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fumaoyue

中国的复兴不符合西方利益,双方都在准备摊牌(zz)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制度改革要符合五家共治精神和三大历史规律】--“五家共治”与制度设计
  五家共治,其实不是专指这五家。而是把五家看作一个五维的结构,这个五维的结构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
  数学里面有坐标系,平面是二维坐标系,空间是三维坐标系。狭义相对论是四维坐标系。这些坐标系在自己的界定领域内是完备、自洽的。
  五家共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的五维坐标系。包含了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个结构基本是完备的,而原来的“外儒内法”则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这个缺陷就是过分贬低个人和草根阶层的利益,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价值诉求都遭到打压,这对社会发展非常不利。
  在五家共治的每一维度,五家只是最好的代表,但是这五家思想之外,都还可以继续增添内容,使其更加丰富。这个丰富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这种结构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也是有活力的表现。
  增添的内容,既可以是中国传统的,也可以是西方的,还可以是其他各国各地的文化,兼收并蓄,来者不拒。
  但是这五个维度是中国的,是中国文化的,也就是说这“五个基本轴”是中国的,这就保证了未来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改良是“以我为主,以人为辅”。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外国有价值的东西也很多。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好的“书架”,设计好抽屉,把这些古今中外的好东西装进去就行。五家共治就是这样的一个“书架”,有很多抽屉,容量很大,什么东西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抽屉。
  具体如何增添内容、如何把理论的文化的东西与现实中的利益困扰结合在一起,并推动社会的进步,这都是长期而复杂的大众工程,而不是少数专家精英的工程。

  下面先看两张图,然后再深入讨论。
  这两张图都是五家共治的示意图,每个图中的“五家”合起来就是“五家共治”的完整结构。两张图的区别是:“中心”分别是道家和法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图,以道家为中心的“五家共治”示意图
   1147946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1147948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张图,以法家为中心的“五家共治”示意图


   1147949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两张图中,每维的内容都是一样,区别是,一张图是把道家放在中心,另一张图把法家放在中间。没有其他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制度改革要符合五家共治精神和三大历史规律】--“五家共治”与制度设计2

  这两张图中,分别概述了五家共治思想的基本特点,他们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五家就是五维,五家共治形成一个共同的体系。
  在法家为中心的图中,把法家放在中间,因为法家在五家中,最具社会意义和操作现实。法家研究和关心的内容就是我们在社会中直接看到和接触的国家体制、组织规则、法律人事、利益分配。
  把法家放在中间,我想表达的意见是:法家在政治实践中,要同时吸纳其他四家——也就是四个维度——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要求,而不能有所偏废,不应该只吸纳儒家思想,轻视其他三家。因为其他三家是儒家无法包含替代的。
  法家设计的社会制度,如果能够充分考虑社会中大众的利益、小民的利益,能够对官僚权贵加以必要的监督和遏制,那么这种制度就是“接地气”的制度,是好制度。
  如果法家设计的制度,只是为权贵服务,那就是一个短期有效、但是长期却危机四伏的制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制度改革要符合五家共治精神和三大历史规律】--“五家共治”与制度设计-3

  在“道家在中心”的图中,道家居于五家的中心,这么画的原因是:道家的哲学是中国古代所有诸子的哲学之根。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
  按照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的说法,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诸子所研究问题和方向虽然各有不同,但是诸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哲学和逻辑的脉络都是融于道家的,甚至就是从道家思想中发育出来的。
  所以,在这张图中,把道家放在中间,另外思维围绕道家,形成一个自洽的五家共治结构,这种自洽是哲学的自洽,是世界观的自洽,是对社会和自然运行规律的认同。诸子之间的自洽,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丰富性。
  我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本质是“虚核富体”。虚的核,某种意义可以看作是道家思想的核,这个核似乎是虚的,却又是实实在在地发挥了统领纲要的作用。富体,就是诸子和其他文化艺术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多元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制度改革要符合五家共治精神和三大历史规律】--“五家共治”与制度设计-4
  五家共治也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表达出来,如下图所示:


