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fumaoyue

中国的复兴不符合西方利益,双方都在准备摊牌(zz)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外儒内法”到“五家共治”】

  法家的特点:
  法家是与时俱进的,现实主义的,是“三个代表”的模范。法家“只研究问题,不谈主义”的。如果说法家有什么“主义”,这个主义就是“现实主义”,这是法家唯一的“主义”。法家可谓是实事求是的模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模范。
  法家在用人的理念上是任人唯贤。暗箱操作当然少不了,但至少在制度设计时,是要任人唯贤的,所以,就会有对官员的考察、考评晋升的各种方法和制度。
  在政治上,始终牢牢把握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一切施政均围绕此一目标展开。法家的人都是很能干的。前面的姚崇就是一个著名的救时宰相。
  追求法治的政治实践。在具体施政上,法家重视法律法令的作用,而不是采用道德教化。根据人趋利避害的本性,通过法律来引导,使人的行为与富国强兵的国家目标相一致,形成内部的合力。法家领导的国家都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儒家虽口口声声说仁政,其实仁政只是维护等级制度之下的仁政,贩夫走卒在制度上就得不到仁政的关怀,所以儒家的仁政只不过是泛泛而谈,说说而已缺乏有效的制度使仁政能落实到位。真的能让普通百姓获得实际利益的倒反而是不怎么谈仁政的法家,这也难怪,儒家自己也说过“何必言利,唯仁义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外儒内法”到“五家共治”】

  外儒内法的弊端——为什么要五家共治
  法家有两个问题无法圆满解决:
  谁立法?维护谁的利益?
  在君主制下,归根结底,立法要为君主统治服务。这是法家无法回避也无法改变的现实。因此,无论法家怎样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于法律是君主所立,自然首先要为君主服务。再加上儒家“等级贵贱”思想的推波助澜,在君主制的统治模式,法律面前无法做到人人平等。法律的内涵也是以维护统治作为基本立法原则,而不会以保护普通大众、保护草根阶层的个人权利作为立法原则。
  这就是外儒内法的最大弊端,也是无解的弊端。
  随着儒家逐渐完全垄断意识形态,随着统治阶级利用法家原理越来越强化统治,留给普通个人的自由空间逐渐变小,个人越来越成为“屁民”,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下,民族的活力遭到压制和扼杀。这个问题,是外儒内法所导致的必然恶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外儒内法”到“五家共治”】


  难道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诸子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吗?难道他们没有给出其他答案吗?
  不,那个时代也有很多可以互补的答案,这就是道家黄老治国的自治理念、墨家的草根主义治国理念和杨朱的自由主义理念,但是都没有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理念,因为不符合统治集团的口味和利益。
  如果能在儒法两家的治国思想中,增加道家、墨家、杨朱的治国思想,形成“五家共治”的治国格局,国家就可以从外儒内法的偏颇治国术中走出来,形成健康的、良性的治国实践。这在当代已经完全可能,也非常必要。
  下面开始讲五家共治的另外三家——道家、墨家、杨朱——的治国思想。最后再看看如何实现五家共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贴一张前面出现过的图。

  人-社会-组织的关系图。

   93139948_53705308_middl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家共治”—— 儒、法、墨、道、杨朱】

  在帖子的前面部分谈到“人-社会-组织”关系的时候,只是在理论上简述。现在需要结合具体历史说明一下。
  先看图:人-社会-组织和内儒外法

   93249412_53705308_middle.jpg

  在君主时代,君主肯定要把一切都尽量纳入为君主的统治服务。君主代表国家,所以,君主的各类措施,很多也同时对国家有利,例如郡县制代替封建制、科举制、改土归流、各朝的官员监察制度,等,都是如此。但是还是有很多,对国家不利,而仅仅是对君主或统治集团单方面有利。例如清朝的文字狱,明朝的诸王分封制,都是开历史倒车。
  从宏观上说,内儒外法的治理模式的根本缺陷在于越来越轻视“小民”的权利,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制度、法律、礼仪的基石都是为君主、为政府,而不是为小民,所以对君主的关怀无微不至,几千年下来,制度对君主越来越有利,但是对小民的关怀则越来越少。形成了这样两种相反的惯性,在两条道路上一路狂奔,直到政府和小民的利益越离越远,就该革命登场了。
  在图中,在儒法两家模式的管理下,组织(也就是政府和君主官僚体系)的势力越来也大,社会结构完全偏向组织,组织就开始变得黑暗化了,也就是说,惯性的结果就是,光明正大的政府越来越像黑暗组织,而小民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这样的社会就是结构性失衡,后果就是革命。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周期性的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家共治”—— 儒、法、墨、道、杨朱】


