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火秋

[中医养生] 对中医和黄帝内经有兴趣有研究的朋友一起进来切磋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基本信息 于 2008-9-22 22:43 发表

问题是你不是他,你如何得知他闷闷不乐?这个主要是要沟通,要知道他到底怎么了。有很多人,你看上去觉得他闷闷不乐,其实心里偷着乐呢。


呵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他的朋友在独享濠梁寂寞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秋 于 2008-9-22 20:56 发表
-,-
让他都忘掉,忘掉书中看到的,忘掉别人看法。


秋秋,我想他朋友是书看得多,真的生活麻烦还不怎么到眼前.真的到历点愁滋味,他自然喜欢快乐的状态.愁滋味想着浪漫婉转不可方物,但经历后感觉就不同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lian 于 2008-9-22 20:10 发表
请教个问题,朋友可能读书读多了,在别人看来他总在想事情,有人说他脑子有问题,他自己也闷闷不乐,已经好久了。

大家哪位知道类似症状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解决办法?

多谢了 ...


给吃点柴胡剂,要不天天来几次逍遥丸?呵呵,读书多了是好事情,是为了生活得更丰富才读书的啊,读得郁闷,还不如像秋秋说的那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基本信息 于 2008-9-22 15:33 发表

这个,呵呵。其实奶奶,多数情况下,也就是叫做“阿奶”不过奶读平声,而不是现在的第三声。爷爷,多数叫做“阿公”,就是“公”字。比较有意思的“外婆”的说法,一般学术上写成“姐婆”,实际发音,多为“JIA PO",因为客家语系,是时代 ...


我叫爷爷奶奶叫"阿公""阿婆",但发音已经是现在的音了,叫外婆"家婆"-----要不是和你吹起这个,我还不知道自己叫了那么多年"家"是"姐"的变音呢.客家人很多话在平时有说的,只不过,大家想的都是"家婆"而已经想不到"姐"啦.

在长沙的时候,听那里的孩子一般叫自己的外婆"ai jie",呵呵,我叫他们写下给我看看,可大家都说叫写出来倒困难了.

从经络来看,我觉得伤寒6经容易操作一些,而内经中的12经,在真的面临病变的时候,往往在病症出现"转"的时候难以运用.而经络里,感觉厥阴经,在对照的时候很难-------可以帮忙讲讲这个吗?

你说的太阳膀胱经,表为头痛项强,其里在膀胱小肠,这个我倒突然想起个实际的情况,五苓散为利湿剂\利尿剂,但往往对肌肉松软体质的人的感冒特别有效果,甚至强于小柴胡或者传统的桂枝\麻黄剂,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如果这样想,倒觉得有点"劈破旁门见月明"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23 09: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lian 于 2008-9-22 20:10 发表
请教个问题,朋友可能读书读多了,在别人看来他总在想事情,有人说他脑子有问题,他自己也闷闷不乐,已经好久了。

大家哪位知道类似症状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解决办法?

多谢了 ...

思伤脾…抑郁大多和肝郁有关。

[ 本帖最后由 vivi_cn 于 2008-9-23 10: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23 09:45 发表


我叫爷爷奶奶叫"阿公""阿婆",但发音已经是现在的音了,叫外婆"家婆"-----要不是和你吹起这个,我还不知道自己叫了那么多年"家"是"姐"的变音呢.客家人很多话在平时有说的,只不过,大家想的都是"家婆"而已经想不到"姐" ...

关于客家方言,暂时打住了。呵呵。
你说的足厥阴经问题,我不知道要从何说起,因为没有看到你到底困惑在何处?我姑且认为你能理解《伤寒论》里面说的,但是对《黄帝内经》里面说的有诸多疑惑。因为我未有从事临床,那我只能这样说。就拿你说的足厥阴经来说,你要有一种整体的观点,那就是手、足厥阴经往往要同时考虑到,当然在临床上各有侧重。我的意思是,你要有一种埋伏的理性,这个就可以在传导时候能联系起来,或者在未病时候做点预防。就好比,为什么有的手太阴经的病症,有从大肠论治的道理,或者如你说的,五苓散,对于对肌肉松软体质的人的感冒特别有效果【我就姑且认为算是此体质容易被外邪突破膀胱经入侵】。“乌梅丸”,估计你平时没有怎么关注,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特别是寒热夹杂的一些消化道肝胆疾病,都很多名家深暗此道。不过使用要慎重,尤其是附子的运用。我说的意思是,一个奇妙的处方,往往考虑许多关联。
对于传导,其实就类似预判,治未病的道理。这是一种比较难的思维,需要跳跃和连续。你可能多数时候,是一对一的思维,比如看到什么证,去对什么理论,用什么方药,就很少去思考这个证的来源或者下一个可能的传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答复

