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anyuechuyi

[网友互动] 静下心想想,有时候会不会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了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6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哪来那么多废话!!!难道国足踢的差,就要为其找其他的客观主观原因?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一把尺子,好坏自会评价!没有必要写这种无聊的“枪文”! ...
沧海之舞 发表于 2009-10-5 23:40


好与不好,标准哪来?足球,至少还有输赢为评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41# sanyuechuyi

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才华??!
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幽默??!
很遗憾,我不懂得欣赏。我看到的只有尖酸、浮躁


两个反问句,难道不是攻击吗?你让大家都要冷静,不要乱攻击,怎么,人家攻击央视转播,你攻击人家干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画的圈子,你倡议的东西,要自己首先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43# 依北风

呵呵 那么你是在说我也就不可以反对了么?
我叫大家冷静,并不代表我没有观点、没有立场啊。。  包括此贴,我的立场也有的啊。我希冀大家静下心来不要一味的谩骂攻击。  这个我应该是传达到了的吧?       而那文我确确实实看到的就是一味的攻击,难道我不可以反对??   这个逻辑是有点问题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很平静,很冷静,可还是想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43# 依北风  

呵呵 那么你是在说我也就不可以反对了么?
我叫大家冷静,并不代表我没有观点、没有立场啊。。  包括此贴,我的立场也有的啊。我希冀大家静下心来不要一味的谩骂攻击。  这个我应该是传达到了的吧?  ...
sanyuechuyi 发表于 2009-10-6 00:34


同样,我也没有立场,作为非专业人员,我也不敢对不是自己领域的东西轻易下结论。

我不能接受的,是那么多不比我懂多少的非专业人士,怎会轻易评判央视的水平优劣?况且他提出的控状,根本站不住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和支持楼主。
在那个讨论帖子里,看到楼主的是不是太苛刻了的发言。当时想回复 ,但又不知道LZ在说那个辩论帖子的哪一方、还是两方。但是深有感受。
有问题,但是没有影响我们欢庆的主旋律。国内批评一片,但也没有看到外面的那些高水平专业的嘲笑。以后改进吧。退一步,本来在技术上就不如世界顶尖水平,为何要强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十分不明白为什么jzzling老师围绕专业不专业来说话
对一个电视媒体来说,节目的好坏是由他的受众来评说的。多的话不想多说,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yuechuyi 于 2009-10-6 01:01 编辑

辩论到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能引起思考应该就是有意义的吧。

最后,引用别人的一句作为结尾:
不管怎样评论,

至少,精彩的阅兵式,是可以肯定的。

至少,全国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电视,通过cctv了解的阅兵式。

至少,作为直播的最根本目的,将现场情形,尽可能真实地传达给观众,是做到了。 ...
jzzling 发表于 2009-10-5 23:55



我再补充一点:  看直播前军人在我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看完直播后我依然很崇敬他们啊。直播还不至于差劲到一无是处的地步吧。。。

当然,遗憾也是有的!!!!!!

认识大家很高兴!Q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48# xyzx124

因为他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传播专业里最基础的东西——受众体的感受,技术不技术那是次要的,转播者将其作品传达给大众,大众的情感感受和审美共鸣是最终决定性的东西。这个跟文学创作道理一样,关键在受众体,而非个人的写作技法,不光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问题,还有好坏、优劣的问题,问题是,转播是一次性的,在第一时间内完整传达,这也是新闻特质和新闻价值,很遗憾,央视转播没有达到此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CCTV做得还不够好,那提出来就好了嘛!干嘛还要嘲讽一番,难道嘲讽过后CCTV就自动变得更好了?支持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扑通 于 2009-10-6 01:22 编辑
48# xyzx124  

因为他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传播专业里最基础的东西——受众体的感受,技术不技术那是次要的,转播者将其作品传达给大众,大众的情感感受和审美共鸣是最终决定性的东西。这个跟文学创作道 ...
依北风 发表于 2009-10-6 01:01

赞同,直播阅兵的那帮团队脱离了群众,不去了解群众想看什么,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自己的,做自己的,不出问题才怪呢。
直播阅兵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有84、99的阅兵可以参考,你不想拍不好都难,对那些专业院校出来的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
我看了多遍录像,央视有很多地方借鉴了俄罗斯的那种模式,不是说不可以,但看上去只是机械式的模仿,而不是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制作中来,84、99的成功经验忘得精光,结果照猫画虎,画蛇添足,被骂是活该。
这次阅兵直播给全国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摄影课,这是央视意想不到的地方,也是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这是正常滴
咬到点就不松口     这不太好
借势搞点小动作     死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直播阅兵的那帮团队脱离了群众,不去了解群众想看什么,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自己的,做自己的,不出问题才怪呢。
直播阅兵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有84、99的阅兵可以参考,你不想拍不好都难,对那些专业院校出来 ...
扑通 发表于 2009-10-6 01:20


