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fumaoyue

中国的复兴不符合西方利益,双方都在准备摊牌(zz)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佩纶最大的失误是放法国舰队进入马尾港。
  马尾港是闽江的内港与军港。此港距闽江海口八十公里,两岸山峰陡立,层峦叠嶂,河道迂回,水流湍急;加之闽江口外岛屿与暗礁密布,更使马尾港险要天成,易守难攻。
  孤拔率舰队(有军舰8艘,总排水量14000余吨)抵闽江口外,向张佩纶、何如璋提出须进入闽江马尾港区停泊。张佩纶只有外交忧虑却缺乏防务意识,竟然允许了法方的要求,闽江口的海关大门,彻底敞开。在大战阴影之下,竟然放法国整整一个舰队进入。
  张佩纶开门揖盗之余,还将“不抵抗”发展到不备战、不应战、不撤退,或基本上解除了所有的防御手段一味挨打的“自杀”程度。
  书生谈兵,张佩纶创造了一个人败一场战役、一个舰队、死两千将士的败绩。
  张佩纶还有临阵脱逃的污点。马尾海战炮声一响,张佩纶与船政大臣何如璋溜之大吉。
  事后,空谈误事的清流张佩纶被讥笑为“马谡”,从此不得翻身。可谓误己误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内外危机重重。对于洋人的步步紧逼,清流派们表现出的是一贯的强硬!强硬要靠什么?靠的依旧是实力!必须有一套依靠现有局势、现有条件来保卫国家的策略!很不幸的是:这点正是清流派所极度缺乏的!他们只是一味攻击别人做得不对。清流只破坏,不建设。这就是清流危害最大的地方。
  如果国家的权力被清流掌握、国家政策被清流影响的话,后果将是十分悲惨的!
  清流派有他的积极一面:嫉恶如仇的批判评精神、坚决抗敌的骨气、做官也比较清廉,揭露弊政的勇气,这些都值得赞扬!但是光有这些是不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讲一讲潜伏在清廷的戈尔巴乔夫——清流领袖之一的张之洞

