,呵呵..........

何必跟这类砖家闲扯不完了,莫要坏了大家的心情,社区的和谐。 不想在国庆贴里看到太多的 国骂。

有时候真怀疑。这个人是不是跟STEVEN什么的是不是同一人呢。

你不鸟他,他自然会闭嘴的。


难道 你 还需要更加深刻地了解 什么 叫 “装~!@#”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篇评论吧,应该够的上楼主的"专业标准"吧......

大阅兵 大直播 大印象

  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也是中国电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场特大型的现场直播。我只同步看了一遍,现追记观看时的大印象和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为电视专业视角的个人业务笔记。
  关于这场甲子电视大直播,网上批评声音很多,有专业的也有非专业的。但是总的评价不是很高。至少很难找到理据俱全的褒扬之声。当然央视自己的调查说满意度很高。
  十月一日十点开始的大直播,是以一组声画严格对位的画面拉开序幕的。这组画面,我觉得是反映了中央电视台的专业功力的经典之作。解说和音乐是事前混录的,音乐和语言的比例控制非常精准,而从现场切换出来的画面与音乐的情绪和解说的内容的对位,也是非常的精准流畅。感觉上每一个镜头都是是严格按照分镜头RUNDOWN卡着切出来的。这组声画俱佳,难度颇大,长达三分钟左右的画面,没有几十年专业沉淀,任何电视台都绝对做不出来。这不是革新的问题,而是正在快速散失中的宝贵沉淀。这是一个老电视台历史的真正价值之所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中央电视台一个在彩车上的记者大阅兵开始前与演播室白岩松的连线时,竟然连“呼号”这个最普通的术语都说不出来。她说,彩车经过天安门的时候,她会在车上“呼台号”,“呼我们中央台的台号”。真是令我大吃一惊。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吃惊的。现在电台也有很多主持人把播新闻说成“读新闻”。
  整个大直播的第一个败笔的出现紧接在上述这组经典画面之后。国旗班和仪仗队一步一步走下人民纪念碑的台阶,穿过人群中的红色通道,迈向旗杆。这个时候,解说已经切换到现场,高声大嗓的解说喋喋不休,而脚步声的同期声居然全部切掉!是可忍孰不可忍!作为新闻事件甚至是历史事件的发端的这段护旗进军,纯属抒情的这一段解说完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作为观众,此时最渴望的是对现场气氛的感受,此刻拉掉同期声,是个不可思议的大错。此时同期声不但有穿着高筒皮靴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还有六十响轰鸣的礼炮。因为解说的缘故,全国观众不能清楚地听到这历史性的第一声的礼炮,一直到解说玩了,也许是第四十五声礼炮之后才得以清晰地听到礼炮声和脚步声。除了画面之外,现场声是电视直播中最重要的元素。因为角度变换和镜头运动,画面往往是跳跃和对于观众来说是逻辑不清的,而现场声则是一条流畅的表述河流。好不容易等到激情澎湃的解说停下来,推出现场同期声,这组镜头已经走到了尾声。而从护旗手就位到国旗升起,也许由于机位的不理想,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表现角度。尤其是国旗升起的时候没有切出全景,只有一个角度非常小非常拘束的仰拍镜头,还没有飘扬起来的旗帜和旗杆形成了几乎是平行的垂直角度。其实只要调出大摇臂拍摄的几个不同角度的以旗杆为中心的全景,大全景,加上现场观众的表情反应镜头与国旗卫队士兵的中近景镜头,国旗冉冉升起的这一幕完全可以表达得淋漓尽致。