  外儒内法的最大弊端在于对小民的权利关注太少,无论是社会思潮、管理理念、还是国家制度,都没有去关心小民的自由、利益。
  而春秋战国诸子的学说中,包含有很多为小民、为个人权利呐喊的学说,就是道家、墨家、杨朱。他们的学说由于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口味和利益,被人为忽视了。现在我们有必要拿出来郑重推荐。
  先看下一张图的说明。


  图:人-社会-组织和五家共治

   93260729_53705308_middl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家共治”—— 儒、法、墨、道、杨朱】

  上图中,增加了道家、墨家和杨朱,这三家在治国方面有什么特色呢?我们可以从他们哪里借鉴什么内容呢?
  先归纳一下:
  道家:黄老之学的治国理念,放在当代,其现代意义,就是公民自治的公民社会。
  墨家:草根阶层的社会理想。在墨家的各种理念中,包含了大量的草根阶层的价值观和理想。比所谓的社会主义更符合中国实际。
  杨朱:个人权利不能侵犯,是中国自由主义的鼻祖。

  前面讲到586时代的政治改革,应该以“放权散财”作为主流,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强化个人权力、让个人(普通个人,而不是富贵阶层)更多分享国家发展的果实,遏制贫富分化的势头。

  当代政治改革的目标,与道家、墨家、杨朱的思想几乎是完全吻合的。

  下面分别简要概述这三家的治国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超脱的智慧——公民自治的启示】

  道家关于治国的思想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老子本人的治国思想,另一类就是所谓的黄老之学的治国思想。
  关于黄老之学,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黄老之学根本不是道家的思想,而是另成一派。议论纷纷,没有定论。黄老之学的渊源流派问题还是留给学者们去研究。我只谈论黄老之学的治国思想。
  下面分别介绍老子的治国思想和黄老之学的治国思想。看看中间有哪些是可以古为今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的空想——把欲望“清零”是缘木求鱼】

  作为周王室图书馆馆长的老子与当时的超级大国晋国的大夫叔向和乐师师旷曾经有一次对话,谈论治国之道。
  叔向是晋国的世家,很有学问,几乎就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了,他还是晋平公的老师。有一个记录叔向故事的《叔向贺贫》被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叔向属于既有学问、又有政治实践的人。他生活在六卿专权、寡头竞争激烈的晋国,他死之后不久,家庭就被灭族,地盘被六卿瓜分。叔向家族的不幸命运和晋国公室的灭亡是寡头亡国律(我总结的大历史三大规律中的第一规律)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国家最大的敌人,永远是国内的形形色色的寡头。
  老子关于治国的思想在这次对话中有详细的说明。下面以问答的方式整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的空想——把欲望“清零”是缘木求鱼】

  问:国君应该怎样治理国家?
  老子回答:清静无为,务在博爱。要爱自己的百姓,任用贤人,开阔自己的视野,考察各方面的情况,不要被一般的习俗所局限,不要被左右的人所控制。要有远见卓识,超凡脱俗,经常反省自己,考察政绩,治理百官。

  问:怎样算是清静无为?
  老子回答:治国就像蒸鱼,不要经常翻动他。所以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道德经》)。如果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鱼一样小心翼翼,瞻前顾后,那就是清静无为了吧。

  问: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征伐不断,大国欺凌小国,强势兼并弱势。不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公卿大夫也都朝不保夕(这一点,叔向是深有感受,因为在晋国,六卿巧立名目巧取豪夺,从公室和其他相对弱小的大夫手中夺取土地,然后瓜分,很多大夫家族无罪被杀),惶惶不可终日。总之,这个世界就要完蛋了。怎样才能拯救这个世界?怎样才能让这个世界太平和谐?
  老子回答:要拯救这个世界,我觉得只有一种办法。什么是万恶之首?欲望。有了欲望,人们就会去争夺。欲望越强烈,争夺的手段就越是激烈。当今世界如此混乱残暴,就是因为人们的欲望越来越没有限制。可是,欲望是与生俱来,不能消灭的。那么怎么办?那就要抑制人们的欲望,而不是激发他们的欲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的空想——把欲望“清零”是缘木求鱼】