继续

  潜伏在清廷的戈尔巴乔夫——张之洞
  张之洞,16岁乡试第一名解元,26岁会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少年得志,当了翰林后,抨击时政,臧否人物,声誉踔起,与张佩纶并列“清流党”之先锋,人称“青牛角”。
  但是张之洞比张佩纶幸运的是,他先当地方官,有机会慢慢磨练,而不是像张佩纶那样一下子就碰到了迫在眉睫的大战,直接就over了。
  但是张之洞好大喜功、用度奢侈、举动固执的毛病却在其一生中始终没有多大改变。
  例如张之洞在担任湖广总督的时候,办汉阳铁厂,在设址、道路、矿质、冶炼之法等方面都没有思虑周全,仓促上马,亏本极重。
  有人评价张之洞的行事,“忽若深谋远虑,无不洞烛,忽若浅识短见,靡有定向;忽若聪敏,忽若愚蠢;忽若维新,忽若守旧;忽若友好邻国,忽若抗拒外人。其对洋务,实际并无定见,乃是随波逐流而已”,梁启超称其为“浮华之人”.
  为什么说张之洞是潜伏在清廷的戈尔巴乔夫呢?
  看看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是怎么“办新军”和“练人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为了推行“新政”,清政府派遣大批学生赴欧美及日本各国留学。湖北派的最多。留日学生全国各省共计5400 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有1360 余名,占了四分之一,所以湖北在当时有先进省之称。湖北学生大多来自武汉各学堂,以李书城、耿觐文、白逾桓、居正、田桐、余仲诚、吴崑、但焘等为核心。同盟会成立时,两湖地区的留学生占了多数,居正、田桐与白逾桓、吴崑是湖北会员中的骨干。张之洞派遣的留学生同盟会的主干力量,这些派出的留学生归国之后,很多进入体制内,又在周围发展新的会员。
  张之洞还在武汉办了一所“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校长张彪是挂名的,真正负责学校事务的是“常务副校长”,也就是“会办”,名叫黎元洪,人称“黎菩萨”。对学生们的各种新派思想和做派,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般都不管。所以,在清廷办的“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里面,革命的风气却很浓厚。
  张之洞前前后后,一直在为革命党人培养人才。
  倒是慈禧太后的政治嗅觉很敏锐。她在1907年召见湖北巡抚端方时说:“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的所虑也在湖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看张之洞编练新军。
  1889年开始,张之洞在湖北编练新军,张之洞特别重视士兵的素质,要求多吸收“实能识字写字,并能略通文理之人”入伍。在此思想指导下,“新军士卒,多文人投笔为之”。1905 年,该军在黄陂募兵 96 人,册中竟有禀生 12 人,秀才 24 人。
  张之洞的意愿也许是好的:既提高新军素质,又解决社会问题。
  张之洞招收到新军里面的有文化的青年,大多数是“双失青年”——失学、失业。
  这些由于清廷废除科举、生活无着、被迫投军的“双失青年”,本来是要考秀才举人进士跳龙门的。他们最看着不爽的就是朝廷,害得他们白读了几年书,不能出人头地,反而还要来当丘八,很有失落感,牢骚满腹。革命党人通过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新军中发展会员,到武昌起义前夕,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新军中的会员达到5000人。数年之间,政府军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了革命党的大本营。
  再来对比一下袁世凯练的北洋军。袁世凯选拔的都是河北乡下的粗朴青年,这些人从贫穷的农民一下子成了国家的军人,每月饷银远超他们在乡间的收入,所以,既有尊严感、又有切实的经济利益,对袁世凯感恩戴德。辛亥革命期间,北洋军没有起义的。
  在武昌起义之前的十几年中,孙中山黄兴徐锡麟等人共举行了几十次起义,都失败了。因为每次起义都是精英型的,参加的大多数是革命党人和帮会分子。但是武昌起义,起事的是国家的正规军,用的是制式武器。这就是武昌起义在几天之内就能底定大局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广总督瑞澂说:“总督张之洞费十数载之经营,糜数千万之库帑,辛苦选练,而不料均为匪用也。”
  1912年孙中山曾说张之洞“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不管张之洞的本意如何,从客观的效果来看,对于民国来说,张之洞实在是有功之臣。但是对于清廷来说,张之洞简直就是潜伏的戈尔巴乔夫。
  现在抛开革命的正义性不谈,单从行为本身来评论。张之洞可谓“种瓜得豆”,这就是清流本色。
  如果说,张之洞的本意就是要为革命培养人才和军队,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但是观察张之洞一生行为,他恐怕没有这样的深谋远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几个历史上的清流故事,现在把话题转到当代的中国。
  谈谈当代误国的清流。

  当代中国,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腐败。
  一个国家,积三十年高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平台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转型,然后是高质量成长,否则就会进入一个污染拥挤腐败蔓延社会矛盾冲突的乱局。
  当代中国,面临的根本任务核心仍然是健全政治体制,这个政治体制的根本任务是建立法治国家,控制腐败,不能让腐败和利益集团的势力像瘟疫一样到处传染,让生民不再憔悴,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发展的荣耀与实惠,正是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政治哲学的基本要求。

  其次误国的就是清流。
  但是当代清流和历史上的清流很不一样。
  当代清流有哪些特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流误国——财产公开问题
  先介绍一类最好的清流,这类清流和古代清流一样:做事情的意图是好的,但是过于理想化、过于书本化,不务实,实际发挥有害的作用。
  例如几年以来,为了形成官员监督机制,有人提议要把官员的财产公开。
  这种倡议遭到强烈抵制。是谁抵制呢?不说,大家也知道。
  于是有个叫刘日的人提出一个建议,简单的说就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也就是说,应以“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为契机,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先推进一步。
  “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相对年轻、没有历史包袱(意思是还来不及贪污),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要“进步”就必须率先符合舆论要求。所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请他们率先公示财产,让他们接受新的清廉的官场文化和规则最为合理。经财产公示后选出来的干部既会给群众以全新的形象,也会更加注意约束自己。
  刘日还归纳了新官公开财产的三大好处:一是绝大多数干部目前不用公开财产,干部队伍会比较稳定,并可大大减少推行官员财产公开的阻力。二是对想当后备干部的人、想被提拔的干部来说,率先公开财产,接受群众监督,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能够接受这项考验。三是对人民群众来讲,期盼已久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能迈出这样一步,他们肯定是高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日的建议提出之后,马上有人跳出来反对。理由主要是两条:第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应该分新人老人,要公开,就全都公开,一步到位。第二,新人还来不及贪污,所以公开没有什么意义。即使公开,也是应该让老的官员先公开。