  对于整个阅兵过程的现场直播,网上批评颇多。其中有网友认为侧逆光和后侧逆光的角度太多太多,我完全认同。从拍摄角度来看,北边机位用得比南边多,大概因为导播考虑到与天安门观礼台的角度一致性问题。但是从画面效果来看,由于天安门是坐正北朝正南,十点半之后才开始的阅兵,光线必然越来越快地从东南向正南方向转移。还是死守北边机位,必然出现侧逆光和后侧逆光的角度太多太多的问题。其实作为电视观众,他们的诉求应该会希望既看到阅兵,又能感受到天安门的情景,多用南边的机位才是正道。也许是彩排在晚上进行,光线的方向问题被忽略了。这是我的善意的解释。但是作为总部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没有理由不知道太阳从东边升起,不知道天安门坐北朝南啊。想到这里又有一些纳闷。
  各个方阵的正面镜头太少,甚至几乎没有,这是网上的另一个批评意见。对于这一点我倒是觉得,虽然现场的几台的大摇臂可以掠过方阵的头顶从正面向后队运动,但是估计这样做对方阵行进的干扰就太大了,应该不被允许。毕竟这不是在演播厅拍晚会。但是,如前所述,交替使用北边南边两边机位的镜头,的确比只是大量使用北边机位镜头要明智得多。后来北边的机位还出了几个非常要命错误(当然只是技术错误)。在切出两位领袖画像的近景的时候,由于时近中午,北边机位几乎是大侧逆光,造成了画面严重的畸变失真。可能导播也发现这个问题了,赶紧调南边机位的镜头。这个状况居然出了两次。太不应该了。也许现场导播太固守事先准备的调度脚本了,以至于错误一再发生,又一再调整。其实北边机位拍的全景,既可以带着天安门,顺光又是蓝天白云,而北边机位拍摄的天空云层灰厚,机位调得不漂亮,画面也就跟着遭殃了。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北边机位必须要拍到人海组成的标语以宣示主题。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是调机位的问题了。但是效果不如意却已成事实。
  阅兵过程直播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基本的电视画面的语法问题,一般场景交代与细节描述的关系处理问题,镜头运动与镜头内运动的关系问题,处理得很粗糙。以景别构成和长度构成以及镜头顺序构成的合理运用为特征的电视画面的基本句式,前进式,后退式,循环式等等,从实的方面讲,是场景,方向,运动路线和人物、情节、细节等的清晰交待,而从虚的方面讲,是主观情绪的表达,气氛的烘托等等。这方面,西方大台比较讲究,而我们就一般忽略,马马虎虎。平时做个没有什么大场面大调度的专题片纪录片之类不觉得,一到大阅兵这种场面就露怯了。所以很多观众谈论起这场转播,都说镜头跳来跳去,尤其是用大屏幕电视或者投影看,眼都看花了。而与之相关但不尽相同的明显缺陷,是只注重镜头运动,而忽略了镜头内运动。其实以大阅兵这种行进式题材的拍摄,镜头运动与OBJECT的运动更加合理的做法是以静摄动。画面的丰富性和变化性靠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多机位灵活调度,而不是让每个机位都以运动着的镜头去抓拍运动着的拍摄对象。画面激动有余,从容不足,场面宏大有余,细节刻画不足,这次史无前例的现场大直播,卡得漂亮、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镜头不多,与不善运用镜头内运动有绝大的关系。所以网上很多观后感说,大阅兵看照片比看电视过瘾,真是很有道理。
