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fumaoyue

中国的复兴不符合西方利益,双方都在准备摊牌(z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罚你每天冒个泡,至少发一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对外强权,对内民主!
看看现在的中国,恰恰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6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fumaoyue 发表于 2013-2-25 13:28
其他类型的寡头——例如商业寡头金融寡头——是否更加文明民主一些呢?
  应该说,在程序上,他们有时更 ...

"寡头们看什么不爽,或者感到威胁,就让国会简简单单地制定一条新的法律来使它法,这就是美国民主政府的全部意义。"


反过来亦是:"寡头们看什么爽,或者感到sffhgsedx hd,就让国会简简单单地制定一条新的法律来使它法"
在外面十几年对这可是心领神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6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古今中外大论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继续讲美国的寡头(特别是金融寡头)如何控制美国绑架美国政策洗劫美国人的财富的

 金融寡头把民主资本主义变成黑帮资本主义

  没文化的强盗都是夜里到街上去抢。有文化的强盗都是大白天在华尔街办公。

  金融寡头把民主资本主义变成黑帮资本主义,他们就是控制资本的黑帮,办公大楼外面有警察站岗,有美国军队去国外打仗,有老百姓帮助超前消费,有媒体随时唱赞歌,有经济学家提供必要的高深的正确的理论论证,国会有议员帮助通过有用的法律,可以干掉不听话的总统,最后钱都流进华尔街金融寡头的腰包里,比街上的强盗牛多了。这样的金融寡头抢起来得心应手,国家、人民都不在话下,99%一点用处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政府并不是一开始就被金融寡头控制的。实际上,美国政府与金融寡头的斗争一波三折。
  在上个世纪的罗斯福新政期间,罗斯福新政推动金融改革,主要内容就是透明和监管。除了在证券发行与交易上实现布兰达斯所主张的公开透明外,罗斯福政府加强了金融安全网的建设与完善,如加强联储在保障金融稳定上的职能与权力、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等。
  罗斯福新政奠定的金改路线与方向一直被坚持了30年,在这30年中,美国金融寡头势力受到遏制,美国经济在这个时期的繁荣是实体经济的繁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政府为了打赢冷战,持续推行强势美元和扩张财政政策,开始放松监管,直接导致美国华尔街金融机构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兼并浪潮,一再突破传统的监管限制与约束,并最终在1998年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时达到了顶峰。1999年《金融现代化法》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寿终正寝。
  从此之后,美国金融寡头不仅复活了,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金融寡头利用民主政治制度获得对美国公共决策具有支配性的影响力,金融寡头在华盛顿有专门的政治说客,还有大量接受自助的政客,金融寡头使用政治捐款和游说来控制公共决策了。

  他们还强化了对意识形态的渗透能力,通过他们所垄断的媒体力量,把华尔街意识形态转换成支配公共决策者和监管政策的意识形态,让所有政治精英都相信,凡是对华尔街有利的,也就是对美国和世界有利。这种意识已经深入到政治精英们的世界观之中。

  正是因为金融寡头有如此神通,他们才会无所顾忌,通过过分冒险的金融工具来大幅敛财,无论出了什么纰漏,无论面对任何方面的批评、责难,以及针对金融寡头们的监管改革,他们都轻松化解。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他们又再次把危机转嫁到美国政府、国外投资者和普通美国人身上。他们自己则全身而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金融寡头影响美国政府决策的做法,是不是很眼熟?
  对了,前面讲过的美国的军工铁三角也是这么做的。
  所有的寡头,无论是金融寡头,还是工商业寡头,最后都殊途同归。通过控制政府和决策,最终实现从国民手里掠夺财产。政府和政府的权力成为他们敛财的工具。而美国总统成为他们可怜的跟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看一段,美国政府、两党、议会与金融寡头是如何玩弄多角游戏的,其剧本之精彩、变化之无穷、配合之默契、演出之逼真,比好莱坞任何一部大片都要牛。