  杨朱、儒家、墨家,分别从个人、家庭、大众(草根阶层)的角度看待社会,并形成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们组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好的“大圈”,很全面,而且缺一不可。
  道家则是诸子的哲学根基,提供内涵丰富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同时,道家的“道”也是价值判断的依据。道虽然难以明言,但是大家可以意会。不合乎“道”的法令、秩序、组织…都不能被认为是好的。
  法家的作用则是具体的政治实践。以“富国富民强兵”为最高目标,以现实主义、操作主义的方法,在具体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法家在政治实践方面最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这都是由于法家具有现实主义和操作主义的特点。
  上述五家以这种方式组合为五家共治,共有三极。其中杨朱、儒家和墨家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大的整体,作为三极中的一极。

   11482208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制度改革要符合五家共治精神和三大历史规律】--“五家共治”与制度设计-5
  下图中,在五家共治的基础上,考虑的一些制度建设问题。

   114840564.jpg

  图中的白色文本框里面的内容,就是一些要改进的地方。这只是部分内容,后面再做详细解释。
  其中,在墨家的维度里面,强调了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为墨家这个维度可以吸收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对资本的防范。
  在法家这个维度,强调了改革必须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以及对于下级政府和官员的监督。这都是法家“法术势”所强调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当代的具体应用就是:至少在改革大体完成之前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垂直领导,要监督监察官员行为,防止行政权过大而威胁到中央以及老百姓的权利。
  在法家、墨家、杨朱这三个维度,融合在一起,强调了对于个人和大众利益的保护。以及自下而上的官民沟通渠道的有效运作问题。
  在法家、道家、杨朱这三个维度,融合在一起,强调了有限政府和公民有限自治的问题。诸如工会、农民工工会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

  上面这些只是一个概括性、框架性的说明。后续我们再就具体问题逐步展开说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制度改革要符合五家共治精神和三大历史规律】--制度设计和大历史的三大规律

  前面讲到过的大历史的三大规律的内容如下:
  第一规律:寡头亡国律。
  制度设计要防止各种寡头的产生和坐大,应该遏制这些寡头的产生和继续坐大。具体讲,在纵向,要削弱地方政治寡头,防止他们做大一方,使中央整体的政治经济规划无法落实。在
  第二规律:权力资本自动作恶规律。
  在制度设计上,要对权力加强监督、对掌握重要资本的内外势力加强监督、要防止权力和资本的结盟、要打破利益集团对国家政策的绑架、要防止大型国企的私有化所导致的新寡头的出现。

  第三规律:自由的价值最大。
  这就是墨子和杨朱的思想,也是被历史所证明的现实。
  在制度设计上,要保护个人权利和大众权利,要分权散财。分权是把政府的权力分给民间、大众,而不是把中央权力分给地方。散财是改善国内的财富分配,避免贫富分化。要增加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减少政府、企业对个人生活的干涉、对个人权利的掠夺。
  过去几十年来,改革的各种成本其实都是老百姓承担,包括股市的圈钱,实际都是在圈全国的无数的散户的钱,这些钱都是血汗钱。可是改革的成果却基本都被利益集团吃了,老百姓分到的太少。
  不冷不热先生,作秀的功夫一流,但是十年以来,病乱国家,60年来最甚。

  这就是大历史的三大规律与制度设计的大致关系。
  制度设计,应该沿着正确的方向,要符合大历史的基本规律,让国家变得更好,而不是得过且过。
  如果历史的基本规律,没有在制度设计中被充分考虑,那么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不成功的。最后还是要回头补课,重新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制度改革要符合五家共治精神和三大历史规律】--制度设计要用好三常主义中的大智慧

  制度设计中,要坚持“常识常理常情”,只要符合三常主义,就能做到纲举目张,就可以避免过激、偏颇的错误。
  具体的举几个例子。
  例如有人讲,对贪官的处罚,应该让其子女也要有连带责任。
  这种出发就有违当代的一些常理。
  这是属于情绪性的话,实际的制度设计中肯定不应该是这样的。