  再有就是拍飞机。从地上拍飞机,那是难度很大很大的难事。飞机在头顶的角度太仰,飞机远的时候,角度够了,焦距不够成像太小却又成了问题。本来最出彩的是那几个航拍镜头。摄像机的高度与飞行中的编队的高度平行,画面中有烟云,有飞机,又带得到地面。这个角度真是空前绝后!可惜镜头用得太短太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传输中有掉数据包(就是看起来边角上有轻微的马赛克)的原因,不敢多用?还是传输断续,等你要的时候画面又不稳定了?其实这个时候角度比画面技术质量要重要得多。谁都知道你没可能带个电视塔上天去拍,掉点数据真是无关紧要!我觉得这是这场直播最大的遗憾之一。
  大阅兵之后的群众大游行的直播,说实话,真是乏善可陈,基本上就是让全国人民看到场面就是了。无论是单机镜头的运用还是调机位,都是比较行货了。而且到群众经过天安门的时候,基本也是顶光了。这也是个客观原因。群众游行的场面不同阅兵。阅兵还有各种军装武器装备可以养眼。而且场面多细节少也大致无大错,因为主题是威武严明文明等等。而到了群众场面,画面元素骤降。都是漂亮的衣服啊,花啊,翻版啊之类不能太吸引眼球的东西。所以这个阶段很重要的就是对人的描述,对“盛大节日”主题的延展。正是在这一点上,我感到有些失望。而网上评论说的转播虎头蛇尾也大概所指相似。最业余的镜头是对各个省的彩车的省份字样的特写,那是一点儿中央电视台的水平都没有。基本没有构图,只要画面框住那两三个字就行。有的省份的彩车,甚至连全貌都交代不清。
  对于这场大直播,说不满意的人多,说难度大的人少。我认为,这场世纪大直播,就难度而言,肯定是世纪性的难度。其他不说,光是机位之多,调度之复杂,就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如果有三十个机位,导播一双眼就要盯三十个屏幕,现场机位何止三十个!还要对三十个摄像下口令。就这一说,常人就想象不出到底有多难,我也想象不出来。这个场面如此宏大,细节如此繁复,调度如此纠结的大直播,不是拍电视剧,一个一个镜头地来,而是两个多小时一气呵成。所以我第二天在南都的专栏中说,这样大型的超多点超多机位的直播,中央电视台的水平真是不错。失误的镜头已经控制到了最少。
  种种直播的不如人意,网上评论一般都是就画面说画面,却没见有人指说文案如何。按照国内电视台的规矩,文案就是节目宪法,直播中所有的声音画面内容,技术设计,一切的一切都要毫无疑义地服从于文案。而做文案,起草者只是在时间框架内信笔,很多做文案的人下笔的时候根本不用考虑声音画面和技术可能。而审定文字稿的人就更加不用说了。经常是大段大段地加,而不考虑画面不够,或者大段大段地删,管你用音乐还是用同期声去填。文字毫无线性的节奏感那更是司空见惯。文字(反映在实播中就是解说)拖死画面,拖累画面的事情,可以说是见怪不怪。我看这次大直播也有这个问题,至少本文开篇所说的解说盖死同期声问题就是实例之一。
  这场大直播还有一个遗憾,大摇臂耍得不漂亮。镜头运动设计不够精妙,甚至有一个已经切出去的画面,落幅中竟有一个推拉往返一下又赶紧调整的动作。大摇臂这件宏大场面描述表现的利器打了这么个大大的折扣,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单机的表现力。因为如此大型的现场直播,玩的绝对是组合拳。玩大摇臂的摄像多数的实战场合是大型文艺晚会,偏偏大阅兵是个历史色彩和叙事色彩很浓的新闻事件,直播画面中看出大摇臂的力不从心,心有不足。新闻素养是传媒能力基础中的基础,这也是个典型的例子。
  我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真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让我来做我也没有本事做。这个事情,中国也就只有中央电视台能够做。一是电视专业底子,二是电视器材装备底子,三是团队的协同经验和能力。最重要的一点,电视台的专业规模。所以我只能够以井底蛙的视角做观天状,写看片笔记。生怕时过境迁,所以曰之:大印象。大大概概的印象。