  2010年4月中旬,当奥巴马总统在加利福尼亚州为民主党参议员芭芭拉?鲍可瑟的竞选呐喊助威时,他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共和党参议院领袖米奇?麦康奈尔前段时间拜访了华尔街,他在那儿会见了一些有权势的人物,虽然我并不清楚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但我能告诉你的是,当麦康奈尔回到国会的时候,他一定会宣布反对金融监管的改革”。
  每当奥巴马总统控诉共和党人试图阻止金融改革的进程时,其实只是在混淆公众视听,是将民主党引向了一条不归之路。民主党赢得大选时依靠的最重要一张牌,是对银行法进行改革的坚定态度。但在筹备竞选资金的赞助时,民主党人却表现出了另一张嘴脸,即承诺不会尝试对金融寡头主导的华尔街大动干戈,与此同时,却把妨碍改革的责任推到了共和党身上。民主党凭两头讨好的竞选战略最终赢得了大选,但这种把戏也充分暴露出美国政党政治的虚伪与欺骗性。
  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为了扩大民众福利,将那些不具备信用额度的穷人也纳入房贷对象。1999年通过的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即金融现代化法案,正式规定了工薪阶层获得房贷的权利不可侵犯。
  与此同时,银行业为了一己私利,不断推出金融衍生品,而国会却未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到了小布什政府时期,经济政策变得愈发令人害怕,美国一方面同时在打两场战争,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减税。此外,布什政府时期的联邦教育预算增加了两倍,对医保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在几方合力演出下,美国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美国还是美国人民的国家吗?美国梦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寡头有很多类,每类都能要你命。除了前面提到的金融寡头、军工寡头,还有新闻寡头。就从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谈起吧,就是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个家伙。
  默多克之所以进入公众目光是因为窃听门,实际上类似事件一直以来就存在,是默多克获取商业利润的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之一。
  在民主体制中,默多克的“窃听”等方式,符合民主监督的要求;这种“民主监督”也符合民众的偷窥欲,甚至成为民众的娱乐和欢乐源泉,因而能带来利润;然而,实施这一“民主监督”的,只是媒体的老板,而不是广大国民。
  英国的电话窃听丑闻是默多克家族将新闻转变为宣传的一部分:它们都反映了对民主制度中媒体、国家和政党之间相互独立原则的破坏。默多克作为民主制度下的媒体寡头,他没有官衔,却能左右英国政局,决定谁可以当选首相。
  像默多克这样的事例不是孤立的,意大利也有类似事例。意大利的总理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就是AC米兰的老板——拥有媒体集团MediaSet,自1980年代就采取了与默多克类似的手段,以无聊的综艺节目和党派政治剧场吸引了大多数选民。结果,当意大利的战后政党制度在1990年代初崩溃后,贝卢斯科尼得以建立自己的政党和取得政权,并在三届的政府任期中滥用法律和政府机关来为自己的企业和个人利益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媒体具有本能的“市场导向”,具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机。媒体所谓的要求报道“真相”,不过是反对现行当权者对“真相”的解释权,媒体希望把这种“权力”部分地转移到自己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权力的最大化,也就是实现了媒体老板个人权力的最大化。新闻自由化的最终受益者是媒体寡头。
  媒体作为言论自由的载体,是西方民主体制的重要部分,但是,言论自由的范围,却掌握在一个人手里,这正是西方民主体制的天生缺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资本决定了所有权,也决定了“言论自由”被背后的资本牢牢地束缚住了。
  这是西方民主体制中资本的地位所决定的。媒体领域的垄断,则导致民意被媒体寡头操纵,民主成为资本的玩偶。垄断寡头实质就是少数人的民主。连政府也需看媒体老板的脸色,而不是看民意的走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默多克还是全球化的拥护者,这当然是因为全球化有利于他的媒体帝国扩散到全世界。
  当一个国家的的民主或民意,被一个外国人垄断的媒体控制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呢?
  美国政府意识到媒体寡头的危害,因此当默多克要进军美国媒体时,美国政府给他设置了国籍上的障碍,默多克不得不入了美国国籍。虽然美国政府此举并没能避免默多克在美国内部垄断媒体、操纵舆论,但至少避免了被外国势力操纵“民主”。
  中国的“民主和民意”能否避免外国资本控制和操纵?听说有个南方系很厉害。
  在制度层面如何让媒体不被任何人和任何党派所控制和操纵,不能形成媒体寡头,是未来我国在政治改革中的制度设计和立法要解决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对权力和资本加以有效监督,权力会自我放大权力,并去和财富结盟;而资本会贪婪地追逐利润,并寻求和权力联盟。最终都会形成权力和资本的结盟。
  权力和资本一旦结盟,再想打破他们,再想制约他们就变得非常困难,也许只有革命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当前的美国就存在这种可能性。中国的未来也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中国不能制约权力和资本的话。