  问题是:刘日的建议更好?还是反对者的意见更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官员财产不能公开,阻力来自哪里大家都很清楚。但光知道没用,关键是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这种事的实质一方面是“与狐谋皮”,要触动官员们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是“投鼠忌器”,不能对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所以要解决起来难度可想而知,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一些简单化的方案看似完美,但实际上根本推进不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刘日提出的方案正是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即能使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得以实质性的实施,又能避免的现有官僚阶层造成过大的震动,在积累实际操作经验的同时,还为将来解决官员财产公示问题打下了基础,在当前的情况下,应该说是一种兼顾理想与现实、现在与未来的可行方案,正是当前所急需的,虽然只是迈开半步,但却是能实际迈出来的半步,也是将来能继续走下去的半步,比一动不动、踯躅不前要好得多。
  但是清流们不顾当前的现实情况,一厢情愿总想一步到位,但实际上可能吗?对别人的方案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自己又提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只顾自己唱高调,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态度,自己的名声有了,但事情却给耽误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改革,必定有人受益,有人受害。要想改革成功,必须要形成一批从改革中受益的人,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改革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改革的措施还能稳固地实施下去。商鞅变法能成功,就是因为形成了一批军功贵族,他们当然要维护这个让他们受益制度。后来的贵族虽然杀了商鞅,但是却无法废除商鞅之法,因为这些军功贵族绝不会同意。非常商鞅之法的难度,比当初商鞅变法的难度更大。
  当前公开官员财产的道路也是如此。只要有一批新人受益,就会形成体制内的压力,老官员们就要在公开财产和保住自己地位之间做选择。公开财产的改革道路就会越走越容易。
  否则,就变成了最上级领导与整个官僚集团的博弈,老百姓只能焦急地当看客。有劲使不上。改革实际上就耽误下来了。
  当然,除了刘日的方案之外,还可以摸索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关键是走出第一步,只要走出第一步,就会有机会走出第二步,这就走上了不归之路,最终的成功会很快到来。否则就会在等待中浪费时间,10年过去,还在原地,也许就错失了改革时机,很多更严重的问题因此而进一步恶化。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就是要善于在反对中找到通向正确目标的道路。而不是在无所作为中等待问题自行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讲中国清流——极右

  极右是怎么练成的
  我把当代的清流,叫做极右,全称是“极右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很多极右是很不“清”的,头脑不清,钱包不清,比传统的清流差远了,简直就是浊流。
  下面开始用“极右”这个词指代这些人。

  那么极右是怎么练成的呢?
  简单地概括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80年代整体向右转
  2、极左的嘴脸太难看,说话太难听
  3、“不争论”是对的,“不引导”就不应该了
  4、宣传部门战斗力为零
  5、西方有意识地培养代理人
  6、利益集团和极右的结合

  下面分开来一个一个地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2、极左的嘴脸太难看,说话太难听
  极左在当时还是有一定市场,但是极左的作用,不是影响引导教育一批人成为左派,而是把几乎所有的人都往右赶。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极左的嘴脸实在太难看,说话实在太难听。
  极左得势的时候,把国家搞成那样,不思悔改、不谢罪天下,还是一副真理化身的模样,大言不惭,毫无反省的态度。
  而且极左把思想问题政治化,说话的时候,蛮横的很,好像手里的鞭子随时会抽过来。
  很多没有倾向的人,仅仅因为讨厌极左,也要同情右派,甚至亲自去当右派。
  所以,极左培养了一大批右派,甚至是极右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3、“不争论”是对的,“不引导”就不应该了
  286这个人是不搞理论的,他也不喜欢别人老拿理论说事,没个完,听着气闷。
  80年代、90年代,极左极右在理论上争论得非常激烈。
  286大智若愚,一句“不争论”,废了双方的武功。改革才能顺利地、务实地发动起来发展下去。
  排除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干扰,这是对的。但是在思想领域内,还是要积极引导的。
  我们不去引导,西方势力就要来引导。当一个时代的人都很不成熟的时候(80年代的人还是很淳朴幼稚轻信的),这种敌对势力的引导就成了误导。80年代末的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90年代以后,“不引导”的问题一直长期存在,但是由于人民的眼界开阔了,同时本国的发展确实还不错,东欧苏联垮台之后的乱象我们也看在眼里,人民的免疫力提高了,所以才算是没有惹出什么大祸。但是20年来,极右势力有增无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4、宣传部门战斗力为零
  宣传部门的工作能力实在是太糟了。
  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成就没有说清楚,好像也说不清楚。
  一方面是只宣传西方的好处,不介绍西方的坏处。
  也许他们的本意不是如此,但是客观效果就是这样的。