额,再补充点,这就是一个好的摄影师与较差的摄影师的差别了,对审美能力的把握,包括发现一般人不易察觉的美学因素(有优美和壮美之分),还有就是对时代精神的挖掘,从这点讲,不光是反映,还有他自己的再创作的过程。比如,1984年,那些学生打出的小平你好的横幅,一下子抓住了百姓情感的代表性标志!具有多么大的时代价值!分列式也完美显现了在当时国际政治背景下民族情感的强烈表达,我们还在打仗,这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中苏关系还未缓和,士兵的气势,远程导弹的首次亮相,国际哗然!这里暗示着我们要重新崛起的强烈期望!小平同志从容表情下,透着坚定、刚毅!这是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强烈暗示——我们什么也不怕!所以,当时的摄影师具有很高的国际政治背景认识,及时洞察了并完美传达了我们民族的集体意志!!所以,那是个极具经典的阅兵仪式!
另外,他们也是军人,有丰富的军事美学经验,知道如何把自己的体会壮美般地传达给国人和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额,再补充点,这就是一个好的摄影师与较差的摄影师的差别了,对审美能力的把握,包括发现一般人不易察觉的美学因素(有优美和壮美之分),还有就是对时代精神的挖掘,从这点讲,不光是反映,还有他自己的再创作的 ...
依北风 发表于 2009-10-6 01:41

这次阅兵直播还暴露了央视导播的临场指挥能力,比如航拍的那个摄像头,发现有一团白絮居然不去清理,发现逆光拍摄居然不去调整,发现老兵车队经过时万众起立致敬时不去捕捉。
我相信央视之前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但在设定的环境下出现了变化还再严格跟着程序去走,不仅业务水平对不起导播的名头,而且还是一根死脑筋。
只是跟着程序走,小孩子也会,还用导播干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不懂得领域,轻易指责别人是很不明智的。

若有人真从专业角度指出央视的问题,我会为其鼓掌,但事实不是这样。

人最怕自以为是,越是无知,就可能越是无畏。所以,在指责别人之前,先可以问问自己,若你去, ...
jzzling 发表于 2009-10-5 11:58


那就让你看看专业的!

  国庆日,一架直升机从头领掠过,开篇的镜头还算气势磅礴,很不错,可后面,就惨不忍睹了,完全没有表达出应该表达的效果来。
  
  导播能够说清楚一件事情的武器只有一个,就是:镜头。导播首先要做到的是:把事情叙述清楚,当然,他要用电视的手段,调动摄影设备,摇臂也好,飞猫也好,固定机位也好,机载移动设备也好,……,一切的手段,来把国庆阅兵这个事情叙述清楚。
  
  可惜。
  
  (1)事先缺乏准备。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机器放在哪个位置?镜头如何切换?
  
  这两个基础的方面第一个需要知道阅兵的流程,第一步是做什么,然后,依次,等等,分别在哪个地方作为起点和结束点,最好的机位和角度在哪,有没有对光线的要求,如会不会逆光等。有了这个讲述逻辑,再去细化镜头和抓关键节点。
  
  在仪仗队升国旗的叙述中,仪仗兵从哪开始,哪个地方会踢正步,哪个地方会亮剑,哪个地方哪个兵会升起国旗,然后安排镜头切换的时间,在这个流程中,大概多长时间,可以切换出多少个镜头,这些在头脑中预演后,才能提前准确切换到最佳角度的机位和极具冲击力的特定动作,可惜,本次直播在分列式和装备检阅两个环节,不但角度问题多多,而且基本没有抓到有冲击力的关键性动作,都是动作完成后的滞后跟抓。
  
  (2)对历史阅兵镜头切换没有学习。如果转播没底,可以去翻看国内国际是如何抓镜头的,什么景别、什么角度、多长时间,切换了哪些细节,……,这些不知道是导播觉得自己胸有成竹还是自我觉得够用了,实际转播的时候,一塌糊涂。
  
  具体说说导播犯的几个大错误:
  
  (1)镜头语言混乱(致命),作为大众传播载体,电视依托镜头语言,来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要素,以及起始发展结果。
  