  这就是我把“寡头亡国律”和“资本权力双重有害论”列为大历史的两大规律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历史的三大规律先讲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

  下面开始还是“向历史学什么”这个部分的其他内容。
  首先谈谈: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标准

 历史评价问题很复杂,争议很多。
  先从几个具体的事情开始,把历史中的基本观点梳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插播一件小事。
  几年前,在杭州看张艺谋的《印象西湖》。刚好第二天就看到一个四川的才子对此发表评论,大骂《印象西湖》是取一时之利,遗祸万世。还有很多激烈的用词,骂得很厉害。
  我颇不以为然。我们有一定年龄有一定阅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人把一件事情做出一些特色,很不容易;做得比周围的其他人高出一点点,很不容易。
  责人不可太苛刻,其实人都是普通人,谁也不是神仙下凡,有点特长、有点贡献,已经很了不起了。不能求全责备。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如此。只要从“普通人做了大事”的角度看历史人物,就不容易失真,就不会对历史人物求全责备,就比较容易对他们的功绩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够进入历史的人物,本质上也是普通人。他们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碰上了特定的事情,有好的表现,所以书写一段历史。对于有功的历史人物,我们记取他的功劳,也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不应该指望他们完美或接近完美。世界上哪里会有什么完美的人呢?让我们牢记“性恶论”,就能对英雄人物的平凡一面采取宽容的态度。平凡才是英雄的主流,而不平凡是支流,但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支流,就比缺乏这种支流的人进入了不同的层次和境界。但是他们平凡的主流仍然存在。
  自50年代以来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和个人崇拜,都是不符合事实,不符合历史真相的。我们受这种错误历史观的误导。
  当我采取这种立场的时候,不是否定英雄主义,恰恰相反,是因为我认识到英雄主义的特别可贵,所以反而能够加倍珍爱,所以才不至求全责备,反而能对他们的各种不足采取宽容态度。
  但是如果突破做人底线,无论他是普通人,还是大人物,我们都是绝不容忍、绝不宽容的。原因何在?因为我们起码要做个普通人、起码要做个平凡的人。不能往上进入英雄的境界,至少不能往下沉沦。