  问:怎样抑制欲望呢?
  问:不要刺激人们的感官,譬如说人都是有性欲的,这一点无法改变。但是,如果每天有美女在你面前走动,你的欲望就会增强;反过来,如果你看不到美女,你的欲望就会减弱。人们知道的事情越多,各方面的欲望就会越强。看见你穿皮衣了,他就会想好衣服;看见你吃鱼肉了,他就会流口水。所以,抑制欲望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要让他看见。按照我的总结,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

  问:那不就是愚民?怎么才能让老百姓无知无欲呢?
  老子回答: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道德经》)。国家不要大,老百姓也不要多,凡是省力的先进的器具都不许使用,老百姓干死干活的收成都只够活命,整天拴在土地上,哪里也不去,什么也不想。

  问:人要是这样,跟牛马还有什么区别?
  老子回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人和牛马本来就没有区别啊。

  问:就算一个国家这样做了,但是如果周边的国家不这样,岂不是也不行?岂不是也会有诱惑?”
  老子回答: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他的意思,邻国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外部的诱惑就又没有了。闭关锁国,原来根源就在老聃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的空想——把欲望“清零”是缘木求鱼】

  问:按照你的说法,其实没有国家是最好的。可是,如果没有国家,谁来养活我们?所以还要有国家。抑制人们欲望的方法恐怕不行,人有很多欲望,最基本的欲望就是求生。你的方法,实际上是增强了人们求生的欲望,从而压抑了人们其他的欲望。如果人们仅仅能够生存,那么一旦天灾来到,人们就无法生存,于是求生的欲望会更大,这个时候,没错,人们不会去强奸,不会去追求好吃好喝,可是人们要活命,就会去抢劫杀人,这难道更好吗?既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就是上天所给的,你为什么要去抑制它呢?
  老子回答:是大家自觉自愿,不是强迫。

  问:你怎么能让大家自愿抑制欲望呢?”
  老子的回答:只要国君垂范就行了,所以君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只要国君无欲无为,老百姓就会跟随啊。

  问:国君无欲无为?要是国君无欲,谁还当国君?当国君不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吗?不为了女人、不为了财宝,谁当国君?
  老子回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那些身外的诱惑太多,会使人迷乱,所以好的国君只要吃饱肚子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那段老子与叔向的问答,参考改编了贾志刚《说春秋》中的有关内容。对贾志刚表示感谢。

  下面谈我的看法和评价。

 老子治国思想的小结:

  老子的主张过于天真,属于“图书馆里的理想主义者。”
  学院派躲在象牙塔里面,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所描绘的理想世界,看上去很美,但往往缺乏人性和现实基础,异想天开,没有操作性可言。
  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倡三常主义的原因。一些极有学问的人,一些所谓的理论,虽然看上去很动听,理论的初衷很高尚,但是完全违背了常识、常理和常情,连普通人都不会犯这样严重的错误。这样的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就会害人害己误国误民。
  总结老子治国理念为什么失败,原因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人是有欲望的,约束自己的欲望很难,概莫能外。有权力的人不可能自我约束自己的欲望。他们只会利用权力去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就是我所说的大历史的三大规律的第二规律,权力和资本都会自觉作恶。寄希望于君主或者地位高的人去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缘木求鱼。在这个完全错误的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谓治国方法,可行性为0。
  国家之间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其他什么关系。你自己小国寡民,很快就会被强国征服。国家都不存在了,这种导致国家灭亡的治国思想有什么价值呢?
  老子的思想,其实就是让人回到原始社会,没有国家,没有组织,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一个国家内会发生的所有苦恼和灾难。而这是不可能的。你退不回去,只能往前走,在往前走的道路上去寻找办法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在春秋时代,人们开始寻找救济时代的药方时,做了很多探索。这些探索,无论其答案是否合理,都是人的智慧所做的有益尝试。老子在哲学和本体论范畴有很多高明的开创性的见解,但是在治国方法上的思考,没有“得其门而入”。
  所以,在实践中,老子所描绘的治国理想从来没有任何机会得到应用。
  但是,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融入到黄老之学中,却衍生出来了一种颇有价值的治国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之学在汉初的政治实践】