  所以,有很多镜头不是想当然地切换。
  
  第一个镜头,必须告诉受众准确的空间,建立事件叙述的明晰的空间概念,而不能让受众看第一个镜头就建立一个混乱无序的空间感受,(第一个飞机航拍的很漂亮,也很宏观,我们知道了是在天安门搞庆典。这个可以作为模板,搬到阅兵式上,可惜,后来不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分列式第一个镜头是正面的大全景,效果会怎么样?这个镜头直到反复在侧面切了若干个镜头后才有短暂的惊鸿一瞥(镜头剪辑的时间机械化,3秒一变,而忘记了不同景别需要不同的镜头时间,不同的表意需要不同的时间,当快则快,当慢则慢!
  
  没有大全景的交代,空间感就建立不起来,观众就会困惑:这些人从哪来的?怎么就走到这里了?其次,大全景是表现宏观场面的必须镜头,有了这个大全景后,后面的镜头切换才会有合理的逻辑。
  
  第二个镜头,仪仗队方队的小全景,镜头集中到他们这一个方队,给一个群像,同样,必须是正面的,而不能是侧面的。
  
  第三个镜头(也可以是一组),我们可以拍侧面了,但切忌逆光的侧面,对侧逆的偏好与滥用这是本次转播最大的败笔之一,大量的逆光、且景别全景不像全景、近景不像近景的镜头,完全破坏了一场庄重严肃的视觉盛宴,让大家感受到的是局促、狭小和压抑。
  
  第四个(也可以是一组)镜头,我们可以抓特写,如旗手、如一些有特色的脸庞、整齐的脚步等。
  
  因而,一个成型的转播景别切换应包含大全—全—中—近—特、甚至大特写的逻辑顺序,或许是央视导播不屑于这种小儿科的基本功,可玩高级的又没玩起来,最后的结果是镜头完全没有体系,变成了流水账:队列—前两个人—敬礼—摆腿—走人。你还不知怎么回事,人就到了,还没看全,人就过去了。那个忙乱,就好像着急赶场一样。
  
  (2)转播理念僵化
  
  如果说第一个方队属于试验,那么转播第二个方队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要对某些镜头进行调整。由于导播把大部分主镜头机位设立在了天安门城楼一侧(北面),故拍摄的时候,机位形成了侧面逆光的效果,这些机位被导播当成了主机位不停地来回切画面。
  
  非常可惜,后来看到南面也有镜头,正面也有镜头,表明正面和顺光侧面都有机位,当我们看到正面大全的时候,画面正、视角宽,整个阅兵方队一览无余,顺光侧面拍摄的时候,蓝蓝的天,装饰一新的城墙,视角上几多舒服。
  可惜,导播没有意识到摄影其实是光影这个本质,一厢情愿地继续侧逆、侧逆、侧逆,于是混乱、混杂、压抑、小气之情被导播一步步地酝酿出来。
  
  方队没了气势(犹如挑刺一样的视角扫出不整齐)、士兵没了阵容(就不给你看正面全景),还没看清楚来龙去脉,人就过去了。反正就一个感觉:他们在踢,踢、踢、踢,很2也很无聊。
  
  (3)导播没有叙述清楚这些事情之后,人们自然体会不到阅兵的意义,啥阅兵啊,不就是走着走着就过去了。其实不是,他们通过走分列式来表达他们的精、气、神,表达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走正步是他们的一个表达方式,导播失败啊,完全无视他们的语言,而自我地不停侧逆侧逆。——按照自我的理解,阅兵就是踢踢踢,于是士兵的 正 脸 以及整个阅兵方队的 正 面, 除了仪仗队等少数几个一闪而过,其他的基本没有,士兵只有手和脚,像机器一样,摆、踢,然后过去。
  欲哭无泪。
  
  似乎他要告诉大家,我就不正脸看你,咋的?
  