  宣传部门似乎完全不懂“大众传播学”,他们只知道垄断宣传媒体的垄断——但是后来沦陷给南方系了,但是不知道以什么方式、用什么语言让大众听明白、爱听、听完愿意相信。

  举几个例子。
  建国之后,最大的成就是两个,一个是基干工业的初步完成,初步工业化基本完成。第二是国家安全问题基本有了保证。
  这两个功劳是特别伟大的功劳,是国家生死存亡、继往开来的大功劳。但是宣传部门以一种只有专业人士才可能听懂的措词、千篇一律的说明方式把大众都搞糊涂了。不知道的人听完还是不知道,甚至还以为他又在强词夺理呢,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两大成就的价值。
  老百姓往往通过切身的体会来认知世界。由于前30年轻视轻工业,大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几十年没有大的变化,所以生活得很辛苦,这些是活生生的,宣传部门避重就轻偏偏不谈这些事情发生的根源和历史合理性。
  在介绍西方方面,也是片面得很,客观上起了误导的作用。
  例如80年代进口了很多西方电影。他们愚蠢到只进口最好的电影、不进口差电影普通电影的地步。进口的是西方百年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那么百来部电影。老百姓只要一看到西方电影,都是特别棒的。老百姓会怎么想?他们肯定以为西方电影都是这么好的。其实,西方的好电影也就这么多了,再多也没有了,到现在回头去看,还是只有这么多。绝大多数西方电影实际都是很烂的、或者很一般般的。这就是宣传部门干的好事,他们做了敌人想做都做不到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5、西方有意识地培养代理人
  西方一直在敌对国家扶植代理人。在这个方面他们是很有一套的。
  在中国,在右派中寻找极右分子,发展极右分子,然后让极右分子从内部攻克堡垒。这是西方的策略。
  他们在前苏联、在以前的东欧国家,都是这么做的。
  他们在自己的盟国其实也是这么做的。
  他们对我们当然肯定一定也会这么做,不这么做才见鬼呢。
  应该说,他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看看现在的极右势力有多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6、利益集团和极右的结合

  90年代以后,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了。国内的利益集团开始成型,他们要为自己的利益寻找代言人。由于他们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大众利益背道而驰,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就回去找极右分子做代言人。
  这种结合当然不是什么光彩事,但是这种结合很厉害、危害很大。
  因为利益集团有钱有势,极右分子有舆论导向能力。两者一结合,甚至可以左右大众舆论、左右国家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右分子和利益集团形成“铁三角”
  “团结力量大”,极右势力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各种身份的势力纠集在一起,形成“铁三角”同盟。铁三角有两个,一大一小。

  大的铁三角是:
  国内利益集团、国外反华势力和极右分子形成大的铁三角。
  小的铁三角是:
  学者——媒体——腐败官员之间,形成了一个小的铁三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大一小两个铁三角都有国际背景。
  目标是:在经济上的彻底私有化,在政治上是彻底民主化,在思想上是彻底自由化。
  私有化、民主化、自由化,都不是坏事。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一旦“彻底”了,就会走向反面,成为坏事。
  利益集团正在沦为卖国集团。
  极右分子沦为带路党。
  利益集团挟洋自重,利益的大头输送给海外,目的是为了别人吃肉的时候,利益集团喝上汤。
  他们的企图一旦成功,中国的结局就比前苏联还惨。中国的复兴就不要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右分子中的“精品”就是所谓的“经济学家”。他们是有阵地的,例如天则经济研究所,还不止一个。有点体制内的研究单位也已经被控制了。他们以专业的角度发表意见,危害犹大。
  最近网上有一张很流行的“颠覆中国和颠覆苏联的路线图”,下面再贴一遍,是真是假,大家自行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9 07:05 , Processed in 0.03632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