说明:
作者:陈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去年地震开始,我就不相信什么专业。
专不专业,不是靠嘴说出来的,看了某些人所谓的作品,呵呵..........

何必跟这类砖家闲扯不完了,莫要坏了大家的心情,社区的和谐。 不想在国庆贴里看到太多的 国骂。

...
尹吝 发表于 2009-10-7 18:07


作品在此,http://bbs.m4.cn/thread-199816-1-1.html  绝对欢迎拍砖
装B就不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不知道你有什么可自豪的。
专业的,脸怎样使用光圈都不懂,行业的悲哀啊
jzzling 发表于 2009-10-7 18:02


加大光圈,在提高主体的亮度的同时,会使背景曝光过度,看起来像白癜风。
我不知道你的光圈要加大到多大?难道是通过光圈,来达到背景虚化的目的?jzzling 发表


拎出来晒一晒,见证下什么叫无知无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说在高照度下,加大光圈就一定意味着背景肯定虚化?
问题是我不知道你加大光圈的目的是什么?增加主体的亮度?那本很亮的背景,难道不会曝光过度形成白癜风?
lzzing发表


继续拎出来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整个阅兵过程的现场直播,网上批评颇多。其中有网友认为侧逆光和后侧逆光的角度太多太多,我完全认同。从拍摄角度来看,北边机位用得比南边多,大概因为导播考虑到与天安门观礼台的角度一致性问题。但是从画面效果来看,由于天安门是坐正北朝正南,十点半之后才开始的阅兵,光线必然越来越快地从东南向正南方向转移。还是死守北边机位,必然出现侧逆光和后侧逆光的角度太多太多的问题。其实作为电视观众,他们的诉求应该会希望既看到阅兵,又能感受到天安门的情景,多用南边的机位才是正道。也许是彩排在晚上进行,光线的方向问题被忽略了。这是我的善意的解释。但是作为总部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没有理由不知道太阳从东边升起,不知道天安门坐北朝南啊。想到这里又有一些纳闷。
pzhmzg 发表于 2009-10-7 19:04


一同纳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3# 敬礼  

254662

我在118楼回复你用的图片。

你怎么也陷入唯技术论的调子里?技术可以谈,但最主要的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技术手段多了,进步了,使导播视觉发挥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但编播、导播人员的素质不 ...
依北风 发表于 2009-10-7 14:41



你没有看懂我说的。你把人与技术分开,然后说我唯技术论,跑得太偏了。
你回复的示意图,看不清楚。
至于阅兵的意义,我能够理解到:即使没有央视直播,也同样要搞,也同样会收到效果。何况央视全面直播了,一点细节的问题,对阅兵的影响力,可以说,丝毫没有影响。认同吗?[/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孟焦两人每天都要厮杀几十回合,哈哈~
站在非专业的角度看,编导的转切确实乏善可陈,即使脸不黑,也是篇流水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孟焦两人每天都要厮杀几十回合,哈哈~
abc168 发表于 2009-10-7 19:57


呵呵,相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相上了
hanfeng 发表于 2009-10-7 20:01


我认为这次最大的问题在于转切上,一段叙述刚起来,忽然去说另外一个故事了,把观众的心情置之不理;
其实老百姓的宽容度很大的,你脸黑点,太阳大,理解;你纵深不够,没事;
但好多的故事讲一半就丢下,实在让人抓瞎,可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次最大的问题在于转切上,一段叙述刚起来,忽然去说另外一个故事了,把观众的心情置之不理;
其实老百姓的宽容度很大的,你脸黑点,太阳大,理解;你纵深不够,没事;
但好多的故事讲一半就丢下,实在让人 ...
abc168 发表于 2009-10-7 20:10


回头想想阅兵前,各路宣传铺天盖地,吹嘘直播高清效果,能看清坦克零件;吹嘘全新角度营造震撼体验,天上地下无所不及;又有预演彩排垫底。。。
完事自己整个满意度95%糊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次最大的问题在于转切上,一段叙述刚起来,忽然去说另外一个故事了,把观众的心情置之不理;
其实老百姓的宽容度很大的,你脸黑点,太阳大,理解;你纵深不够,没事;
但好多的故事讲一半就丢下,实在让人 ...
abc168 发表于 2009-10-7 20:10


转切这事,唉,忒跳跃,跳得人闹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有看懂我说的。你把人与技术分开,然后说我唯技术论,跑得太偏了。
你回复的示意图,看不清楚。
至于阅兵的意义,我能够理解到:即使没有央视直播,也同样要搞,也同样会收到效果。何况央视全面直播了,一点 ...
敬礼 发表于 2009-10-7 19:30