  再举个例子,关于官员的财产公示。
  如果定两条制度:
  第一条,但凡没有公示财产的官员,一律不得提升,也不能提薪。
  第二条,若干年没有提职提薪的官员,一律自动劝退,同时离任前要给予严格的离任审计。
  估计这两条制度的执行,若干年下来,一定会促进大量年轻官员的上位,以及大量在任的很多官员的离任。上任官员就是制度的受益者,他们会拥护这种制度,这种制度就能长期实行下去。而在位又不肯公开财产的官员是怎么回事,大家就心里有数了。

  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即使这种方法有可取之处,在具体细节的配套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推敲的。

  我想说明的是,只要采取符合三常主义的做法,就可以比较容易抓到实质,容易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从而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
  汉景帝削藩,就知道硬削,结果逼出来一个“七王之乱”。
  而汉武帝削藩,采取“推恩令”,一下子水到渠成,不削而削,全面实现了削藩。被削藩的人有苦难言,朝廷还能得便宜卖乖。
  这就是常识的智慧,我们的制度设计中,要尽量寻找这种智慧,把这种智慧用到改革中去,改革会容易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改革中的权力再分配——纵向集权,横向分权】
  该集权的地方要集权,该分权的地方要分权。这就好比“硬的更硬,软的更软”。

  所谓纵向集权,是为了明确政治责任,提高政治决策的效率。例如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等从上到下的纵的方向,就应该集权。要加强对下级政府在人事、财物、施政等方面的管控。
  所谓横向分权,目的是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削弱行政权独揽所有管理权力的垄断格局、建立和增强老百姓自下而上的申诉渠道和有效解决机制,让各种本来应该独立于行政权之外的权力能够获得独立,让老百姓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自治,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改革中的权力再分配——纵向集权,横向分权】-2
  集权的目的是为了让政府办事。政府没有必要的权力就无法做事,无法高效率做事,不敢做事。离开了稳固的权力,很多难度较大、牵连较广、损失利益集团利益的改革就无法推动。这种地方就应该集权。
  目前的现实是,集权分权存在结构性的缺陷。政府该有的权力还不够多,政府不该有的权力却太多太大。政府该管的事情没有尽力管好,同时,政府又管了很多根本不该管的事情。
  推动改革,必须触动利益集团的利益,政府手中没有权力,根本走不出决定性的一步。
  在关于古代变法的问题时,我们曾经谈过,成功的变法都具备五个条件:固权,立威,立信,惠人,渐进。
  486执政以来,重要的变革几乎看不到,零零散散、敲敲打打地变动倒是不少。矛盾积累下来,未来10年必须做一些大的变革,否则不足以改变目前危险而困难的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改革中的权力再分配——纵向集权,横向分权】-3
  某些分权,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可以提高全民自治的理性和能力,为什么不分下去呢?
  例如,工会就应该获得独立,让工人真正成为工会的主人,而不能让工会成为政府或企业的附庸,不能让工会里面养一批工人贵族,他们只是为自己获得好处,根本不能在任何地方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最近正在发生的摩托罗拉裁员事件,工会就一点也没有为员工利益服务,完全就是资方的客人,为资方画押盖章而已。这种工会有什么用?
  此外,像作家协会这种类型的行业协会,也应该从政府里面独立出来,纳税人有必要花钱养着这些人吗?这些组织本来就应该是社会上有关人员自发形成的组织,没有必要形成一个政府垄断型的作协,也完全没有必要由纳税人供养。他们应该是自发结合在一起,自己解决自己的财务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各类活动。给他们自由,让他们自由自在自生自灭不是很好吗?省得花钱养着,还天天满腹牢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常主义与禅宗思想的同质性——朴素、大众型的大智慧】

  一种有价值的事物,它是属于少数人享受应用,还是属于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应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分界岭。前者是精英型的,后者是大众型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有价值的事物,都有一个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价值挖掘、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是特别有意义的过程。
  历史上的禅宗,就是把佛教从“精英型”转变为“大众型”的一次成功探索。

  三常主义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一种智慧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只是范畴的东西。三常主义是一种把大众从“精英型”解放到“大众型”的世界观。
  “常识常理常情”里面所包含的大智慧,就是“顿悟”所要悟的“道”,这种深刻本质的智慧——或者说“道”——是直指人心的,并以一些俗话俗语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常识常理常情中,三常主义就是用大家所熟知的这些常识常理常情——三常主义——来判断寻找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各种难题的解决方案。
  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
  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我一直以来也在思考,如何把三常主义表达清晰、易于理解、便于应用。
  三常主义,与禅宗的顿悟有“异形同质”的相似性。
  我们先来讲一下禅宗的那个著名的小故事,也许能够对三常主义的本质加深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常主义与禅宗思想的同质性——朴素、大众型的大智慧】