  (4)摄像机还有一个视角意义。很多时候,摄影机代表了观众的眼睛,当然,除了主观视觉之外,还会有客观视角。有时候,为了需要,会在主客观视角之间进行切换,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正面大全景的缺失实际上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间离。把观众的全面的看阅兵的视角封住,不让你看。取代以狭小的、带仰视的、还看不清人脸的镜头,来增加你内心对阅兵的压抑感受,因为,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他就开始在离间你,不给你想看的,而给你看的,又是画面残缺不全或曝光严重不足(因为逆光,又懒没开手动调节光圈),要把你从故事现场拉走。
  
  (5)举个更细微的例子,在hu坐车检阅部队过王府井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镜头里的那个东芝的广告牌的镜头,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足以表现这个导播完全没有意识。如果有意识,可以用小景别限制观众的视角,让你看不到这个,实在不行,换一个角度的机位,但这两点都没有,这个傻子傻乎乎地盯着这个镜头毫无感觉,(东芝老板高兴的很,在这么重大的场合,还是在h阅兵式出现的,这么多人看转播,免费做的超过5秒的广告,那个广告真他娘的挂得好,当然,导播也功不可没)。
  
  (6)ccav真不行,建议以后国家在重大场合搞竞标,哪个台方案好,转播技术好,就给谁做,私人的国外的,也行。
  
  这次的亮点在飞机,导演除了偏爱侧逆之外,还偏爱玩前后景,前景摆一个兵,后景是方队、装备部队,但这两个叙述都不成功,原因前面说了,侧逆的角度和不合理的景别已经破坏了整个叙述的基调。
  
  而空军由于有了距离,空—地的空间差,前后景有了效果,而曝光不足也没有再出现,因为空地的存在,仰视的视角变得合理,因而,对这部分转播没什么意见,但最后15架女兵方队的转播再次出了问题,我一直以为是5架,而不是15架。原因在于转播女兵教练机的时候,导演突然改变了叙述的方式,而这种方式的毫无症兆的跳跃,让大家觉得他们是在说同一批飞机,而不是3批。
  其他可批的地方还有很多,懒得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与不好,标准哪来?足球,至少还有输赢为评判吧
jzzling 发表于 2009-10-6 00:19


jzzling同学,您在隔壁的讨论不少了:

1、你说直播那个角度逆光,谁拍都这样,更好的角度图片找给你看了
2、你又说这图片角度太高难,直播不可能有大量的持续时间足够的这类镜头,99年的大量镜头图片,几乎每个方队都有,找给你了
3、你又说99年阴天,所以效果好,晴天一样不好,OK,99天晴天的图片也找给你了;
4、你又说东拉西扯说99年晴天的时间很少,全然不看人家晴天拍摄的图片质量;
5、卫报的视频,抛开内容仅谈拍摄质量,拍摄设备清清楚楚列着,就那两台非专业设备,严格意义那都不是摄像机,你又说卫报的设备清单不搭调,可事实上呢?
6、以目前的直播效果,央视的直播角度受到质疑,为什么几乎全程逆光,你又说“难道把机器面对天安门?”,继而又承认机器面对天安门不是没有,只是少而已;
。。。。。。
从头到尾,逻辑混乱,没有清晰的讨论思路。
偶以上的列举是否有不妥,jzzling同学,您自己来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想你根本没看那些对央视做技术性批评的帖子吧,我看到的都是从专业角度来评判的,可没有看到谩骂噢,还有,你说的专业性角度,是指的这样吗?

央视阅兵导播团队惊世骇俗拍摄技巧,震撼全世界观众!
60周年,士兵们把脸操练成黑色和血色,把靴子操练成残疾,各部分协调统筹,连天气,部队都硬给调成了大晴天……,各就各位,万事俱备,就等cctv现场直播了。
  
  国庆日,一架直升机从头领掠过,开篇的镜头还算气势磅礴,很不错,可后面,就惨不忍睹了,完全没有表达出应该表达的效果来。
  
  导播能够说清楚一件事情的武器只有一个,就是:镜头。导播首先要做到的是:把事情叙述清楚,当然,他要用电视的手段,调动摄影设备,摇臂也好,飞猫也好,固定机位也好,机载移动设备也好,……,一切的手段,来把国庆阅兵这个事情叙述清楚。
  
  可惜。
  
  (1)事先缺乏准备。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机器放在哪个位置?镜头如何切换?
  
  这两个基础的方面第一个需要知道阅兵的流程,第一步是做什么,然后,依次,等等,分别在哪个地方作为起点和结束点,最好的机位和角度在哪,有没有对光线的要求,如会不会逆光等。有了这个讲述逻辑,再去细化镜头和抓关键节点。
  
  在仪仗队升国旗的叙述中,仪仗兵从哪开始,哪个地方会踢正步,哪个地方会亮剑,哪个地方哪个兵会升起国旗,然后安排镜头切换的时间,在这个流程中,大概多长时间,可以切换出多少个镜头,这些在头脑中预演后,才能提前准确切换到最佳角度的机位和极具冲击力的特定动作,可惜,本次直播在分列式和装备检阅两个环节,不但角度问题多多,而且基本没有抓到有冲击力的关键性动作,都是动作完成后的滞后跟抓。
  