  黄老之学的来源是早期的道家理论,但是又兼容了法家的思想。另外还兼采儒家,墨家等各家学说。所以身份颇为复杂。因此,有学者认为,黄学是不属于道家的,也不是道家的一个支派。它只是一个吸收了部分道家思想而以儒、法思想为其主体内容的派别,不必强把它归为何种派别。此处我们仍然不去做学理的考察,而是把重点放在黄老之学在实际政治中发挥的作用。
  秦朝忽起忽灭,留下了一片饱受战争荼毒的苍茫大地。汉朝开国的时候,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治理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行政制度,但是在治国理念和基本政策上,重视法家的秦朝留下的教训实在太深刻,汉初统治集团不能不做更多的考虑。
  当时儒家还没有在政治上得势,在此之前,儒家也没有成功执政的经验。最后,汉初统治集团把目光聚焦在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在学术上兴起于齐国,这个学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所以叫黄老之学。但是以其内容而言,黄老之学博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但是其主流是道家和法家思想的结合。
  所以黄老之学既主张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治理思想,又有法家的现实主义。相比于单纯的老子的治国思想,黄老之学具有了很大的操作性。这也是黄老之学能够登上政治舞台的原因,而道家则只能在哲学、艺术、宗教的领域发挥作用。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无论朝廷还是民间,最关键的挑战就是恢复生产。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正好适应了汉初的休养生息的历史需要。
  黄老之学盛行的时间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这个时期,黄老之学是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黄老之学使汉初的社会迅速地恢复了元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之学在汉初的政治实践】

  黄老思想和老子思想很不一样。黄老思想其重心是“道”、“法”、“德”,而老子思想重心是 “道”,而“法”和“德”在老子看来都是不耻的,所以才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大道废,有仁义”的见解。黄老思想正是看到了老子原始道家思想在政治中不合时宜之处,继承和改造老子思想基础,兼收并蓄百家之学法家与儒家的重要思想。对于国家政治治理,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黄老之学兼容并包。一方面它继承了道家的无为政治,提出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君主治国掌握政治要领即可,不要作过多的干涉;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让百姓休生养息。一方面又吸取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儒家的礼义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名家的形名思想等,提出刑德并举,恩威并施,循名责实,赏罚必信,并认为“不争亦无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老子的治国思想从来没有实践机会、而黄老之学一度是显学的原因。但是黄老之学也有本身固有的短板,无力解决社会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最后也从主角变成了配角。
  在汉初黄老之学最盛之时,实际上也不是一家独大的。汉高祖、汉惠帝时期,基本可以说是黄老治国;汉文帝时期土地兼并开始,诸侯慢慢坐大,文帝已经被迫调整政策“外用黄老,内用申韩”;汉景帝时期,“开右灯,向左走”,挂着黄老之学的招牌,但是政策基本是申韩法家的套路,例如削藩、备边等。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就完全沦为配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之学在汉初的政治实践】

  汉武帝即位之初,就想有所作为。但是他的奶奶,也就是汉景帝的母亲、汉文帝的皇后、此时的太皇太后窦氏信奉黄老之学,汉武帝只好暂时等待。一直等到太皇太后去世,才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推行新政策,基本都是法家的那一套了。
  黄老之学能在汉初兴盛一时不是偶然的。在其后两千年的历史中,但凡经历了连年战乱,政府都会采取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力促生产的恢复和局势的稳定。所以,黄老之学在这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直被延续下来。黄老之学从汉武帝之后走了下坡路,不再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主流,但作为支流却长期存在。
  为什么汉武帝要放弃黄老之学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黄老之学有很大的局限性,黄老之学善于守成,不善进取。
  经历文景之治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有意积极进取,对外要打败匈奴,对内要加强对地方控制,打击诸侯王的势力。此外,还要改革朝廷行政制度,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在人事制度上,要减弱功勋贵族子弟在朝廷中的地位,增加从全国各地平民中选拔人才;在经济上,还要做币制改革,强化理财,充实财政。所以这些事情,都是对汉初以来“既定方针”的改革,与黄老之学的治国哲学相矛盾。
  当国家的使命与黄老之学正好吻合时,黄老之学走上了历史舞台;当国家的使命与黄老之学不吻合时,黄老之学就要让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之学在当代的意义——构建公民社会里的公民自治】