看得很明白,只是隅于篇幅,我回复得简约些。我在118楼已经说了些。

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因素,也就是导播、摄像的审美素养问题,先进的摄像器材、多变的拍摄角度等,只是提供给你“再创作”的工具、手段而已,因为大家是从摄像人的眼里看到实景的,所以,对现场的场景叙述是通过摄像和导播等人“再加工”后形成的东西,这就显示出他们的素养水平来。
而这些人的水平与媒体本身运作的成熟程度、器材的先进程度没有太大的直接和必然的联系,他所拍的是一个叙事过程,象对我们讲一个故事,有光、影、声等,他们是怎么理解和表现这场盛事的?这就是他的思想和审美水平的展现。可惜,从效果看,他们基本上是浪费了那些表演者和准备者的辛苦和汗水,没有展示或挖掘出这场盛典的时代意义,和阅兵本身的审美传达,如果浪费是可耻的,那么,他们就是可耻的,毕竟,你是主动要求干这个的,而比他们更有经验的如“八一”厂的人,没参与直播(不知原因),前面几届阅兵式都是八一厂拍摄的,都有出彩的地方。我们对细节的失误没有过多的批评,这是对整体而言的。
为什么绝大部分都不满意?这是个事实!这是受众体的审美感受,是不合格的!你只把过程拍了下来,没有加入你的思考,或者你本身水平就很差,理解和表达的都不够,所以大多数人不满意。
你最后理解的那句话,很偏,你没理解什么是历史记录者、传达者的历史责任,从建国第一次阅兵到99年,记录者们出彩地记录了下来,并完美传达了出来,如同艺术品一样,证明了我们不缺顶级的叙事者、影像者,而是这次的导播等人,素质太差!毁了很美、很好的东西,就是这样!所以,要负责任的!
比如:小煤窑偷偷生产而死了人,与三令五申制止的省长没有直接联系,但却要省长负责,乃至下台。虽然残酷了些,但体现了问责制的制定意义,
就此,央视也一样,本来大多数人不满,却不知悔改,罔上虐下,乱说大家满意,所以,大家更加愤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步不齐,多齐市齐?

拍摄不理想,多理想是理想?

我想要一个标准》
jzzling 发表于 2009-10-7 17:48


人们的满意度就是标准,你可以搞个投票什么的,不就明白了?你带头搞一个吧,这样你就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敬礼 于 2009-10-7 21:46 编辑

235# 依北风


我们的理解还是有偏差:我的意思是,转播人员的技能、意识、大场面掌控等,同设备一样也是没有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是合在一起来说的,不能按照顶尖水准来要求。你把设备与人分开说,结果又落实到了人。
再一我是针对你的“你根本不明白或没意识到这样的盛典的重大意义”说的那些,旨在说明现在的传媒很发达,仅央视直播,不会毁掉大阅兵,使之影响力逊色。而阅兵的实力、凝聚力、喜庆、巨变的展现已经实现,其震撼力、渲染力,象期望的那样,波及整个世界。在这样的大局、高度来看央视直播,心态好许多。
你写了许多,尤其是历史经典时刻的记录者、传播者的责任,说的很好。
看了上面网友引述专业人员的观点,也说了这是常人想象不到、唯有央视方可胜任的超大任务,认同,你也琢磨一下。
再就是当下人的心态、互联网的兴起,某些现象足以说明你所说的以往的成功转播,若是放在现在,也难逃围观恶批。
实际上,这次国庆阅兵的亮点不在分列式,而在整体的全面升级和效果,话题很多,比如服装、秩序、晚会等,与以前比,真是步进了全新的世纪。但是你看,就央视直播的批评,转移了多少视线和关注,这不公平,不理智。
那些不足,有人指出不就行了吗?
发泄要到何时、要如何才满意?
说央视直播毁了阅兵的,扪心自问,是事实、公正话吗?
我赞同楼主,开贴说的很苦口婆心、全面深刻了,但是你看----------