原帖由 vivi_cn 于 2008-9-23 10:14 发表

思伤脾…抑郁大多和肝郁有关。


多谢各位答复。
vivi_cn说得很对,也看过些类似的说法,尤其是一本《经络学》里面介绍,说是多敲脾经、肝经还有心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7楼 salian 的帖子

一个人长期过度忧虑、容易生气,必然会伤脾和肝。脾肝不佳再影响身体,加重症状,精神状态自然更不好。不管用什么方法治疗,都要记得先调整好心情。
情志和身体的联系是紧密的。所以,古人提倡修身同时也要修心,心态好了,身体自然会健康多了。同样,身体健康,心情也会不错。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9楼 qinqincaoa0 的帖子

会不会是因为他考虑到我月经周期快到了?记得最早的那个方子也有当归这样的补药,当时我正在月经期。这次去看,大夫说该来了,不过现在也还没有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6楼 基本信息 的帖子

上次也偶尔听到这种说法,比如同属太阴的会相互传递。不过我发现第一关,要记住这12个经的阴阳就很难,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4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原帖由 火秋 于 2008-9-23 19:04 发表
一个人长期过度忧虑、容易生气,必然会伤脾和肝。脾肝不佳再影响身体,加重症状,精神状态自然更不好。不管用什么方法治疗,都要记得先调整好心情。
情志和身体的联系是紧密的。所以,古人提倡修身同时也要修心,心态好了,身体自 ...


有道理,但是对于一个病人来说,最难的末过于调整心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1楼 salian 的帖子

所以我常说,生病不是医生的事情,自己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的。
医生只是起辅助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的。
心态好的人,生病的次数就比心态不好的人少很多。
百岁老人都是笑口常开心胸豁达的。没听说整天愁眉苦脸的过百老人。
如果自己心情不调整好,就算医生治疗好了,还是会反复发作的,根本没有办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基本信息 于 2008-9-23 10:34 发表

关于客家方言,暂时打住了。呵呵。
你说的足厥阴经问题,我不知道要从何说起,因为没有看到你到底困惑在何处?我姑且认为你能理解《伤寒论》里面说的,但是对《黄帝内经》里面说的有诸多疑惑。因为我未有从事临床,那我只能这样 ...


我对伤寒和实际的理解,如果太阴少阴同时发病,这个病一般很麻烦。这两病相交,就牵缠到对厥阴的理解。

在看内经的时候,《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过一段:“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又说“两阴交尽故曰幽。”,我的理解是少阴和太阴相交,但什么是“幽”?解释为封闭、囚禁,那理解一般为将阴气合并而使阳气升发。

治疗厥阴的主方是乌梅丸,而真的在实际中,阳气脱多用四逆辈(少阴药),如果是厥阴锁阴气而使阳升发,为什么在治疗阳气大亏的时候要用少阴病的药呢?这个我觉得很奇怪。不可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mmunicator 于 2008-9-23 20:23 发表
会不会是因为他考虑到我月经周期快到了?记得最早的那个方子也有当归这样的补药,当时我正在月经期。这次去看,大夫说该来了,不过现在也还没有来 ...


有可能吧,因为这个方是调血很有效果的方,往往四物是引药入血分的,就好象四君子很多人理解成引药入气分的,这个调血方中加入通经散寒的药物,治疗血气寒凝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

所以一般女孩子吃点点桃花脸色好,另外:桃仁活血,这个药物对肺也比较好,很多肺病是加活血药物的,肺主皮毛,关系到气,长期抵抗力不好的人,一般长期咳嗽哮喘吃药需要考虑活血,我看过几则吃桂枝茯苓丸加其他方治疗的(也有所谓热咳服赤芍的)------其中重用桃仁,意思就很明显了。当然,桃仁药性比较猛,得看医生说吃多少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25 00:06 发表


我对伤寒和实际的理解,如果太阴少阴同时发病,这个病一般很麻烦。这两病相交,就牵缠到对厥阴的理解。

在看内经的时候,《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过一段:“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又说“两阴交尽故曰幽。”,我的 ...