  民国初期,很像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的那个短暂时期,各种草莽人物纷纷粉墨登场,瑕瑜互见,由于游戏规则未定,人性中理想主义的一面、人性中利己主义的一面都在短暂的时间里加倍放大,形成激烈冲突,出现了很多半拉子英雄。
  先说说黎元洪这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年以前,我去北京孔庙参观。在大成殿内有很多匾额,题词的都是显贵,包括康熙皇帝。我注意看了一下,发现大成殿正中、孔子神位正上方的匾额是黎元洪题写的。当时我就很不忿,黎元洪有什么了不起,他题写的匾额竟然挂在正中间,难道就因为他是时任总统吗?
  黎元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黎元洪是一个能力平庸的人,但是几次大的机遇突然降临到他的面前,他的表现都还算不错,历史地位由此奠定。
  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黎元洪47岁,是武昌新军的一个旅长。他在官场混得不是很好,已经准备混几年退休的。他虽然平庸,但是平日待人还好,在贪污遍地的官场中,还算克制,军中人称“黎菩萨”。
  武昌起义的第一天,义军占领总督府后,领导起事的只是几个班长、排长、连长,他们深感威望不足以领导全军,名声不能号令远近。而原有的革命党领导人,在清廷前几天的搜捕中,死的死,逃的逃,一个都不在。时机紧张,不能等待,最后大家决定拥立黎元洪来当都督。
  在此之前,革命党人在各地的历次起义都先后失败。这次的武昌起义,虽然开局不错,占领了总督府,但是大局远远未定。此时出面,仍然非常危险。
  黎元洪昨天还在混官场,今天就要他造反,一时接受不了。但是在手持刀枪的年轻造反军人的胁迫下,黎元洪好汉不吃眼前亏,决定先应承下来再说。
  虽然动机如此不堪,形同闹剧,但是黎元洪走出了人生关键的第一步。虽说不是自愿,但他的号召力,对于义军迅速光复湖北有重要作用,对于号召全国有重要作用。武昌起义,黎元洪功劳巨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紧接着北洋军前来镇压,双方实力差距很大,北洋军很快占领了汉口汉阳,炮击武昌,革命政府形势岌岌可危。
  但是北洋军只是做个样子,因为此时的袁世凯正忙着折冲于清廷和国民政府之间,以清廷的实力压迫革命党人,再以革命党人的形势压迫清廷,他想自己上台,所以要留着武昌给革命党人,提高谈判筹码。
  这个情况黎元洪哪里。危急时刻,他庸碌的本色立刻爆发,率先逃跑,也不通知大家。等到其他革命党人发现都督跑了,非常气愤,尤以张振武反应最激烈。张振武看黎元洪不爽已经很久了,这次正好以此为口实,提出罢免黎元洪。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两人已经势同水火。
  黎元洪当上民国副总统之后,趁张振武到北京的时候,电告袁世凯,罗列张振武的种种罪行,要求杀掉张振武。黎元洪想利用袁世凯借刀杀人,但袁世凯老狐狸,又兼雄才大略,哪里是黎元洪这种三流政客能够利用得了的。袁世凯命令杀掉张振武,然后出示黎元洪电报,既打击了黎元洪副总统的声望,又分裂了武昌首义团体。
  杀张振武,是黎元洪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污点,充分反映了黎元洪的政治水平和个人品质,也就这个档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袁世凯称帝之后,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只肯当民国的副总统,不愿当袁朝的亲王。当时反袁势力尚未集结,反袁旗帜尚未举起,黎元洪身居北京,敢于这么做,危险不逊于武昌起义初期。另一方面,万一袁世凯称帝成功,黎元洪不仅坐失富贵,而且还有可能遭到清算。所以,在袁世凯称帝这件事上,黎元洪坚守大节,是他一生中浓墨重彩的光荣一页,换来的是:天下归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袁世凯死了之后,黎元洪无论是按照法统还是人心,都是总统的必然人选。实力派段祺瑞担任总理。
  武昌起义之前,段祺瑞早就是军长,黎元洪不过旅长,军中最重资历,段祺瑞一向看不起黎元洪。
  当时的局面是,黎元洪无实力缺能力而居尊位,段祺瑞有实力有能力却要屈居下位。段祺瑞的脾气急躁而固执,两人都不是政治家。段祺瑞本人脸色难看,他手下的人也不把大总统放在眼里。府院不和,愈演愈烈。黎元洪受够了气,最后实在忍不下去了,拿出总统的范儿,下令免去段祺瑞本兼各职,电招地方实力派张勋进京。
  清朝灭亡之后,只有张勋还留着辫子,手下也是辫子军,长辫飘飘,十分拉风。黎元洪以为张勋忠诚,殊不知张勋是只中山狼。张勋复辟之后,在内廷非常跋扈,掌掴宗室亲贵。如果复辟成功,将来恐怕也会多出一个“张皇帝”。
  黎元洪自己没有实力——真不知他在武昌是怎么经营的——却要利用别人的实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就像何进招董卓进京,宋襄公让楚国拥护他当霸主,没有可能不失败。黎元洪发现大错酿成,翻然悔悟,及时改正,重新下令,恢复段祺瑞本兼各职,命令段祺瑞进京平叛。
  段祺瑞早就准备好动手了,现在有了总统命令,更加名正言顺,马厂誓师,再造共和。平定张勋叛乱,段祺瑞有功,黎元洪也有大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7 22:07 , Processed in 0.03808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