当批评成为习惯,谅解宽容,愈发弥足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依北风 于 2009-10-7 23:09 编辑

237# 敬礼

             额,从你的观点和论述看,带有孔门遗风,如孔子说这句:The more things a man is ashamed of, the more respectable he is.,是非常符合他的本真个性和面貌的;这篇楼主文章也一样,但有些象宋明理学之流,表面说的特好,说了些谁都可以说的话,深刻吗?肤浅的很。但随后在其他帖子里,也反讽他人,我就是看到了这个,才很不满的。你倡议完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就要遵守自己的承诺,干吗攻击人家的意见?

        可惜,孔子是个好人,但央视某些人不是孔子。

       而央视的某些人,是看不到你的标语的,不反躬自省,置群众意见而不顾,凭着至高的所谓的话语权,愚上瞒下,赤裸裸地说瞎话!所以,你这种冲淡而挠痒般的态度,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于实际不好!

      庄子是美学集大成者,建议你学学他的审美学术吧,他很讨厌这种儒家的迂腐!

      韩非是最清醒的,眼光也是最彻底的,他也骂这些迂腐的儒家“仁义”的,更会骂央视这些人的。

     批评不是为了批评而存在的,宽容也不是为了宽容而生存。难道我们都要当沉默的羔羊?而那个指着皇帝新衣的孩子很傻吗?

     大家都是带有理性批评的,发泄下情绪,很是正常,因为,央视这次做得非常不好。大家只是象卢梭一样,是个平民式的辩手,作为个人的权利表达,告诉央视错在何处!

      这是被满意的辩手们,不被抢夺的唯一的权利!

      我支持这种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國外有相當多敵對勢力針對我們,國内還有反動勢力 ,破壞我們的社會和諧,侵害我們的下一代,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對自己一定要嚴格苛刻,時刻準備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7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zzling 于 2009-10-7 23:33 编辑
看看这篇评论吧,应该够的上楼主的"专业标准"吧......

大阅兵 大直播 大印象

  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也是中国电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场特大型的现场直播。我只同步看了一遍,现追记观看时的大印象和当时的第一反应 ...
pzhmzg 发表于 2009-10-7 19:04


认同转播,特别是开始时,解说的太多余,应让我们多感受实况气氛。

关于逆光问题,个人认为从北向南,作为拍摄的主视角应该需要保障的,直播中应尽可能加入一些南面顺光镜头,但我有一个顾虑,若南北频繁穿插,不但镜头亮,暗变化会使人更不舒服,且分列队伍一会往左走,一会往右走,可能让我们摸不清头脑。不管怎样,这应该是值得考虑的,正如作者所说,也许真是世纪难题。不过,群众游行,个人认为多用顺光镜头,应该没有问题。

关于战机的航拍问题,我也不觉得出现少许马赛克,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毕竟这样的视频传输方式难度很大;但要知道,传输问题带来的不一定只有马赛克,若出现更严重的传输问题,导致视频中断,那不仅是严重的转播故障,更重要的,会造成全国观众的恐慌,我倒认为追求震撼效果冒险,不太值,毕竟这个机位视频作为宝贵的资料,会长久保存。

总之,转播或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最关键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有一些小的瑕疵,不能说明问题,因为那毕竟是直播。其实这些问题,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讨论似乎多余了,若不是那个争论的逆光问题,应该大部分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根本不会关系所谓的直播问题。
可能他们讨论的只有阅兵。。。不是婚纱摄影,不是写真集,逆光真的就那么不可接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8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8位灰度为例。


若暗部 10,亮度150,

当暗部提升一倍亮度达到20时,亮度的提升明显么,可这时,亮部已经曝光过度了。
jzzling 发表于 2009-10-7 10:29
哦?想必这位认为他上面的言论是不专业的罗?嘿嘿。
有空说说你所谓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再有空解释下你所谓手术方案和手术方式的区别。: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15:12 , Processed in 0.05155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