  从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之后,面对“一千年未有之变局”,历代统治者和士人都在摸索治国方法,诸子百家就是这种思考的果实。从管仲开始,经过前后约500年的思考和实践,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形成了“外儒内法”的国家治理模式,一直被后世2000年中的历朝历代所学习模仿,一直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模式才开始变化,但是新模式到现在也仍然没有形成。
  在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有必要形成新的国家治理模式。“外儒内法”不行,“外马(马列)内法”也不行,这就是我推荐“五家共治”的新治理模式的原因。
  黄老之学在当代的意义就是公民自治。黄老之学与当代的公民自治,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之学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君主治国掌握政治要领即可,不要作过多的干涉;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让百姓休生养息。
  把黄老之学中的“君主”更换为“政府”,就可以看出黄老之学在当代的意义是:政府不要什么都管,老百姓自己会处理自己的事情。
  政府的作用,不用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琐碎细节中去,只需要提供必须必要的公共产品即可。政府要学会“抓大放小”,这样不仅能够大幅减少社会成本、减少社会矛盾,而且能增强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公民自治吗?
  我认为:需要,非常需要。
  如果没有公民自治,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这一切社会事务都要由政府控制和管理。
  当代中国,贪腐屡禁不止,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底层民众抱怨社会不公,地方政府动辄滥施公权——究其原委,是我们尚未在体制外建立起一个能够体现自治、参与博弈的公民社会。因此导致贫富裂痕加大,官民隔阂日增。
  片面强调社会管理而忽视公民自治,就会造成公共权力过度扩张,损害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管理太多,公民自治太少。过多的社会管理,使政府不胜负荷,政府也管不好。太少的公民自治,压制了民间的创造力,减少了民间的幸福指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公民自治?公民自治有什么好处?在哪些地方应该提倡公民自治?
  先讲一个小故事: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更换物业公司。
  前几年,有一个小区的物业公司因为服务质量太差,犯了众怒。业主们难得一致地认为应该更换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按照业主们的民意,在几个月内的时间内就考察确定了新的物业公司。新物业公司服务几年来,总体要比前面的那家好多了。
  这就是一个公民自治的案例。
  如果没有业务委员会这样一个业主自治的组织,而是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来管理这种事情,那我们小区就得派人去政府鸣冤告状,物业公司肯定也会去疏通解释。政府部门高高在上,就算想公正执法,也需要实践调查,一来二去,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物业公司手段高,最后政府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业主依靠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很容易就把这件事情办完了。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也都是业主,他们也希望得到好的物业服务,这一点,他们与其他业主的利益完全相同。小区也不大,达成共识也不难。
  真正花费时间的是挑选新的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谈判花了很多时间,谈完之后,还要在小区内公示,请业主提出意见,这也要时间。但是这种时间的付出,是当家作主的人需要的时间成本。这就是业主自治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第一,很多事情不需要政府去管理。而是应该让利益相关的个体去管理。政府只需要立法(这是广义的法律法规,狭义的法律应该由人大来立。),让这种行为有法律基础就可以了。
  第二,利益相关的公民,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务,不需要你去当心他们的素质。如果他们管理不好自己的事务,那也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怨言,也不会怪罪社会怪罪政府,对社会也不会构成任何妨碍,很和谐。
  第三,公民自治是有效率的。比什么事情都到政府去申诉,要更加有效率。由于减少了暗箱操作的机会,也更加公平。
  从一个小区放大到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公民自治是必要的。
  例如工会、例如民办教育、例如民间慈善机构等等。
  公民社会是处于“公”与“私”之间的一个领域。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指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在这些领域内的自治就是公民自治。
  国企的工会是俱乐部,非国企干脆没有工会,工人的权利谁来维护?实际上没有人维护。血汗工厂的悲剧才会频繁上演,拖欠工资的事情才会屡禁不绝。非公企业劳动者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与收入不成比例,在福利待遇上又与国企员工差距明显,那么,谁来为他们主张权益呢?
  慈善机构也是国家垄断。所以丑闻也是频发,最近又闹出了“临时工”实践,将来还会丑闻频发。因为本质上也是官僚机构。只要是官僚机构,都是一样的。政府中存在的各种腐败,这些慈善机构中也会存在,一点也不会逊色。
  教育也被官方完全垄断,从录取、学位发放、教学内容,都由教育部统一管理。有这个必要吗?孔子如果生在当代,他老人家可怎么办呢?教育部随便派出一个副处长,都要比孔子牛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7-6 03:01 , Processed in 0.04082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