  一种有价值的事物,它是属于少数人享受应用,还是属于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应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分界岭。
  前者是精英型的,后者是大众型的。世界上绝大多数有价值的事物,都有一个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价值挖掘、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是特别有意义的过程。
  历史上的禅宗,就是把佛教从“精英型”转变为“大众型”的一次成功探索。

  三常主义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一种智慧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只是范畴的东西。三常主义是一种把大众从“精英型”解放到“大众型”的世界观。
  “常识常理常情”里面所包含的大智慧,就是“顿悟”所要悟的“道”,这种深刻本质的智慧——或者说“道”——是直指人心的,并以一些俗话俗语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常识常理常情中,三常主义就是用大家所熟知的这些常识常理常情——三常主义——来判断寻找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各种难题的解决方案。
  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
  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我一直以来也在思考,如何把三常主义表达清晰、易于理解、便于应用。
  三常主义,与禅宗的顿悟有“异形同质”的相似性。
  我们先来讲一下禅宗的那个著名的小故事,也许能够对三常主义的本质加深理解。

  (以上内容重发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常主义与禅宗思想的同质性——朴素、大众型的大智慧】-2


  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惠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偈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偈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由这首偈子可以看出惠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惠能因作偈受到弘忍首肯而授与衣钵成为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发一段重要的内容,是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三常主义与禅宗思想的同质性——朴素、大众型的大智慧】-3

  慧能革命性的创见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认知为什么成为禅宗的主流呢?它的开创性价值在哪里呢?
  在世界上所有宗教中,要说宗教典籍之丰富浩繁,没有超过佛教的。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寻常人即使穷一生之精力,日夜钻研,也只不过略窥门径而已。
  那么佛法真意是否就如此繁杂、埋藏在这些佛经的茂密丛林中呢?
  如果要把这些经典学习一小部分所耗费的时间,就已经是社会大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承担的。如果芸芸众生之中,心中向佛,可是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学习典籍,怎么办呢?是不是就永远无法领悟佛法真谛呢?
  在慧能之前,大家多数认为学习佛经的过程是无法省略的,对同一个人来说,学得越多,越有可能接近佛法。这种看法就表现在神秀的偈子里面。神秀是禅宗“渐悟派”的代表,认为要不断修行、不断学习提高,才能逐步地开悟。
  这种观点所推演出来的结果就是:
  把佛教教义庸俗化,变成一种知识,就像教科书的积累一样。但是“开悟”不是读博,智慧与学位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把“开悟”当作长期知识学习之后的一种有可能的结果,结果导致“开悟”的神秘化、神圣化。把社会大众芸芸众生“开悟”的可能性,基本上否定了。因为大众是缺乏时间精力去慢慢修行的。
  把佛家僧徒与社会大众分离开来,成为单独的一群能够学习佛经、开悟佛义的人。实际上是把芸芸众生与佛教的距离人为拉大。
  神秀本人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师级人物,神秀的“渐悟”曾经兴盛一时,神秀本人也成为武则天和高宗皇帝的座上宾,备极尊荣。但是当慧能的顿悟思想后来居上,很快就以其简明、简要、直指人心的方式,让每个与佛有缘之人都有可能“开悟”,修行也不是专指学习佛门典籍,也不一定要长居庙宇之中,而是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经历中、从日常生活中,有所思而开悟、有所悟而开悟,这就是“见性成佛”。
  慧能的禅宗思想,把社会各种阶层和各种身份的人都容纳在“顿悟”的可能中,从而把丰富的中国文化通过这些有心无心的信徒,与佛教教义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佛教深刻融合,实现了“禅宗的中国化”。
  慧能的顿悟派的普及,不是对渐悟派的宗教衣钵传承的胜利,而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佛教理念的胜利,是一种不一样的佛教生活的替代,使禅宗获得了巨大的丰富性和世俗性,禅宗又反过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渗透和改造,使佛教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慧能打破了禅宗的宗教壁垒,把佛教僧徒的繁琐宗教知识化繁为简,把芸芸众生的经历和思想与佛教的精神兼容并蓄在一起,这些丰富而有价值的事物在一起发生了共振、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持久活力。
  慧能有大智慧、有大功绩,无论是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对中国社会的激荡和补充,慧能的功绩都是巨大的。
  这就是慧能的功绩,这就是慧能开创的禅宗的价值。
  如果要简单地概括慧能的贡献,可以简单归纳为,他把禅宗本土化(中国化)、世俗化、大众化,从而给禅宗带来巨大生命力,也给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是慧能的历史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常主义与禅宗思想的同质性——朴素、大众型的大智慧】-4