  (2)对历史阅兵镜头切换没有学习。如果转播没底,可以去翻看国内国际是如何抓镜头的,什么景别、什么角度、多长时间,切换了哪些细节,……,这些不知道是导播觉得自己胸有成竹还是自我觉得够用了,实际转播的时候,一塌糊涂。
  
  具体说说导播犯的几个大错误:
  
  (1)镜头语言混乱(致命),作为大众传播载体,电视依托镜头语言,来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要素,以及起始发展结果。
  
  所以,有很多镜头不是想当然地切换。
  
  第一个镜头,必须告诉受众准确的空间,建立事件叙述的明晰的空间概念,而不能让受众看第一个镜头就建立一个混乱无序的空间感受,(第一个飞机航拍的很漂亮,也很宏观,我们知道了是在天安门搞庆典。这个可以作为模板,搬到阅兵式上,可惜,后来不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分列式第一个镜头是正面的大全景,效果会怎么样?这个镜头直到反复在侧面切了若干个镜头后才有短暂的惊鸿一瞥(镜头剪辑的时间机械化,3秒一变,而忘记了不同景别需要不同的镜头时间,不同的表意需要不同的时间,当快则快,当慢则慢!
  
  没有大全景的交代,空间感就建立不起来,观众就会困惑:这些人从哪来的?怎么就走到这里了?其次,大全景是表现宏观场面的必须镜头,有了这个大全景后,后面的镜头切换才会有合理的逻辑。
  
  第二个镜头,仪仗队方队的小全景,镜头集中到他们这一个方队,给一个群像,同样,必须是正面的,而不能是侧面的。
  
  第三个镜头(也可以是一组),我们可以拍侧面了,但切忌逆光的侧面,对侧逆的偏好与滥用这是本次转播最大的败笔之一,大量的逆光、且景别全景不像全景、近景不像近景的镜头,完全破坏了一场庄重严肃的视觉盛宴,让大家感受到的是局促、狭小和压抑。
  
  第四个(也可以是一组)镜头,我们可以抓特写,如旗手、如一些有特色的脸庞、整齐的脚步等。
  
  因而,一个成型的转播景别切换应包含大全—全—中—近—特、甚至大特写的逻辑顺序,或许是央视导播不屑于这种小儿科的基本功,可玩高级的又没玩起来,最后的结果是镜头完全没有体系,变成了流水账:队列—前两个人—敬礼—摆腿—走人。你还不知怎么回事,人就到了,还没看全,人就过去了。那个忙乱,就好像着急赶场一样。
  
  (2)转播理念僵化
  
  如果说第一个方队属于试验,那么转播第二个方队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要对某些镜头进行调整。由于导播把大部分主镜头机位设立在了天安门城楼一侧(北面),故拍摄的时候,机位形成了侧面逆光的效果,这些机位被导播当成了主机位不停地来回切画面。
  
  非常可惜,后来看到南面也有镜头,正面也有镜头,表明正面和顺光侧面都有机位,当我们看到正面大全的时候,画面正、视角宽,整个阅兵方队一览无余,顺光侧面拍摄的时候,蓝蓝的天,装饰一新的城墙,视角上几多舒服。
  可惜,导播没有意识到摄影其实是光影这个本质,一厢情愿地继续侧逆、侧逆、侧逆,于是混乱、混杂、压抑、小气之情被导播一步步地酝酿出来。
  
  方队没了气势(犹如挑刺一样的视角扫出不整齐)、士兵没了阵容(就不给你看正面全景),还没看清楚来龙去脉,人就过去了。反正就一个感觉:他们在踢,踢、踢、踢,很2也很无聊。
  
  (3)导播没有叙述清楚这些事情之后,人们自然体会不到阅兵的意义,啥阅兵啊,不就是走着走着就过去了。其实不是,他们通过走分列式来表达他们的精、气、神,表达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走正步是他们的一个表达方式,导播失败啊,完全无视他们的语言,而自我地不停侧逆侧逆。——按照自我的理解,阅兵就是踢踢踢,于是士兵的 正 脸 以及整个阅兵方队的 正 面, 除了仪仗队等少数几个一闪而过,其他的基本没有,士兵只有手和脚,像机器一样,摆、踢,然后过去。
  欲哭无泪。
  
  似乎他要告诉大家,我就不正脸看你,咋的?
  