你前面那段,可以去看那本什么《思考中医》,好像有专门的论述。
你说的阳气脱,这似乎不是厥阴的“证”,病至厥阴,则肝木失调,心包也受邪犯,相火上炎为热,心火不能下达为寒,所以有上热下寒;在正邪交争中,阳胜阴衰则热多寒少;阴胜阳衰则寒多热少,所以有厥逆胜复。病邪内陷,气血紊乱,阴阳不能顺接,所以有各种厥逆证。肝胃气逆或湿热下注或实热壅结或脾胃虚寒,所以有吐利。厥阴之病,往往寒极生热,从而寒热夹杂,症状复杂。你说的阳气大亏,和厥阴并无太大冲突和不可理解啊。你不要机械的理解厥阴就是太阴少阴传导而来,然后就以为厥阴的证就要包括前面的证,如果按照你这样说法,那全部疾病都可以等病至厥阴再来治疗,岂不荒谬?

[ 本帖最后由 基本信息 于 2008-9-25 01: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秋 于 2008-9-24 19:24 发表
所以我常说,生病不是医生的事情,自己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的。
医生只是起辅助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的。
心态好的人,生病的次数就比心态不好的人少很多。
百岁老人都是笑口常开心胸豁达的。没听说整天愁眉苦脸的过百 ...


严重支持.

快乐是买不到的,其实我觉得他这个朋友可以看vivi的那个贴,说明真理解了易经的人不会不快乐.他可以看看这方面的东西.

要不自己一直闷着,就算甘当药罐子,那病也是治好了这个来那个啊.何况让周围的人也不愉快,这个又何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基本信息 于 2008-9-25 01:37 发表

你不要机械的理解厥阴就是太阴少阴传导而来,然后就以为厥阴的证就要包括前面的证,


我......我没这样理解.

不过去看了<思考中医>

[ 本帖最后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25 15: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基本信息 于 2008-9-25 01:37 发表

你前面那段,可以去看那本什么《思考中医》,好像有专门的论述。
你说的阳气脱,这似乎不是厥阴的“证”,病至厥阴,则肝木失调,心包也受邪犯,相火上炎为热,心火不能下达为寒,所以有上热下寒;在正邪交争中,阳胜阴衰则热多寒少;阴胜阳 ...


你说的"寒极生热",一般还有叫"上热下寒"的,一般治疗多从肾入手,为四逆辈.交泰丸\半夏泻心都在寒热同调方面下功夫,可我在这些的感觉中,却甚少看到有人论及肝木,往往视为心肾\脾胃的问题.这些算不算厥阴呢?我也觉得是问题.不好理解

还有个问题是:厥阴的症状是什么?怎么确定?我甚感困难.

<思考中医>我看了,觉得有的话不怎么切实,比如刘教授就说过一肝病老人服药不愈因为老人穿了青色衣服.......这个........他在论厥阴的时候,重视理论,而实际上,往往难以掌握这个标准的,比如一句"饥而不欲食"被刘教授推为厥阴重要症状之一,但少阳症状之"默默不欲食",对病人来说,是很难辨认的,医生问,也问不出所以.以我觉得典型的厥阴病症是什么?很难说清楚.

古人说"吐**",现在遇到的可能性太小."气上冲"吗?很可能是桂枝症状,而刘教授对厥阴之气上冲的特点,和其他症状的具体特点说得很少,重点说的是"饥而不欲食"--------理论完美,实际上.......不好把握.

[ 本帖最后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25 15: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说个题目外的感觉:

肾之精,用一分少一分,而刘教师推崇大家吃四逆汤,未免太过儿戏,四逆一般起死回生,从我的感觉,就是用人的肾精,最后起死回生的方------像李可医生那样,陪其他药物,治疗病的时候可以用,怎么能让一般人随便动用呢?有病则用,四逆绝对不是一个平时吃的保健方,刘教授在论四逆的时候,我觉得推崇可以,但轻率了一点吧.

[ 本帖最后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25 15: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inqincaoa0 于 2008-9-25 15:15 发表
另外说个题目外的感觉:

肾之精,用一分少一分,而刘教师推崇大家吃四逆汤,未免太过儿戏,四逆一般起死回生,从我的感觉,就是用人的肾精,最后起死回生的方------像李可医生那样,陪其他药物,治疗病的时候可以用,怎么能让 ...

厥阴的证,我觉得书本说得很清楚啊。怎么你就很难理解呢?你不要总是被其他的太阴少阴的证去强行比对。这个意义不大。你就按照书本本身的描述,试图去理解为好。
还有说的什么肾之精,用一分少一分,这个你要辩证理解,因为这个和后来的道家养生很大关系,不能迂腐。没事吃四逆汤,那纯粹是学中医走火入魔的想法,不值得推崇。我最痛恨的,就是这样的学习中医的方式,除了败坏中医名声,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8 08:24 , Processed in 0.04672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