  三常主义和慧能禅宗的宗旨非常相似。
  现在再来谈谈三常主义。
  前面说到:慧能的禅宗将诸法实相、真如之理,与众生(也就是“大众”)的自心、本性结合起来,强调“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要求把人的本性、真心作为总源头,将修为方法看作是可以取之于己、不待外求的,从而提出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口号。
  三常主义也是如此。
  三常主义认为世界上的真知,并不是埋藏在理论教材里面、不是躲藏在圣人领袖们所教诲的茂密丛林里面,真知不是晦涩难懂的天籁,而就在我们自古以来、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形成的各种常识里面、在大家普遍接受的常理里面、在当代人往代人共同的常情里面,总之,在大众的眼睛里面、在大众的头脑中,本来就存在,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去留意挖掘而已。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第一个例子,量入为出。就是非常好的理财观念,是符合常识的生活方式。
  你只要有这种常识,再去看欧美国家的超前消费、寅吃卯粮,就会觉得奇怪,难道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吗?他们消费如此之多的财富到底来自于哪里呢?多休闲少劳作,怎么还能过上如此优越的生活呢?
  深挖下去,自然而然就会得出一些结论:欧美是抢劫型国家,在历史上通过抢劫致富,现在依靠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使他们能够从国外源源不断地输入财富维持虚假的繁荣生活,一旦他们不能抢劫到足够的财富,就无法再维系他们长期以来的繁荣。抢的东西少了,日子就过不好了。但是他们借钱也要过好日子,最后就是金融危机。
  我们都看到了,常识终于在最后发挥威力了。没有人可以“借钱,永远过好日子”。

  第二个例子,救急不救穷。
  小至个人、大到国家,这个常识都成立。现在中国对欧债危机的对策,其实也就是这个常识的应用而已。

  第三个例子,反常则近妖。
  如果一个和你没什么渊源的人,对你表现得特别讲义气,你愿意相信吗,你敢相信吗,你敢接受他们特别无私热情的帮助吗?
  有一个甲先生——一个很有常识、懂常情的人——去沈阳出差,和当地一些熟人生人在一起吃饭,其中一个刘先生显得特别讲义气,溢于言表。当某人无意中说自己生意周转困难时,刘先生立即说,我借你一百万先用着。然后还转过头看大家,似乎只要谁有困难,他马上就可以提供帮助。甲先生满腹狐疑,饭没吃完就借故走了。那个刘先生名叫刘涌。
  有一个乙先生去青岛,和朋友到歌厅玩,歌厅老板给他们递名片,老板极其谦恭地双手递上名片、半哈着腰、脸上都是谦卑的表情。他很震惊,很快也借故离开了。这个歌厅老板名叫聂磊。
  甲乙两人没有往上凑的原因是:他们认为一个,如果有了一些地位,人总是愿意让别人尊重自己,甚至会稍微拿点架子,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无缘无故就去帮助自己不熟悉的人、对地位明显不高的人给予如此过分的谦恭,不禁令他们“寒从心底生”。
  路上碰到一个人,愿意把黄金以黄铜的价格卖给你,你不需要去鉴定那是不是金子,就应该直接离开。
  所有电视台都有广告,唯独某个电视台没有商业广告,这一定是不正常的。这种模式肯定是维持不下去的,肯定不应该成为大家效仿的榜样。
  “反常则近妖”,一定是站不住脚的。
  这些都是常识。依靠常识足够摆脱生活中的大多数陷阱,无论是日常生活层面的、还是政治层面的,常识能派大用场。