  (4)摄像机还有一个视角意义。很多时候,摄影机代表了观众的眼睛,当然,除了主观视觉之外,还会有客观视角。有时候,为了需要,会在主客观视角之间进行切换,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正面大全景的缺失实际上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间离。把观众的全面的看阅兵的视角封住,不让你看。取代以狭小的、带仰视的、还看不清人脸的镜头,来增加你内心对阅兵的压抑感受,因为,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他就开始在离间你,不给你想看的,而给你看的,又是画面残缺不全或曝光严重不足(因为逆光,又懒没开手动调节光圈),要把你从故事现场拉走。
  
  (5)举个更细微的例子,在hu坐车检阅部队过王府井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镜头里的那个东芝的广告牌的镜头,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足以表现这个导播完全没有意识。如果有意识,可以用小景别限制观众的视角,让你看不到这个,实在不行,换一个角度的机位,但这两点都没有,这个傻子傻乎乎地盯着这个镜头毫无感觉,(东芝老板高兴的很,在这么重大的场合,还是在h阅兵式出现的,这么多人看转播,免费做的超过5秒的广告,那个广告真他娘的挂得好,当然,导播也功不可没)。
  
  (6)cctv真不行,建议以后国家在重大场合搞竞标,哪个台方案好,转播技术好,就给谁做,私人的国外的,也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我也没有立场,作为非专业人员,我也不敢对不是自己领域的东西轻易下结论。
我不能接受的,是那么多不比我懂多少的非专业人士,怎会轻易评判央视的水平优劣?况且他提出的控状,根本站不住脚。 ...
jzzling 发表于 2009-10-6 00:42

jzzling同学,聊一个话题与专业与否不相干,没有任何人说自己专业。聊聊直播么是吧。
好象您一到了某种时刻,就喜欢这类语言:“无知者无畏”、“好像你很专业很自以为是”、“你缺乏自信”。。。
这都是您的原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让你看看专业的!

  国庆日,一架直升机从头领掠过,开篇的镜头还算气势磅礴,很不错,可后面,就惨不忍睹了,完全没有表达出应该表达的效果来。
  
  导播能够说清楚一件事情的武器只有一个,就是:镜 ...
jackzhen 发表于 2009-10-6 05:22


赞赏这样的讨论方式,不太赞同全盘否定的态度。

从头仔细看了,发表自己的见解。

a,关于设备,应该有准备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在观礼台前,机位设置可能太少,等等。但即便这样,也应该比99年优越的多,好像也没有业余的批评者关于这提出疑问。

1.镜头切换的问题,我想编导应是试图用镜头切换的方式以表现现场的互动,但事与愿违,因大型场面,不是导播可以左右的,你不可能指望所有被摄者都遵守你的摄影规则。这,个人认为应该是有问题的,镜头的互动应该有,但不应该太多,不应该滥用;毕竟直播不是后期编辑。  作为普通电视观众,这样的切换或多或少影响了我对现场的感受,应该说有问题,但不宜全盘否定。
2.还是逆光的问题,顺光比逆光效果好,估计这不需要专业知识,也能明白,关键是所有的方阵,彩车,还有那个最出彩的排字方阵,都是为向北展示而设计的,南面得镜头只能作为辅助镜头使用,直播中多才有主机位,是为转播的绝对安全,这应该没有疑问。
逆光,应该是源自一种取舍。
3.这点我不同意,作为普通观众,我是感受到现场的气氛的,不是欲哭无泪,而是热泪盈眶,真为此而骄傲。
4.或许全景的运用有可商讨的地方,但不宜完全否定。有些镜头,应该是非常成功的。
5.这个我不理解,因为直播中,当观众看到那个镜头时,编导也最多是刚刚看到。这没有办法。不成捂住镜头?
补充,我为这次转播找毛病,我还真找出一个,不知道可否得到认同。当然也是从业余角度出发。
就是胡主席在乘那辆2009进入阅兵场时,转播给的是正面常镜头,这种镜头是相当可怕的,没有透视的纵深感。镜头上展现的,仅是胡总很长时间站在车上,上身随车轻微摇动,我几乎意识不到车是在走的。这应该是欠考虑的地方,个人认为若没有条件给普通镜头,至少应与汽车行进路线有一定角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逆光的问题,顺光比逆光效果好,估计这不需要专业知识,也能明白
jzzling 发表于 2009-10-6 09:44


“逆光的拍摄效果好”这是您在另一处的观点,到底哪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7 06:00 , Processed in 0.04036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