  第四个例子,柿子要捡软的捏。这是一个常识。
  如果能够遵循这个常识,红军就不会硬碰硬地和占据优势的敌人打消耗战、攻坚战、阵地战。
  你不需要军事学院毕业、你不需要打过十年仗,就应该、也完全能够得出这个结论。
  “柿子要捡软的捏”,在城市里面搞不过敌人,那就去农村呗。这是不是常识性的选择?
  以此为基点,就能衍生出如何在农村站稳脚跟的种种具体办法,这些具体办法加起来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土地革命,就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海量的常识、常理、常情,虽然每个常识、常理、常情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甚至有些还自相矛盾,但是生活的真谛本来就是有些和谐、有些冲突的。
  最大的智慧在于:同时接受两种相反的理念,还能做出兼容性的决策。
  当你知道很多常识——包括很多有些矛盾的常识——的时候,如何选用其中的常识,并做出判断,这就是智慧。智慧就是以这种方式从常识中产生。
  智慧也是以这种方式从常理常情中产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不会崩溃】

  最近几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要崩溃的言论甚嚣尘上。这种言论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最近十几年来一直有人在唱衰中国经济,但是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成长。
  虽然形势一直在变,但是这些“空军司令们”始终如一,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不能不令人佩服啊。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唱衰中国经济的人更多,更加危言耸听。
  我倒是奇怪了,那些闹金融危机的国家的经济不崩溃,还没有爆发金融危机的中国经济倒反而要先崩溃。实体经济已经被掏空的欧美经济不崩溃,实体经济占比高、总体健康的中国经济倒反而要先崩溃。这是什么样的乐观主义——抑或悲观主义——才能有的逻辑混乱啊。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的外行——其实微观经济方面也是外行,我忍不住也要谈谈中国经济的问题。
  对于中国经济,我有两点根本看法:
  第一,社会资源的全局性错配,导致宏观经济调整的周期和形态将远远超过多数人的想象;
  第二,中国人的勤劳坚忍的民族性,导致中国经济的韧性也会远远超过多数人的想象。
  我的结论是,中国经济不会崩溃,至少不会在欧美经济之前崩溃。

  中国政府与欧美政府的巨大差别是,中国政府手里掌握巨大财富和资源,所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远远不是欧美政府能够相比的。
  中国人民和欧美人民的巨大差别是,中国人民刚刚从极度贫困中挣脱出来,还没有染上“富贵病”,还保持着自古以来所一直拥有的勤劳坚韧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像欧美国家的大多数人把“休闲+消费”当作生活方式。
  所以中国经济即使爆发大问题,也完全能够在内部逐渐化解。

  中国经济当前最需要警惕的不是内部的经济问题,而是从外部输入的各种经济攻击,例如热钱涌入导致的通货膨胀,例如美元滥发、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的中国财富流失和出口减少。
  但是即使面对这些危机,中国仍然有办法。人民币国际化架构已经初步成形,现在不是10年前了,在目前的局势下,如果美国QE3一出,只会增加人们对美元的焦虑,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结算的推广。QE3会成为美国饮鸩止渴的败着,伤人8百,自伤2千。
  美国很怕这个,否则美国早就QE3了。
  因此,在人民币没有实质上出现“危机”之前,美国人不得不死撑下去。
  现在就是“比烂”,看谁更烂;就是比耐力,看谁先扛不住。

  那么中国经济会在美国经济之前崩溃吗?
  我看不会。因为“产业决定论”。
  中国最低限度可以关起门来自己过苦日子。而离开中国实体经济支撑的欧美国家,连关起门来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如果美国希望通过采取损人利己的方式来搞乱中国经济,从中渔利,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中国一旦顶住压力,扛过去,就会等到美国经济的崩溃,那时中国就可以到美国去捡便宜货了,正如美国在拉美曾经所做的那样。那才是美国真正的悲剧,而中国经济将进入疯狂繁荣的大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7-6 04:17 , Processed in 0.05506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